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儿科-五官科1小儿口腔溃疡外治法1经验心得小儿口疮验方1经验心得儿童老眨眼可用定瞬汤1经验心得小儿流涎食疗方2巧选药茶疗小儿流涎3经验心得治小儿口中多涎验方5治小儿流涎验方5经验心得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流涎6经验心得小孩流口水不止,温补脾肾见功6效方达药治小儿流涎验方妙方7治小儿流涎验方两则8口水多,中医治8中药治疗流涎9小儿口水不止中医治9治小儿鹅口疮妙方10经验心得小儿鼻衄的良方玉女煎12经验心得验方治疗小儿鼻出血12小儿腮腺炎特效方13经验心得小儿腮腺炎方14中药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腮腺炎14经验心得痄腮验方16经验心得中药外敷治流行性腮腺炎16经验心得腮腺炎的妙方-转自拈花指月博客17效方达药治腮腺炎验方18效方达药穴位贴敷拔毒膏治小儿赤目18效方达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火眼18效方达药穴位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口疮不食18页 19儿科-五官科小儿口腔溃疡外治法药物组成及治疗方法:白矾2克巴豆2克雄黄0.4克将三药捣如膏状,分成35粒,用时取药一粒放于胶布中间,贴于印堂穴,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或发泡用5%碘酊外涂防止感染.一般一次即愈,最多三次可愈.经验心得小儿口疮验方用棉签沾蜂蜜少许再沾蒙脱石散涂患处,或者蜂蜜和蒙脱石散调匀口含,一般3-5天即愈!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且小儿易接受!经验心得儿童老眨眼可用定瞬汤现代医学对儿童多瞬症(即老眨眼)强调停看或少看电视,以及心理治疗,这对本病的防治确有重要意义。其实在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就有了本病,只不过现在眼科门诊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而已。中医学对此病早有较深的认识和对证治疗经验。儿童多瞬症属中医“目扎”范畴。中医认为引起“目扎”的主要原因为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或用眼过度,暗耗阴血,日久致脾虚肝旺。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如果肝经火旺,肝阴不足,就会出现眼睛干涩不适,开合失常,即患“目扎”。对于儿童多瞬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和气与津液的化生关系,以益气养津,补益肺脾,消积导滞,清肝明目为治则,拟加减定瞬汤治疗本病,经数十年上百例临床实践证明,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白洋参3g,莲子3g,白术3g,空青6g,白花蛇舌草6g,独脚金3g,决明子3g,夏枯草3g,桑叶3g,万寿菊3g,甘草2g。其剂量可随儿童年龄的大小适当增减。使用方法:将诸药置于一肚大口小透明容器中,加水约350ml,加温。患儿取坐位,微低头,睁眼,让头部临近药液容器口附近,视蒸气的浓烈程度随时调节头部与药液容器的距离。为使药气不致过于外散,应以布巾蒙头。熏浴时间为1520分钟。如果不方便,也可取药物上清液温洗双眼58分钟,另取药液50ml内服。病情较轻者,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每日2次为宜,20天为1疗程。加减定瞬汤中白洋参为清补之品,能益气生津,补益肺脾;莲子、白术能健脾;白花蛇舌草、独脚金能清热解毒,消积导滞;决明子、夏枯草、桑叶、万寿菊能平肝明目,后两味药兼能疏肝经风热;空青为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极力推崇的治眼圣药,并被列为营养药物之上品,除含有眼部组织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铜、锌等微量金属物质,并可引经通络;甘草可调和诸药。本方法通过口服治本,另通过薰浴眼睛局部,使药物直达病所(灶)治标,标本兼治,则病告痊愈。治疗过程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不适现象出现,说明本方法高效、安全,且简单、方便,易于推广。本法还有助于防止眼睛本身发生病变,如视疲劳及屈光不正等。(张世绍河南省安阳市眼科医院)经验心得小儿流涎食疗方小儿流涎,俗称小儿流口水,较多见于一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其断奶前后。婴儿长到六个月龄以后,身体各器官明显地发生变化。此时婴儿所需营养已不能局限于母乳,要逐步用米糊,菜泥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辅食品来补充。有些母亲用母乳喂养小儿到15个月以上才断奶,断奶后再喂辅食,这样的小儿脾胃比较虚弱,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这时候小儿流涎发生率最高。小儿流涎持续时间较长,最长可达半年以上,如调理医治得当,一般一个月内可治愈。现介绍两食疗方供年青的父母参考。1、赤小豆100克,鲜鲤鱼一条500克。