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65 评价报告评价报告 专专 业业 班班 级 级 11 级安全工程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 名 孙 小 娟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 师 余 岚 评评 价价 时时 间 间 2013 12 26 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2 65 摘要 摘要 该矿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水灾 火灾 顶板事故以及瓦斯事故等 通过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瓦斯事故和顶板事故 对避免事故的发生提出建议 定量分析火灾 分析存在火灾的原因以及采取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 3 65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5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6 第一节 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 6 第二节 安全评价依据 6 第三节 D 矿矿井概况 6 第四节 矿井生产慨况 6 第五节 矿井各系统概况 6 第二章第二章 危险 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危险 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6 第一节 危险 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 6 第二节 危险 有害因素分类 6 第三节 危险 有害因素辨识 6 第三章第三章 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定量分析 6 第一节 瓦斯预先危险性评价 6 第二节 煤矿火灾事故树评价分析 6 第三节 顶板事故预先危险性评价 6 第四章第四章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 第一节 瓦斯事故的防治 6 第二节 火灾的防治 6 第三节 顶板事故的防治 6 4 65 第五章第五章 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结论 6 第一节 评价结果与评价结论 6 第二节 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 6 第三节 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 6 5 65 前前 言言 为贯彻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基本方针 进一步落实 安全生产法 推进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 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减少与控制煤矿生产中的危险 有害因素 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 预防 事故发生 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根据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的规定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D 矿委托世纪万安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承担该矿的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工作 接到委托后 我评价机构根据本次评价 工作的要求和特点 及时成立了评价项目组 项目组成员专业齐备 业务熟 练 现场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 评价工作以 山西省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指导意见 和 煤矿安全评价导则 为指导 以 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 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煤矿 安全规程 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本着科学 公正 认真 负责的态度 在现 场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定性和定量并重的方法 对云岗煤矿的安全基础工作 管理水平 生产及辅助系统的安全现状等进行综合评价 对 安全生产许可 证条例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中规定的条件给出了明确的 结论 并针对该矿井的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了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对于此次 评价工作 有关各方予以高度重视 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对评价工作实行 全过程监督指导 集团公司及云岗煤矿积极配合 为此次评价工作提供了良 好的技术支持和组织保证 从而使此次评价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本报告力求反映该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希望能对该矿今后的 6 65 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给政府主管部门了解 矿井现实情况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完成得到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大同煤矿集团 云岗煤 矿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谨表谢意 7 65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 一 评价对象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D 