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讲义_第1页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讲义_第2页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讲义_第3页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讲义_第4页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JWX2000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培训教材南昌路通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路电:01823187 市电:07918195721传真:018-23187WEB: EMAIL:WebmasterC目 录1.概述31.1.简介31.2.研制背景31.3.技术特点41.4.技术条件(部颁标准介绍)42.监测系统结构112.1.硬件结构112.2.软件结构122.2.1.站机122.2.2.服务器172.2.3.终端212.3.网络结构243.监测系统使用维护253.1.测量原理简介253.1.1.基本概念253.1.2.测量环节263.1.3.误差263.1.4.精确度273.1.5.评价仪器273.2.硬件使用维护283.3.软件使用维护283.4.监测报警逻辑293.4.1.信号非正常关闭293.4.2.区间异常红轨报警:303.4.3.挤岔报警313.4.4.道岔表示不一致313.4.5.模拟量超限报警313.4.6.两启动报警313.4.7.破封按钮报警313.4.8.主灯丝断丝报警323.4.9.外电网断电和三相断相报警323.4.10.其他类型报警323.5.监测名称定义323.6.网络设备维护353.7.常见故障诊断364.高级班课程364.1.监测配置文件说明361. 概述1.1. 简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加强信号设备结合部管理、监测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重要行车设备。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把现代最新技术,传感器、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通讯、数据库及软件工程,融为一体,通过监测并记录信号设备的主要运行状态,为电务部门掌握设备的当前状态和进行事故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系统还具有数据逻辑判断功能,当信号设备工作偏离预定界限或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进行报警,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违章操作影响列车的安全、正点运行。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铁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 研制背景1997年,为了规范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上道管理,铁道部科技司和电务局组织了由各研制单位组成的联合攻关组,在近六个月的努力下研制了第一代TJWX型信号微机监测产品,并且在现场得以应用,为监督电务设备运用状态及铁路运输安全做出了贡献。正是第一代TJWX微机监测设备在现场的应用,使铁道部和各铁路局对信号微机监测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铁道部领导在2000年初把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列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首要措施,把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称为电务系统的“黑匣子”,按行车安全设备对待。但是第一代微机监测系统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首先,第一代TJWX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在现场实际应用中各个研制单位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对该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开发出了形式各异、技术水平不等的微机监测设备。造成了微机监测系统制式不一、标准各异、分散使用、不能联网的局面。这使得微机监测系统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开发出集各家之所长、统一制式、能够全路联网的新型微机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4.29”“7.9”“10.29”事故给全路带来了重大损失和惨痛的教训,同时也给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准确判断违章操作带来的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是第一代产品未能解决的问题,也是新一代微机监测系统必备的功能。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新型微机监测系统的研制迫在眉睫。今年,铁道部汇集了各铁路局及专家的意见对原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新的技术条件对微机监测系统进行了新的定义,并且增加了部分必须的功能。为了满足新的技术条件要求,一种新型微机监测系统的研制势在必行。以上可以看出第一代微机监测系统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使微机监测系统真正成为运输安全设备,成为电务系统的“黑匣子”,铁道部科教司和运输局基础部决定进行第二次联合攻关,集中各研制单位的20多位技术专家,在1997年第一代微机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新型的TJWX-2000微机监测系统。