(GMP认证资料)质量管理操作标准.doc_第1页
(GMP认证资料)质量管理操作标准.doc_第2页
(GMP认证资料)质量管理操作标准.doc_第3页
(GMP认证资料)质量管理操作标准.doc_第4页
(GMP认证资料)质量管理操作标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原辅料取样办法编 码SOP-QC-002-00页 数1-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的:规范原辅料取样办法,保障检验结果的代表性与有效性,防止不合格原辅料进入车间。适用范围:原辅料取样。责任:检验室人员对本办法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1.取样员按“请检单”内容准备取样器具、取样容器到仓库办理取样手续。2.取样员在取样时,应核对请验单的内容与供货是否相符。3.根据原辅料总件数确定取样件数,当n3时,每件取样;n为4300时,取样量为+1 ;当 n300时,取样量为+1。4.取样员更衣、清洁及消毒双手、戴上手套、帽子、口罩进入取样室(或使用取样车)5.在取样室或取样车内取样,用取样捧按不同方向、深度取样,样品数量可供三次以上检验用样品放入洁净容器内,严盖容器,贴上样品标签,标签内容有品名,数量或重量,批号,取样日期。6.在已取样的原辅料外包上即时每包贴上“取样证”。7.在取样的准备工作,取样过程,结束阶段均须遵守取样管理规定(SMP-QC-002-00)和取样操作规程(SOP-QC-001-00)。*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包装材料取样办法编 码SOP-QC-003-00页 数1-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的:规范包装材料取样办法,保证包装材料符合质量要求。适用范围:包装材料取样。责任:检验室人员对本办法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1.取样员按“请检单”内容,根据与药品直接接触和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取样准备,并到仓库办理取样手续。2.取样员在取样时应核对请验单的内容与供货是否相符。3.根据不同包装材料与总件数,确定取样数量。3.1使用说明书、标签、盒、箱、瓶:n3万,取100张(个);3万n15万取300张(个)。3.2硬质空心胶囊:n3时,逐件取样;n为4300时,取样量为+1 ; n300时,取样量为+1。3.3铝箔、复合膜、逐卷抽样、抽样量总共1m。4.取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药包材样品时,取样人员须在取样室或取样车内取样,样品放入洁净容器内密封、贴上标签、标签内容有品名、数量、批号、取样日期。5.在已取样的包装材料上即时每包贴“取样证”。6.在取样的准备工作,取样过程,取样结束阶段须遵守取样管理规定(SMP-QC-002-00)和取样操作规程(SOP-QC-001-00)。 *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中间产品取样办法编 码SOP-QC-004-00页 数1-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的:规范中间产品取样办法,保障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入下工序。适用范围:中间产品的取样。责任:检验室人员对本办法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1.取样员按中间产品请验单后准备好取样器具、容器。按人员进出洁净区标准程序(SOP-wS-015-00)进入生产车间中间站。2.取样员在取样时应核对请验单的内容与中间产品是否相符。3.根据中间产品件数,确定取样件数,当中间产品总包装件数的n3时,应逐件取样;当n3时,按+1 取样量随机取样。4.在样件中用取样棒按不同方向、深度、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并取可供三次以上检验用量。5.将样品放入洁净容器内,密封,在容器内贴上标签,标签内容有品名,数量或重量、批号取样日期等。6.在已取样的中间产品外包上即时每包贴上“取样证”。7.在取样的准备工作、取样过程及结束阶段均须遵守取样管理规定(SMP-QC-002-00)和取样操作规程(SOP-QC-001-00)*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成品取样办法编 码SOP-QC-005-00页 数1-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 的:制订成品取样办法,使产品的成品取样规范化,防止不合格成品出厂。适用范围:成品的取样。责 任:车间质管员,检验室取样人员对本办法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1.成品在入库前,生产车间应填写成品请验单送交质管部门,请验单内容包括品名、批号、规格、数量等。2.由检验室指派专人到成品存放地按批取样,每批成品在不同的包装内抽取一定的小包装,使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可供三次检验量。3.按请验单的内容与成品的标签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取样,取样后再随机取样检验,登记检验台帐。4.在取样的准备工作,取样过程,结束阶段均应执行取样管理规定(SMP-QC-002-00)和取样操作规程(SOP-QC-001-00)*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工艺用水取样办法编 码SOP-QC-006-00页 数1-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 的:为工艺用水的取样建立一个标准的操作程序。适用范围:生活饮用和纯化水的取样。责 任:水质检验人员对本办法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1. 取样容器为具塞的广口瓶,容量为10002000ml,瓶子及塞子于取样前必须经高压蒸气湿热灭菌。2. 取样步骤:2.1 取样时,先将水开关完全打开,放水510min,以放去管道内的贮水后再取水样。2.2 打开取样瓶外消毒纸套及瓶塞,瓶口向上收集水样。2.3 取出取样瓶,倾去部分水样,所取的水量为瓶容量的80左右,以便在检验时可充分摇动水样。2.4 加塞用纸封口,瓶上用防水笔标志。记录开关编号取样时间、水温及气温。2.5 水样须在取样后立即测定(先检微生物,再测其他项目),否则应浸于冰水内于阴暗处保存,以防止细菌繁殖或骤减,切勿将水样冷至结冰。3.填写工艺用水取样记录(REC-QC-006-00)记录内容有工艺用水名称、取水点、取样时间、取样量、取样人等。*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饮用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7-00页 数7-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的:为检验生活饮用水建立一个标准操作规程。适用范围:生活饮用水检验操作。