将赤小豆煮烂取汤汁,将鲤鱼洗净去内脏,与赤豆汤汁同煮,放黄酒少许,用文火煮一小时,取汤汁分三次喂服,空腹服,连服七日。2,米仁100克,生山楂20克(鲜的更好),水65O毫升。文火煮一小时,浓缩汤汁分三次服食(一日),空腹服,连服七日。(董德伍)巧选药茶疗小儿流涎王惟恒流涎俗称流口水,婴幼儿最为多见。正常流口水又称生理性流涎,因为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不完善,加上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的液体,因此,小儿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乳牙的出齐和月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这时,流涎也会自然停止。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幼儿不正常流口水,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小儿脸颊部,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腮腺有损伤的儿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现象大大超过正常儿。二是小儿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黏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小儿流口水。小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发其它疾病,有的不经治疗甚至会数年不愈。有少数小儿流涎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部神经麻痹导致调节唾液功能失调而造成的,应去医院明确诊断。在中医看来,小儿流涎的原因有脾脏虚寒、脾经蕴热两种情况,其基本病机是脾失摄津。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下列药茶调治,简便易行,疗效颇佳。脾脏虚寒口水多而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质胖嫩,舌苔薄白。治疗当用温补脾阳之法。姜糖神曲茶:生姜2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代茶随量饮,或每日分23次饮服。有健脾温中、止涎的功效。白术益智仁茶:炒白术9g,益智仁6g。加水煎取药汁,频频当茶饮。有健脾化湿,温中止涎之功。薏仁山楂茶:薏苡仁100g,生山楂20g(鲜的更好),水65Oml。文火煮1小时,浓缩汤汁分3次服食,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7日。功能健脾化湿。治小儿脾虚湿阻之流涎。白术绿茶饮:绿茶12g,白术1012g,甘草35g。后二味水煎取汁,加入茶叶即可。每日1剂,当茶饮。功能健脾祛湿,治脾虚而不能摄津之流涎。脾经蕴热口水多而稠黏,浸湿胸前,进食时更多,伴有面色潮红,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苔薄黄。其病因是素体阳盛,或由食积化火,致使脾经积热,而廉泉不能约制而成。故治疗应用清泻脾热之法,可服用泻脾散。青果茶:青果10g,石斛15g,灯心草2g,生地15g。加清水400ml,煮取100ml药液,再与雪梨汁50ml混合后饮用,可按此法连用710日。对热邪壅滞之流涎有良效。大枣陈皮竹叶茶:大枣5枚,陈皮5g,竹叶5g。将大枣、陈皮、竹叶加水煎取药汁,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服35剂。功能健脾益气,止涎。适用于心脾有热的小儿流涎。不要忽视小儿流涎的护理。婴儿唾液呈酸性,还含有一些消化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唾液常浸泡下颌、颏部直至颈部皮肤,会使局部皮肤发红、轻度肿胀,甚至糜烂、脱皮。因此,父母应注意对婴儿下颌、颏部、颈部常用温水清洗,涂些油脂,保护皮肤。在擦流涎时要轻,以免损伤皮肤。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7月/17日/第005版学术经验心得治小儿口中多涎验方张斌笔者10余年来,用自拟中药治疗小儿口中多涎,法简而效捷,介绍于下。方药:党参610g,砂仁610g,白术610g,茯苓610g,益智仁610g,陈皮610g,山茱萸610g,干姜610g,半夏48g,甘草68g,车前子610g,使君子410g,水煎取汁,频频服之。体会:小儿口中流涎,名“滞颐”。诸病源候论曰:“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赜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东医宝鉴.内景篇曰:“三虫之证皆口流涎也。”“小儿腹痛口中出清水者,虫痛也。”由此可见,小儿口中多涎水,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二,即:脾胃虚寒或虫积为患。脾开窍于口,若脾胃素虚,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伤于饮冷或虫积为患,耗伤脾胃,致脾气虚寒,无力输布津液,气虚不能摄精,故涎水从口而出。