矿 二 评价范围 本次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范围包括云岗煤矿的生产 系统 辅助系统和安全管理模式及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其内容如下 1 识别煤矿生产中的危险 有害因素 确定其危险度 2 评价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对确保安全生产的适应性 明确安全生产 责任制 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管理相关内容 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及其落实执行情况 说明现行 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3 评价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 明确是否形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 对可能的危险 有害因素 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 评价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及其工艺 场所 设施 设备是否满 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5 评价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系统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 明确其 是否满足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 6 对各系统生产能力进行核定 评价其是否符合安全需求 三 三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 1 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 与企业签订合同 组成评价小组与技术专家组 确定项目负责人 明确 被评价对象和范围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及评价项目有关资料 2 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8 65 根据评价项目周边环境 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 再参考分析该矿 井和类似矿井安全生产事故统计资料 识别和分析其潜在的危险 有害因素 3 3 划分安全评价单元划分安全评价单元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评价的需要 按生产工艺功 能 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 将评价项 目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特征界限的评价单元 4 4 对主要系统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及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对主要系统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及选择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被评价单元的特点 进行生产能力计算 评价其是否满足安全需求 并选择科学 合理 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5 5 定性 定量评价定性 定量评价 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 对危险 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 程度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 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部位 频次 严重程度等 级及相关结果 6 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 有害因素的安全技术控 制措施及建议 这些措施及建议主要包括 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及建 议 安全管理方面安全对策措施 工艺 设备 装置方面安全措施 应采取 的其他综合安全措施 7 7 作出安全评价结论作出安全评价结论 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 指出评价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 危险有害因素 明确应重视的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 给出评价项目从安全生 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 技术标准的结论 给出各系统生产能 力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的结论 8 8 评价报告编制与评审 评价报告编制与评审 9 65 撰写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D 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初稿 内部讨论 修改 提交 评价报告 送审稿 组织专家对安全评价报 告 送审稿 进行评审 修改 完善评价报告 送审稿 形成 大同煤矿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D 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正式稿 将安全评价报 告报送当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图图 1 11 1 云岗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程序云岗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程序 收集资料 专家组进行分析 项目工程技术资料 项目安全卫生资料 安全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 