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docx_第1页
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docx_第2页
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docx_第3页
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孔子研究院商盂华一、人文精神的渊源形而下的思考,是对个人的生存荣辱作出的实际的 中华文化几千年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重要原指导,它不仅是指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更加强调人的 因,在于它是发生于上古时代各个区域、多个民族、权利和责任,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多种形态的文化综合体。它不仅有自强不息的能重视人的尊严,确认人是世界存在的最高价值,是社 力,而且还有兼容并蓄的气度,积淀了的丰厚的智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唯一活动着的精神主体。人 慧,才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人文精神。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文”一精神文化。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文化,就构成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其中的贲卦彖传 了儒家特有的人文精神和风貌。指出:“刚柔相济,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二、儒家的人文精神 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要研究儒家的人文精神,我认为应该顺着大 还解释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j言圣人观察人学、论语、中庸、孟子四书的顺序来了解儒 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程家的核心价值,从中不难看出儒家的人文精神。 伊川解释说:“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大学所呈现的可以说是步步扩展层层深入的一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最早 种修身哲学。如果用一个形象的语言来表述,我们 出现于易传,但在易传出现之前的很长时间 就可以想象到大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一个逐 里,已经有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尚书蔡仲之命: 渐向外拓展的同心圆。这个同心圆的外圆应该是开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是说皇天不偏袒任何一个放的,从个人到家庭、到社群、到国家、到世界乃至到人,只是辅助有德性的人,这突出了人的价值,重视人类的群体一宇宙。它是向外扩展的,同时它是修养自身的德性,而不是匍匐在神的面前,这即是周层层深入,对一个人的身体,我们的心知、我们的灵初“敬德保民”思想的具体体现。尚书泰誓则觉、我们的神明。就象陆象山说的,它这个人文精神说“惟人,万物之灵。”人不仅不必完全放弃自己的是一个“十字打开”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向外扩展,价值,全听天命,而且在万物之中,最为灵秀,正因灵另一方面向内深人。秀,才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发展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论语里面所体现的核心,有美学的价值、有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国辞海中这样伦理学的价值,还有宗教哲学的价值。在西方的学 解释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术界,美学、伦理学和宗教哲学是三者割裂的。美学 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是讲人的感性;伦理是讲道德的规约;宗教是讲信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 仰。要把我们的感情彻底地转化,才能够发展道德 合乎中道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开出礼乐文 理性;要跳跃道德理性,通过信仰的飞跃,才能进入 化、人伦文化、仁爱文化等等。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 宗教的领域。从论语中所体现的美学、伦理学和 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 宗教哲学是贯通的。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人文在中庸里面有一个非常明确而有价值的信 精神不仅是对道德价值本身的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念。那就是,如果我了解我自己的人性,如果我充分王弼等: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页。王弼等: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页。程颐:四库全书伊川易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639-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地了解我自己的人性,我可以了解一般人的人性;假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如我能了解一般人的人性,我可以了解悟性;假如我 乐”,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天下” 能够真正地了解悟性,我可以“参天地之化育”,能 的观念,是中国士大夫能超越家庭主义、地方主义而 够参加天地大化流星中的那种创生性,那种发展;如 始终把国家整体事务作为己任的文化思想的根源。 果我能够“参天地之化育”,则我“可与天地为三”, 在这种思想文化里,不仅个人对他人、对群体的责任 也就是说天、地、人可以成为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人 意识始终被置于首位,也凸显了以小我成就大我、以 文关怀。牺牲个人和局部利益维护整体和全局利益、以国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读孟子我们会发 和民族利益为上的价值取向。 现,孟子掌握了相当多的资源。作为一个人,首 (二)儒家的和合精神 先是“主体性”,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也是孔子所 “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和,旋律合韵,是音乐艺 说的“为己之学”。“为己之学”,不是为了师长,不 术的和声谐音机制,是中国音乐诗歌对宇宙大化流 是为了家庭,甚至也不是为了简单的社会的要求,是 行内在节律的深切体悟。“合”指诸形相汇合口中, 为了发展我们自己的人格,为了发展我们自己人格 上下合拢出新事物。和合是儒家对人的生存、意义、 的内在的资源,为了成全自我。但是这个己不是一 可能世界思考活动,它是儒家所普遍认同的理念,并 个孤立绝缘的个体,它是一个关系网络的中一tl,点,从 纵贯儒家演变的全过程。 中心点来讲人的尊严,从关系网来讲人的社会性、人和合作为人文世界的所应然和所以然的原则, 的感通性、沟通性。其次是所有的人,孟子所讲的,在人与自然的冲突中,“内得于心,外度于义。外内 人和禽兽不同,人可能是从禽兽经过了长期的转化 和同,上顺天道,下中地理,中适人心”,此上、中、 而来。我们说是经过演化发展出来的。那人从苟子 下,即天道、人道、地道,三者相差分而冲突。冲突的 的角度,所有的东西都有气,只有植物才有生,只有融合,是需要主体意识、智力的投人,而到天、人、地 动物才有知,只有人才有忆,所以人除了气、物质的 和合的境界。在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中,和合是以 条件,除了生命、除了你的意志、你的情感,还有道 道德理性为基础的人文关怀,人生在世,不能独存, 义,所以人是在浮生物、生物、动物逐渐演化出来的, 必须与他人生活一起,群居不免与人发生冲突,冲突 感性绝情最强的一种生物、一种动物。 得以和谐,而达到和合。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儒家的人文精 和合在人的精神情感、道德情感方面。如祭祀 神是一种涵盖性的人文精神,它广泛而内容丰富。 作为人的心志和思慕情感的寄托,在人们欢乐和合 综合起来说体现以下几种精神:的时候,使人们感受到哀思自己双亲之情。儒家的(一)儒家的群体优先精神 和合精神及其价值理想,它既是宇宙精神,又是道德 在儒家的人文文化中,重视人但不是强调个人,精神,是天道与人道、即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与社 而是重视人伦。儒家总是把人作为一定的伦理关系 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冲突融合而和合的精神。和合 中的人、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负有伦理责任的人,从是天地万物存有的根据或原因,是存有的方式,是动 而使个人的德性和价值实现紧密地与他和他人的关 态的、开放的过程,是心情宁静安详、心绪和平恬淡、 系相联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所代表 心灵充实愉悦的境界,可以达到人和而天和、人合而的政治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忠孝仁爱信义天合、人乐而天乐的天人和乐的和合境界。 