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组装与维护知识大全.doc_第1页
电脑组装与维护知识大全.doc_第2页
电脑组装与维护知识大全.doc_第3页
电脑组装与维护知识大全.doc_第4页
电脑组装与维护知识大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脑开机提示语大全错误信息:COMS battery failed信息解析:CMOS 电池失效解决方法:一般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主板CMOS供电的电池已经快没电了,需要及时更换主板电池。(按F1可直接进系统)错误信息:CMOS check sum error-Defaults loaded信息解析:CMOS执行全部检查时发现错误,要载入系统预设值解决方法:出现这种情况一是主板COMS供电电池没电,二可能是COMS供电电路有问题,第一种情况换主板电池即可,后一种情况如无专业维修技术,只有送修了。错误信息:Floppy Disk(s) fail 或 Floppy Disk(s) fail(80) 或 Floppy Disk(s) fail(40)信息解析:无法驱动软盘驱动器解决方法:系统提示找不到软驱,检查软驱的电源线和数据线是否接好,可采用替换法检查。如今大多数用户都已经放弃软驱,出现以上提示,多是用户根本没有软驱,但BIOS中又没有屏蔽软驱所致。屏蔽方法是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选择Stand COMS Setup,将Drive A和Drive B设为None即可。错误信息: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信息解析:硬盘安装失败解决方法:这种情况可能是硬盘的电源线或数据线未接好或者硬盘跳线设置是否正确,按昭为硬盘盘体上印刷的说明把一个设为“Master主盘”,另一个设为“Slave从盘”。错误信息:Hard disk(s) diagnosis fail信息解析:执行硬盘诊断时发生错误解决方法:硬盘可能存在问题,可用替换法诊断。错误信息: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信息解析:键盘错误或者未接键盘解决方法:检查一下键盘与主板接口是否接好,或者更换键盘试试。错误信息:Memory test fail信息解析:内存检测失败解决方法:重新插拔一下内存条,也可能是混插的内存条互相不兼穿容而引起的,可采用替换法检测。错误信息:Disk Boot Failure信息解析:系统程序出错或分区表损坏解决方法:先检查是否有病毒,然后重建硬件盘分区表。错误信息:Disk boot failure 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信息解析:系统引导错误,按回车键继续解决方法:启动电脑时按下Del键进入CMOS,将第一启动顺序更改为硬盘启动,如果已经设置为硬盘为第一启动了,则所安装的系统已崩溃,需要新安装操作系统或使用工具修复。错误信息:Override enable-Defualts loaded信息解析:主板BIOS中有参数设置不合理解决方法:启动电脑时按下Del键进入CMOS,对有关选项进行正确的设置。也可以选择LOAD BIOS DEFAULTAD项并按回车键,出现提示时键入Y,最后按下F10键,在弹出的以话框中键入Y后保存退出即可。启动报警声音全攻略 Award BIOS: 1短 系统启动正常 2短 常规错误,请设置CMOS参数,重新设置不正确选项 1长1短 RAM或主板出错,更换内存或主板 1长2短 显示器或显卡错误 1长3短 键盘控制错误、检查主板 1长9短 主板FlashRO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更换FlashROM 长声不断 内存条未插或损坏,重插或更换内存条 不停的响 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插头 重复短响 电源有问题 黑屏 电源有问题无声音无显示:电源有问题 AWI BIOS: 1短:内存刷新失败。解决方法,更换内存条 2短:内存ECC效验错误。解决方法:进入CMOS设置,将ECC效验关闭 3短:系统基本内存(第一个64KB)检查失败 4短:系统时钟出错 5短:CPU错误 6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7短: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 8短:显存错误 9短: ROM BIOS检验和错误 10短 CMOS寄存器读/写错误,CMOS RAM中的SHUTDOWN寄存器故障 11短 CACHE错误/外部CHCHE损坏,表示外部CACHE故障1长3短:内存错误 1长8短:显示测试错误 Phoenix BIOS 1短:系统启动正常 1短1短1短:系统加点自检初始化失败 1短1短2短:主板错误 1短1短3短:CMOS或电池错误 1短1短4短:ROM BIOS效验失败 1短2短1短:系统时钟错误 1短2短2短:DMA初始化失败 1短2短3短:DMA页寄存器错误 1短3短1短:RAM刷新错误 1短3短2短:基本内存错误 1短4短1短:基本内存地址线错误 1短4短2短:基本内存效验错误 2短1短2短到2短4短4短(即所有开始为2短的声音的组合):基本内存错误 3短1短1短:从DMA寄存器错误 3短1短2短:主DMA寄存器错误 3短1短3短: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1短4短:从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2短4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3短3短4短:显示卡内存错误 3短4短2短:显示错误 3短4短3短:未发现显示只读存储器 4短2短1短:时钟错误 4短2短2短:关机错误 4短2短3短:A20门错误 4短2短4短:保护模式中断错误 4短3短1短:内存错误 4短3短3短:时钟2错误 4短3短4短:实时钟错误 4短4短1短:串行口错误 4短4短2短:并行口错误 4短4短3短:数字协处理器错误 兼容BIOS: 1短:系统正常 2短:系统加电自检(POST)失败 1长:电源错误,如果无显示,则为显示卡错误 1长1短:主板错误 1长2短:显卡错误 1短1短1短:电源错误 3长1短:键盘错误电脑故障排除法全集 一、电脑故障的分类 电脑故障是指造成电脑系统正常工作能力失常的硬件物理损坏和软件系统的错误,因此总的可以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 硬件故障硬件故障是指电脑硬件系统使用不当或硬件物理损坏所造成的故障例如,电脑开机无法启动,无显示输出,声卡无法出声等在这些硬件故障之中又有真故障和假故障之分。 ()真故障是指各种板卡,外设等出现电气故障或者机械故障等物理故障,这些故障可能导致所在板卡或外设的功能丧失,甚至出现电脑系统无法启动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多数与外界环境,使用操作等有关。 ()假故障是指电脑系统中的各部件和外设完好,但由于在硬件安装与设置,外界因素影响(如电压不稳,超频处理等)下,造成电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主要是指软件引起的系统故障,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系统设备的驱动程序安装不正确,造成设备无法使用或功能不完全。 ()系统中所使用的部分软件与硬件设备不能兼容。 ()参数设置不当。 ()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 ()系统中有关内存等设备管理的设置不当。 ()操作系统存在的垃圾文件过多,造成系统瘫痪。 二、识别故障的原则电脑故障尽管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由于电脑是由一种逻辑部件构成的电子装置,因些,识别故障也是有章可循的. 1.对于情况要了解清楚 维修前要弄清机器的配置情况,所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了解机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了解系统近期发生的变化,如移动,装,卸软件等;了解诱发故障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与死机时的现象. 2.先假后真,先外后内,先软件后硬 先假后真:确定系统是否真有故障,操作过程是否正确,连线是否可靠.排除假故障的可能后才去考虑真故障. 先外后内:先检查机箱外部,然后才考虑打开机箱.能不开机时,尽可能不要盲目拆卸部件. 先软后硬:先分析是否存在软故障,再去考虑硬故障. 3.注意安全 做好安全措施.电脑需要接电源运行,因此在拆机检修的时候千万要记得检查电源是否切断;此外,静电的预防与绝缘也很重要,所以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是为了保护自己,同时也是保障电脑部件的安全. 三、电脑故障处理步骤 1.明确问题所在本质 在电脑出现故障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所出现的问题是哪一方面的,到底是内存?是显卡?还是整机的兼容性?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头脑,一步一步的观察才能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正确的处理. 2.收集资料根据所明确的问题,接着应该来收集相应的资料,例如,主板的型号,BIOS的版本,显卡的型号,操作系统版本等. 3.提出解决的方法根据电脑出现的故障现象结合自己平时掌握的有关硬件处理知识,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 四、故障检测时注意事项1.拔去电源在任何拆装零部件的过程中,请切记一定要将电源拔去,不要进行热插拔,以免不小心误触而烧坏电脑. 2.备妥工具在开始维修前请先备妥工具(包括螺丝刀,尖嘴钳,清洁工具),不要等到维修中途才发现少了某种工具而无法继续维修步骤. 3.备妥替换部件想要维修一台坏的电脑,最好能准备一台好的电脑,以便提供替换部件来测试,这样对于发现故障会比较容易.当然,这一点对于普通用户,比较困难,不过现在的电脑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相信左邻右舍之间都不止一台电脑,互相借用一下应该不会太难. 4.小心静电维修电脑时请小心触电,以免烧坏电脑元件,尤其是干燥的冬天,手经常带有静电,请勿直接用手触摸电脑部件. 5.备妥小空盒维修电脑难免要拆电脑,就需要拆下一些小螺丝,请将这些螺丝放到一个小空盒中,最好用有一些小隔间且可以存放下不同大小的螺丝空盒,维修完毕再将螺丝拧回原位. 五、电脑故障检测方法一.常见检测方法1.直接观察法(看,听,闻,摸) (1)看 即观察系统板卡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板上是否有烧焦变色的地方,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铜箔)是否断裂等等. (2)听 即监听电源风扇,软/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另外,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常常伴随着异常声响.监听可以及时发现一些事故隐患和帮助在事故发生时即时采取措施. (3)闻 即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 (4)摸 即用手按压管座的活动芯片,看芯片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另外,在系统运行时用手触模或靠近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可以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用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发烫,则为芯片损坏. 2.