同类或类似矿井资料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危险 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实施评价工作 拟定对策措施建议 作出评价结论 编制评价报告 报告评审与修改 类比分析 报送主管部门审查 报送相关部门备案 10 65 第二节第二节 安全评价依据安全评价依据 一 法律一 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 其它有关的法律 二 法规二 法规 1 煤矿安全规程 2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3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 5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6 矿井地质规程 7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8 山西省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9 煤矿安全评价导则 煤安监技装字 2003 114 号 10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11 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安监管协调字 2004 56 号 12 其它有关的法规 三 标准三 标准 1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215 94 2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13 90 3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MT5009 94 4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 11 65 5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6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安装 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7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考核评级办法 8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质量标准 9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 10 矿井防灭火规范 11 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 12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13 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 1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15 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 16 其它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四 有关技术文件与资料四 有关技术文件与资料 1 矿井地质勘探报告 2 矿井设计文件 3 煤矿生产事故统计资料 4 安全专项投资情况 5 煤层安全参数鉴定报告 6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及批复 7 该矿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第三节第三节 D D 矿矿井概况矿矿井概况 一 基本情况一 基本情况 1 地理位置 井田范围及四邻关系 云岗井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 18km 云岗镇西 井田范围为井田南北长 13 11km 东西宽 5 75km 井田面积 59 0003km2 井田东与晋华宫井田 吴 官屯井田及云岗石窟保护煤柱相邻 南与煤峪口井田 忻州窑井田相邻 西 12 65 与姜家湾井田及大同市社队小窑区相邻 北与大同市北郊区小煤窑区相邻 2 交通情况 旧高山至大同的铁路支线及左云至大同的公路沿十里河通过本井田 大 同站北接京包线 南连北同蒲线 东去大秦线可通往全国各地 且井田内各 村庄之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 交通可谓方便 3 自然地理及气象状况 本区属高原地带 属干旱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 夏季炎热 气候干燥 风沙严重 4 地震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 300 万 上划定为 7 8 度 二 主要自然灾害二 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 水 火 瓦斯 煤尘 顶板冒落等 此外 还有机电 运输 提升等生产事故 三 矿区开发简史和小窑分布情况三 矿区开发简史和小窑分布情况 1 矿区开发简史 D 矿 1966 年由山西煤矿设计院提出建井设计 开拓方式采用立井 大巷 盘区石门溜煤眼前进式开采至井田边缘 井型设计为 270 万吨 年 1973 年 3 月 31 日第一期工程完工 设计生产能力 150 万吨 年 1974 年达产 1975 年 6 月二期工程投产 设计生产能力 120 万吨 年 1980 年达到设计生产能 力 年生产原煤 273 万吨 目前全井田已经开采的煤层有 2 3 21 3 3 7 3 72 3 8 9 11 13 65 1 10 11 1 12 1 121 2 七层煤 上部 2 3 21 3 3 7 3 72 3 煤层开 采基本结束 进入回收阶段 8 11 1 10 11 1 12 1 121 2 5 层煤层为 当前的主要开采煤层 2 小窑分布情况 井田周边侵入到本井田的小煤窑有 党家洼煤矿 解放煤矿 上深涧及 瑞丰煤矿 马房大西沟 分别越层越界至 3 7 8 11 1号煤层 目前小煤窑积水区主要有解放煤矿 11 层破坏区 白庙明渠矿 吴联煤 矿 2 层十里河破坏区 上深涧煤矿 7 8 11 层破坏区 四 矿区水源 电源及通信情况四 矿区水源 电源及通信情况 一 水源情况 本矿目前有供水点三处 1 新大街深井泵 平均日产水量 2000 吨 2 白庙一号井 平均日产水量 400 吨 3 土建队大口井 日均产水量 400 吨 三井累计日供水量 2800 吨 此外同煤集团公司向该矿铺设一趟供水管 路 每天供水量约 5000 吨 矿自已供水和集团公司送的水共计 7800 吨 天 二 电源情况 