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联结器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电联结器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电联结器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电联结器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电联结器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联结器检修作业指导书指导书编号项 目 内 容JZ-12电联结器检修1、目的:本指导书规范接触网电联结器的检修作业标准及质量标准。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接触网的电联结器的检调作业。3、所需人员、机具、材料:3.1所需人员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备 注1工作领导人人12要令人员13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24地线操作人员25高空作业人员人3(2)作业车(车梯)6辅助人员2(4)作业车(车梯)7作业车司机人2正、副司机各1人3.2 主要工机具序号名 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1作业车(或车梯)台12滑轮0.5t个13大绳18mm条14小绳12mm条15梅花扳手10-16mm套26力矩扳手0-100N.m套1切割钳套1压接钳套1扭面器把1锉刀把1手锤把17温度计个18安全帽顶作业人员每人1顶9电工工具套作业人员每人1套10验电器27.5KV套211接地线组412钢丝刷把3接地线2套,检修用1套13短接线套23.3 主要材料设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承力索电联结线夹套适量依据现场实际2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套适量依据现场实际3电联结线夹套适量依据现场实际4电联结线m适量依据现场实际5铁线4.0mmm适量承力索同材质6绑扎线1.6mmm适量7电力复合脂Kg适量8砂纸张若干9棉纱Kg适量4、作业流程、项目及方法4.1 流程图作业准备完成安全措施检查测量调整参数复测填写记录调整调整办理收工手续调整调整4.2方法4.2.1 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4.2.2 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4.2.3测量检查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A 用接触网DJJ激光测量仪测量电联结处的接触线高度h;B用接触网DJJ激光测量仪测量与电联结相邻吊弦点的接触线高度h1、h2;C 计算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相邻吊弦点的高差h=( h1+h2)/2-h。电联结线。A 检查电联结线有无松股;B 检查电联结线伸缩圈有无松弛、变形;C检查电联结线有无机械损伤、断股或电弧烧伤断股。电联结线夹。A 检查电联结线夹的材质、规格是否与被连接线索相适应;B 检查电联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线夹内有无杂物。C 检查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是否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是否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电联结线预留量。A 外观检查是否过紧或过松;B 用温度计测量现场温度,根据安装曲线查出到极限温度下电联结偏移量,检查电联结预留量能否满足偏移量的要求;或计算出电联结在极限温度下的偏移量,比较电联结的预留量能否满足偏移量的要求,公式如下:一支悬挂电联结最大偏移值:E=L*a*(Tmax- TX)或E=L*a*(TX-Tmin)式中: E偏移值(m); L一电联结至中心锚结的距离(m)a线胀系数(L); TX检修时温度()Tmax设计最高温度()、Tmin设计最低温度()锚段关节、线岔或股道电联结的偏移值要将相关悬挂电联结的最大偏移值按偏移方向进行加或减。螺栓紧固力矩:按标准力矩对各部螺栓进行紧固。4.2.4 调整4.2.4.1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超标A 当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低于相邻吊弦点时:减小电联结线在承力索与接触线间的预留量(缩小弹簧圈间的距离或增加电联结线在承力索上的绑扎长度);B当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高于相邻吊弦点10mm以上时:增大电联结线在承力索与接触线间的预留量(增大弹簧圈间的距离),但要保证电联结线夹不得扭斜。4.2.4.2电联结松股、烧伤处理电联结线松股:用同材质电联结线进行适当绑扎固定。电联结线伸缩圈松弛无力、变形:一人抬起接触线100200mm,一人整理伸缩圈的形状使之符合标准,然后轻轻放下接触线。 电联结线有机械损伤断股、电弧烧伤断股:拆下损伤的整组电联结,对原安装位置重新进行打磨清理后,安装新的整组电联结。安装新的整组电联结步骤:步骤一:预制A下料:根据现场实际测量,增加预留长度,裁电联结线。B煨圈:为防止电联结线在预制时散股,将电联结线每间隔50mm用相同材质线绑扎2圈。电联结在悬挂间预留弹簧圈。电连接线应盘绕2-3圈,内径50mm;C再按测量的长度,将电联结煨好。