的德性品格相互配合与对应。同时,儒家重视处理(三)儒家的人本精神 群己关系,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利益。群体中国古代人本是指以人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 的利益是公,个人的利益是私,于是关心国家大事、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 关心天下事就成为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责任,成为一切问题。在解释一切问题中所体现人在世界中的地 种不可遏止的忧国忧民情怀。位、作用的价值,便构成一种人本精神。中国较早提孟子说,君子要“自任以天下之重”,就是要把 出“人本”概念的是管子。管子霸言说:“夫霸 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又说“乐以天下,忧以天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管子所讲的赵守正:管子译注,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238页。640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人本,就是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尊重人的自我来说明中国是文明古国,但始终在与时俱进地发展, 意志,满足人的需要,可称为人本位主义。并在这种发展中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孔子的人本精神不仅在把人当人看,尊重人格,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然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寓而且重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文化,它给了中华民族 养。在孔子的仁学中,充分体现了人本精神。他所伟大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凝聚力。今天,我们的一个 说的人,是具有人格的人,而不是其他外在要素的附重要任务就是去发掘它、维护它、弘扬它,承担起发 属品或派生者。因为孔子仁学的核心是讲人,所以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大责任。 仁学也可称为人学或人本学。三、儒家的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泛爱众,而亲仁”是讲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儒家的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至深, 的仁人。仁与人的内在联系,人应该是有仁德的人, 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儒家以人为本的思 无仁德就不是人,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 想,能促使人们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规范或道德标准。“仁者爱人”,爱人是人的自我觉 环境之间的关系。 醒和自我肯定,爱人虽意味着由主体而及于客体,但孔子强调要以仁道待人处事。这种不以个人意 要求由主体自我做起,树立主体性人格。克己的 志强施于人,进而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协调的人 “己”非指人的私欲,而是指约束、克制自己,就是发 际关系准则,体现了儒家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尊重。 挥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协调人的视听言动等活动、 就积极的方面而言,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行为,使他们都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强调“为仁由 达人”(论语雍也),也就是好的事情要推己及 己”,实是内圣的道路,他试图将内圣与外王统一起人,自己要有所建立,也要知道别人也想有所建立, 来,以贯彻他的仁(人)本精神。孟子的仁,是人的 自己要通达,也要知道别人同样想通达。就消极的 哲学升华与人本精神显现,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方面而言,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 就是说,仁的本质就是人,无人就无所谓仁;人蕴含 渊),损害自己的价值和尊严的事,同时也会损害 着仁,无仁,人本、人的本质便无以表现。仁中体现 别人的尊严和价值,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也不要强 了人及人的本质,仁学建立了人学。只有当人超越加在别人身上,这便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 了自然人、本能人,人的本质才被发现,人本精神才则”。得以体现。儒家认为,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古代讲君臣、 (四)儒家的进取有为精神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正是在这五伦之中,才 儒家进取有为的精神,不仅在我们民族兴旺发确立了个体独特的身份和价值,人在社会上会有不 达的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我们民族危同的角色,分别扮演好这些角色,才能使这个社会有亡之际更成为激励人们的强大精神力量。如杜甫的 效快速的运转,才能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人首先 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师未捷 是社会中的人,比如在国家、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存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的诗“王师北定中 在冲突的时候,儒家认为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不能完 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 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但是另一方面,儒家又坚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读来荡气回肠的诗句 持公平正义,只有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的公共事务, 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量,无不体现了自强不息进取有 个人才需要牺牲一己的利益。总之,公平、正义、价 为的精神,也发挥了爱国主义的激励功能,培育了中 值、尊严是儒家处理好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 华民族反抗压迫、维护民族文化生命的精神。坚持这些原则,才利于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促中华文化从夏商周以来传承连续,从未中断。 进社会和谐。 在民族融合中,国家的政治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儒家很重视天人合一,天主要是指的大自然,儒 所以,中华民族不仅几千年来文化传承连续不断,而 家认为人与自然界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和谐 且赖以生存的政治实体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基本保共处的关系,自然界提供给人类必须的实物和水源, 持了稳定统一。冯友兰曾说:“并世列强,虽新而无 并且给人们带来美感,人则更好的调节自然界,改造 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 自然界。但并不是没有节制的,比如说尽量少砍伐 今”。他总是引用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山林,少制造一次性筷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人为的一64l一国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自然灾害,和自然和谐相处,各取所需。儒家认为要的关系,儒家一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和杀戮。国与 可持续发展,要让子孙后代也有发展潜力,不能只是 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需要相互关心和爱护,并不是在意当代人的需要,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近乎仁德相互欺压和掠夺。儒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一点也 了。另一方面,儒家反对工具理性,把人当成有价值不狭隘,发扬儒家的人文精神,有利于促进国际问和 的,不只是破坏环境、制造产品的工具,而人要实现谐相处,共同迎来人类美好的明天。 自身价值,必须和坏境共存共生。总之,儒家的人文精神,就民族而言反映了民族儒家除了重视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 性格、生活准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