矿井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 一路来自姜家湾 35KV 变电 站 一路来自郭家坡 35KV 变电站 三 通讯情况 地面行政通讯系统采用美国生产的 5ESS 数字程控电话交换 机 现有容量7000 门 全矿共安装使用6300 门 中继采用光缆与集团公司交 14 65 换主局连接 井下调度通讯系统主机选用DH 2000 型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 系 统容量320 门 矿共使用260 门 第四节第四节 矿井生产慨况矿井生产慨况 一 地质构造一 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的东北部 大同煤田主向斜轴的西翼 距煤田东部 边缘 NW 向的青磁窑逆掩断层较近 地层总体走向为 NW 向 倾向 SE 除较大 断层及褶曲附近地层较陡 倾角达 11 30 外 其余井田内广大地区为 2 6 井田内断裂及褶曲构造较为发育 陷落柱亦较多 井田内未发现岩 浆岩活动 井田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1 断裂构造 井田断裂构造中 落差大于 5 0m 的断层有 26 条 落差 1 5m 的断层现 已揭露的 132 条 断裂性质绝大多数为正断层 逆断层很少 从发育方向上 看 可将井田中断裂分为 NE NW 和 NS 向三组 其中前两种最发育 2 褶曲 本井田褶曲较发育 较大的褶曲及穹隆构造有 9 个 轴向多为 NE 及 NW 向 3 陷落柱 截止目前 本井田生产揭露大小陷落柱 32 个 形状为椭圆 圆形及不 规则形 陷落高度大小不等 有的陷到地表 也有只陷到 7 号煤层底板下 陷落柱周围多发育小型环状断裂 本井田范围内褶曲构造大都是宽缓的 对 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 较为发育的断裂构造无疑是影响生产布置的重要地质 构造因素 本井田地质构造仍应属简单类型 15 65 二 煤层及煤质二 煤层及煤质 1 煤层及顶底板岩性 1 含煤性及可采煤层 本井田内大同组平均厚 191 18m 共含 2 1 2 3 3 4 5 7 1 7 2 7 3 7 4 8 9 10 11 1 11 2 12 1 12 2 14 2 14 3 15 号共 19 层煤 煤层总厚 20 97m 含煤系数 10 97 其中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 13 层 总厚度平均平均 19 31m 现将区内主 要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 7 3煤层 距 7 2煤层 0 81 18 70m 平均 6 65m 煤厚 0 5 21m 平均 1 45m 合并层平均厚度 2 69m 结构简单 局部含 1 2 层 夹矸 可采范围分布在井田北部的 311 309 盘区 305 盘区的东部 十里河 床以南 402 406 盘区及 408 盘区东北部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底 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属较稳定煤层 2 8 号煤层 上距 7 3煤层 4 63 27 72m 平均 13 71m 煤层厚度 0 2 51m 平均 1 00m 井田内均有赋存 可采范围在井田北部 311 盘区 307 盘区北部 309 305 盘区的西部及东部 十里河床以南的 402 406 408 盘区大部分可采 可采范围内厚度稳定 结构简单 顶板岩 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及少量中砂岩 泥岩 底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砂 质泥岩 泥岩 属较稳定煤层 3 9 号煤层 距 8 号煤层 6 31 34 06m 平均 15 93m 煤厚 0 2 99m 平均 0 96m 可采范围分布于 307 盘区西南部 402 406 盘区 408 盘区的东部 呈 NW SE 一宽条带状 煤层厚度变化小 结构简单 含一 层夹石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底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砂质泥 16 65 岩 泥岩 属较稳定煤层 4 10 号煤层 主要分布于井田十里河床以南地区及 307 盘区西部 309 盘区东北角 井田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与 11 号煤层合并 可采范围仅局限 于 406 408 盘区的东部及 307 盘区的西部 309 盘区的可采范围已划给小窑 10 号煤层上距 9 号煤层 1 21 33 74m 平均 13 33m 煤层厚 0 2 25m 平 均 0 67m 结构简单 局部含一层夹矸 夹矸为粉 细砂岩 煤层顶板粉砂 岩 细砂岩 砂质泥岩 底板为粉砂岩 细砂岩 中砂岩 砂质泥岩 属不 稳定煤层 5 11 1号煤层 上距 10 号煤层 0 80 17 47m 平均 7 17m 煤厚 0 7 04m 平均 2 08m 主要分布于十里河以南的 402 406 盘区及 408 盘区 北部 408 盘区南部尖灭 十里河的 309 305 301 盘区与 10 11 2煤层合 并 311 307 盘区与 10 号煤层合并 合并区内变化较大 在中厚煤层分布 区内有 5 个大的不可采区 主要可采范围分布于 311 307 301 及 406 盘区 结构简单 含夹矸 0 2 层 夹矸成分为粉 细砂岩 煤层顶板为细砂岩 砂质泥岩 为较稳定煤层 6 11 2号煤层 上距 11 1煤层 0 83 18 31m 平均 6 60m 煤厚 0 3 36m 平均 1 16m 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北部的 311 307 盘区 十里河床 及以南部分地区 可采范围仅局限于 311 307 盘区 结构简单 局部含一 层夹石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中砂岩 属不稳定煤层 7 12 1号煤层 位于大同组的下部 上距 11 2煤层 0 83 26 76m 平均 11 74m 煤层厚 0 13 83m 平均 3 00m 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北部的 311 307 盘区 井田南部大部分与 12 2号煤层合并 可采范围为十里河床 以南及 311 盘区东部 西部 307 盘区西部 煤层结构简单 局部含 1 3 层 17 65 夹矸 属较稳定煤层 顶板岩性为细砂岩 粉砂岩 中砂岩 底板岩性为粉 砂岩 细砂岩 为较稳定煤层 8 12 2号煤层 距 12 1煤层 0 80 8 02m 平均 2 60m 煤层厚 0 3 57m 平均 0 76m 分布于井田西北部的 307 盘区 十里河床的东部 井田西南部的 402 408 盘区 零星可采 