责任:生活饮用水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1.设备和仪器:酸度计、浊度计、立式比色器、电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分析电子天平及各种玻璃仪器。2.试剂和试液:氯化铂(干燥):盐酸铬黑T、EDTA-2Na标准溶液(0.01mol/L)、锌标准溶液(0.01 mol/L)、氯化铵、氨水、氯化钠、硝酸钾、铬酸钾等。氨-氯化铵缓冲液:称取5.4g氯化铵溶于20ml水中,加35ml浓氨,用水稀释至100ml。铬黑T指示剂:0.1g铬黑T加10g氯化钠,研匀后装于棕色瓶中。13硫酸液:向3份水中缓缓加入浓硫酸1份。0.005 mol/L草酸溶液:精密称取6.3032g基准草酸溶于水中,并准确定容至1000ml量瓶中。0.02 mol/L高锰酸钾溶液:称取3.16g高锰酸钾加1000ml水煮沸1015分钟,加塞静置710天,取上清液(玻璃砂芯漏斗过滤)。0.002 mol/L高锰酸钾溶液:取上述0.02m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并用0.005 mol/L草酸溶液标定标定:取大三角瓶加蒸馏水100ml,加13硫酸5ml,精密加草酸溶液(0.005 mol/L)10ml,加热煮沸5分钟,趁热用高锰酸钾溶液(0.002 mol/L)滴至浅红色(30秒不褪)为终点(F10.00/V)。锌粉:用0.01 mol/L盐酸和水洗净,干燥。显色剂:取对氨基苯磺酸1.0g,萘胺0.1g和酒石酸8.9g研匀后,棕色瓶保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生活饮用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7-00页 数7-2存。30%氯化铵溶液。 Kcl-Hcl缓冲液(PH1.8):将0.2MKcl溶液50ml与0.2MHcl溶液16.6ml混匀,用水稀释至200ml。 硝酸钾标准溶液:取105恒重4小时的硝酸钾3.609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此溶液每1.0ml含硝酸盐氮1.000mg)。 1%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 0.1%盐酸N-(1-萘基)-乙烯二胺溶液。 氨氮标准贮备液:取氯化铵适量于105烘1小时,冷却后称3.8190g溶于水中(每1.00ml含1.00mg氨氮)。 氨氮标准溶液:(监用新配)吸取10.00ml氨氮标准贮备液,用水定容至1000ml(每1.0ml含10.0g氨氮)。 50%酒石酸钾钠溶液:取50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ml纯水中加热煮沸至不含氨为止,冷却后再用纯水补充至100ml。 纳氏试剂:称取100gHgI2与70gKI,溶于少量纯水中,将此溶液缓缓倒入冷却的500ml32%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不停搅拌,再用水稀释至1000ml,用橡皮塞紧避光保存。(注意:存放已久的纳氏试剂,用已知量的氨氮标准液显色,两小时内不得浑浊,否则重配)。 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称取0.2463g,于干燥器内放置24小时的亚硝酸钠用水定容至1000ml,并加氯仿2ml保存,此液1.00ml含50.0g亚硝酸盐氮. Nacl标准液:取Nacl适量于700灼烧1小时,冷却后,称取0.8242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每1.0ml含0.500mg氯化物)。 铬酸钾溶液:取铬酸钾5g,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入AgNO3标准液至红色沉淀不褪,搅拌均匀后,放置过夜,过滤,滤液用水定容至100ml。AgNO3标准溶液:取105干燥30分钟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硝酸银2.3950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容量瓶中,用上述Nacl标准溶液标定.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生活饮用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7-00页 数7-3邻联甲苯胺溶液:将1g邻联苯甲胺溶于500ml的纯水中,在不停搅拌下将此溶液加至150ml浓盐酸与350ml纯水的混合液中,盛于棕色瓶内(室温下可保存6个月)。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氯铂酸钾,再用具盖称量瓶称取1.000g干燥的氯化铂共溶于100ml纯水中,加入100ml浓盐酸,然后用纯水定容至1000ml,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3.色度:3.1原理: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成铂-钴标准溶液,同时规定每升水中含1mg铂时所具有的颜色作为1个色度单位,称为1度,用目视法比色测定水样色度。3.2操作:取两支50ml比色管,一支加1.5ml铂-钴标准比色液,加纯水至刻度;另一支加待测水样50ml,两者同置白色背景上,目视比色,水样颜色应与标准比色液一致并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液。3.3限度:不得超过15度。4.浑浊度:4.1原理:浊度仪通过测定某一角度上的透射光的强度,以达到测定水样的目的。4.2操作:4.2.1打开浊度仪电源,使仪器稳定。4.2.2在水箱中装少量纯水调节“微调”使显示为0。4.2.3倒出水箱中纯水,用待测水样冲洗数次,再装适量待测水样进行测定。4.2.4清洗水箱,晾干,关掉电源。4.3限度:不得超过3度。5. PH值:5.1操作:用酸度计进行测定。5.2限度:6.58.5。6.臭和味:6.1操作:取100ml水样,置于250ml三角瓶中,振摇后从瓶口嗅水的气味,同时,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生活饮用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7-00页 数7-4取少量水放入口中,不要咽下去,尝尝水的味道。6.2限度:不得有异臭和异味。7.总硬度:7.1原理:将水样的PH值调到100.1后,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液滴定,当达到等当点时,溶液中的Ca2,Mg2被EDTA完全络合,溶液就从酒红色变为蓝色。7.2操作: 精密量取待测水样50ml,加缓冲溶液5ml,铬黑T少量,立即用EDTA-2Na滴定液(0.01 mol/L)滴至溶液显蓝色,即可。7.3计算: V0.01F1000100.09 总硬度 (mg/L) 50 式中:V为消耗EDTA-2Na滴定液(0.01M)的体积(ml)。 F为EDTA-2Na滴定液的校正系数。7.4限度:应少于450mg/L。8.耗氧量:8.1原理:样品中的还原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被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然后用草酸来分解剩余的高锰酸钾。