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doc_第1页
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doc_第2页
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doc_第3页
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doc_第4页
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08-07-27 12:52 发表于:轻松考名校分类:未分类马庆云最近几天,每每起得很早,因为我所在的师范大学有一大批学生要下到农村乡镇去支援教育事业,一辆接着一辆的客车把他们拉走,看着这些学生离开,我心里面有些许说不出的感觉。 由于工作与学习的原因,叫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他们有许多是来给我们学生做语文教学法授课指导的,有许多是直接把自己认为精彩的上课视频资料邮寄到我邮箱里的,更有一些是我主动找到人家的备课资料、上课的视频资料来阅读来学习的。因为学习工作的原因,我也曾多次主动听取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的授课,并且时不时的去看一下学生们的讲课实录 这么多的机会叫我接触并学习了许多语文学甚至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得到很多启发,并开拓了视野,能够有足够的脑力去思考眼睛所看到的与耳朵所听到的语文课程内容,并从中提出自己的一些或许是不太成熟的意见与建议。 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按我掌握的上万份备课材料和数千次的视频浏览与不计其数的当堂授课观览来说,全国各地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是不合格的,或许这只是我的“一相情愿”,得不到教育机构掌门人的认可。但我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一相情愿”的理由说出来,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深入思考,力求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逐步完善自己,能够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可以承担起下一代教育事业的好语文老师。 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全国各地的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学生并不是如某些领导所说得,“我们不存在知识积累层次上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一种授课技巧”。毫不客气地说,恰恰相反,他们的授课技巧没有多大问题,但在知识积累与情感素养上远远不能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理想中的语文老师的样子。当然,在这里,我不是去否定这些师范学生,而是想站在一个更“深沉”的角度,说一些“引起疗救”的话。这种情况,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中同样大量存在,甚至于在我所观看的优秀老师的授课比赛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严重问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呢?这种知识积累与文化素养又是一个怎样的东西呢? 我说这些话,被一些上了年岁的语文老师听到,好象会很不高兴的,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文化积淀虽然赶不上大学里的一些学者教授,但至少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问题吧。我要告诉你们,这些语文老师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回去问问自己的孩子,看有多少孩子真正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听语文老师的课,并且认为自己在老师的课上获得了很多东西。很少!不信你问问自己的孩子。 语文本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但许多老师把她弄的生硬,没有任何意思,这往大了说是缺少一种人文关照,往小了说是,一些语文老师自身就缺少对文学文字学和教育学社会哲学等方面的认识,自己就不曾领略到语文的教育真谛。也许会有很多语文老师大半生都走过来了,他还在固执地认为,教语文只是为了叫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么简单,而丝毫没有把语文中的那种人文情怀传达给他们。 教条主义,毛泽东创立的这个词汇或许可以用在这里。看看我们身边的语文老师有多少是“教条主义者”。我还清楚的记得,一位我十分尊重的老先生说过的话,“有一次我们中学组织应聘,有个师范生过来,我叫他讲鲁迅的故乡,他上来就说了这么一句,鲁迅是我们国家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先锋战士是社会主义文学阵营里面的不倒旗帜,然后我问他,在故乡这里面是怎么看出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怎么看出他是先锋战士的,怎么看出他是社会主义文学阵营里的不倒的旗帜的,他沉思一会,得不出什么答案,姑且用大家都是这么说的这句话来敷衍我了”。不要笑这位应聘的学生。我们中间有多少老师就是这么讲课的?! 教条化的讲课,而不是根据课文文本来解读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把一种机械化的思想一代代的传达下去。你的老师跟你讲鲁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当时也没有解释为什么,那好,你也这么传达下去,也不能解释。其实,在一篇要讲授的文章中,你如果有什么观点,一定应该要有可以支配并证明你观点的文本材料,尤其是源于那篇讲授课文的东西。 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最大毛病就是不会走入文本来解读。 