结构简单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底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属不稳定煤层 9 14 2号煤层 为本井田最下部的可采煤层 距 12 2煤层 0 84 20 98m 平均 5 26m 煤层厚 0 7 91m 平均 1 34m 分布于井田南 部及西北部 厚度变化较大 可采范围零星块状分布于 311 307 406 402 408 及十里河床 结构简单 局部含 1 2 层夹矸 顶 板岩性为粉砂岩 细砂岩 底板岩性为粉砂岩 泥岩 细砂岩 属不稳定煤 层 2 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见表 1 2 1 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 表 1 2 1 煤 层 号 煤 层 最小 最大 平均 层间距 最小 最大 平均 顶 板 岩 性 底 板 岩 性 煤 层 结 构 夹 石稳定性 赋 存 情 况 0 81 18 70 6 65 7 3 0 5 21 1 45 粉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简单 合并区 内1 3 较稳定 大部分地区分布 4 63 27 72 13 71 8 0 2 51 1 00 中砂岩 粉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简单0 1较稳定 全区分布 局 部可采 6 31 34 06 15 93 9 0 2 99 0 96 细砂岩 粉砂岩 粉砂岩简单0 1较稳定 大部分地区分 布 中部 东 南部可采 1 21 33 74 13 33 10 0 2 25 0 67 细砂岩 粉砂岩 粉砂岩简单0不稳定 分布于井田南 部 局部可采 0 80 17 47 7 17 11 1 0 7 04 2 08 细砂岩 中砂岩 粉砂岩 粉砂岩 细砂岩 简单 0 2 较稳定 分布于井田中 部和北部 0 83 18 31 6 60 11 2 0 3 36 1 16 细砂岩 粉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 简单 0 1 不稳定 分布于井田中 部及西北部 局部可采 12 1 0 13 83 0 83 26 76 11 74 细砂岩粉砂岩 简单 1 较稳定 分布于井田南 18 65 3 00 中砂 粉砂岩 细砂岩3 部及西北部 0 80 8 02 2 60 12 2 0 3 57 0 76 粉砂岩粉砂岩简单 0 1 不稳定 局部发育 偶 见可采 0 84 20 98 5 26 14 2 0 7 91 1 34 细砂岩 粉砂岩 粉砂岩简单 0 2 不稳定 分布于井田南 部及西北部 南部可采 1 18 15 85 5 68 14 3 0 2 81 0 66 粉砂岩粉砂岩简单 0 1 极不 稳定 局部发育 0 80 27 23 9 62 15 0 2 11 0 59 粉砂岩细砂岩简单0 极不 稳定 局部发育 0 16 50 7 40 K11 0 75 14 10 4 65 简单 2 煤质 各煤层均以弱玻璃光泽为主 少数为沥青光泽 结构均一状或条带状 块状构造 断口平坦状或阶梯状 容重在 1 13 1 54t m3之间 多数煤层含 硫铁矿结核 工业分析中各煤层水分 灰分的化验值较低 Mad 在 0 50 5 79 之间 Ad 在 2 01 36 74 之间 Vdaf 在 18 10 40 37 之间 St d 在 0 14 5 96 之间 发热量较高 平均 Qb daf值都超过 8000 大卡 千克 属于高发热量煤 煤灰成分以 SiO2为主 次之为 Al2O3 Fe2O3含量一般大于 10 煤灰熔融性 在 1250 左右 为高熔灰分或低熔灰分 煤类按照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 GB5751 86 划分 多数煤层以不粘煤为主 弱粘煤为辅 少数煤层局 部以弱粘煤为主并伴有部分 1 2 中粘煤 煤的用途目前是优良的动力和气化 用煤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广的用途 三 瓦斯 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性三 瓦斯 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性 1 瓦斯 根据 D 矿 2004 年度沼气及二氧化碳等级鉴定报告 本矿属于高沼气矿 井 全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35 73m3 min 相对涌出量为 4 15m3 t 全矿二 19 65 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 113 99m3 min 相对涌出量为 13 23m3 t D 矿自建矿至 今 未发生过矿井瓦斯喷出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根据往年鉴定结果和平时 生产中的瓦斯涌出情况 由于有高瓦斯盘区存在 一直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并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 301 盘区 11 号煤层 404 408 盘区的 12 号煤层 按高瓦斯区域管理 2 煤尘 2001 年 9 月 D 矿在 11 号层 8125 工作面 7 号层 51102 工作面 8 号层 511 回风巷 12 号煤层 2826 工作面分别取样 送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 试中心作煤尘爆炸参数鉴定 煤尘云爆炸最大压力在 0 53 0 55MPa 煤尘 云爆炸上升速率在 18 79 58 10MPa s 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为 240 煤 尘云爆炸下限浓度在 10 20 g m3最低着火能量小于 0 005J 煤尘云爆炸最 大指数在 5 073 15 687MPa m s 测试样品都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该矿属于 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 在井下生产中应注意洒水防尘 提高生产的安全 性 表 1 2 2 工 业 分 析爆 炸 特 性 煤 层 Mad Ad Vdaf CRC 煤尘云 爆炸最 大压力 MPa 爆炸最 大压力 升速率 MPa s 煤尘云 最低着 火温度 煤尘层 最低着 火温度 煤尘云 爆炸下 限浓度 g m3 煤尘云最 低着火能 量 J 煤尘云 最大爆 炸指数 MPa m s 76 268 3834 4240 5518 7987024020 30 0 0055 073 87 363 4727 5530 5428 1479036010 20 0 0057 598 123 964 5827 1930 5358 1078024010 20 0 00515 687 3 煤的自燃 据统计地面贮煤场一般发火期为 6 12 个月 井下自燃 从 1983 年先 后在 