清洁法对于机房使用环境较差,或使用较长时间的机器,应首先进行清洁.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外设上的灰尘,就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另外,由于板卡上一些插卡或芯片采用插脚形式,震动,灰尘等其他原因,常会引起引脚氧化,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先擦去表面氧化层,如用专业的清洁剂效果更好,重新插接好后开机检查故障是否排除. 3.最小系统法所谓最小系统法是指保留系统能运行的最小环境.把其它的适配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包括软,硬盘驱动器)从系统扩展槽中临时取下,再加电观察最小系统能否运行.这样可以避免因外围电路故障而影响最小系统.一般在微机开机后系统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使用最小系统法.对微机来说,最小系统法是由主板,喇叭及开关电源组成的系统.将微机系统主机箱内的所有接口板都取出来,并去掉软硬盘驱动器的电源插头及键盘连线,打开电源,系统仍没有任何反应,说明故障出在系统板本身,或者在开关电源或内存芯片(内存条).打开电源,系统若有报警声,则说明上述三部分基本正常.然后再逐步加入其他部件扩大最小系统,在逐步扩大系统配置的过程中,若发现在加入某块电路板到系统板扩展槽上后,微机系统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则说明刚刚加入的那一块接口板或部件有故障,从而找到故障电路板,更换该电路板. 六、几种典型故障检测方法1、插拔法PC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板自身故障、I/O总线故障、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插拔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插拔法的另一含义是:一些芯片、板卡与插槽接触不良,将这些芯片、板卡拔出后在重新正确插入可以解决因安装接触不当引起的微机部件故障。 2、交换法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判断故障部位,无故障芯片之间进行交换,故障现象依旧,若交换后故障现象变化,则说明交换的芯片中有一块是坏的,可进一步通过逐块交换而确定部位。如果能找到同型号的微机部件或外设,使用交换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元件本身的质量问题。交换法也可以用于以下情况:没有相同型号的微机部件或外设,但有相同类型的微机主机,则可以把微机部件或外设插接到该同型号的主机上判断其是否正常。 3、比较法运行两台或多台相同或相类似的微机,根据正常微机与故障微机在执行相同操作时的不同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 4、振动敲击法用手指轻轻敲击机箱外壳,有可能解决因接触不良或虚焊造成的故障问题。然后可进一步检查故障点的位置排除之。5、升温降温法人为升高微机运行环境的温度,可以检验微机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温情况,因而及早发现事故隐患。人为降低微机运行环境的温度,如果微机的故障出现率大为减少,说明故障出在高温或不能而高温的部件中,此举可以帮助缩小故障诊断范围。事实上,升温降温法是采用的是故障促发原理,以制造故障出现的条件来促使故障频繁出现以观察和判断故障所在的位置。第二章 硬件设备维护一、台式电脑硬件设备维护台式电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兼容机、品牌桌面电脑。这类产品的故障往往可以由用户找出,并进行自我解决一般的简单故障。 2.1.1存储设备在电脑配件设备中,存储设备往往代指硬盘、光驱、软驱;而且这类设备属于消耗品,需要我们平时使用的时候注意保养维护,才可能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下面我给大家分别介绍这几种常用存储设备。 1.硬盘在讲硬盘维护之前,我先来讲一下硬盘及其相关系统的原理. 目前的硬盘驱动器主要是温彻斯特磁盘驱动器(Winchester Disk Driver),即温盘驱动器,也简称为温盘.它是一种集磁头、盘片和控制机构于一休的全密封硬盘驱动器。 (1)硬盘结构硬盘系统由硬盘片、硬盘驱动器和适配器组成。通过硬盘适配器与主机相连。硬盘系统可以称为微机系统的子系统,它在微机系统中有相对独立的功能。硬盘驱动器及其适配器都带有自己的CPU,它们本身就是一台专用的微处理机系统。 硬盘驱动器的结构硬盘驱动器和软盘驱动器工作原理相同,结构也很相似,都属于磁表面存储器。它们在旋转的盘片表面的磁性介质上利用磁头读写信息。它们都有驱动盘片旋转的主轴机构、磁头、驱动定位机构以及控制电路等。硬盘驱动器和软盘驱动器的主要区别是:硬盘驱动器盘片、基片是硬质铝合金,故又称硬磁盘。工作时磁头不与盘片表面接触,靠空气浮力使磁头浮在表面上,其浮动间隙不到0.3m,磁头只在停机或刚启动时才与盘面接触。系统不工作时,磁头停在磁盘表面的特定区域,而不接触数据区,减少了数据破坏的可能。 硬盘驱动器的类型现在的硬盘按接口分,主要有两种类型:IDE接口硬盘和SCSI接口硬盘。通常SCSI硬盘比IDE硬盘的工作速度快,但在标准的环境中,单个硬盘的性能并不会因为使用SCSI接口而有太大的提高。SCSI的优势在于多个设备可以同时使用总线,即具有良好的多种功能。两种硬盘都要必须和相应的控制器一起使用,IDE类型的控制器是集成在主板上的,用户不必再费心买一块专门的接口卡;而SCSI接口的硬盘还要另加一个SCSI的盘控卡才能工作,且两者的价格都比较昂贵。 -IDE接口(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是当前新型磁盘驱动器普遍采用的一种接口。该接口是一种系统级接口,可以支持两个硬盘。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所制定的标准,所以又被称为IDE/ATA接口。