常见有口水清稀,终日连绵不断,浸湿衣衫;兼见有面白神怯,腹痛或腹胀便溏等症。笔者用上方益气健脾、温中摄涎、杀虫化积,治疗5岁以内小儿口中多涎50余例,收效较著,一般13剂可治愈。张斌(甘肃省定西县中医院中医内科743000)治小儿流涎验方1生白术9克,益智仁9克,加水煎30分钟,剩一小碗药汁,放入适量的白糖,每日一剂,日服23次。2绿茶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后两味药加水6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分3次温服,复泡再饮,每日一剂。3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将上药煎水,分两次服。每日一剂。4桑白皮1020克。将上药加水100毫升,煎至60毫升,分23次口服。每日一剂,5剂为一疗程。5鸡内金、生黄芪各10克,益智仁、白术各8克。将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4剂为一疗程。6吴茱萸、盐附片各5克,面粉10克。前两味药研细末,加入面粉,用醋调成干糊状备用。取上药贴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扎紧,临睡前贴,翌日除之。7吴茱萸3份,天南星一份。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15克,用陈醋调成糊状,敷贴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或4次即可。8肉桂10克,研细为末,用醋调至糊饼状,贴敷两足涌泉穴,每晚睡前敷药,翌日取下,连敷35次。(祝建材)经验心得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流涎用药:胆南星10g,吴茱萸20g。用法:共研成末,每次取药粉1g,蜜调为膏敷脐,外用纱布包扎,每日用药1次,连用5次为1个疗程。经验心得小孩流口水不止,温补脾肾见功临床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孩总是流口水,严重者整天湿淋淋的,有的已长到六七岁甚至十多岁仍流口水不止,不但给父母增添许多烦恼,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成长。中医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相关。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气化无权,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摄纳涎唾为主要治疗大法。方药: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干姜46克,苍术4克,益智仁46克,诃子4.5克,半夏4.5克,陈皮4.5克,炙甘草4克。方中益智仁有良好的摄涎唾作用,是方中要药。此外,熟附片、肉桂、补骨脂、覆盆子、薏苡仁、山药、莲子、芡实、黄芪、龙骨、车前子等可随症加减(方中用药剂量,以四五岁小儿为准,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曾用上方加减治疗小儿流口水患者多人,最严重的一个农村男性患儿,已13岁,体质消瘦,发育欠佳,不但每晚把枕头浸湿半边,而且下颌、颈、胸前部每天都是湿淋淋的,皮肤都浸润成了粉白色,前后共服8剂而痊愈。效方达药治小儿流涎验方妙方取肉桂3克,研极细末备用。用好醋与肉桂粉10克,调至糊饼状,每晚于小儿临睡前,将药糊摊于两块纱布上,分别敷于两脚“涌泉穴”,然后用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取下。连敷35次,即可治愈。注:本法只适用于脾冷多涎症,若属热邪壅滞者非本方所宜。对脾虚食少所致缠绵日久的重症,最好加“健脾丸”内服,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则可收满意疗效。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作者:施至乐上海名老中医治小儿流涎验方两则1.益智仁5克,五味子3克,诃子、甘草各2克。上药捣成粗末用纱布包裹,开水冲泡,当茶频频喂饮。2.生白术10克,白糖适量。先将生白术捣碎,加水和白糖,入锅煎30分钟,去渣取汁,分数次喂服,每日一剂。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作者:李祥农山东中医师口水多,中医治临床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孩总是流口水,严重者整天湿淋淋的,有的已长到六七岁甚至十多岁仍流口水不止,不但给父母增添许多烦恼,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成长。中医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相关。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气化无权,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摄纳涎唾为主要治疗大法。方药: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干姜46克,苍术4克,益智仁46克,诃子4.5克,半夏4.5克,陈皮4.5克,炙甘草4克。