404 301 盘区的 2 号煤层采空区发生自燃 后经灌浆均压灭火工程处 理 各火区已被控制 连续三年取样分析 火区内 CO2浓度均不超标 从 20 65 2002 2005 年度 D 矿未发生矿井火灾 2003 年 9 月在井下取样鉴定煤的自 燃倾向等级 鉴定报等告结果为 类 测试的各煤层为自燃 易自燃 表 1 2 3 煤层 名称 Mad Ad Vdaf 吨1 吨2 吨3 吨 自燃倾 向分类 72 023 1130 4234031531030二类 82 113 7632 033531030035二类 92 132 8928 8334531029550一类 112 323 0235 0333031530030一类 121 163 3433 2332531828045一类 四 水文地质四 水文地质 D 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一类一型 属简单型 横穿本矿的唯一河流是十里 河 发源于左云县曹家堡 为常年流水河 全长 89 3km 在本区河谷宽度为 250 500m 一般流量在 0 5 2 0m3 s 近几年由于流域区内矿井的大量开 采 河道时有干枯现象 大气降水主要集中在 6 7 8 9 四个月 这一时 段内的平均降水量高达 289 2mm 占年降水量的 71 而井下松散岩类孔隙 水和砂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十里河水渗漏补给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 的增加 矿井涌水量愈来愈小 对生产的影响也随之减小 现在矿井涌水量 平均为 2500m3 昼夜 矿井防治水工作比较简单 D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于 简单型 井田内无强的含水层 因而采空积水 老窑 采空区及小窑 成为本矿 主要水害 老窑 采空区及小窑积水情况 本矿煤炭开采历史悠久 开采强度较大 古窑和近年来采空区较多 预计全矿古窑区均有积水 由于该矿 2 3 号层 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 大部分古窑已被证实或被开采下伏煤层登空 古窑区 的积水基本得到疏干 对矿井的安全威胁程度也越来越小 因此 目前古窑 21 65 积水不是矿井的主要水害 从建矿至今 本矿已有三十年的开采历史 随着开采逐步向南北两端的 延伸 形成了大面积各层采空区 在这些采空区低凹处及向斜部位 由于受 大气降水及岩层裂隙水的补给 不同程度的赋存积水 大部分采用井下施工 放水钻孔形式进行探放 矿井积水量见下表 1 2 4 表 1 2 4 积 水 地 点 采空区积水面积 m2 积水量 万吨 3 号层 307 盘区南部17857015 0 3 号层 303 盘区 8301 工作面30000 5 3 号层 301 盘区 8122 工作面420002 73 3 号层 408 盘区 8824 8826 工作面800005 0 7 号层 404 盘区 8401 8403 8405 工作面656254 43 7 号层盘区 8606 8608 工作面425005 16 9 号层 404 盘区 8405 8407 工作面1462505 12 9 号层 406 盘区 8604 工作面23800 1 11 号层 301 盘区 8112 8114 工作面1121007 0 12 号层 404 盘区 8405 8407 工作面650004 55 合 计73742549 6 第五节第五节 矿井各系统概况矿井各系统概况 一 井田开拓方式及采掘现状一 井田开拓方式及采掘现状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 斜井混合式开拓 其中 井下南 980 水平为主要 生产水平 1030 水平为辅助运输水平 沿大巷东西两侧布置盘区石门 每个盘 区走向 1 2 1 6km 倾斜长度 2 2 2 8km 大巷 石门均铺设 900mm 轨距双 轨 采用 14 吨架线电机车牵引 3 吨矿车运输 矿井共布置了 10 个盘区 其中 北翼布置有 301 303 305 307 309 311 共 6 个盘区 多数盘区均已收缩 现 生产盘区还有 8 层 311 盘区 11 层 311 盘区 11 层 309 盘区 南部布置有 402 404 406 408 共 4 个盘区 现在生产盘区有 12 层 404 盘区 12 层 408 两个盘区 全矿共有五个综采队 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采煤 皮带运输 机械化程 22 65 度达到了 100 截至 2003 年底矿井保有储量 54789 3 万吨 可采储量 32587 万吨 扣除村庄煤柱及呆滞煤量 核实后的可采储量 18835 2 万吨 剩余服务年限为 剩余服务年限 可采储量 2004 年核定能力 储量备用系数 本矿储量备用系数取 1 45 则服务年限为 27 年 采掘设备更新情况 采掘设备更新情况 2003 年 D 矿综采五队开采 311 盘区 7 层中厚煤层 整套设备已服务 6 个工作面 设备老化 事故频繁 制约了生产 2004 年 集团公司为该队更换了采煤机和刮板运输机 由 6MG 200 采煤机更换为 MG456 2 200 电牵引采煤机 并大修了该队液压支架 提高了设备开机率 减少了顶板事故 该队的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掘进方面 2004 年以前掘进机 组已使用多年 事故多 单进小 2004 年后矿更新了两台机组 出井大修了 一台机组 配备了 ZMC 30 装煤机 掘进能力相应提高 另外 矿 2004 年 各综采队加强了设备管理 采掘战场相对好转 同等设备下 能力增加 二 提升 排水和空气压缩设备二 提升 排水和空气压缩设备 1 提升系统 主井南部提升机为 KT2 4 1 8D 11 5 型双滚筒缠绕式 采用双机拖动 电动机为 YR173 34 16 型 功率为 630KW 2 主井北部提升机为 XKT2 3 5 1 78 15 5 型绞车型式为双滚筒缠绕式 电动机为 EFU 1000 型电机 功率为 1000KW 主斜井皮带机为 GX3500 型 输送量为 930 吨 时 输送长度为 992 7m 带速 3 15m s 带宽为 1 2m 主电机为 YRKK450 6 型 功率为 450KW 由三 台电机驱动 23 65 副立井提升机为 KT2 4 1 8D 20 型双滚筒缠绕式绞车 电动机为苏联 A 吨 17610 12 型电机 功率为 800KW 材料斜井提升机为 XKT2 2 1B 20 型双滚筒缠绕式绞车 电动机为 JR128 8 型电机 功率为 155KW 减速机为 ZHLR 100 型 主立井 提煤 核定提升能力 2003 年为 450 万吨 2004 年为 480 万吨 年 主斜井 提煤 核定能力为 763 76 万吨 年 付立井 提人及提矸 核定能力为 506 9 万吨 年 村料斜井 运送材料及设备 核定能力为 760 万吨 年 主立井更换轻型箕斗增加环节能力 主立井更换轻型箕斗增加环节能力 主立井北部提升机 配套箕斗载重 为 8 2 吨 2003 年矿方保守取载重 7 2 吨进行核算 2003 年 10 月后将使用 多年的旧箕斗更换为徐州产 8 2 吨轻型箕斗 自重由原来 5 6 吨降为 4 2 吨 2004 年重新核定时 