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_第1页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_第2页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_第3页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_第4页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 齐庆新博士后 研究员 首席专家 所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分院采矿研究所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2008年7月 提纲 第一讲基本概念第二讲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第三讲冲击地压技术规范第四讲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 第一讲基本概念 第一讲基本概念 冲击地压冲击地压的特点冲击地压的分类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三因素 机理煤岩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 岩爆 矿震等 冲击危险性冲击地压预测冲击地压防治 矿山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 急剧 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矿山压力现象 特殊的矿山压力现象 1 冲击地压 巷道冲击地压描述 发生在老虎台煤矿的冲击地压 2 冲击地压的特点 突发性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而突然发生 过程短暂 持续几秒到十几秒 难以事先准确确定发生时间 地点和强度 瞬时震动性过程急剧而短暂 伴有巨大声响和强烈震动 重型设备被移动 人员被弹起摔倒 震动范围可达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 地面有震感 但震动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几秒 2 冲击地压的特点 巨大破坏性顶板可能瞬间明显下沉 但一般不冒落 底板可能突然开裂鼓起甚至接顶 常有大量煤块甚至上百立方米的煤体突然破碎从煤壁抛出 堵塞巷道 破坏支架 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 除褐煤以外的各种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 采深从200 1000m 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 煤层从薄特厚 倾角从水平到急斜 顶板包括砂岩 灰岩 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 我国冲击地压的显现特点 冲击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发生机理 重力型 构造型和混合型 断层错动型 顶板断裂与煤体压缩型 岩爆 矿震等发生条件极为复杂不同发生条件 顶板 底板 煤层 浅埋 深部硬煤 硬顶 硬煤 非坚硬顶底板发展趋势渐趋严重数量不断增加 32到100 范围不断扩大 19个省区 3 冲击地压的分类 1983年 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 中规定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分类方法 根据破坏后果一般冲击地压破坏性冲击地压冲击地压事故根据显现强度 3 冲击地压的分类 存在困难指标的单调性资料的局限性确定原则尊重 规定 适度增加指标 3 冲击地压的分类 新方法 4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矿山地质因素开采深度 煤岩层性质 地质构造等 开采技术因素采煤方法 顶板管理 巷道布置 开采顺序 煤柱 爆破干扰等 管理因素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否 或是否构成灾害 与管理直接相关 反映煤岩材料产生冲击破坏能力的固有属性称之为冲击倾向性 煤层动态破坏时间DT弹性能量指数WET冲击能量指数KE顶板弯曲能量指数UWQ 5 冲击倾向性 在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中进一步讲述 5 冲击倾向性 冲击倾向性测定行业标准的制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主持 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MT T174 2000 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MT T866 2000 6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涵义 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 条件 机制和物理过程 形成冲击地压的内在规律 一定地质开采条件下煤岩体发生突然破坏的力学过程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是冲击危险性预测和冲击地压防治的理论基础 6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基于煤岩体破坏是强度问题 形成了强度理论 寻找煤岩突然破坏的原因和规律时提出了能量理论 刚度理论和冲击倾向性理论国内学者又先后提出了 三准则 理论 失稳理论 三因素 机理 强度弱化减冲机理等 把突变理论 分叉理论 混沌学动力学 及分形理论引入还针对不同的地质开采条件 对冲击地压进行了理论研究 强度理论 R R0 能量理论 E E0 刚度理论 K K0 冲击倾向性理论 I I1 I2 I I1 I I2 三准则 理论 R R0 E E0 I I0 失稳理论 为最大 三因素 理论 强度弱化减冲机理 冲击倾向性理论 三因素 理论 