方中益智仁有良好的摄涎唾作用,是方中要药。此外,熟附片、肉桂、补骨脂、覆盆子、薏苡仁、山药、莲子、芡实、黄芪、龙骨、车前子等可随症加减(方中用药剂量,以四五岁小儿为准,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笔者曾用上方加减治疗小儿流口水患者多人,最严重的一个农村男性患儿,已13岁,体质消瘦,发育欠佳,不但每晚把枕头浸湿半边,而且下颌、颈、胸前部每天都是湿淋淋的,皮肤都浸润成了粉白色,前后共服8剂而痊愈。文章来源:健康报作者:孙清廉中药治疗流涎药物组成:猪苓4克,茯苓6克,白术9克,泽泻6克,益智仁9克,山药12克,黄芪12克(药物剂量为4岁患儿剂量,随年龄及体质酌情增减)。加减:饮食不佳者加焦三仙、石菖蒲;腹胀者加木香、厚朴。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疗程。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水液不循常道而从口中流出为涎。方中白术、山药、黄芪健脾益气;猪苓、泽泻健脾渗湿,使水道通调,水液循其常道;益智仁摄涎止唾。全方共奏健脾益气,摄涎止唾之功,故而取效。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程怀孟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小儿口水不止中医治小婴儿流点口水很正常,但下颌、颈、胸前整天被不断流出的口水浸泡得湿淋淋的;有些孩子三四岁或六七岁,甚至十多岁还流口水。这就令人担忧了。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一些中医专家。专家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相关。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气化无权,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摄纳涎唾。治小孩流口水药用党参克、白术6克、茯苓6克、干姜6克、苍术4克、益智仁6克、诃子4.5克、半夏4.5克、陈皮4.5克、炙甘草4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7剂为一疗程。益智仁有良好的摄涎唾作用,是方中要药。此外,熟附片、肉桂、补骨脂、覆盆子、薏苡仁、山药、莲子、芡实、黄芪、龙骨、车前子等中药可随症加减。但需注意两点:一是方中用药剂量,以四五岁小儿为准,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二是用中药需要辨证施治,所以还是要请中医师开方后再买药。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胡佳佳治小儿鹅口疮妙方1清热泻脾散【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歌诀】?清热泻脾用黄连,栀子石膏生地黄,黄芩茯苓灯芯草,清热泻火热毒消。【组成】?栀子9克,生石膏15克,黄连3克,生地9克,黄芩9克,茯苓9克,灯芯3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6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解】?方用栀子、石膏、黄连、黄芩清热泻火;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灯芯清心安神;生地凉血清热。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主治】?小儿鹅口,症见满口生白屑、舌红苔白腻、脉细数者。可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腔疱疹、口腔溃疡等病症。【加减】?若见胃纳不香,加薏苡仁、麦芽、莱菔子;大便秘结,加大黄。【附记】?本方虽为小儿而设,但也可治心脾蕴热的病症。2青梅散【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蒯仰山家传方)【歌诀】?青梅散中生石膏,青黛黄连人中白,乳没硼砂上冰片,清热活血敛疮肌。【组成】?生石膏,硼砂各2?5克,人中白、青黛、黄连、没药、乳香各1克,冰片0?3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取少许搽口中,日数次。【功效】?清热泻火,活血敛疮。【方解】?方用生石膏、青黛、黄连清热泻火;没药、乳香活血散瘀;人中白、冰片、硼砂解毒敛疮生肌。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泻火,活血敛疮之功。【主治】?小儿鹅口疮以及口腔溃疡等病症。3甘露饮【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李乐园方)【歌诀】?甘露饮中天麦冬,芩翘生地茵陈斛,枳实山栀淡竹叶,灯心甘草莲子芯。【组成】?生地15克,天麦冬、茵陈、石斛各9克,酒黄芩、连翘各6克,枳实、炒山栀、竹叶各5克,莲子心、甘草各3克,灯心1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功效】?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方解】?