一般来说,ISA和EISA总线均支持IDE接口,其数据传输速率为4.1MBit/s以上,传输方式有PIO和DMA两种。 -SCSI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Novel公司生产的高速硬盘接口卡,又称硬盘协处理板。SCSI是一种系统级接口,可以同时接到各种不同设备(如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扫描仪和打印机)上,并通过高级命令与它们通信。它可以支持多个硬盘。SCSI由50根命令线和数据线组成。 硬盘的日常维护硬盘的绝大多数故障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尤其是在使用和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硬盘的硬件出现故障,即硬故障。对于一般用户来讲,硬故障几乎是无法修复的,只能送厂家维修。所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拆卸硬盘当发现硬盘有故障时,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要打开硬盘。这是因为,在达不到超净100级以上的条件下拆开硬盘,空气中的灰尘就会进入盘内,当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必将划伤盘片或损伤磁头,从而导致盘片或磁头损坏。另外,盘内的某些机构一旦打开就无法还原,从而使硬盘驱动器全部报废。 (2)尽量避免振动和挤压由于磁头和盘片采用接触式启停,只有转速达到额定值时,磁头才能浮起在盘片表面上,振动和挤压容易造成磁头经常在数据区启停,会缩短磁头和盘片的使用寿命。当硬盘驱动器执行读/写操作时,不要移动或碰撞工作台,否则磁头容易损坏盘片,造成盘片上的信息读出错误。 (3)注意防磁硬盘驱动器不要放在强磁场物体(如TV、喇叭等)附近。 (4)注意温湿度硬盘驱动器的主轴电机、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电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因此硬盘驱动器周围的环境温度不要过高(一般为10度至40度)湿度不能过大,在潮湿的梅雨季节,要经常给机器加电,以便蒸发掉机内的水气。 (5)放置方式硬盘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可以垂直或水平放置,但最好不要使底盘(即电路板)朝上。 (6)保护数据硬盘上的信息要常做备份,常做病毒检查。 2.光驱光驱可以说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存储设备了,但是往往因为在使用的时候不太注意,造成其寿命的减短。要想光驱能够正常工作,我们就必须正确的使用它,平时多注意维护,因此我们下面具体讲解其维护及使用方法。 光驱的正确使用(1)要使用高品质的光盘。对此虽然人人皆知,但是低品质的光盘软件、CD或VCD等总会流入用户手中。由于低质光盘在生产、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不可能像高品质光盘那样有严格的保管保护措施而造成轻度损伤,轻度损伤的CD或VCD,在CD机或VCD机上一般是可以播放的,但是放在CD-ROM驱动器上就不一样了,因为光驱作为数据机,要求之一就是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如果在读取过程中突然失去信号,光驱会反复寻找读不出的那部分信号,不像CD机或VCD机会自动跳过去。这时光驱的循迹伺服机构会反复地寻找信号轨迹,同时激光器的自动功率控制电路也在不断地增大激光的发射功率,这时CPU被控起,呈死机状态。若寻找约30秒甚至1分钟以上仍不能读出信号,才停止寻找并给出寻找失败提示,这种状态对激光器件的寿命影响最大。 在判断光盘是否变形时,可将光盘反过来(有字的一面朝下)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看光盘的局边是否上翘。然后按压光盘中间看光盘中间是否往上鼓,一般光盘中间往上鼓的情况比较多的,如果这两中情况都没有,就可以判断光盘没有变形,再加上没有划痕,一般就没有问题了。 (2)windows操作系统会自动对放进光驱的光盘进行一系统列的识别和预读。当放进CD盘时,windows操作系统能自动识别并播放它,有些软件还能自动识别光盘的类型(如VCD、CD、DVD等)并自动播放。有些光盘带有autorun命令,类似于硬盘的autoexec.bat,每当放进光驱时,windows系统会自动执行相应的命令,这种功能最初给人一种新鲜感,不久人们发现,假如不小心放了一张坏盘进入光驱,这时windows操作系统也会去识别,但信号却若有若无,促使windows操作系统全力以赴地读盘,连鼠标也不能动了,键盘更是不响应,只有眼睁睁地看着windows操作系统“折磨”光驱。 对了,为了防止系统自动读取光盘,我建议大家最好关闭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功能。 光盘的正确使用用好光驱与正确使用光盘是分不开的,在光盘使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将光盘夹于插面之间存放,因在取光盘时,不光滑的纸页会对光盘造成轻微的划伤。光盘用后最好装在光盘保护盒中,在这种盒中,光盘不会移动,而且盘面与盒体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不会因为移动而引起划伤。(2)不要将不清洁的光盘放入CDROM驱动器,因光盘上的灰尘会影响光驱的正常读取,而光驱中的堆积的灰尘会影响驱动器的寿命。在光驱和光盘的使用中,保持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3)不要在光盘上贴标签,因为光盘上面的标签会使光盘在高速旋转时失去平衡,在驱动器中变形。另一方面,粘胶剂也可以能会渗过光盘保护膜而损坏光盘表面。 (4)不要在光盘工作时强行按“Eject钮”弹出光盘,因为此时光盘正处于高速旋转状态,经常中途取出有可能损坏盘片。 (5)避免光盘受阳光直射,以防光盘变形或加速保存数据的光盘反射层的毁坏。 (6)不要用标识笔在光盘表面书写,因为标识笔的墨水或能渗透盘片的保护漆膜造成盘片的损坏。 (7)不要触摸光盘的表面,那是激光必读的地方。 (8)光盘的保护不仅仅是无字的那面(工作面),其实有字的那面(反射面)更应该保护。若反射面损坏而透光的话,这个光盘也就损坏了。现在市面上有一种透明保护贴纸,可以贴在光盘的反射面上保护光盘,同时也不影响观察光碟上的印刷内容,是保护光盘的好方法。 (9)取放光盘时,不要触摸光盘的数据存放面。清洁光盘时只能用潮湿、干净的棉布擦洗,擦洗后要等完全晾干后,才能使用。千万不能用有机溶剂(如酒精、香蕉水),以免破坏光盘的保护层。 3.软驱软驱被称为“FDD”,是电脑发展直到现在一直保留的储存设备,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工具,配合软盘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无数的方便。为了使用好这种设备,同样需要不断的进行维护。 软盘机使用环境要求软驱是计算机随机存储信息的设备,也是易损部件。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避免人为损坏,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通常软盘机对环境有以下要求: (1)注意防尘,保持使用环境的清洁卫生延长软驱的使用期,重要的是一点保持清洁,禁止在使用环境下吸烟。烟灰或过多的灰尘容易污染软盘机的光电器件,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因为00道写保护、索引信号的检测都是通过光电检测电器而得到,灰尘太多的环境会使这些信号失灵。再者灰尘落入磁头与盘片之间,会影响信息的存取,划伤磁头和损坏盘片。 (2)控制环境温度、防止高温、潮湿的影响软盘机的温度要求允许在10-40度,但最佳温度应该在16-25度。微机室最好安装空调,在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用于调节使用环境的温度,使其不超出40度或低于10度。在潮湿的季节要注意保持环境干燥或经常给系统加电,靠其自身的发热将机内的水汽蒸发掉,室内温度应在35-40度之间。 (3)防止计算机病毒对软盘机的破坏有些计算机病毒会引起软盘机的工作失灵,无法对软盘进行读写操作。因此,应利用较新版的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测,发现病毒立即清除。同时,也要对使用的软盘进行病毒检查,防止从软盘感染病毒。(4)保证稳定的电源电压当计算机电压不稳定时,会影响软盘机读写操作的准确性,而突如其来的断电会使正在读写的磁头与盘片受到损坏。所以应该采用交流稳定电源,最好使用不间断电源(UPS)以保证电源电压的稳定,并能提供一个延迟时间,使得用户及时存储好数据信息。 软盘机使用注意事项软盘机的机械系统没有加密封,这点与硬盘机不同。如果使用与维修不当,很容易出现故障,造成软盘数据的丢失及软盘机使用寿命的缩短。因此,为保证软盘数据存取正确、可靠,在软盘机的日常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使用磁盘的质量在选购软盘时,一定买质量好的产品。目前软盘市场上假冒的名牌软盘很多,购买时要注意认清。好的软盘,盘片表面应光亮平整,磁层均匀,无污点、霉点,外壳封闭无变形。 不要使用有物理损伤、受潮、磁层脱落的磁盘,以免损坏软盘机的读写磁头。 (2)掌握软盘正确的使用方法平时使用软盘时,不要用手触摸其内层,以免手上的油渍和灰尘弄脏盘片;当软盘机不能正确读取数据或出现划盘故障,应停止磁盘操作,避免故障扩大或损伤其它软盘;软盘机正在读取数据时,不要强行取出软盘,应等软盘机指示灯灭后再取出,以免破坏盘中数据,损坏软盘机磁头,软盘从软盘机取出之前,不要关闭电源系统,以免软盘机马达所产生的漏磁场破坏软盘上数据,软盘不用时,应从软盘机中取出,竖直存放,不要将软盘长时间放在软盘机中。 (3)定期清洗软盘机磁头根据软盘机使用环境的洁净程序,定期对软盘机的磁头、机械部分及检测元件进行除尘,使磁头小车在导轨上运行自如、无阻力。(4)定期检查软盘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插头插座是否良好若发现插头或插座已氧化,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另外,微机需要搬运移动时,最好用硬纸板插入软盘机中,关好门,使磁头与纸板接触,防止由于震动而造成磁头偏离正常位置。 2.2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笔记本电脑由于它的便携性,与怠工电脑相媲美的强大功能等特性,使其使用者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笔记本便于携带,使用的环境比较复杂,给使用和保养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维护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管理电源,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笔记本电脑都是使用电池供电的,一般可以维持供电1-3小时,即使有的高档笔记本电脑可持续供电8小时以上,但都是有限度的,而且如果让它工作在windows的图形环境下,其供电时间将大大减少。因此必须灵活的管理电源,延长使用时间。这可以采用windows的电源管理工具,合理的设置其参数,使笔记本电脑达到有效节能。对笔记本电池本身来说,必须有规律地定期给其进行深度放电处理,否则可能影响电池的储电能力;但是不能频繁地对电池进行深度放电,最好是每隔一个月左右对笔记本作一次深度放电,然后再将其充满。 所以合理的使用电源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保证机器的持续使用时间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2.笔记本携带时的注意事项在携带笔记本外出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随意摆放尽管笔记本电脑已经充分考虑到它的防震性,但长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譬如在行驶的汽车上,容易震松机器里的板块和元器件,划伤磁盘,甚至引起内部电路的短路、断路等故障。