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壁穿刺要领_第1页
腹腔镜腹壁穿刺要领_第2页
腹腔镜腹壁穿刺要领_第3页
腹腔镜腹壁穿刺要领_第4页
腹腔镜腹壁穿刺要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壁解剖及腹腔镜穿刺要领 腹壁解剖 腹部分区 体表骨性标志 腹壁层次 ThelayersofAnterolateralAbdomenWall 腹前外侧壁腹前壁1 皮肤1 皮肤2 浅筋膜脂肪层 Camper s 2 浅筋膜膜层 Scapa s 3 腹外斜肌 腱膜 3 腹直肌鞘浅层4 腹内斜肌4 腹直肌5 腹横肌5 腹直肌鞘后层 弓状线以下缺 6 腹横筋膜6 腹横筋膜7 腹膜外筋膜7 腹膜外筋膜 腹膜外脂肪 腹膜下筋膜 8 腹膜8 腹膜 Aenterolateralgroup 腹壁浅筋膜 浅层 Capmer筋膜 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浅筋膜相连续 为脂肪层 深层 Scarpa筋膜 为富含弹性纤维的膜状层筋膜 向内附着于白线 向下越过腹股沟韧带约一横指宽处 附于大腿阔筋膜 在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向内与会阴浅筋膜的膜性层相连续 腹壁浅层血管 腹壁浅动脉 superficicalepigastrica 起始于股动脉 越过腹股沟韧带中 内1 3交界处 走向脐部 旋髂浅动脉 superficialiliaccircumflexa 起始于股动脉 位于腹壁浅动脉的外侧 沿腹股沟附近行向髂前上棘 深层结构 肌肉 血管 腹直肌鞘 由腹前外侧三对扁肌的腱鞘分为前 后两层 包裹腹直肌 锥状肌等结构而成 弓状线 腹直肌鞘的后层约在脐下方4 5cm处 转向前加入鞘的前层 流行弓状的游离下缘 称弓状线 白线 腹直肌鞘的前后层在腹前正中线相互交织 形成坚韧的腱性结构 称白线 内缺乏血管 半月线 腹前外侧壁的三对扁肌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附近相互粘连形成半月线 腹壁上动脉 superiorepigastrica 在第6肋间隙处起自胸廓内动脉 穿隔进入腹直肌鞘 走行在肌与鞘后层之间 分布于肌的上部并与腹壁下动脉在肌内吻合 腹壁下动脉 inferiorepigastirca 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发自髂外动脉 经腹股沟管的内侧斜行向上内方 越弓状线前面进入腹直肌鞘 走行与鞘后层与腹直肌之间 分布于肌的下部并与腹壁上动脉吻合 体表投影 腹股沟韧带中 内1 3交界处与脐连线 旋髂深动脉 与腹壁下动脉在同一水平起自髂外动脉 向外上方行 达髂前上棘 穿腹横肌 腹腔镜穿刺要领 穿刺不慎的危险性 Veress针及Trocar导致的并发症 腹壁穿刺损伤腹壁血管 腹主动脉 左右髂内动静脉 内脏器官等 发生率0 3 与气腹相关的并发症 皮下气肿 气胸 气栓 高碳酸血等 McKernanJB FinleyCR Experiencewithopticaltrocarinperforminglaparoscopicprocedures SurgLaparoscEndoscPercutanTech J 2002Apr 12 2 96 99 血管损伤 国内资料 穿刺与气腹损伤血管占血管损伤的69 2 气腹针占15 4 穿刺Trocar占53 8 美国医师协会统计血管损伤气腹针占36 Trocar占32 易损血管 腹壁血管 腹膜后大血管 腹腔脏器大血管等 腹膜后血管损伤 灾难性并发症 仰卧位时 腹主动脉位于脐的下方2 3cm 脐与动脉距离缩短 头低足高位 髂总血管及其分支位于脐水平面 皮下气肿 发生率2 7 高危人群 消瘦 高龄患者 手术时间过长患者等 轻度一般无明显症状 重度可至心率增快 血压下降 呼吸困难等 肠管损伤 发生率0 22 1 54 穿刺损伤约0 06 多见于粘连于腹壁者 怎么预防并发症 掌握解剖很重要 操作技巧不容忽视 腹膜后重要血管的解剖 并发症预防 气腹的形成 叩诊左上腹以发现胃扩张提起脐部皮肤后再切开检查气针完好穿刺针朝向尾骨方向穿透腹膜后仅可再进2 3mm行滴水试验充气开始速度不宜大于1L min 若进气1L后肝浊音界仍未消失 要考虑腹膜前或大网膜内充气充气不能过度 以腹腔内压力不超过16mmHg为宜 并发症预防 Trocar的插入 病人头低臀高位旋转适力插入 不可暴力操作朝向骶骨上方辅助Trocar于腹腔镜窥视下插入避开腹壁血管穿刺点高于耻骨上3cm 以免损伤膀胱撤出时先将腹腔内气体排尽 穿刺前准备 体位 头低足高床头向下倾斜20 30度 气腹针 Veress 器械气腹机 压力13 15mmHg 穿刺套管 trocar 培根名言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穿刺部位选择 第一穿刺孔 脐部 第三穿刺孔 麦氏点相对位置 第二穿刺孔 麦氏点 第四穿刺孔 耻骨联合上3cm偏左3cm 第一穿刺孔 穿刺孔选择影响因素 高矮 胖瘦 脐部形状 腹壁手术史穿刺孔切开 横切 纵切 闭合式 半闭合式 开放式气腹的形成 滴水试验 角度穿刺 提吊式直穿式 正确的Veress针穿刺方法 正确的第一孔穿刺方法 第一穿刺孔入孔的几种方法 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是多少 选哪个 第二 三 四穿刺孔 穿刺点选择穿刺点选择的影响因素 高矮 操作空间评估穿刺点切开大小 根据穿刺Trocar大小 深度 顺皮肤纹理切开皮肤即可 正确的二 三 四孔穿刺方法 穿刺的要领及技巧 正确掌握穿刺的三个 度 中线上的角度 与皮肤垂直穿刺 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