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哲学与民族文化心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3010032课程性质人文科学类限选课课程名称中国哲学与民族文化心理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Philosophy and Nationality总学时数36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2上机学时习题课学 时2学 分2开课单位政治理论部思想品德教研室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先修课程不需要选用教材无主要教学参考书1、 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吾国吾民,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考核方式考查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国人,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无论我们是否觉察,传统文化都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我们的血液和生命中,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中国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塑造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哲学的考察,来挖掘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对于认识中国人的个性和心理具有积极作用。本课程作为素质类限制选修课,不仅对于大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学增进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其它课程,还能够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为国际友人介绍本民族文化,从而提升自己在国家交流中的价值。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导论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探讨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以及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来梳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同时介绍近现代的先进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研究,来引导学生去考察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和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民族文化心理的内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本课程的缘起独特的中华文明与中国人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人对中国民族心理的反思第三节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民族性格第四节 元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第五节 民族文化心理的界定第六节 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计划复习思考题: 1、和世界其它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有什么独特之处?2、近现代的中国人如何评价中国人的民族性格?3、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性格与心理?4、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5、什么是民族文化心理?考核要点: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定义。辅助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古神话与传说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分析中国的远古神话与传说,追寻远古的中国人祖先如何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的生死以及人的命运等问题,同时介绍华夏民族和炎黄子孙之由来。不仅让学生了解远古的祖先如何思考问题,还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源头。教学重点、难点:六种不同的神话的母题(人从哪里来,世界从哪里来,人类的命运神话,人能怎么样,人死后到哪里去和三皇五帝的神话),六种神话对中国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神话与图腾崇拜第二节 人类文化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神话第三节 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心理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中,世界从何而来?人从何而来?人死后到哪里去?2、你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洪水神话?3、你如何看待中国人的英雄神话?你知道中国的三皇五帝吗?4、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吗?5、你知道龙凤作为中国古人的图腾有哪些含义吗?6、中华民族为什么被称为华夏族?7、远古神话和传说形成了中国人的哪些思维方式?考核要点:中国人的六种远古神话,三皇五帝的传说,华夏民族的由来,龙凤的含义,中国人的原始思维方式。辅助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交流他们接触到的中国神话。第二讲 商周文化比较与中国文化的基调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分析青铜文化、甲骨文和西周礼乐文明来考察商周文化的异同,来突出周公制礼作乐在中国文化中奠定基调的作用,以及由此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造成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青铜文化、甲骨文、礼乐文明,商周文化的异同,中国文化的基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商代的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节 西周制度第三节 周公制礼作乐与中国礼乐文化的基调形成第四节 礼乐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商代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商代为什么要使用如此众多的甲骨?商代的宗教观念?2、西周有哪些重要的制度?如何周礼的政治精神3、商周文化有什么不同?4、西周奠定了哪些中国文化的基调?5、西周礼乐文明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有哪些影响?考核要点:商代青铜器和甲骨文发达的内在原因,西周的重要制度,周礼的政治精神,中国文化的基调及其对民族心理的影响。辅助教学活动:欣赏青铜器和甲骨文。第三讲 轴心时代与百家争鸣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形势,考察士阶层的形成及其特点;通过分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原因,来介绍先秦诸子各家的学说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士阶层的形成及其特点,百家争鸣的原因,先秦诸子的学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第二节 士阶层的形成及其特点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时代课题百家争鸣的起因第四节 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主要观点第五节 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复习思考题:1、中国的士阶层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2、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3、诸子百家中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考核要点:士阶层的特点,诸子百家中的主要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辅助教学活动:观摩部分资料。第四讲 原始儒家及其影响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儒家的来源,孔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易传中的儒家思想,考察原始儒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孔子的仁礼合一的思想、孟子的性善论与性命合一、荀子的性恶论与隆礼重法思想、中庸的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儒与儒家第二节 亲切平和的一代宗师圣人孔子的思想第三节 壁立千仞的大丈夫亚圣孟子的性善论哲学第四节 荀子的性恶论哲学第五节 大学的基本思想第六节 中庸的基本思想第七节 先秦儒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 儒与儒家的含义是什么?2、 孔子何以被称为圣人?3、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有什么不同?4、 大学、中庸的思想脉络?5、 先秦儒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有哪些?考核要点:儒家的含义、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大学的思想、中庸的思想。