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事訴訟自認制度.doc_第1页
論民事訴訟自認制度.doc_第2页
論民事訴訟自認制度.doc_第3页
論民事訴訟自認制度.doc_第4页
論民事訴訟自認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論民事訴訟自認制度 1論民事訴訟自認制度論民事訴訟自認制度摘要自認是民事訴訟法的一項重要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獨有的價值。 文章試圖從自認的含義、自認的法理基礎、自認的理論分類、自認的效力、自認的制度價值等問題逐步展開討論研究關鍵詞自認;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效力 一、自認的定義(一)其他國傢法律中對“自認”的定義由於各國法律傳統訴訟理念的巨大差異和司法體制訴訟程序設置的不同,對於自認的定義規定也不盡一致。 法國民法典規定“裁判上的自認系指當事人或經當事人專門委托授權的人在法庭上所做的聲明。 德國民事訴訟法典規定“當事人一方所主張的事實,在訴訟中經過對方當事人自認,無須再舉證”;日本民事訴訟法典規定“當事人在法院已自認的事實,無須證明。 (二)各國學者對“自認”的定義在學理上,受各自訴訟文化、司法傳統、法律理念和現實國情等的影響,不同國傢的學者對自認提出瞭不同的看法。 日本法學傢兼子一教授對自認的定義為當事人在起訴訟的口頭辯論或準備程序中所作出的與對方當事人主張一致而對自己不利的事實的陳述。 而我國臺灣地區學者陳瑋直則認為自認者,當事人2之一方對於他造當事人之主張事實,在訴訟中為承認之聲明或表示也。 另一臺灣學者李學燈認為自認系指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不利於己之事實,於訴訟上陳述其為真實,或謂當事人一造所主張之事實,於他造當事人不利,而他造於訴訟上為承認此事實之陳述者(三)我國關於自認的理論學說與立法實踐關於“自認”的定義,在我國訴訟法學界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表述方法。 第一種觀點認為,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所主張的不利於己的事實承認其為真實或者對他方的訴訟請求加以認諾的意思表示。 第二種觀點認為,在我國的民事訴訟理論中,自認是指一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主張的案件事實(事實主張)和訴訟請求(權利主張)的認可或承諾稱為當事人的承認。 第三種觀點認為,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所主張的不利於己的事實承認其為真實的意思表示通說認為,自認是指一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主張的於己不利的事實予以承認的陳述或表示。 經對方當事人同意,一方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自認或有充分證據證明自認行為是在受脅迫的情況下作出的或自認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做出並且與事實不符的,自認可以撤回立法實踐中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對自認制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幹問題的意見第75條規定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和提出的訴訟3請求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須舉證加以證明。 xx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佈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幹規定對自認制度做瞭較為全面和詳細的規定 二、自認的法理基礎(一)平等自願和意思自治原則平等自願、意思自治的公理性原則決定自認制度的結構和內容。 缺乏平等性和意思自治,自認制度就將失去賴以存在的土壤。 自認制度是民事訴訟特有的制度,自認制度的建立是民事實體法領域平等自願、意思自治公理性原則的自然衍生(二)處分原則和辯論原則處分原則和辯論原則是自認制度建立的制度基礎。 正是基於當事人可以對自己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自由支配,才會有自認制度的產生,這是對當事人處分權的尊重,是處分權原則的應有內容。 自認對法院和當事人的約束力正是來源於民事訴訟法中辯論主義的基本原則(三)當事人主義當事人主義是構建自認制度的訴訟模式環境。 當事人主義要求法官在民事訴訟程序中始終處於中立的地位,不能在超出原則的范圍之外幹涉當事人民事程序主體權,這就要求庭審中法官要充分尊重當事人。 隻有在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將法官定位於中立裁判者的訴訟模式下,才會註意並尊重當事人對事實的承認,自認制度才有建立的環境4(四)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的法律原則是對自認制度的道德約束及規制。 其具體表現就是當事人應當承擔真實陳述義務,即當事人在承認對方陳述的事實時,應當實事求是,不得做虛假承認 三、自認的分類(一)明示自認和默示自認 1、明示自認。 明示自認是指一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明確地表示承認。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頒佈的證據規定第八條第1款規定“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 這表明,明示自認一經提出,即發生免除對方當事人舉證責任的效果 2、默示自認。 默示自認是指一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既未明確表示承認,也未明確予以否認,而法律規定應視為自認的情形。 美國聯邦訴訟規則第36條規定,要求對方自認是作為發現方法的一種搜集信息和證據的方式,因此,對方當事人必須以書面方式答復要求自認的事實和文書或提出異議。 假若該當事人不作任何回答,就視為自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幹規定第8條“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二)訴訟上的自認和訴訟外的自認 51、訴訟上的自認。 