煤样动态破坏时间测定示意图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弹性变形能指数测定示意图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冲击能量指数测定示意图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顶板冲击倾向性分类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组合煤岩的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的发生不仅仅与煤 岩层的冲击倾向性有关 而且与煤岩层的结构特点和煤岩层的组合形式具有密切的关系 为使煤岩冲击倾向性测定更能充分反映煤岩层实际特点 开展了煤岩组合模型的冲击倾向性实验测定研究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各类煤岩组合模型的组合方式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a 组合模型 b c 组合模型承压破坏的状况组合模型破坏前后的状况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某矿煤的动态破坏时间曲线 某矿煤的冲击能量曲线 某矿煤的弹性能量曲线对比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组合模型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组合模型的冲击倾向性强于单一煤试件组合模型的抗压强度高于单一煤试件 变形量大于单一煤试件组合模型的冲击倾向性与所用煤 岩石自身的性质具有密切关系 煤 岩石的抗压强度高的煤岩组合模型 其冲击倾向性强 组合后冲击倾向性更加剧烈 而煤与岩石的抗压强度相差无几时 组合模型的冲击倾向性变化不大 岩石比煤的抗压强度越高 组合模型的冲击倾向性比单一煤试件的越强烈 6 1冲击倾向性理论 三因素 机理从煤岩体结构特性出发研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时提出的 从发生冲击地压煤岩体结构的特征和冲击地压显现特点看 冲击地压过程实质就是煤岩体受力过程的瞬间滑动失稳过程 即为粘滑过程 特别是相对于发生在断层 煤层变薄带附近的冲击地压 更表现为粘滑过程 通过煤岩摩擦滑动试验可以验证冲击地压的粘滑失稳理论 三因素 机理 6 2 三因素 理论 组合煤岩的摩擦滑动失稳实验岩石材料的摩擦滑动性状 两种滑动特性 即稳定滑动和粘滑实际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岩体 三硬 结构 且在顶板与煤层之间存在着一层较薄的粉状软煤实际冲击地压多发生在断层 背向斜构造及煤层变薄带附近冲击后主要表现为煤体的冲出 6 2 三因素 理论 三种试样砂岩 砂岩砂岩 煤煤 煤试样 三种试样示意图 6 2 三因素 理论 分析结果 砂岩 煤试样 粘滑失稳过程砂岩 砂岩煤 煤试样 稳定滑动过程 该理论认为 冲击地压多发生在断层 煤层变化等构造区域 冲击地压与煤岩体结构密切相关 冲击地压的发生除与内在因素 冲击倾向性 力源因素 高度应力集中或较高的能量贮存与动态扰动 有关外 煤岩体结构因素 具有弱面和容易引起突变滑动的层状介面 也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内在因素 力源因素和结构因素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特别是结构因素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 煤岩体不具有冲击倾向性不会发生冲击地压 煤岩体不具有高度的应力集中或足够的弹性能不会发生冲击地压 煤岩体不存在弱面或软层等结构 则不会引起局部的破裂 损伤 失稳与滑动 也不会发生冲击地压 6 2 三因素 理论 7 煤岩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 岩爆 矿震 冲击地压 顶板大面积来压 岩爆 矿震 煤与瓦斯突出 地表突然塌陷等现象 由于其发生过程突然 且具有典型的动力特征 通常情况下 统称为矿山动力现象 7 煤岩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 岩爆 矿震 冲击地压 煤岩体在高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动力破坏现象 岩爆 高地应力下硬脆性围岩因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而产生的爆裂 剥落 弹射甚至抛掷 矿震 采矿活动而引起的诱发地震 既有联系 又有显著差异震级 烈度 震源分级分类 应以破坏为主 失稳 破坏 过程 局部性 岩爆现象描述 在我国 众多研究者对岩爆 冲击地压和矿震不加以区分 认为岩爆又称冲击地压 矿震 是采矿 隧道及水电部门的开挖活动诱发的地震 加拿大等国则将岩爆定义为 伴随有地震发生并以突然或猛烈发生方式对地下开挖的破坏 岩爆 冲击地压和矿震的关系 冲击地压是矿山的一种震动 即矿震 矿震和冲击地压的基本关系为 1 冲击地压是矿山震动的事件集合之一 2 冲击地压是岩体震动集合中的子集 3 每一次冲击地压的发生都与岩体震动有关 但并非每一次岩体震动都会引发冲击地压 地震 矿震 与岩爆是两个不同概念 二者发生的机理各异 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可互为诱发因素 都具有动力特征 岩爆 冲击地压和矿震的关系 目的 对比冲击地压与岩爆的异同方法 数值模拟软件 FLAC3D模型条件 三种不同的巷道结构 冲击地压与岩爆的数值模拟对比 a 巷道为煤巷 b 巷道为硬岩巷 c 巷道布置在完整岩层内 a 位移矢量 b 应力矢量 煤巷 硬岩巷 a 位移矢量 b 应力矢量 完整岩层 水平 a 位移矢量 b 应力矢量 完整岩层 30 a 位移矢量 b 应力矢量 发生在煤巷中的冲击地压 煤层与岩层发生明显滑移 而在硬岩巷中 巷道变形明显要小得多 冲击地压发生的几率也就小得多 而岩爆的发生主要是在完整岩层内的巷道中 冲击地压和岩爆的显著差别 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软硬相间的软层中 其表现主要以滑移错动为主 岩爆主要发生在硬岩体中 而表现主要以拉破坏并弹射为主 冲击地压与岩爆的数值模拟对比 1 冲击地压 岩爆与矿震是具有不同表征意义的矿山岩石动力学现象 建议这3个术语区别使用 切不可以一个 冲击地压 或 岩爆 代之 2 冲击地压和岩爆 往往会导致矿震的发生 而矿震则不一定会导致冲击地压或岩爆的发生 3 冲击地压和岩爆 其显著差异在于构成结构体的岩性具有明显的不同 从而导致在现象和破坏形式上明显不同 4 矿震的发生与采矿或地下开采活动密不可分 为减少矿震灾害 应最大限度控制采矿活动 岩爆 冲击地压和矿震的关系 冲击危险性 具体条件下发生冲击地压的危害程度 