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半期试题.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半期试题.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半期试题.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半期试题.doc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半期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页八年级物理半期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9 分)1、如图2所示中、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则 是的入射光线。2、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 _区看书,通过_ 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3图19甲是小红同学测量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19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计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原理。4、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cm,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cm处,凸透镜成的像是_、_的 像。如果将它移向离透镜30cm处,在此过程中,它的像 ,像到透镜的距离 (填“变大”、“变小”)5、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透 镜像的性质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中进入_中所形成的。6、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 。7、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日通车,大桥全长36,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右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为参照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8、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9、某同学对一些物理垃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物理书的长度为25dm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10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 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11、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1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电影银幕上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C属于实像的是 D属于虚像的是13、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A甲图 B乙图C丙图 D丁图14、下列现象中,不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一线”; B皮影戏; C彩虹; D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15、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16、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都正确;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17、小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18、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A一定是平面镜; B一定是凸透镜;C一定是凹透镜; 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19、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20、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21、如图所示,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 )A.(1)(2);B.(2)(3); C.(1)(4);D.(2)(4)。22、三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4.81m、24.80m、24.82m则下列答案中最接近物体真实值的是: ( )A.24.81m;B.24.75m;C.24.79m ;D.24.793m.三、作图题(共21分)23、(3 )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4、(3 )试根据折射光线作出射向透镜的入射光线25、(3 )根据图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26. (8)如图所示,画出图所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27、(4)根据图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五、实验,探究题(共19 分)28、(2分)(1)如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读数 (是/不是)28.00mm;(2)如图乙是汽车表盘上的转速表,当前的示数是 ; 第29题图29(4分)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30、(9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分)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2分)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2分)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2分)(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分)31、(4分)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甲 乙(1) 乙(2) 乙(3) 乙(4)若图中甲,取下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泰州哈尔滨T157泰州哈尔滨区段站名T158哈尔滨泰州18:16泰州07:50 20:0120:06盐城06:0405:59 21:3121:37淮安04:3404:30 22:3722:41沭阳03:3103:27 00:4300:58徐州01:1901:04 07:4808:15北京18:1817:52 14:2414:26沈阳北12:0812:05 17:1717:19长春09:1009:02 19:37 哈尔滨06:52六、计算题( 11分)2、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北京到盐城之间约1200km的铁道线上,运行着两对“城际快速列车”T157次和T158次。下面是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T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