辅助教学活动:观摩介绍孔子的电影。第五讲 儒学的意识形态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儒学意识形态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掌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思想,掌握经学和经学的思维方式,了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难点: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儒学的意识形态化,经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学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天”观念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民族心理的影响第二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第三节 儒学的意识形态化第四节 儒学的经学化与经学思维方式第五节 谶纬之学与阴阳灾变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第六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深远影响复习思考题:1、“天”在儒家思想中的具有什么地位?2、你如何看待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3、儒学如何意识形态化和经学化?谈谈经学对思维方式的影响。4、谈谈汉代的谶纬之学和阴阳灾变思想?5、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影响?考核要点:天的地位,天人感应论,经学与经学思维方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辅助教学活动: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第五讲 儒学的演变及其影响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儒学如何在佛教的冲击下发生转变,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介绍儒学在西方文化冲击之下的回应,介绍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分析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思想,明末清初三大家对理学的批判,宋明理学的影响,当代新儒家的产生和发展,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儒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佛学的影响与宋明理学的兴起第二节 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第三节 明末清初三大家对理学的批判第四节 当代新儒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第五节 儒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2、周敦颐和张载的思想?3、二程兄弟思想的异同?4、朱熹的哲学思想?5、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6、明末清初三大家如何批判宋明理学的?7、宋明理学对民族文化和心理构成了哪些影响?考核要点: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辅助教学活动:讨论“礼教吃人”产生的原因。第六讲 道家与道教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了解道家魏晋玄学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融合,了解道教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分析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老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黄老道家与道教的创立,魏晋玄学,道教的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道家的创始人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第二节 道家的巨擘逍遥的庄子第三节 谈玄论道魏晋玄学第四节 道教与长生不老第五节 道家与道教对中国文化、民族心理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老子有哪些智慧?2、庄子如何实现逍遥的?3、魏晋玄学如何把儒家和道家思想融合起来的?4、道教是如何产生的?5、道教的两派有什么不同?6、道家和道教对民族心理的影响有哪些?考核要点:老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魏晋玄学对儒家和道家的融合,道教的产生和发展,道家和道教的影响。辅助教学活动:组织大学生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影响。第八讲 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影响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发展概况,了解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以及中国化的佛教流派,了解禅宗的思想以及佛教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中国化流派,禅宗的思想,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佛教的产生、思想及基本经典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化历程第三节 中国化的佛教流派第四节 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及其影响第四节 佛教对中国文化、民族心理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2、佛教有哪些中国化的特征和流派?3、禅宗的基本思想?4、佛教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有哪些影响?考核要点: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中国化流派,禅宗的思想,佛教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辅助教学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观摩佛教寺庙。第九讲 法家思想与秦帝国的兴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介绍法家思想与秦帝国的兴亡史,来探讨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最终成为阳儒阴法的政治体制之一环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法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秦帝国的法制特征,法家思想对秦帝国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法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秦人的早期历史第三节 商鞅变法及其历史意义第四节 韩非的法家思想与秦帝国的统一第五节 法家思想与阳儒阴法的政治体制第六节法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4、法家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考核要点:商鞅变法,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阳儒阴法的政治体制,法家对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辅助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法家思想与现代法制的异同。第十一讲 墨家思想与中国无科学之谜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介绍墨家思想的内容,来分析墨家思想中绝的原因,探讨中国有技术没有科学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墨家的哲学思想,墨家的逻辑,墨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墨家中绝的原因,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教学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与用户行为洞察
- 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积极心理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关系的探讨
- 高校景观项目生命周期中的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见收集
- 工程聘用合同(标准版)
- 《一幅画》课件教学课件
- Dehydro-nicardip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供应商合作伙伴安全事件影响应急预案(针对供应链风险)
- 工业网络安全扫描发现高危漏洞应急预案
- 应急队伍(义务消防队、安保、医疗)组建与管理应急预案
- 生活生产用水中断应急预案
- 《智能建造概论》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第七章-辐射防护分析课件
- 研究生英语阅读综合教程reading more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课件
-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惩治与预防
- 眼科学教学课件:眼睑病
- 国家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大学
- ZXONE8700技术规范书
- 沥青拌和站设备租赁合同参考
- 《关键对话》读书笔记-PPT课件
-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