因此,要对笔记本电脑小心轻放,防止各种振动冲击,而且带电使用(尤其是读写磁盘)时应该尽量避免机器的移动。 (2)笔记本电脑应该远离液体不要使用湿手接触笔记本电脑,如果天气太热,手臂出汗,也最好不要使用机器;万一机器被液体渗泡,则应书迅速拔掉AC电源,关闭电脑开关。(3)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中使用机器所在的环境的温度变化反差不能太大,不能将笔记本电脑在温度差很大的空间内移动,因为这样有可能造成电脑受温度的影响而内部元器件变形。如果机器已经很热,应该打开显示器板,但是不要打开电源,然后放置到室温环境让其慢慢冷却下来再使用;反之亦然。 (4)注意防尘在室外的环境中,空气里的灰尘比较多,必须注意防尘。笔记本电脑关闭的时候,其上下两面并不是吻合的很好,中间总会有一定的间隙,因此不使用时,最好用袋子将其封装起来,或者放入到期笔记本电脑的真皮提包内,以防止灰尘从间隙中钻进去。 (5)保护LCD笔记本的显示器采用的为LCD(液晶显示器),也是笔记本电脑中的最娇贵的配件。因此,最好不要用手、笔或其他物体去接触显示器屏幕;禁止用手、变通清洁剂、甲酮或者其他芳胫溶剂去清洁LCD,也不要用粗糙干燥的毛巾去擦拭LCD,但可以使用普通的酒精和软布来轻轻清洗LCD。 3.加强数据保护,谨防数据丢失笔记本电脑由于它使用的环境的复杂性,其数据保护更格外小心。 (1)防止电磁干扰对磁盘数据的破坏不要让电脑靠近强金属探测之类的东西。譬如,在乘飞机前进行行李检查时,不要让电脑与行李一起接受探测器的检查,否者可能引起磁盘数据的丢失,但也有例外,譬如X射线探测设备对电脑就没有影响。(2)保护硬盘数据以防被窃在外出使用笔记本的时候,应该给电脑加设开机口令。如果电脑中提供了软驱锁,应该锁住软驱,以免电脑被非法使用,或者造成数据泄漏。 笔记本电脑可以像台式电脑一样设置开机口令,但一旦忘记了口令,要取消该口令就不如台式电脑方便了;虽然如此,我们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提供的特殊功能,进行恢复。因为在一般笔记本都提供了保存开机口令到软盘的功能,以防万一的特殊情况。因此在用户设置口令的时候,最好同时将口令保存到一张软盘上或其他存储设备上,并要妥善保存。 4.不要任意拆装电脑,灵活使用外设与台式电脑不同,笔记本电脑内部结构紧密;台式电脑上的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都可以灵活进行拆装。但在笔记本电脑上这些外部设备则与整个机器浑然一体,不可能任意进行拆装。因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任意拆装机器和频繁地装卸电脑硬盘、电源等电脑设备,因为这些设备都是根据笔记本电脑的特殊性而设计成为插件式的;如果任意的进行插拔这些设备过于频繁,会造成这些设备的插座磨损变形,缩短其使用寿命。(2)带电插拔PCMCIA卡时要细心。尽管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都自称可以带电进行插拔,但是最好是切断电源后再进行这样的操作。如果一定需要进行带电操作,那应该在电脑电源处于后备模式或者挂起模式的时候再进行,千万不要在电脑PCMCIA卡读写操作时进行插拔。 (3)灵活使用外部设备。笔记本电脑大都对一些容易损坏的部件提供了外接设备的功能,如可以外接VGA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在必要使用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外部设备进行代替笔记本电脑的相应组件,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在CMOS中进行相应的设置,禁止电脑中的部分选项,才可以使用这些外设。 简单计算机故障的排除 实践表明,大部分计算机故障都是因为误操作、病毒感染、设置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软件故障或假故障。在未确定是硬件真故障之前最好不要大动干戈,匆忙将整机拆卸维修或盲目送回商家检修。另一方面,计算机的软、硬故障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很多硬故障是由于软件使用不当引起的,而很多软故障也是由硬件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的。因此,在实际分析处理故障时一定要全面分析,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 个人计算机很少因为零部件的功能缓慢退化而产生故障,大部分是由于局部因素而发生故障。由于计算机硬件整体上是由严密的逻辑电路所组成的,找出故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弄懂弄通计算机的操作原理,推敲一下发生故障的原因,并且按部就班地比较、研究系统的现象,以找出真正的原因。 计算机维修分为板卡级维修和芯片级维修两个层次。板卡级维修是指找出有故障的板卡,更换成好的板卡,以排除PC系统的硬故障。这种维修方式的重点在于故障的定位,只要发现故障点,更换成好的部件,就可以排除硬故障,使硬件系统恢复正常。目前,大多数场合都采用板卡级的维修。芯片级维修是指将故障定位于板卡上具体的芯片和电子组件,然后再对坏的部件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能从很大程度上节省维修费用,但是要求具备完善的检测设备和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因此,一般不适合业余条件下的维修。我们所介绍的内容都是以板卡级维修为基础的。 (一)、计算机故障处理的一般方法 不少人对PC故障处理都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其实,多数PC故障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不需要具备很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下面先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故障处理方法。 