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主要有经验类比分析法 数值模拟法 地质动力区划法 数量化理论方法 微震与地音监测法等 采用单一的冲击危险性指标有可能会给冲击危险性评价造成很大误差 严重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影响冲击危险性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要想更准确地对其进行评价 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各个因素或者能反映它们的具体指标 从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对各个因素进行评价 最终准确衡量冲击危险性 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8 冲击危险性 预测具体矿井生产条件下能否发生冲击地压 包括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级别 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包括采动应力监测法 钻屑法 微震监测法 地音监测法等等 9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 对具有冲击危险或为防止冲击地压的发生而进行的降低冲击危险性或改变煤岩体应力分布规律的具体措施 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煤层卸载爆破 深孔断顶爆破 煤层注水 高压 静压 定向水压致裂法 合理开采布置 开采保护层等 10 冲击地压防治 冲击倾向性冲击危险性冲击地压预测冲击地压防治不是单一的概念 冲击地压是一种复杂的灾害 C 怎样认识冲击地压 第二讲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 1 我国冲击地压现状 世界范围有记载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于1733年英国南斯塔煤田发生 我国最早冲击地压发生在1933年的抚顺胜利矿 1 我国冲击地压现状 我国冲击地压发生范围北京 枣庄 抚顺 阜新 辽源 大同 天池 开滦 新汶 徐州 义马 鹤壁 双鸭山 鸡西 七台河 淮南 大屯 韩城 兖州 华亭 古城 贵州等近100个矿区 井 我国冲击地压灾害日趋严重截止2006年年底 新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近70个 分布范围扩大到新汶 徐州 兖州 华亭等局矿 发生冲击地压矿井已达100余个 开采深度已达到750 1250m仅2001年至2006年6月底 在大同 抚顺 北京 华亭 大同 阜新等局矿因冲击地压的发生而导致的重大伤亡事故就多达10余起 死伤人数达数百人 薄煤层也相继发生冲击地压 七台河桃山矿 1 我国冲击地压现状 冲击地压矿井数量与采深随时间变化 我国比较严重的冲击地压矿井 1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煤矿2 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公司七台河矿业公司3 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三河尖煤矿4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跃进煤矿5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千秋煤矿6 抚顺矿业集团公司老虎台煤矿7 兖州煤业股份公司东滩煤矿8 兖州煤业股份公司济三煤矿9 甘肃省华亭煤业集团公司华亭煤矿10 甘肃省华亭煤业集团公司砚北煤矿11 开滦集团公司赵各庄矿业公司12 开滦集团公司唐山分公司13 淄博矿业集团公司唐口煤矿14 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木城涧煤矿15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公司十矿16 阜新矿业集团公司五龙煤矿 2 1我国冲击地压研究情况研究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 天地开采事业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等 山东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地震局地壳所 长沙矿山研究院等研究成果 机理 冲击倾向试验研究 钻屑法研究 地音微震监测系统研制 保护层开采 防治措施 坚硬顶板处理 深孔爆破技术 采动应力监测技术 2 我国冲击地压研究进展 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相关科研成果及在冲击地压方面所做的工作 1981 开始 门头沟煤矿二槽煤冲击矿压防治研究 1986 1990 国家 七五 攻关项目 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 成果获国家科技攻关奖1991 进行地音和微震监测系统的国产化研究并成功开发出MA0104E地音监测系统与BD4 I型便携式矿用地音仪1994 深部开采冲击地压新机理的研究 煤岩声发射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煤炭基金项目 1997 华丰矿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项目上 能源部重点项目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 主持制订 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岩石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煤炭行业标准 是目前国内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的权威部门 2004 新汶矿区冲击地压成因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微震监测系统ARAMIS M并用于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监测2005 973 项目 