訴訟上的自認,是指當事人在法庭辯論或者準備程序中,向法院表示接受對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 訴訟上的自認必須在法官或者法庭面前為之。 做出自認的時間可以是在開庭審理前的準備階段,如被告在提交的答辯狀中做出自認或者是在回答審判人員的庭審前的詢問時表示自認;也可以在開庭審理的過程中做出,如在法庭調查的陳述中或是在法庭辯論階段做出 2、訴訟外的自認。 訴訟外的自認,是指當事人在法庭以外,對對方當事人提出的事實表示接受的一種意思。 但是,隻有在訴訟外的自認轉變為訴訟上的自認,才可能發生免除相對方舉證責任的效果。 而訴訟外的自認可以在一定情況下作為證據使用(三)完全自認和限制自認 1、完全自認。 完全自認,是指一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經過對方當事人在訴訟中或在法官面前,或在法庭辯論時予以承認,並產生使主張該事實的一方當事人免除舉證效果的一種行為方式 2、限制自認。 限制自認是指對自認有所附加、限制的自認,即一方當事人承認對方所主張的事實時,附加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目的在於減弱這種自認的意義(四)本人的自認和代理的自認 1、本人的自認。 本人的自認指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所為的自認。 一般情況下,自認都是由當事人本人做出的 62、代理的自認。 代理的自認指受當事人、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代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所為的自認。 委托代理人對訴訟請求的自認必須有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特別授權。 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所從事的訴訟行為,其效力直接歸屬被代理人,而與代理人無關 四、自認的效力(一)對自認者本人的效力 1、效力及依據。 一般認為,自認對當事人具有這種拘束力的依據在於禁反言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 所謂禁反言原則是指當事人在實施一定訴訟行為之後,如沒有正當理由不得實施否定或與前一行為相矛盾的訴訟行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禁反言原則實質上是依誠實信用原則所形成的法則 2、例外。 下列情況下,允許自認人撤回自認一是經對方當事人同意,自認人可以撤回自認;二是自認人做出自認是因為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實施違法行為所致,且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實施違法行為屬於在刑法上應當受到懲罰的行為時,自認可以撤回;其三,能夠證明自認不真實,且因自認人錯誤所致時,可以撤回自認。 (二)對法院的效力在訴訟中自認一經成立便產生拘束法院的效力,法院無需對自認的事實進行證據調查,而且無論法院對該事實形成何種心7證,都必須以此作為裁判的基礎。 自認不僅對原審法院具有拘束力,對上訴法院和再審法院也有拘束力,原審法院根據當事人自認的事實做出的判決,判決不利的一方當事人不得以自認事實與真實不符為由提出上訴或再審,法院對此類案件亦不能受理(三)對對方當事人的效力 1、免證效力。 一方當事人對於己不利的事實予以承認後,則另一方當事人就該事實可以免除舉證責任,但若自認人因具備法定情形而對自認撤銷後,則另一方當事人仍需就該事實負舉證責任 2、拘束力。 自認除瞭可以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外,也對其產生一定的拘束力,即隻要自認一旦成立生效,隨著訴訟的發展,即使自認人自認的事實原來對對方當事人有利,而現在已經對對方當事人不利,也不再允許對方當事人撤銷自認。 這是由於在民事糾紛的審理過程中,隨著新證據不斷出現,以及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訴訟的發展方向具有多種可能性,案件事實的性質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某個階段對對方當事人有利的事實後來卻變成不利因素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法律不平等地約束雙方當事人就會破壞自認所創造的法的和平,影響訴訟穩定有序地進行,使自認人陷入明顯不利的訴訟地位(四)自認效力的例外情況自認效力的例外情形包括一是證據規定規定,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不適用自認規則;二是對於顯著的事項或者其他為8法院應予知悉的事項,當事人不得再為與法院認知事項相反的自認;三是法律規定法院應以職權調查的事項,往往涉及國傢、集體或他人的利益,法院應以職權調查相關證據,查明事實真相,而不論當事人對該事實如何表示;四是為消除當事人的顧慮,鼓勵他們進行調解、和解,在訴訟調解、和解中當事人的承認或讓步就不應作為自認對待,法院在認定事實時,也不受此承認或讓步的拘束 五、自認制度的價值分析(一)自認制度是程序公正的保障民事訴訟自認制度的合理科學構建能夠有效保障實現程序公正。 民事訴訟中,訴訟主體對裁判結果的積極影響和充分參與,保障瞭程序主體的人格尊嚴和自主意志。 當事人如果意識到通過自認制度使自己或對方的陳述相互承認產生對判決的實際影響,訴訟各方必然積極投入民事訴訟中去支配自己的利益,這顯然是對訴訟主體人格尊嚴的極大尊重,並確保程序公正(二)自認制度是程序安定的保障當事人一旦對他方當事人主張的不利於己的事實做出自認,依據上述禁止反言規則,自認者不得任意撤回自認或主張與自認相反的事實。 對法官而言,將受到自認者承認事實的約束,必須以自認的事實作為裁判的基礎及適用法律,這也是維護程序安定的必然要求(三)自認制度是程序效率的保障9適用自認制度,法官可以根據做出自認者對對方當事人陳述的於己不利的事實作出認定,並可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這樣就可以省卻紛繁復雜的證據舉證、質證、認證程序過程,可以有效地節約庭審時間和資源(四)自認制度是訴訟效益的保障自認制度能夠免除法院和當事人在舉證質證及認證等一系列環節中的繁瑣工序,減少人力、財力、物力及精力等訴訟成本的支出,是增加訴訟效益實現訴訟經濟的有效途徑 六、結論自認制度是證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應受到法律界的共同青睞與關註。 對自認制度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研究必將對我國民事訴訟改革和司法實踐以及與世界各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