方用生地、天麦冬、石斛养阴生津,凉血解毒;配以酒芩、连翘、山栀、竹叶、灯心清心脾之火;茵陈清湿热;枳实畅气机;莲子心清心安神;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主治】?口腔舌上白屑散布,兼见形神怯弱、五心烦热、口干不渴、舌质红。【加减】?一般可加桂心少许,以引火归原。经验心得小儿鼻衄的良方玉女煎玉女煎是治疗牙痛的名方,但笔者近年来用之于小儿春季鼻衄,亦取得了良好效果。鼻衄在小儿属常见疾病,四季中尤以春季为高发季节。小儿属纯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生理及病理上,均表现为易寒易热,容易受季节变化的影响。阳春三月,万物发陈,人体内经一冬蜇伏之阳气亦会随之升发,小儿表现则尤为突出,其甚者则因阳气升发太过,上冲鼻窍,鼻络受损而出血,临床上多表现有面赤,舌红,脉滑数等阳热之征候,伴或不伴有阴虚症候。应该指出,小儿春季鼻衄之因为血随气动,其病位属肺胃,在气不在血,在临床检验中一般无血液方面的异常。故治则当以清气分为主,佐以凉血养阴之品,运用玉女煎,是非常贴切的。其原方为:生石膏30克知母8克麦冬10克牛膝10克熟地30克方中生石膏善清胃火之有余,张锡纯谓生石膏其性大寒,用量必以大剂见功(常用至四、五两)。熟地归肝肾,以滋肾水之不固,但临床上常以生地代熟地,以加强养阴之力,知母配石膏以助其泻火清胃,且无苦燥伤津之虞,麦冬归胃入肾,味甘性凉,清热养阴,牛膝引热引血下行。方中不用苦寒之品,亦无一味止血之药,而能起到血止热清之效。可谓标本兼治之良方。笔者曾治姐弟二人的鼻衄。姐弟俩每遇春季即发鼻衄,用过止血药及多种土法,均不能获得巩固的疗效,来我处后,经诊符合上述病机,遂投以玉女煎,二人仅用数剂鼻衄即治愈,经随访两年,一直未再发。经验心得验方治疗小儿鼻出血1.石榴花晒干研末,吹鼻孔,一日数次2.酸石榴皮,水煎或加红糖服3.西瓜藤30克,焙干研末,分三次用开水冲服,治急、慢性鼻窦炎,鼻血4.青鱼、鲤鱼、鲫鱼等大鳞鱼刮下的鱼鳞,洗干净后,投入开水中煮二至四小时,过滤去渣,略加黄酒、生姜、食盐、味精等作调味,放置一夜后,冻如肉胶样,切成小块,即成鱼鳞胶用麻油、酱油拌食,每日100克至150克,治齿龈出血,鼻血,紫癜5.蕹菜连根、白萝卜适量,同捣烂,绞汁一杯,用蜂蜜调服,治肺热咳血,鼻血6.黄花鱼鳔120克,放入锅内,加水用慢火炖一日,时时搅拌,防止烧焦,使全部烧化,分作四日服用,一日两次,服时需加热7.治肺热咳血,鼻血:鲜空心菜连根,白萝卜适量,同捣烂,绞汁1杯,用蜂蜜调服8.取荸荠250克,生藕150克,白萝卜100克,洗净切片,煎水代茶饮服9.鲜荷叶一大张,藕节炭15克,水煎频服,治鼻血10.白糖蛋清羹:鸡蛋清两个,白糖50克,调匀,用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可治小儿鼻出血11.新鲜羊血,热饮1-2小杯,可治吐血、衄血、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12.黑枣500克,猪蹄一只,白糖250克,同煮烂分数日服完,治妇女经期鼻衄(倒经)及鼻血小儿腮腺炎特效方咸鸭蛋一个或数个,酌视患部大小而定,以愈久藏的愈佳。咸鸭蛋不可煮熟,用冷开水洗净後,敲开在饭碗或茶杯里,取蛋泥涂敷患部,约超出患部四周稍许为准。每日如法泡制涂敷二至三次,很快的就会消肿退热,较重的,最慢也不过三至四天可痊愈。效方达药腮腺炎贴吴茱萸50克;黄连25克;大黄30克;胆南星12克;上药共为细末,贮瓶内备用。用时取10-20克入食醋调成糊状,外敷双足涌泉穴,一般24小时即愈。经验心得小儿腮腺炎方医以后,记忆起来是一种动物的壳,后来证实是“蝉衣”。临床以后,凡见到“腮腺炎”的小病人,皆以蝉衣碾碎,另加入青黛、蒲黄,用醋外涂,不用内服药,两三天一般就好了。腮腺炎方方药:蝉衣、青黛、蒲黄各15克。主治:小儿腮腺炎用法:蝉衣研细,与青黛、蒲黄拌匀,每次用适量药粉醋调外敷耳前下肿胀部位。一日可敷二到三次。禁忌:患病期间病儿不宜吃牛羊肉、公鸡肉、烧烤、煎炸、海鲜,宜多喝水中药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腮腺炎腮腺炎是由于感染了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尤以小儿更为常见。临床表现以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伴有发热等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易于流行。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贴敷涌泉穴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共58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18岁,病程17天。诊断标准按中医内科学标准: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初病时可有发热。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疼痛感。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肿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尿血淀粉酶增高。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大黄4.5g,胡黄连6g,胆南星6g,吴茱萸9g。使用方法:将上药粉研成细末,每次用前取少量药粉,用陈醋或水调成糊状,制成饼剂,敷贴于涌泉穴,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至痊愈为止。