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简要复习题纲(四)一、美国 首都:华盛顿1.移民国家 (1)人口 :2.78亿(2000年),目前已超过3亿。(2)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黄种人),人数最多的是白种人。(3)民族:美利坚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4)华人、华侨聚居地:旧金山、纽约、洛杉矶等,富有“唐人街”。2.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领土主体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一部分位于北寒带,北极圈穿过;夏威夷州热带,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国家。西半球、北半球。(跨两大洲) 海陆位置:主体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邻国有:_、_。(2)地形:分西、中、东三个南北纵裂带,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是中央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3)气候: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狭长?)降水量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由此可知,美国的降水主要来自_洋)。(4)河流、湖泊:主要河流_河,是世界第四长河,航运发达。 五大淡水湖:自西向东依次是_、_、_、_和_,其中_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全在美国境内的是_。3.农业地区专业化(1)地位:许多农产品产量好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2)特点:地区分布专业化和生产过程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3)地区分布专业化的好处: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有利于实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4)主要农业带:乳畜带、玉米带、小麦区、棉花带等(能够在图上填注)(5)东北部和五大湖沿岸发展乳畜带的有利因素是:冷湿的气候利于牧草生长;这里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对畜产品需求量大;交通运输便利。(5)中部平原发展玉米带的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充足。(6)美国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玉米、大豆、牛奶、鸡蛋等。4.高度发达的工业(1)特点:体系完整,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总产值居世之首。(2)三大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新兴工业区)。(3)东北部工业区的主要工业中心:纽约(最大城市和港口,综合性工业)、芝加哥(钢铁、机械)、 底特律(汽车城)、匹斯堡(钢铁)。该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阿巴拉契亚山的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发达,运输便利;水资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4)南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休斯顿(石油、飞机、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5)西部工业区是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地区,主要工业城市:洛杉矶(造船、好莱坞影视城)、西雅图(飞机制造)、旧金山(硅谷、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以斯坦福大学和科研所为依托)。(6)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它可以带动经济发展。5.资源消耗大国(1)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注:填图内容:1条河流、2条山脉和2个邻国、3个大洋、4个农业带、还有主要工业城市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属于何种气候类型。二、巴西 首都:巴西利亚1地理位置: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西半球国家。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居民:白种人最多,占一半以上,混血种人占40,黑种人6,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文化。3.民族文化:民间娱乐活动:桑巴舞;每年2月下旬,举行盛大狂欢节;一流足球队。4.自然环境:(1)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_高原,最大平原_平原。(2)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3)河流: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世界最大河流,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4)资源:森林、水能、铁矿资源丰富(铁矿储量大,质地优属于富铁矿,最大铁矿是伊塔比拉铁矿,位于东南部;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与巴拉圭合作修建,居世界第二位)、但石油、煤炭等能源矿产短缺。(解决能源短缺措施:建水电站、发展酒精为动力汽车等)。5.经济:(1)工业:过去: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现代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前列。由于能源短缺,大量生产以酒精位动力的汽车。主要城市:首都:巴西利亚,圣保罗(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里约热内卢(也是重要港口)。(2)农业: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创汇产品主要有咖啡豆、蔗糖、橘汁。6.热带雨林危机:(1)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60在巴西境内),被全球所关注,想想为什么?(2)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环境恶化。(3)原因:滥砍乱伐,热带雨林破坏。(4)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等。(5)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21世纪议程(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7.城市化问题:(1)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为什么?)(2)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是圣保罗,首都是巴西利亚(是一座新兴城市)。最大港口是里约热内卢。地理简要复习提纲(五)一、 两级地区1. 冰雪覆盖的地区地区范围海陆状况气候状况代表动物自然资源北极地区66.5N(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中间:北冰洋周围: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远不及南极北极熊海豹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南极地区66.5S(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中间:南极大陆周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严寒(冰雪高原)干燥(白色沙漠)烈风(风库)企鹅蓝鲸海豹磷虾煤、铁固体淡水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2. 科学考察的宝地(1) 目的:原始的自然环境为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2) 我国的科学考察站:南极:长城站(1985)、中山站(1989)、昆仑站(2009);北极:黄河站(2004)。3.考察重点方面的知识点:(1) 我国到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哪个季节?为什么? 选择冬季(12次年2月),该时间南极洲是暖季,气温较高,并且南极圈是极昼现象。(2)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归属方面有何不同? 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都归某个国家所有,而且已经大规模开发利用;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归世界各个国家共同所有,还没有得到开发利用。(3) 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比,为什么更寒冷,气温更低?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散热、吸热快慢不同;南极地区的海拔比北极高的多(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周围被寒流包围。3. 有关南极的世界之最:(1) 是世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60).(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360).(2) 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气温最低)。(3) 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4) 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固体淡水)。(5) 地球上最南的点在南极洲(南极点)。(最北的点是北极点)。4.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传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5. 南、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企鹅、北极熊。6. 能准确判断周围的大洋或大洲。7. 在北极点看,前后左右都是正南;在南极点看前后左右都是正北。二、 练习题1. 根据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 山脉A_,B_;(2) 河流C_;(3) 城市D_,E_,F_,(4) _,_。(5) 大洋_;(6) 海湾_。(7) 写出图中美国的两个邻国:_和_。.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带(区)名称:_,_,_,_,_。()区域发展该农业带的有利因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高速服务区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高速公路安全知识培训班课件
- 电脑维护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办公知识培训班课件
- rcte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网络稀疏表格法课件
- 湖北省荆州石首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期中质量监测(含答案)
- 电磁感应科普课件
- 高级普洱茶课件
- 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操作规范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农业农村科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河北交警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合同第三方见证人范本
- 2025贵州贵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 DB32∕T 4652-202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开发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