依据实际取载重 8 2 吨核定 2005 年批准核定能力 480 万吨 年 可以满足矿井生产能力需要 2 排水系统 矿井现有排水系统为副井底中央泵房 1030 水平 404 盘区 12 号层水平 408 盘区 12 号层水平和 311 盘区 8 号层水平及 311 盘区 11 号层水平五套排 水系统 副井底中央泵房主排水泵为 DK400 22 水泵 4 台 404 盘区 12 号层 主排水泵为 4DA 8 7 水泵 3 台 408 盘区 12 号层主排水泵为 4DA 8 7 水 泵 3 台 311 盘区 8 号层主排水泵为 4DA 8 7 水泵 3 台 311 盘区 11 号层 主排水泵为 4DA 8 7 水泵 3 台 各盘区的主排水泵排至各盘区暗斜井或通 过泄水孔自流到 1030 水平大巷水沟流至中央泵房的水仓里 再利用中央泵 24 65 房集中主排水泵排至地面水库里 D 矿主排水系统水仓容积 3233m3 水泵型号为 DK400 22 水泵扬程 216m 排水量为 390m3 h 水泵配套电动机为 JSQ148 4 型电机 其功率为 440KW 中央水泵经付立井简布置的两趟直径 273mm 排水管路排至地面 经 核定排水能力 567 64 万吨 年 3 压风系统 D 矿现使用两个压风机房 共 10 台空气压缩机 其中 南山压风机房有 5 台 4L 20 8 型空气压缩机和 1 台 5L 40 8 型空气压缩机 北五压风机房有 3 台 5L 40 8 型空气压缩机和 1 台 4L 20 8 型空气压缩机 D 矿供风管路共有 45650m 系统如下 由南山压风机房经副井筒 6 寸管到副井底车场 6 寸管 分别到南北 1030 大巷 北 1030 大巷自 980 斜井口 6 寸管经 980 暗斜井 2 寸管到 301 盘 区 11 层采掘工作面 2 寸供水管 南 1030 大巷由 6 寸管变 4 寸管至 1030 末端 到各盘区上山巷道 4 寸供风管进入各采掘工作面 2 寸供风管 由 305 压风机房经 305 立井筒 4 寸管到北 1030 大巷末端 6 寸供风管到 各盘区上山巷道 4 寸供风管进入各采掘工作面 2 寸供风管 三 井上下主要运输设备三 井上下主要运输设备 1 地面运输 D 矿井地面铁路运输站线布置纵列式 尽头式空车两股 装车方式单点 机车牵引送空取重 装车设备采用 1 2m 皮带和定量漏斗 配有 负荷传感称重仪 1 台 装车仓总容量 66000 吨 外运能力 480 万吨 年 公路运 输 109 国道横穿矿区 运输十分方便 地面装车环节改造 地面装车环节改造 2004 年 3 月 集团公司对矿铁路专用线进行了万吨 25 65 扩能改造 改造后的装车线每列车数由原来的 72 节增加到 111 节 载重量 增加 装载部分的单装定量系统液压设备及单装溜槽等系列引进美国 PEBGO 公司设备 整个装车过程实现了集中控制自动装车 环节能力相应增加 2003 年核定能力时为 450 万吨 年 2005 年核定为 480 万吨 年 2 井下大巷皮带运输系统 D 矿井下大巷皮带运输系统分南翼 北翼 南翼有一部南 980 皮带 北翼有 945 皮带 北 980 一部皮带和北 980 二部皮 带 皮带运输系统各部技术参数如下 1 南翼 980 皮带为 GX2000 型 生产厂家为原平起重运输机械厂 输送 量 900 吨 h 带速为 2 5m s 带宽为 1 2m 主电机为 YBS 250 型 功率为 3 250KW 厂家为西北煤机厂 主减速器为 SSX250 31 5B 型 2 945 皮带机为 GX2000 型 生产厂家为淮南矿山机械厂 输送量为 900 吨 小时 带速为 2 0m S 带宽为 1 2m 主电机为 JBO400S 4 功率为 3 200KW 厂家为南洋防爆电机厂 主减速器为 SS1 115 40 型 3 北 980 一部皮带机为 GX2000 型 生产厂家为东莞煤机厂 输送量为 900 吨 h 带速为 2 5m S 带宽为 1 2m 主电机为 JBO400L 4 型 功率为 3 250KW 厂家为南洋防爆电机厂 主减速机为 SS115 31 5 型 4 北 980 二部皮带机为 S 吨 2000 型 生产厂家为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中 央机厂 输送量为 900 吨 h 带速为 2 5m S 带宽为 1 2m 主电机为 YBS 250 型 功率为 3 250KW 厂家为西北煤机厂 主减速机为 SSX250 31 5B 型 北 945 皮带核定能力 424 7 万吨 年 26 65 北 980 一部皮带核定能力 606 2 万吨 年 北 980 二部皮带核定能力 606 2 万吨 年 南 980 皮带核定能力 606 2 万吨 年 南北皮带系统总能力核定为 1030 9 万吨 年 四 地面生产系统四 地面生产系统 煤的洗选加工 选煤厂厂址布置于原地面生产系统附近规模为 600 万吨 年 根据煤质和 D 矿生产实际 采用重介选矸的方法 皮带斜井来的原煤经固 定筛排出 150mm 的大块煤及矸石 150mm 及矸石经过手选拣出杂物 煤及矸 石进入破碎机破碎 破碎后与固定筛筛下物合并 运到主厂房进行最终分取 对原有生产系统原则上利用原有筛分设备 选出 150mm 大块加以破碎 与筛出 的 25 150mm 合并进入主厂房 产品级别为 100mm 100 500mm 50 25mm 精 煤 25 13mm 原煤小块 13 0mm 粉煤及少量煤泥 根据选煤工艺和储装选煤 工艺和储装运的需要 地面建有主厂房原煤储存仓 产品煤仓 装车皮带走 廊及煤泥沉淀池等 主井生产系统 矿井北翼原煤经主井提升至地面南北仓后 经 103 刮板 机 1 2m 48m 108 皮带 1 2m 50m 109 皮带 1 2m 148m 到 201 皮带 1 2m 70m 南部原煤经主斜井提至地面后 到 202 皮带 1 2m 126m 与 201 皮带所载北部原煤共同进入 205 206 分级筛 经 207 208 手选皮带 1 2m 7m 到 209 210 破碎机破碎后经 213 214 皮带 1m 20m 经 230 皮带 1 4m 48m 经 231 232 233 可逆皮带进入原煤 仓后经洗煤厂洗选加工后装车外运 矸石系统 D 矿井南翼矸石由副立井提升出井 年排矸量为 20 万吨 选 27 65 煤厂洗选矸石 50 万吨 年 也由电机车牵引 或者皮带 进入矸石仓 矸 石仓容量为 950 吨 矸石仓下分别设装载设备 将矸石装入容量为 3 4m3的 三面翻矸车 填沟起山 矸石山服务年限 23a 占地面积共计 20ha 矿井北翼矸石由新装备的北五 进风立井提出 采用设备为 3 吨矿车单 层车单侧钢罐道普通罐笼 年排矸量为 20 万吨 矸石提出井口由三吨 U 型矿车自滑进入矸石翻笼房 经三吨矿车不摘钩 翻车机翻入仓内 矸石仓容量为 80 吨 仓下接 1 吨 V 型矿车 由 1 2m 绞车 电机容量为 55KW 一次提升四个 车至 1295m 等高线沿荒沟排弃 矸石占地面积约 6ha 服务年限为 20a 辅助设施 地面设有锻工 铆焊矿车修理联合车间 机钳 大修 电修 联合车间 综采设备修理车间 主要设备有金属切削机床 锻压设备 电焊 机 电修设备 综采修理设备 铆焊设备 矿井修理设备各若干 另设有坑 木加工房 五 工业场地布置特征 地面建筑及煤柱五 工业场地布置特征 地面建筑及煤柱 D 矿井工业场地在十里河南岸的两座山坡上 原产品储煤仓建于一条自 然沟中 将整个工业场地分为东西两个台地 东台地为主副井选矸和生活福 利系统 