高强度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高强度开采冲击地压与瓦斯灾害相关性研究2006 广泛开展与北京 新汶 华亭 淄博 兖州 大同 抚顺等矿区的合作 科研经费达500万元 年以上 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相关科研成果及在冲击地压方面所做的工作 试验仪器与设备 北京开采所 德国WPM25kN型材料试验机德国WPM1000kN型万能试验机采集速度为0 1ms的高速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HCD MDG动态电阻应变仪KC型静态电阻应变仪配套的载荷和位移传感器北京开采研究所岩石力学实验室目前已完成50余个矿井煤岩层的冲击倾向性鉴定 北京 开滦 新汶 徐州 兖州 淄博 义马 华亭 鹤岗 双鸭山 临沂 七五等局矿 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相关科研成果及在冲击地压方面所做的工作 部分实验室设备 2 2冲击地压机理研究的进展 三因素 机理强度弱化减冲机现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冲击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法地质动力区划数量化理论计算机模拟 冲击危险性预测钻屑法微震法地音法电磁辐射法采动应力监测 综合指数法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方面的因素 也有开采技术方面的因素根据这些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的分析 确定采掘工作面周围采矿地质条件的每个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 以及确定各个因素对冲击地压危险状态影响的指数 将其综合起来 就可以形成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的综合指数法 从而为冲击地压的治理打下基础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Wri为地质因素 开采因素确定的冲击地压危险指数 Wimax为表中第i个地质或开采因素的中的最大指数值 wi为分析地点周围第i个地质或开采因素的实际指数 n1 n2分别为地质因素 开采因素的数目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Wr max Wr1 Wr2 Wr为某采掘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综合指数 这样就可以圈定评价区域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及危险等级 缺点 量化标准人为制定 量化易受打分者感情的控制 量化常凭经验进行 因此 量化的结果很难做到客观 精确 可靠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地质动力区划法地质动力区划是地质动力学的一个新分支 它基于板块构造学说 根据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决定于地质构造形式的原理 通过对地形地貌的分析 查明区域断裂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应用地应力测量 数值分析和模糊推理等技术手段 查明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各种因素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把矿区活动构造体系 采矿工艺过程和冲击地压的发生看作是一个动态体系 建立地质动力区划决策支持系统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地质动力区划工作流程图 地质动力区划断块划分比例范围 数量化理论方法数量化理论是多元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专门处理定性数据的有力工具 它以0和1标记反应值 运用多元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 数量化理论根据变量在研究问题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 可以把变量分成说明变量 自变量 和基准变量 因变量 两种 变量又可分为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 对于定性变量及其数据 设法按某一合理的原则 实现向定量方面的转化 并以得到的定量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或分类等研究 就是数量化理论的内容和目的 评价项目和类目的设置变量称为项目 项目的不同取值称为类目冲击危险性中 19个评价项目 共47个类目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冲击危险性评价项目类目设置表 X4煤层脆性 通过建模及计算 将样本值与评价值比较 甲煤矿冲击危险性等级确定表 从表可以看出 防治措施未采取时 评价区域的得分坐标与5级冲击危险性的中心坐标距离最近 因此属于强冲击危险 而采取防治措施后 评价区域的得分坐标与4级冲击危险性的中心坐标距离最近 因此属于中等冲击危险 评价结果表明解危效果不好 应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 乙煤矿冲击危险等级确定表 从表可以看出 防治措施未采取时 评价区域的得分坐标与4级冲击危险性的中心坐标距离最近 因此属于强冲击危险 防治措施实施后 评价区域的得分坐标与2级冲击危险性的中心坐标距离最近 因此属于弱冲击危险 评价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好 措施得当 微震监测法微震是在矿山条件下 煤岩体在受力变形过程中以较低频率 f 100Hz 震动波形式释放变形能所产生的震动效应 微震法就是记录采矿震动的能量 确定和分析震动的方向 对震中定位来评价和预测矿山动力现象 微震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全矿范围进行监测 其原理是利用井下拾震仪站接收的直达P波起始点的时间差 在特定的波速场条件下进行二维或三维定位 以判断破坏地点 同时利用震相持续时间计算所释放能量和震级 并标注采掘工程图和速报显示给生产指挥系统 以及时采取措施 微震监测已成为矿山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 