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用药后腹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转:用药后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无效:用药后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果:本组58例均在24天后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典型病例患儿,男,6岁。3天前始有头痛,恶心,不思饮食,畏寒发热。现两侧腮腺部灼热漫肿,有明显压痛,咀嚼及吞咽动作困难,有疼痛感,T38.5。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按上法敷贴药物于两足心涌泉穴,2次后热退肿消而痊愈。讨论腮腺炎一症,临床常见,尤以儿科更为常见,中医称之为“痄腮”,流行时发病甚广。我们充分利用中医外治法中贴敷疗法的特点,运用中药贴敷涌泉穴疗法治疗腮腺炎,方法简便、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小。祖国医学认为腮腺炎的发生,多由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阳明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方中大黄泻热解毒、活血化瘀;胡黄连清湿热、解毒:吴茱萸外敷于足心,“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本草纲目);胆南星外用,解毒、散结。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消肿之效,故对于腮腺炎有较佳疗效。儿科敷贴疗法,是根据中医学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从整体出发进行治疗。将中草药粉贴敷于体表某处特定俞穴上,通过该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经由经络直达病所。而所用穴位涌泉穴,系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在足底部,当对第二跖骨间隙的中点凹陷处,内有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及足底内、外侧动脉,是治疗下焦疾病的重要穴位。此外,根据上病下取、中病也可下取的原则,敷贴涌泉穴,启动少阴寒水,速去其毒热,从而达到愈病的目的。经验心得痄腮验方蒲公英30,夏枯草30,马勃9(包),川芎6,海藻9,建曲6水煎服。一岁以上即可以此量为治,分数次频服。无特殊一般不需要加减,大多三付以内即搞定,亦有拖至四五付者。腮腺炎,多发于小孩子.因刚才看到奚伯初的两个痄腮案子,感觉服药的方法还是比较的麻烦.我在临床上,用外用的方法来治疗,效果很快捷.对于有小孩子的妈妈可以把处方记下来,也可以推荐给朋友.处方:蝉衣15克,青黛10克,蒲黄10.粉后用醋调涂局部.最多三天可愈.蝉衣治疗此病,来自于我自身的经历.小的时候得了腮腺炎一直不好.一个中医用家传方外用,很快就好了.后来知道这个药就是蝉衣.临床后,加上后两味药效果更好.现在都打疫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生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艺人经纪合同范本:主播艺人签约协议(律师专业风险评估与批注)
- 红楼梦翻译对比课件
-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模式与绿色产业国际合作2025年研究
- 娱乐活动组织与安全保障协议
- 2025年太阳能光伏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改造案例集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市场技术创新与充电设备创新研究报告
-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6年市场深度解析:技术创新驱动310亿美元市场规模
- 2025年后视提篮镜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
- DB61∕T 1576-202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技术规范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职业中学数学课件学习方法
- 2025年中国药用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软陶教学课件
- 2025年黑吉辽蒙高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美术教育学新编
- TCDSA 201.22-2024 呼吸气体质量分析仪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学习导引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