步骤二:安装:(以C形关节、线岔双电联结为例)A两人配合先把电联结线与承力索用承力索电联结线夹连接。安装时应根据温度计算两个电联结线夹安装的相对位置。B两人配合用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将电联结线与接触线相连接。C检查电联结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联结状态是否直顺;电联结线在两支接触悬挂上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电联结线夹安装是否紧固。D若电联结线夹是螺栓型,先用砂纸打磨并涂电力复合脂,将电联结线夹按标准力矩进行紧固;若电联结线夹采用压接型,先用砂纸打磨并涂电力复合脂,然后两人配合用压接钳分别对承力索处电联结线夹、接触线处电联结线夹进行压接。4.2.4.3 电联结线夹正常检查A螺栓连接型:打开电联结线夹,用钢丝刷清除内部氧化层(包括线夹本体和线索),并用砂纸打光;安装时要涂电力复合脂,电联结线夹要安装端正,螺栓紧固有油。B压接、无螺栓型:进行外观检查,看线夹有无烧伤痕迹。电联结线夹与线索连接处有烧伤痕迹时:A电联结线夹与线索不配套,更换电联结线夹。B当电联结线夹处有烧伤时:拆除压接型电联结线夹,进行更换。 电联结线夹扭斜校正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线面,使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具体操作见“接触线检修作业指导书”。4.2.4.4 电联结线预留量过紧:移动位置或更换,若更换、步骤同4.2.4.2中安装新的整组电联结。过松:移动位置或更换,若更换、步骤同4.2.4.2中安装新的整组电联结。4.2.4.5 螺栓紧固力矩各部位螺栓紧固按标准执行。4.2.5 参数复侧参数复测达到技术标准要求。4.2.6 办理收工手续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其它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通知要令人员向供电调度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工作领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4.2.7 填写检修记录 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检修记录。5、技术标准:5.1 一般标准5.1.1电联结的设置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电连接应留有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纵向移动的余量。电连接紧固力矩符合接触网各部螺栓扭矩表要求。5.1.2 电连接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一般要求:根据承力索、接触线铅垂线间的距离合理选用电连接线在承力索、接触线间的安装形状,承力索、接触线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00mm时采用“C”型连接的方式,大于1000mm时采用“S”型连接。道岔电连接应安装在始触区以外。凡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均应涂电力复合脂。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应端正,不得歪斜。电联结线无烧伤、断股及散股现象。承力索、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拆卸)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导高应不低于最近吊弦处的导高,允许偏差0-3mm。5.2 压接式电连接线夹压接(拆卸)技术标准5.2.1线夹与线材穿合后,应在安装位置前后稍作移动,使线夹中的油性硅胶将压接处的线索表面涂抹均匀。5.2.2压接前,需确认所压接线夹与压接模具型号相互匹配。5.2.3电连接线露出线夹长度为5-10mm。5.2.4压接位置及各部尺寸应复核,确认后方可压接。5.3 道岔电连接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道岔电连接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5.4 股道电连接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5.4.1股道电连接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0mm。5.4.2安装电连接位置的承力索至接触线间距可通过查邻近吊弦长度得知,股道间距查平面布置图获取。5.4.3电连接的形状及股道间的弛度应一致。(根据测量数据,通过计算而得。)5.4.4股道电连接在任何温度下,均应垂直。5.4.5股道电连接应在同一断面内。5.4.6锚段关节电连接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锚段关节电连接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5.5横向电连接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5.5.1 横向电连接的间距以设计要求为准,允许偏差300mm。5.5.2 横向电连接线安装在跨距的13、且电连接线夹距最近吊弦约500mm处为宜。5.5.3 承力索、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应垂直安装,且上、下行基本对齐。6、注意事项:6.1用钢丝刷打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