西台地为机厂 坑木材料场地等生产加工系统 分区基本明确 人 流与货流不交叉 两台标高高差不大 铁路线在场地北边 场地和铁路以北 的地面相差数 10m 使广场无法向北发展 只得沿坡逐渐向南发展 形成适 应当地地形的台阶型布置方式 具体见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防洪排涝 略 28 65 六 供电及通讯六 供电及通讯 1 供电电源 D 矿地面现有 35KV 变电站两座 即姜家湾变电站 简称姜站 及郭家坡变 电站 简称郭站 供给 D 矿井上 下用电 姜站设有 16000KVA 变压器三台 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 电压等级 35KV 6 3KV 其电源 三路 引自 D 矿 110KV 变电站 35KV 母线上 3293 3294 3295 线路分别导线为 LGJ 3 150 型 全长各为 6 210KM 6 230KM 6 250KM 郭站设有 5000KVA 变压器两台 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 电压等级 35KV 3 6KV 其电源 两路 引自 D 矿 110KV 变压站 35KV 母线上 3113 3114 线路分别导线为 LGJ 3 120 型 全长各为 7 320KM 7 340KM 2 电力负荷 本矿两个变电站 总装机容量 3 16000KVA 2 5000KVA 总容量 44132KVA 工作总容量 34678KVA 总有功功率 22664KW 总无功功率 7450KVar 视在功率 23857KVA 功率因素 cos 0 95 计算全年耗电量 97920000 度 吨煤电耗为 20 4 度 3 送变电 原有电源线路 变压器容量及运行方式维持不变 4 地面供配电 姜站位于主副井口东南 50m 外的高坡上 采用外桥结线 主变为三台 SFJ 16000KVA 35KV 6 3KV 变压器 其中两台运行 一台备用 6KV 配电室 采用 GG 1AFE 03 型高压柜 GG 1AFE 07 型高压柜 GG 1AFE 54 型高 压柜等几种型号 消弧装置采用 ZBXH 6 100 型 该矿地面高压设备均由 29 65 35KV 变电站 6KV 母线直供 本站供电给南八主扇 南翼主扇 南 北车房 主斜井皮带 均采用双 回高压电源供电 南山压风与副井车房单回高压电源供电 且互为联络 洗 煤厂与二转站为单回高压电源供电 且互为联络 南一热风为单回高压电源 供电 山下开闭所 广场配电采用双回高压电源供电 桥东配电 山下配电 所采用单回高压电源供电 矸石山 净化站采用单回高压电源供电 20 吨锅 炉房采用双回高压电源供电 本站有十趟入井线路 郭站现有主变 SFL 5000KVA 35KV 6 3KV 型两台 两台全部运行 6KV 配电室全部采用高压开关柜 型号有 GFL 38 F 01 GFL 38 F 8 GFL 38 F 9 GFL 38 F 10 本站供给北一 北五 北翼主扇均采 用双回高压电源供电 北三配电 北五压风采用单回高压电源供电 本站有 五趟入井线路 5 井下供配电 该矿现有地面 35KV 变电站两处 即姜站和郭站 分别以 6KV 向井下供 电 姜站供井下共计十趟线路 中变两路 2913 VV22 3 150 580m 2923 VV22 3 150 570m 945 所1 路 2928 ZQD50 3 150 390m VV22 3 150 180m 南一区域 5 路 2918 VV22 3 120 1860m 2924 VV22 3 120 1860m 2944 ZQD20 3 70 1860m 2932 VV22 3 150 1800m 30 65 2942 VV22 3 150 1790m 301 区域 2 路 2917 VV22 3 150 2100m 2927 VV22 3 150 2060m 郭站五路 北 980 所 1 路 1127 ELQ30 3 120 540m 305 区域配电点 1 路 1116 ZVV22 3 150 540m 311 11 1 号所 1 路 1126 DLQ30 3 120 540m 311 区域 2 路 1129 ZQD50 3 185 3360m 1131 ZQD20 3 185 3220m 井下共有 17 个变电所 中变供矿井主排水水泵 南 980 所 北 980 所 945 所和北一区域所主要提供大型皮带运输 其余变电所供给综采 工掘系 统及盘区运输 排水 供风等 全矿共有高压开关 183 台 移变 109 台 660 伏及以下系统匀装有漏电保护装置 现运行工掘队组 17 个 均实现 三 专 两闭 双风机双电源切换装置 四台工掘机组均安装机载断电仪 五 个综采队均安装瓦斯断高压装置 现赶紧下装机总容量约 26000KVA 实际运 行 22000KVA 七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七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 采用森透里昂型 S800 煤矿综合监测 监控系 统融计算机网络 监测 监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Were going to read stories第1课时说课稿 湘少版
- 沼气生产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浸出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大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任务三 制作报警器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初中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
- 版画制作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回转窑球团焙烧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宝石检验员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实时系统堆管理优化-洞察及研究
- 5G技术在城轨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DB21-T 4079-2024 畜禽养殖场污水贮存设施建设规范
- 餐饮行业油脂废物处理应急预案
- 鞋厂品质管理
- 船舶安全经验分享
-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方案(3篇)
- 诚信培训教育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
- 马凡氏综合征课件
- 刘润年度演讲课件20241026
- DB52T 1724-2023 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设置与管理规范
- 《信息技术基础》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