再举个例子。有个学生讲桃花源记,在四十分钟的课程中她讲了大半的陶渊明的作品啦生平啦之类的东西,看似很有知识,素养很高,也博得了一些没有语文教学经验的领导的喝彩,但其中一位资历很深的老语文老师问她,“你把你刚才所讲的这些内容再给我结合到这篇文章中重新讲一遍”!也就是叫她不要机械的拿一些好象能够写论文实际只是偷别人东西的材料来错误的传达语文理念,叫她从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找出可以论证自己刚才所说的那些陶的东西的地方。然后她哑巴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全国各地还有许多这样的老师,他们看似可以拿来很多材料,很渊博,一旦叫他们结合自己所讲授的课文来进行的话,他就找不出根据了。 这其实是一种语文教学法的机械传达,把语文当成死知识来叫学生记忆,而不能叫他们懂得为什么。有多少语文老师还缺少这种分析能力。 我们总有一些有学识的先生们说当代的教育抹杀了孩子思考的能力,甚至说这些教育其实是慢性的误国!更有无奈的玩笑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毁”人不倦。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是否传达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在教育的同时告诉他们自学并自我思考的东西 每个语文老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你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来培养这些孩子们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叫他们也能够从一个文本问题出发来解读文字、思想、内涵。不要在文本之后附加那么多语文老师解释不了的看似渊博的东西。你们的一小步,实际就是社会思想解放的一大步。解放思想,不就是要从小给孩子们一个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嘛! 最后一句话,源于文本的解读,深层次的文本内涵的挖掘,做这些事情之后,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但尚不可以称之为“好”的老师。不要耽误别人的孩子,不要毁坏祖国的花朵一半以上的还做不到真正解读的那些语文老师们呀,马庆云求你们了!语文老师要“文”起来 余蕾 在珠海容闳学校听了几节语文课,突然想到了语文老师的文气,于是将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作了些修改,在容闳给我的临时平台上发出。我索性“一稿两投”,发回我的“根据地”金东方。 老师是文化人,文化人就要有文气,尤其是文科老师,更尤其是语文老师,一定要“文”起来。容闳园的每一面粉墙,每一扇雕窗,每一块顽石,都是用“文”武装起来的,自然更需要“文”人的和谐。以前,人们都喜欢称语文老师为夫子,“夫子”在这里似乎成了个不褒不贬的中性词。说褒,他好像与孔夫子有关,自然是有学问的称谓;说贬,他好像又与迂腐有染,不是有迂夫子一说吗?不过,我总认为“夫子”这个称谓不错。夫子者,学者、老师之谓也。我多把“夫子”与儒雅等同起来,我觉得语文老师就应该儒雅一些。当然,时过境迁,语文老师也在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地“夫”下去,但语文老师应该“文”起来。人们常说,语文老师要具备“一笔字、一口话、三百篇”的看家本事,这实际上是“文”的本事。教文而不“文”,这语文课就失去了几分魅力。语文课中美文越来越多,要引导学生鉴赏美文,语文老师的“文”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自然,文绉绉,慢悠悠,酸溜溜,满口之乎者也,如私塾先生般,这既缺少时代气息,也实在让人受不了。但语文毕竟是教文,就必须显露出文气。三百篇要读进去,一笔字要见功夫,至于一口话,那简直就是有声的招牌。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应有诗一般的评点,如果用“两个黄鹂柳树上叫,一行白鹭飞上了天”这样的大白话去解释,虽然也过得去,也说得准确,但全无诗情画意。苏州园林是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如果没有诗一样的语言品析那亭台楼榭、花草石山、雕窗粉墙,只是说这里写得美,那里写得好,那作品的文气便被缺文气的品析冲淡了几分。老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老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语文老师有文气,学生会佩服:“我们的老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妙笔生辉,那才叫学问。”当然,说话不是写文章,不可能也不必要句句珠玑,俗中也能见雅。鲁迅讲课就常常雅俗兼备。“文”起来了,俗也便带上几分雅气。使自己“文”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点书,书读得多,才有“文”的气质。苏轼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无根”可以不去“游谈”,伤不了大雅,语文老师不然,他天天与“文”为伍,还要引导学生入“文”,岂能“无根”?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按理说“文”主持比“武”主持应该文气得多,其实不然。你看球赛节目的“武”主持,常常会抛出一连串的妙语来,诸如“穿过人墙”、“先下一城”、“梅开二度”、“自摆乌龙”等,以“文”言评赛事,让人看到主持人的“文”功。而那些主持综艺节目的“文”主持,女的一张婆婆嘴,男的一股娘娘腔,开口“好棒噢”,闭口“好开心”,不是“耶耶”就是“哇哇”,节目姓“文”,主持却无“文”。看人家,想自己,语文老师还是“文”起来好。语文老师要学学“留白”艺术 余蕾 中国画讲究意境之美。大画家吴道子说:“意造景生。”那种“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无尽的诗情使观画者产生无尽的美好遐想,成了中国画的一绝。所以,中国画的构图,汲取了太极图之灵韵,用S线将画面分割,大胆留白而绝不填鸭。有时欣赏一幅画,那大块的留白总能使人遐想不断:这里似有一叶扁舟云中去,那里似有飞流瀑布天上来;高处似起农舍炊烟,远处似听风中林涛观画者在观画,也在创作,是观者和画者在共同创造画作的美。