8.2方法:精取100ml待测水样置250ml三角瓶中,加13硫酸5ml,自滴定管中加0.002 mol/L高锰酸钾溶液10ml,大火迅速煮沸,保持5分钟(此时溶液应为红色),立即精密加入0.005M草酸溶液10ml(应为无色),继续用0.002 mol/L高锰酸钾滴定液滴至浅红色(V1),空白(100ml蒸馏水)同作(V2)。8.3计算: (V1-V2)FkMnO40.002158.06 耗氧量 1000 V取样量 式中: V1样品消耗高锰酸钾滴定液的体积(ml)。 V2空白消耗高锰酸钾滴定液的体积(ml)。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生活饮用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7-00页 数7-5 V取样量样品的取样量(ml)。 FkMnO4高锰酸钾滴定液的校正因子。 158.06每ml高锰酸钾(0.002mol/L)相当于158.06mg的氧。 注意:测定时如水样耗的高锰酸钾(0.002 mol/L)超过了加入量的一半,由于高锰酸钾的浓度过低,因而影响了氧化能力,使测定结果偏低,应少取样品稀释后重做。8.4限量:本品的耗氧量应少于2.5mg/L。9硝酸盐氮:9.1原理:在含有氯化铵的酸性溶液中加入锌粉,使硝酸根离子还原为亚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与对一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萘胺发生偶联反应,以生成的 红色偶氮色素进行定量分析。9.1.1方法:取硝酸钾标准液0.5ml加水至25ml,另取待测水样25ml,两者各分别加30%氯化铝1ml,Kcl-Hcl缓冲液(PH1.8)1ml,锌粉0.2g,摇匀后放置10分钟,滤过,滤液中加入显色剂60mg,使溶解混匀,放置30分钟后,于5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空白同做。9.2原理:PH1.7以下水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起重氮作用,再与盐酸N-(1-萘基) -乙烯二胺产生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比色定量。9.2.1方法:取待测水样50ml,加入1%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1ml,摇匀后放置28分钟,加0.1%盐酸N-(1-萘基)-乙烯二胺溶液1.0ml,立即摇匀,并置于立式比色器中,与标准系列进行比色,直接读出亚硝酸盐氮的含量。空白管以纯净水同法操作。9.3计算: A样C对0.5 硝酸盐氮 1000 亚硝酸盐氮 A对V取样量 式中:A样样品的吸收度。 C对对照品的浓度。 0.5对照品取样量(ml)。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生活饮用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7-00页 数7-6 A对对照品的吸收度。 V取样量样品的取样量(Ml)。9.4限量:本品含硝酸盐氮应小于20mg/L。10.氨氮:10.1原理:水中氨与纳氏试剂(K2HgI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黄至棕色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10.2方法:取两支比色管,甲管中精密加入0.25ml氨氮标准溶液,加纯净水至50ml,乙管中加50ml待测水样,两管中各加入1ml50%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后再分别加入1ml纳氏试剂,静置10分钟,白色背景下比较,样品管颜色应浅于对照管颜色。10.3计算: 10.00.25 氨氮 0.05mg/L 5010.4限量:本品含氨氮应少于0.05mg/L。11.氯化物:11.1原理:水样中的cl-与加入的AgNO3的Ag+形成白色沉淀,而过量的AgNO3能与K2crO4反应,形成砖红色的铬酸银,从而测出氯化物的含量。11.2方法:精密量取待测水样100ml,加2ml铬酸钾溶液,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生成桔红色沉淀,空白同法操作。11.3计算: W(V1-V2) 氯化物 1000 V 式中:W每1ml硝酸银标准溶液相当于氯化物的量(mg/ml)。 V样品取样量(ml)。 V1样品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量(ml)。 V2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量(ml)。11.4限度:应少于250mg/L。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生活饮用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7-00页 数7-712.肉眼可见物。12.1方法;将水样摇匀,直接观察。12.2限度:不得含有。13.微生物限度:按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SOP-QC-070-00)。本品的细菌总数应小于100个/L,大肠菌辟应小于3个/L。14.检验操作完毕,填写好生活饮用水监测记录(REC-QC-022-00)。*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纯化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8-00页 数3-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的:为检验纯化水建立一个标准操作规程。适用范围:纯化水检验操作。责任:全体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1. 设备和仪器:比色管、水浴埚、具塞量筒、烧杯、蒸发皿、105烘箱及玻璃仪器。2. 试剂和试液:甲基红指示液、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硝酸、硝酸银试液、氯化钠试液、草酸铵试液、10氯化钾溶液、0.1二苯胺硫酸溶液、硫酸、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碱性碘化汞钾试液、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氢氧化钙试液、稀硫酸、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醋酸盐缓冲液(PH3.5)、硫代酰胺试液、标准铅溶液。无硝酸盐的水,无亚硝酸盐的水,无氨水。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gNO3)标准亚硝酸盐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gNO2)3. 性状:取本品倒出少许于烧杯内,观察,嗅味,品尝,应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4. 