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鼓讲诗歌.doc_第1页
皮鼓讲诗歌.doc_第2页
皮鼓讲诗歌.doc_第3页
皮鼓讲诗歌.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看到皮鼓给依依讲诗,再看看自己讲的,真是差强人意。呵呵。皮鼓讲诗,胜过干干。俺以为。】 几天前开始给依依讲诗,讲得极简单。以后也做点记录,有一个简单的历史在。已经讲的有以下几首:(依时间顺序)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与干干一家于雨天在海底捞食府吃完晚饭,吃完饭雨停,一家三口在小区中散步,讲给依依的。一般程序是女儿先讲给我,讲得不对的地方,我再纠正。字词方面,主要向女儿解释了“黄梅时节”和“灯花”。作者写雨用“家家雨”,乃是将雨生活化,与正文“处处蛙”营造了梅雨季节的农家生活。“闲敲棋子落灯花”,妙在体物细微。有约不来,自然 “闲等”,灯花落而能觉察,正表明诗人心境之幽微。或谓此句表明诗人等人之焦虑,实际上假如诗人真的等人非常焦虑的话,也无法觉察到“落灯花”这样的细节。此诗细腻处正在于诗人心境的微妙的转移。一方面等人有微微的焦灼(绝不严重),另一方面则又以全部心意领悟静谧,等乎,不等乎?妙在等与不等之间,无论偏向哪一方面,诗意立刻大减。雨声蛙声,乃是一种有声的静谧,是有生机的静,而不是死寂。在这种背景中,诗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向着这样的夜晚开放,向着宇宙开放。因无阻隔,故能体察“落灯花”。会心一刻,便多多少少有了禅意。何谓禅?我用“静”讲给女儿。举例如日本俳句:青蛙跳进池塘,扑通一声。回家,桃夭与我讨论禅,我说只能用一种有生机的静,一种人与自然,与宇宙无阻隔的关系来讲给女儿。实际上,禅是一种语言学。当语言在帮助我们理解表达事物的同时,也构成了遮蔽。禅则是通过顿悟,通过隐喻等方式让我们去感知世界。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在放学路上讲给女儿听的。请女儿描绘一下两个喝酒的具体情况,并从诗中提交证据,然后我补充。这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幽人”指幽隐之人,即隐士。按诗中的证据,诗人也应该是住在山里的,至于是借居还是其他什么的,不去管他。隐居生活从“幽人”和“山花”均可以看出。两个都是高洁的雅士,花下饮酒,还要弹琴伴奏,不亦乐乎?女儿反对,说没有弹琴,是说“明朝有意”再“抱琴来”。乃不知这正是诗歌的互文错落之法,“明朝有意抱琴来”即“明朝有意再抱琴来”之意,这样写节约笔墨。“山花开”写得很妙,很有意境。不但写出了饮酒的酣畅,时间之久,更重要的是借自然的变化(这变化并不真实,仍然是心造之境),写出了隐士交往的纯粹高雅。“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样的写法真妙!既是写饮酒之多,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种舒缓的节奏,来传达出饮酒的欢愉以及遭遇知音的那种会心,以及诗人与朋友的洒脱性情。给女儿讲,难点在“我醉欲眠卿且去”。这本不是待客之道,显得“无礼”,然而正是这种“无礼”,一方面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关系之亲密,另一方面写出了诗人性情的洒脱不羁,不为世俗礼法所拘束,有魏晋士人风范。借此给女儿讲了讲什么叫“飘逸”。“飘逸”即洒脱,不执着。有些人患得患失,执着于一些东西,或者理想志意,或者功名利禄,得之则狂喜,失之则深忧。有些人则相对宠辱不惊,能够超然于外。得固然喜,失固然忧,但不过度。执着也并非不好,杜甫即是执着之诗人。飘逸执着均是性情不同而已,飘逸也有走向玩世不恭的危险。李白的飘逸洒脱,背后有仙力支撑,因此与众不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诗关键在“折柳”,前人已经说得明白。折柳即是曲名,又有文化意蕴。给女儿讲折柳的源流,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讲起,讲到故乡长安的灞桥柳。再解释“暗飞声”。我比较喜欢“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试想想,笛声如何能够“满洛城”?而且还是均匀地“散入”?诗人客居洛阳,闻笛声而思乡,但他将自己的思乡的主观感觉扩大了N倍,仿佛整个洛阳城都能够听闻到笛声。后面的“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明明是诗人偶尔听到笛声思乡,却将人人乃至于整个洛阳城牵入,极尽夸张,而写出了一种气象。因此,李白乃是主观之诗人,主观之诗人的气象来自哪里?来自于将小我与整个宇宙人生联系起来,力量气势气度均有了。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写得张弛有度,节奏感很强。先给女儿解释“栖”和“窅然”。所谓“山中问答”,多半是一个圈套。诗人有话忍不住要说,就假设出一个人来问自己。然而假设出人来问自己为什么要隐居在这青山绿水之中时,诗人却“笑而不答”,因为隐居山中的好处难与人说,须得自己去体会。诗人虽不说,但是心里却非常的悠闲自在。前两句有不说之妙,后两句却忍不住说出来。“桃花流水窅然去”本是落花之景,如何在诗人笔下成了“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美景?这就是太白之妙之洒脱。对于隐居的太白来说,花开是美,花落也是美,“万物兴歇皆自然”,能够欣赏花开之美而不能够欣赏花落之美的往往是执着于己的酸文人,太白这两句,也写得从容洒脱,气度非凡。太白之诗,自然流转,不可一世,无雕琢痕迹。许多诗人写诗,讲究密度,以少少言语写多多内涵,一层一层地翻出。太白则不然,因为有一个很强大的我在,因此撒豆成兵,如江河溪流,不择地而涌,自成妙景。不过也因此,太白之诗不能给人留下极深刻之印象,不像杜甫。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首小诗的意境是由一系列有意味的意象连缀而成的,不似李白平常风格。阶是“玉阶”,露是“白露”,袜是“罗袜”,帘是“水晶帘”,月是“玲珑月”,处处写物,处处写人。所谓“情景交融”,是指人的情绪与外在的景物可以相互感染影响,自然也可以相互暗示。于是,不动声色中,作者写了一个美丽的冰清玉洁的女子形象,她有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心(“水晶”,“玲珑”)。古诗中用词,往往有传统。优秀的诗歌,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将一些密码加载到词中去,比如“渔父”这样词加载了屈原的志意和姜子牙的志意一样。这里的“罗袜”,不是简单指丝织的袜子,因为之前曹植的洛神赋中写道:“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是何等曼妙的女子,她在水上行走,风姿绰约,体态轻盈,穿着丝袜踩在水面上,水面上泛起轻微的涟漪,仿佛溅起的轻尘一般。于是读到“罗袜”,便不自觉地起了这种联想,这个女子的美好愈发可以想见。“玉阶生白露”,“生”字也有意思,说明女子是一动不动的,直到月光下白色的露水渐起(“露从今夜白”),与下句的“夜久”和“侵”照应,用词非常准确。这首诗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怨”在何处?为什么不叫“玉阶思”?妙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二句,想象全出。试想,女子痴情久立,能无怨乎?怨至极处,索性不等了,返身回房。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