1环境检查法 对于突发性的硬件故障,如开机黑屏等,首先应该从环境出发,看看是否存在明显的假故障:如是否接通电源,是否打开开关,电源插座是否通电,所有的接线是否都已接上等。 2CMOS还原法 有些用户往往会因为好奇而改动主板CMOS里的一些设置,从而导致故障。对于这类故障,可以通过还原CMOS的设置来解决问题。方法非常简单,开机后按下键盘上的Del键进入主板的BIOS设置程序,选择其中的“Load Optimized Defaults” (加载优化缺省设置),按Y键确认,保存后退出即可。 3注册表恢复法 有些用户喜欢修改注册表来优化系统设置或进行个性化设置,也有的用户在上网浏览时被恶意程序改动了注册表,一些故障就是因为对注册表不正常的更改所造成的。这时可以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切换到MMS-DOS方式下,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并执行“scanreg/restore”命令进入注册表恢复接口,然后选择一个计算机完好时的注册表文件,进行“Restore(还原)”,即可实现对注册表的恢复。 4精简启动法 部分计算机故障是在装一些软件后出现的,如果此时计算机还可以进入操作系统,可以在开始菜单中,运行“msconfig”程序,关闭启动菜单里的无关的程序。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如果故障不再出现,那么问题多半是由某个自启动的软件造成的。 5程序升级法 由于现在的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大多数硬件厂商的硬件研发先于软件研发,因此与硬件配套的驱动程序在刚发布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小缺陷(Bug),需要通过不断更新驱动程序来弥补这些缺陷。因此,升级驱动程序也是解决硬件故障的一项有效方法。(二)、计算机故障分析基础 1硬件故障诊断方法 目前,PC系统硬故障的维修,主要是板卡级的维修。也就是说,只要找出有故障的板卡,更换成好的板卡,就可以排除系统的硬故障。因此通常情况下,PC硬故障的维修重点在于故障的定位,只要发现故障点,更换成好的部件,就可以排除硬故障,使PC硬件系统恢复正常。而芯片级维修要将板卡上损坏的元器件找出来,更换新的元器件。这级修理需要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对于组件的修理,也要求有比较丰富的维修经验,一般不提倡用户自己进行芯片级维修。下面介绍几种计算机故障定位法。 设备替换法 所谓设备替换,就是当怀疑哪个设备有问题时,用同样功能(最好是同一型号)的设备替换它,如果替换后问题消失了,那么多半就是这个设备出现了问题。这种方法简单,一般能很快查出故障所在的部件;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即有故障的计算机上可能还有其它损坏的部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损坏好的部件,造成更大损失。 这是目前用得较多的维修方法,在没有确定哪一部件损坏时,应尽可能不动元器件的电路,特别是焊接较困难的部件更要小心。现在计算机的每一个部件集成化程度都比较高,如怀疑某个部件损坏时则可采用替换法进行替换检查。比如将内存、声卡、显卡、软驱依次拔下,换上好的看看有无变化,对于焊死的电路应尽可能采用分割法,即断开电源线或地线,以观察故障现象。 加电自检法 每次打开计算机电源时,自检程序将主要的部件(主板、内存、键盘、磁盘驱动器等)进行一次快速检查测试。开机自检响铃代码是一位有经验人员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所在的重要依据。不同的B10S,开机自检响铃代码的含义有所不同,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较常见的两种BIOSAMIBIOS和AwardBIOS自检响铃的含义。Award BIOS: 1短 系统启动正常 2短 常规错误,请设置CMOS参数,重新设置不正确选项 1长1短 RAM或主板出错,更换内存或主板 1长2短 显示器或显卡错误 1长3短 键盘控制错误、检查主板 1长9短 主板FlashRO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更换FlashROM 长声不断 内存条未插或损坏,重插或更换内存条 不停的响 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插头 重复短响 电源有问题 黑屏 电源有问题无声音无显示:电源有问题 AWI BIOS: 1短:内存刷新失败。解决方法,更换内存条 2短:内存ECC效验错误。解决方法:进入CMOS设置,将ECC效验关闭 3短:系统基本内存(第一个64KB)检查失败 4短:系统时钟出错 5短:CPU错误 6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7短: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 8短:显存错误 9短: ROM BIOS检验和错误 10短 CMOS寄存器读/写错误,CMOS RAM中的SHUTDOWN寄存器故障 11短 CACHE错误/外部CHCHE损坏,表示外部CACHE故障1长3短:内存错误 1长8短:显示测试错误 Phoenix BIOS 1短:系统启动正常 1短1短1短:系统加点自检初始化失败 1短1短2短:主板错误 1短1短3短:CMOS或电池错误 1短1短4短:ROM BIOS效验失败 1短2短1短:系统时钟错误 1短2短2短:DMA初始化失败 1短2短3短:DMA页寄存器错误 1短3短1短:RAM刷新错误 1短3短2短:基本内存错误 1短4短1短:基本内存地址线错误 1短4短2短:基本内存效验错误 2短1短2短到2短4短4短(即所有开始为2短的声音的组合):基本内存错误 3短1短1短:从DMA寄存器错误 3短1短2短:主DMA寄存器错误 