检查:4.1 酸碱度:4.1.1 原理:酸遇甲基红显红色,碱遇溴麝香草酚蓝显蓝色。*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纯化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8-00页 数3-24.1.2 方法: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不得显蓝色。4.2 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4.2.1 原理:氯离子与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草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均能发生沉淀反应。4.2.2 方法: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4.3 硝酸盐:4.3.1 原理:NO3经还原成NO2与二苯胺起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4.3.2 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水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4.4 亚硝酸盐:4.4.1 原理:NO2与对氨基苯磺酸荼胺反应呈色。4.4.2 方法: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及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4.5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4.6 二氧化碳:4.6.1 原理:CO2Ca(OH)2CaCO3浑浊。4.6.2 方法:取本品25ml,置50ml具塞量筒中,加氢氧化钙试液25ml,密塞振摇,放置,1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纯化水检验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8-00页 数3-34.7 易氧化物:4.7.1 原理:高锰酸钾被氧化生成锰酸钾,使粉红色消失。4.7.2 方法: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4.8 不挥发物:4.8.1 取本品10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4.8.2 计算:遗留残渣W1W2 式中:W1为干燥后残渣与蒸发皿总重量,mg; W2为干燥前蒸发皿重量,mg。4.9 重金属:4.9.1 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重金属离子生成黑色硫化物的均匀混悬液。4.9.2 方法:取本品40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2.0ml加水3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5)。*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悬浮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8-01页 数4-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 的:规范悬浮粒子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适用范围:净化空气悬浮粒子的测试。责 任:悬浮粒子测试人员执行本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检查本规程的正确实施。程 序:1、测试方法1.1方法提要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1.2测试仪器 BCJ-1A悬浮粒子计数器。1.3操作步骤1.3.1仪器开机接通电源,预热至稳定后,将采样管接入仪器自净口,仪器开始自净至悬浮粒子数为零。1.3.2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2测试规则2.1测试条件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2.2测试状态有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见厂房洁净度悬浮粒子监测记录表。2.3测试时间 *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悬浮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8-01页 数4-2 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3、悬浮粒子计数3.1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悬浮粒子洁净度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洁净厂房洁净度监测采样点,按“洁净室(区)悬浮粒子采样点布置图”采样。3.2.悬浮粒子洁净度测试的最少采样点数目可查表1确定。表1最少采样点数目面积m2洁净度级别100100 000300 0001010 2020 4040 100100 2002 34816402222322223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积;对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3.3.采样点的位置a)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b)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m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3.4采样点的限定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悬浮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8-01页 数4-33.5.采样量不同洁净度级别每次最小的采样量见表2。表2最小采样量洁净度级别采样量,L/次0.5m5m10010 000100 000300 0005.662.832.832.83-8.58.58.53.6采样注意事项3.6.1采样管口宜向上。3.6.2.