目前南非 波兰 捷克和加拿大等国已形成了国家型矿山地震监测网 并在冲击地压预测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微震监测法波兰的AREMIS M系统具有较强监测和定位的功能 对微小震动事件的监测和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是常规地震仪所无法达到的 由于波兰在煤矿微震监测技术 设备研发及数据处理上具有20余年的实践经验 软硬件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煤矿用大范围微震监测系统 AREMIS微地震监测系统主要是全矿井大范围冲击地压灾害监测系统 可以实现对微地震信号的定位与处理 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 其优点在于 是用于冲击地压监测的专用设备定位精度高 误差较小专业处理软件可实现对微震动与微地音的各种参量的准确分析与处理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微震监测法ARAMISM E微震监测系统有三部分组成 由ARAMISWIN软件 震动定位和震动能量计算 和HESTIA软件 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组成的数据后处理部分 地面微震监测系统 该部分包括 地面SP DTSS信息收集站 信息传输系统 DTSS OCGA数字信号接受装置 配备GPS时钟的ST DTSS传输系统控制模块 主通道切换模块以及SR15 150 4 11I型配电装置 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信息传输 地面共布置4个微震监测分站 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包括SN DTSS信息发射站 SPI 70地震检波器以及NSGA震动信号发射装置 数据传输采用有线信息传输 可以对矿井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ARAMISM微震监测系统示意图 井下监测站 地面监测站华丰煤矿微震监测拾震器布置图 震动事件波形图 使用ARAMIS M微震监测系统在华丰煤矿的监测结果 采动应力监测系统 KMJ 30采动应力监测系统 主要监测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 煤岩层受采动影响的应力变化规律 通过合理布设测点 压力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实时监测采动面纵向 横向等的应力变化规律 并进一步对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进行预测和评价 地面中心站的PC机通过拨号的方式对采动监测分站的数据进行接收并实时存储 显示 打印 如果需要可以对矿区地面计算机以C S或B S方式进行组网 通过网络察看应力变化曲线和分析的结果 2 3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的进展 KMJ 30采动应力监测系统结构图 矿用本安型KMJ 30采动应力监测系统 主机 矿用本安型KMJ 30采动应力监测系统 电话交换机与供电电源 地面处理软件主控界面 矿用本安型KMJ 30采动应力监测系统 钻孔应力计安装示意图 应力等值线图 2 4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的进展 防范措施合理的开拓布置和开采方式开采保护层解危措施深孔断顶爆破煤层卸载爆 深孔断顶爆破基本原理实践表明 造成大面积来压和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顶板坚固难冒 煤层也很坚硬 形成顶板 底板 煤体三者组合的刚度很高的承载体系 具有聚集大量弹性能的条件 一旦承载系统中岩体载荷超过其强度 就发生剧烈破坏和冒落 瞬时释放出大量的弹性能 造成冲击 震动和暴风 岩石越坚硬 刚度越大 塑性越小 相对脆性就高 破坏时间短促 大面积顶板来压的危险性就大 而浸水后 岩石塑性增加 积聚弹性能的能力减弱 针对这一现象 可以通过在顶板顺槽对顶板进行爆破 人为地切断顶板 进而促使采空区顶板冒落 削弱采空区与待采区之间的顶板连续性 减小顶板来压时的强度和冲击性 此外 爆破可以改变顶板的力学特性 释放顶板所集聚的能量 从而达到防治冲击地压的发生的目的 2 4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的进展 炮孔布置示意图 a 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 b 沿工作面推进方向 2 4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的进展 深孔爆破断裂顶板效果 煤体相对应力监测结果 2 4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的进展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我国冲击地压日趋严重 冲击地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冲击地压的研究投入少 共同努力 控制冲击地压灾害 3 问题与结语 第三讲冲击地压技术规范 1 我国现有冲击地压规范 标准 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MT T174 2000 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MT T866 2000 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 1987 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试行规范 1987 煤矿安全规程 2007 最新版 煤炭生产技术及装备政策导向 井工防冲击地压 即将发布 1 我国现有冲击地压规范 标准 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MT T174 2000 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 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数测定方法 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