3短1短3短: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1短4短:从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2短4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3短3短4短:显示卡内存错误 3短4短2短:显示错误 3短4短3短:未发现显示只读存储器 4短2短1短:时钟错误 4短2短2短:关机错误 4短2短3短:A20门错误 4短2短4短:保护模式中断错误 4短3短1短:内存错误 4短3短3短:时钟2错误 4短3短4短:实时钟错误 4短4短1短:串行口错误 4短4短2短:并行口错误 4短4短3短:数字协处理器错误 兼容BIOS: 1短:系统正常 2短:系统加电自检(POST)失败 1长:电源错误,如果无显示,则为显示卡错误 1长1短:主板错误 1长2短:显卡错误 1短1短1短:电源错误 3长1短:键盘错误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即通过“看、听、闻、摸”来检测硬件故障。 “看”是指观察系统板卡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板上是否有烧焦变色的地方,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铜箔)是否断裂等。 “听”是指监听电源风扇、软/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另外,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常伴着异常声响。监听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 “闻”是指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以便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 “摸”是指用手按压管座的活动芯片,看芯片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另外在系统运行时用手触摸或靠近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可以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用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发烫,则可怀疑该芯片损坏。最小化系统法 所谓最小系统法是指保留系统能运行的最小环境。即把其它的适配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包括软、硬盘驱动器)从系统扩展槽中临时取下来,再加电观察最小系统能否运行。这样可以避免因外围电路故障而影响最小系统。一般在微机开机后系统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使用最小系统法。对微机来说,最小系统是由主板、喇叭及开关电源组成的系统。将微机系统主机箱内的所有接口板都取出来,并去掉软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的电源插头及键盘联机,打开电源,系统仍没有任何反应,说明故障出在系统板本身,或在开关电源或内存芯片(内存条)。打开电源,系统若有报警声,则说明上述二部分基本正常。然后再逐步加入其它部件扩大最小系统,在逐步扩大系统配置的过程中,若发现在加入某块电路板到系统板扩展槽上后,微机系统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则说明刚刚加入的那一块适配卡或部件有故障,从而找到故障电路板,更换该电路板。减小系统配置法 减小系统配置法也称为隔离法或拔插法,当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将主板上部件逐一拔下,然后启动机器,看看故障有没有消除,若消除了,则可认为此功能卡有故障,可换上新的,再进一步检查,直到故障排除。此方法的优点是能迅速找出故障点,缺点是对一些故障如显示字符不正常则不能使用(因为只有一块显示卡,无法拔插)。 在微机硬故障的实际维修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故障定位方法,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也应该将多种故障定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便于准确、高效地查找出故障部件。一般情况下,应先使用直接观察法,然后结合具体情况使用其它的故障定位法,查出故障部件,进行更换维修。 2软件故障诊断方法 软件维修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维修方法,因为很多的计算机问题实际上是软件或资料问题。软件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对维修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维修人员既要懂得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又要懂得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相互配合以及对计算机硬件配置的要求。软件维修的方法除(一)部分介绍的简单方法外,其它方法还有:观察法 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首先要冷静地观察计算机当前的工作情况。比如,是否显示有出错信息,是否在读盘,是否有异常的声响等,由此可初步判断出故障的部位。BIOS设置法 仔细观察BIOS和CMOS参数的设置是否符合硬件配置要求,硬件驱动程序是否正确安装,硬件资源是否存在冲突等等。运行环境定位法 当确定是软件故障时,还要进一步弄清当前是在什么环境下运行什么软件,是运行系统软件还是在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