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3.6.3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4结果计算悬浮粒子浓度的采样数据应按下述步骤作统计计算:4.1采样点的粒子浓度 CI =C0 *1000/2.83 -(1) 式中:CI -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 C0-某一采样点的粒子浓度(仪器读数),粒/L;4.2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 C1+C2+CNA (2) N 式中: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 *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悬浮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8-01页 数4-4Ci-某一采样点的粒子浓度(i=1,2,N),粒/ m3;N-某一采样点上的采样次数,次。4.3平均值的均值 A1+A2+ALM (3) L 式中:M-平均值的均值,即洁净室(区)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Ai-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i=1,2,L),粒/ m3;L-某一洁净室(区)内的总采样点数,个。5结果评定判断悬浮粒子洁净度级别应依据下述条件:5.1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洁净度级别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0.5um 5um100级3,500010,000级350,0002,000100,000级3,500,00020,000300,000级10,500,00060,000 5.2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i级别界限。*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9-01页 数4-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 的:规范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适用范围:沉降菌的测试。责 任:沉降菌测试人员执行本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检查本规程的正确实施。程 序:1. 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2. 所用的仪器和设备2.1高压消毒锅 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2.2恒温培养箱 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定检。2.3培养皿 一般采用90mm15mm 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2.4培养基 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药典认可的培养基。其配制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3.测试步骤3.1采样方法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洁净室沉降菌采样点布置图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30分钟,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3.2培养*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9-01页 数4-23.2.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2.2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3.2.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3.3菌落计数3.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3.3.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4.注意事项4.1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准确性。4.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4.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4.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4.5采样前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5.测试规则5.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控制在规定值内。5.1.2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5.1.3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5.2测试人员*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9-01页 数4-35.2.1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5.2.2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二人。5.3测试时间5.3.1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不少于10min 后开始。5.4沉降菌计数5.4.1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5.4.1.1最少采样点数目 沉降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表1 最少采样点数目面 积m2洁 净 度 级 别1003000001010-2020-4040-100100-2002-348164022223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 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表2 最少培养皿数洁净度级别所需90mm培养皿数(以沉降30分钟计)100300000142*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09-01页 数4-45.4.1.2采样点的布置采样点的位置可以同悬浮粒子测试点。a)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b)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5.5记录 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测试状态。 