所以画界有论:“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见,“留白”是何等重要。中国画有“留白”说,中国戏曲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讲教学艺术,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的艺术,给学生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用现在的时髦话讲,更多地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读出自我,读出个性。语文课上,我们总习惯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从情节结构线索到人物环境主题,给学生讲解的十分具体,分析的十分透彻,甚至编出若干习题,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硬把作品压榨成流汁灌给学生。我常想,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由他人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之露,还不如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所以有时辛辛苦苦整出一个实化的课件,反而使作品失去了美的价值,一目而了然:啊,原来不过如此。我站在实实在在的岳阳楼上,总也感受不到“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更无“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之乐。我游了桃花源,硬是寻不见“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加上沿途小贩不停的叫卖声扰耳,一点身居“世外”的感觉都没有,我直呼上当,发誓再也不去桃花源。但我明白,作者并没有弄假。常言道,风景美如画,无疑画比景美。又言道,画出诗意,自然说的是诗意比画更有神韵,景随情生,无情则无景,你不走进陶渊明,自然寻不见世外桃园,这只能自己读作品去品味,哪能由他人硬拽去的道理。所以,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茅盾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为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这是“留白”的经典。语文老师不妨学学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不要堵塞了学生再创造的思路。少着墨,多留白,语文教学一定“意造景生”,变得妙不可言。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然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是不够的。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首先,树立主体意识,加强实践观念。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体实践观念淡漠,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被动地学,部分学生甚至养成了懒于思考、不愿实践的惰性。因此,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实践意识和主体意识,加强学生主体实践观念,在教学结构上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按照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次,丰富实践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开展读书活动。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示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提供优秀诗文背诵篇目,推荐现当代阅读文选,供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有阅读笔记,提高阅读质量,培养欣赏能力。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游戏活动。如开展优秀诗文的背诵、普通话演讲、讲故事、诗文表演、诗文书画等比赛活动,做猜谜语、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等游戏,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三是开展语文兴趣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研讨、演讲、创作等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四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参观访问、征集广告词、走进商场当售货员、小记者采访等活动,参观名胜古迹,游览景秀山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反馈表达活动,让学生将活动的过程、参观活动的体会或收获,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让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欣赏,全面提高。五是开展各种专题活动。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重点、难点分组讨论、探究,再集中在全班交流;对有情节、对话的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或编成课本剧在全班表演;也可组织“新闻发布会”;交流课外阅读心得,写循环日记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尤其是写循环日记,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