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饮冷饮市场.doc_第1页
冷饮冷饮市场.doc_第2页
冷饮冷饮市场.doc_第3页
冷饮冷饮市场.doc_第4页
冷饮冷饮市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饮冷饮市场:本冷饮市场:本土品牌乱世中如何求生?土品牌乱世中冷饮市场:本土品牌乱世中如冷饮市场:;何求生?如何求生?市场:本土品牌乱世中如何求生? 冷饮市场本土品牌如何保持竞争优势酷暑中的许昌,一场白热化的“冷饮大战”正在上演:“蒙牛”、“伊利”、“天冰”等外来企业来势汹汹,以图霸业;“傻子”、“大楼冰糕”等本土企业闪躲腾挪、左抵右挡,以谋求生路。 从上世纪年代的分钱支,到上世纪年代的分钱支,再到现在的毛钱支,“大楼冰糕”已走过了30多年的沧桑岁月。20世纪80年代,“大楼冰糕”随处可见,是人们首选的冷饮品牌。而今,“大楼冰糕”的生产情况究竟怎样?记者日前来到冰糕厂打探底细。走进一家冰糕厂,就看到几个商贩正等着买冰糕,旁边的几辆三轮车上放着冰糕箱。在冰糕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忙碌着向箱子里装冰糕。 70多岁的韩大娘一下子买了500块冰糕。一边帮她装冰糕,一边疑惑地问:“卖得咋样?”“以前卖得可好,现在不好卖了。”卖了10多年“大楼冰糕”的韩大娘对以前生意红火的日子记忆犹新。“那时候大家都争着买,最多时一天能卖出2000多块。人们一看见我,大老远就打招呼。现在不行了,能卖200块都不错了。”“一块冰糕能够赚多少钱?”谈及这个问题,她说,每块冰糕的出厂价是6分钱,在市场上卖1毛钱,一块冰糕能赚4分钱。一位排队买冰糕的王先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并没有带冰糕箱。记者上前询问得知,他是替孩子买冰糕的。王先生说:“俺家小孩儿是吃着大楼冰糕长大的。” 从工作人员和商贩们的口中传达出相同的信息:“大楼冰糕”不如前几年红火了。因为经营状况不好,冰糕厂的负责人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从事了近20年冷饮零售的赵超民大爷告诉记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市的冷饮市场还是本土品牌“独霸天下”,10多家冷饮企业分别生产冰棍儿、冰糕、雪糕,人们争相购买。那时候,为了抢货,商贩们天不亮就到冷饮厂排队,有的排到中午才等到货。 据了解,我市的第一家冷饮企业出现在世纪年代。当时的“许昌地区饮食服务公司”开始只使用一个配方,生产“大楼”和“灯塔”两个牌子的冰糕,到世纪年代,机构改革后的许昌市龙泉服务楼开始独家生产“灯塔”牌冰糕(俗称“大楼冰糕”),红火一时。随即,“傻子”、“香雪海”、“二中冰块”等品牌异军突起,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物竞天择,大浪淘沙。如今,我市有的冷饮品牌已经销声匿迹,有的在惨淡经营,有的在谋求新的发展。 外来品牌为何称霸 如今,街头的冷饮店已是遍地开花。在市区八一路、劳动路、建安大道,记者随机走访了一些街头冷饮店,发现“天冰”、“蒙牛”、“伊利”等外来冷饮品牌唱了“主角”。在八一路的一家冷饮批发点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冰激凌摆了4个冰柜。记者问:“有本土品牌的吗?”店主摇了摇头。在市区建安大道,一家冷饮店的店主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市区一家冷饮厂以补贴电费的方式让他们进行品牌专卖,但卖了一个多月,卖出去的冷饮产品寥寥无几,最终此事无疾而终。 在市区几家大型超市的冷饮柜台,更是外来冷饮品牌“一统天下”。据了解,目前在市区冷饮市场上,“蒙牛”、“伊利”、“光明”、“天冰”等外来的冷饮知名品牌瓜分了90的市场份额。 曾经风靡一时的本土冷饮品牌,为何在市场竞争中处在了下风? 一位多年从事超市冷饮经销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人们十分关注冷饮的口味、包装。外来品牌为了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不断在口感、包装上创新。比如,他们在包装上开发了盒装、袋装、硬包装、软包装等20多个系列。 在如今的冷饮市场上,复合型口味的冷饮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角地位。何谓复合型口味?就是将冷饮与巧克力、糕点等食品组合在一起,如将可可雪糕与巧克力搭配在一起以增加可可的香味、在巧克力中加入脆米以增加香脆感、将冰激凌与蛋糕做在一起等。“蒙牛”、“伊利”等就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开发复合型口味的冷饮,如带奶香味的全乳脂冰激凌等,受到我市消费者的推崇。 市企业发展局有关人员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外地产品乘虚而入,而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匮乏的本土冷饮企业被迫停产关门。尤其是2002年以后,外地知名企业生产的品牌冷饮铺天盖地地涌入本地市场,使本土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认为,本土冷饮品牌与外地知名品牌相比,存在有如下劣势: 政策的提升,QS质量体系的推行,提升了冷饮行业的门槛和竞争的档次。伴随着年能源价格的上涨,冷饮生产成本随之增长,而冷饮价格并未水涨船高,这使中小企业资金上的窘态毕现。 在企业的宣传、销售上,“伊利”、“蒙牛”等外地品牌的产品天天在媒体“露面”。“蒙牛”作为“超女”的赞助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本地企业无法相比的。 在产品种类上,外来冷饮品牌种类多样、口感多样、档次多样。而本土企业缺少变化,还维持着“一个品牌打天下,走低端产品”的套路,包装简单,口味单一。 本地冷饮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缺乏资金投入和产品创新,以致跟不上冷饮产品的更新速度。销售量年年下滑,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少。而外地的知名品牌始终保持着80至200个系列品种,每个月还要推出3至5个新产品。 本土品牌何时复兴 外地冷饮企业下大力气“进攻”我市冷饮市场,就在于他们看准了我市冷饮市场这块大蛋糕。我市总人口为450万,其中近50万市区人口,每天消费冰糕、冰激凌等冷饮产品数量在5万个以上,销售金额至少为5万元。夏季冷饮市场的销售黄金期长达4个月,仅在黄金期,销售总收入就可达到近千万元。 可喜的是,本土冷饮企业已开始积蓄力量,立志复兴。傻子冷饮公司着手于新产品的开发, 目前已拥有20多个新品种,在市区的销售量已经回升。 “拥有40多年的老品牌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优势。”许昌学院经济学讲师李老师认为,本土冷饮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关键是解放思想,找准市场定位。 在冷饮市场上,外来冷饮品牌普遍选择了“中间路线”,在1元至2元之间的消费区间“大打出手”,其重点是1.5元。本市的冷饮企业不能硬拼,只可智取,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抢占中低端市场。毕竟实施低价策略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也最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营销方式。价格只有1毛钱的“大楼冰糕”能够历时30多年而不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本地冷饮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引进投资,引进先进设备和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和研发水平,争取在“主战场”抢回阵地,这样才能真正在本地冷饮市场站稳脚跟。 再者,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出击,拓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