测试报告见REC-QC-012-005.6结果计算5.6.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5.6.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式(1)。 M1+M2+Mn平均菌落数M= .(1) n式中:M 平均菌落数; M1 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 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 n号培养菌落数; n 培养皿总数。5.7结果评定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的微生物。5.7.1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5.7.2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附件:1.洁净室(区)沉降菌采样布置图。 2.附录A附 录 A(标准的附录)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A1 培养基的准备 培养基应购买省药检所以的上国家认可的培养基。A2 培养基平皿的制备A2.1将90mm 的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或160干热灭菌2h。A2.2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A2.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10-00页 数2-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 的:规范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检验的操作。适用范围: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成品的检验。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 本品含盐酸雷尼替丁(C13H22N4O3S)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1.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类白色或淡黄色颗粒。2.鉴别2.1仪器及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炉、试管、量瓶、移液管、滤纸等。2.2试剂及试液:醋酸铅试纸、硝酸银试液、纯化水等。2.3测定法2.3.1 鉴别(1)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雷尼替丁0.2g)置试管中,用小火缓缓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显黑色。2.3.2 鉴别(2)取含量项下的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79-00)测定,在228nm与314nm的波长处有最大收。2.3.3 鉴别(3)取本品的内容物适量,加水振摇,滤过,滤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照氯化物鉴别反应标准操作规程(SOP-QC-088-00)测定。3.检查3.1仪器及用具:分析天平、崩解仪、紫外检测仪、层析缸、点样器、硅胶H薄层板、量瓶、移液管、镊子等。3.2试剂及试液:水、甲醇、醋酸乙酯异丙醇浓氨溶液水(25:15:5:1)、碘。3.3测定法:3.3.1有关物质:取本品的内容物适量,加甲醇溶解制成每1ml中含雷尼替丁10mg的*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10-00页 数2-2溶液,滤过,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适量,加甲醇分别稀释成每1ml中含0.05mg、0.10mg、0.15mg、0.20mg的溶液,作为对照液(1)、(2)、(3)、(4)。照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82-00)试验,吸取上述五种溶液各10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异丙醇浓氯溶液水(25:15:5: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碘蒸气中显色后,立即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分别与对照溶液(1)、(2)、(3)或(4)所显的主斑点比较,杂质总量不得过4.0%。3.4其他: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 E)4.含量测定4.1仪器及用具: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量瓶、滤纸等。4.2试剂及试液:纯化水4.3测定法4.3.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雷尼替丁25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稀释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4.3.2空白校正:取不加供试品而同理制得的溶液在291nm的波长处校正石英池吸收值为零。4.3.3供试品的测定:取制得的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79-00)在314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3H22N4O3S的吸收系数为495计算,即得。4.4结果计算4.5允许误差:相对偏差应3%。5.规格:0.15g。* * * * 制 药 厂操作标准-质量管理文件名称西咪替丁胶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编 码SOP-QC-011-00页 数3-1实施日期制 订 人审 核 人批准人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 的:规范西咪替丁胶囊检验的操作。适用范围:西咪替丁胶囊成品的检验。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程序: 本品含西咪替丁(C10H16N6S)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1.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2.鉴别2.1仪器及用具:天平、电炉、层析缸、硅胶G 板、微量点样器、量瓶、刻度吸管、试管、滤纸等。2.2试剂及试液:甲醇、氯仿-甲醇(5:1)、碘、醋酸铅试纸。2.3测定法2.3.1 鉴别(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