TJWX-2000微机监测系统以新的技术条件为依据,采用统一的软、硬件,具备全路联网功能,能够准确判断事故隐患,实现防患于未然,为今明两年部定行车安全措施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1.3. 技术特点和TJWX-I型系统比较,TJWX-2000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改进和提高:1. 统一了采集机通信协议、站机网络通信协议、站场描述文件格式、静态数据文件格式,可以实现部、局、分局和电务段的全路联网。2. 增加了道岔电路SJ第8组接点封连动态监测,记录并报警。3. 增加了道岔表示不一致的动态监测,记录并报警。4. 网络传输采用TCP/IP协议,不仅能适应各种通道条件,而且站机、段机之间的传输通道采用冗余自愈技术,既本站停电或故障,不影响邻站信息的传输。5. 改进采样和测试方法,增加了三相提速道岔的监测功能,规范了区间自动闭塞和站内电码化监测功能,并提高了电缆绝缘的测试精度。6. 精简并优化了硬件系统,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减少了现场施工配线的工作量,并使系统能适应不同车站的集中、分散安置需要。1.4. 技术条件(部颁标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496-2000 代替TB/T2496-94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设备微机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监测内容、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气集中、区间闭塞等设备微机检测系统的设计、制造。工程施工、验收应参照执行。新建计算机连锁的监测系统也应该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3047.2高度进制为44.45的面板、机架和机柜的基本尺寸系列。TB1476铁路信号箱、架、柜外形基本尺寸系列3 总 则3.1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加强信号设备结合部管理、监测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重要行车设备。3.2 监测系统应能监测信号设备的主要电气性能,当电气性能偏离预定界限时及时报警。3.3 监测系统应能及时记录监测对象的异常状况,具有一定的故障诊断能力。3.4 监测系统能监督信号设备与电力、车务、公务结合部的有关状态。3.5 监测系统不得影响被监测设备的正常工作。3.6 监测系统应具有抗电气化干扰能力,在电气化区段能正常工作。3.7 监测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网络化结构,可分散、集中设置,适应不同站场的要求。3.8 监测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3.9 监测系统应采用统一接口、标准协议,能实现全路联网功能。3.10 凡新建、大修、更改工程,要同步装备微机监测系统。4 体系结构4.1 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配置的层次结构和数据通信的网络结构。体系结构应符合监测、维护和管理的需要。4.2 系统层次结构及配置4.2.1 层次结构分为基层结构和上层结构。基层结构为车站、车间(领工区)和电务段,上层结构为铁路分局、铁路局和铁道部。4.2.2 车站层配置站机和采集机4.2.3 车间(领工区)层配置车间机4.2.4 电务段层配置段机一套,包括监视机(服务器)和监测机一台。监视机用于调度管理和网络管理,检测机用于掌握信号设备运用状态和信号设备维护测试。4.2.5 铁路分局电务分处、铁路局电务处、铁道部运输局各设管理机一台。用于掌握信号设备运用状况和系统运行状况。4.3 监测系统的网络结构分为站机(车间机),对段机之间通信的基层网和段机对铁路分局、铁路局、铁道部管理机之间通信的上层网。4.3.1 站机、段机之间的传输通道采用坈余自愈技术,能适应多种网络拓扑结构。4.3.2 电务段监视机负责管理电务段基层网,并与上层网联网通信。4.3.3 基层网与上层网通信应采用TCP/IP协议和统一的数据格式。5 功能及要求5.1 模拟量在线监测5.1.1 电源屏监测 电源屏类型,各种电源屏。 监测内容与要求:a) 监测内容:电网输入状态、电源屏输出电压。b) 监测点:电源屏输入、输出端。c) 监测量程:电压v量程v电压v量程v电压v量程v电压v量程v电压v量程vAc3800450Ac2200300Ac1100200Ac24050Ac12030Dc2200300Dc24040DC48080Dc12030Dc6010d) 测量精度:2%。e)测试方式:周期巡测,巡测周期小于等于1s;动态监测,缺相记录并报警、错相记录并报警、断电(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的65%,时间超过140ms)记录并报警。F)电网输入监测:电网输入电压大于额定值的+15%、20%时记录并报警。5.1.2 电源对地漏泄电流监测 监测类型:电源屏各种输出电源。 监测内容与要求:a)监测内容:输出电源对地漏泄电流。b)监测点:电源屏输出端。c)监测量程:AC 0300 mA,DC 010 mA。d)测量精度:10%e)测量方式:在天窗点内人工启动,通过1k电阻测试电源对地漏泄电流值。5.1.3 转辙机监测 转辙机类型:直流电动转辙机、三相交流电动转辙机。 监测内容与要求:a)监测内容:道岔转换全过程中电动转辙机动作、故障电流,动作时间。b)监测点:动作回线。c)监测量程:动作电流:010A; 动作时间:020s。d)测量精度:3%,时间小于等于0.1s。e)测量方式:随机测试。f)测量速率:不大于10ms。5.1.4 轨道电路监测 轨道电路类型:交流连续式、25Hz相敏、高压不对称轨道电路。 监测内容与要求(以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为例,其他制式参照信号维护规则要求):a)监测内容:轨道受电端交流电压。b)监测点:轨道继电器端。c)监测量程: 040V。,时间小于等于0.1s。e)测量方式:周期巡测,巡测周期小于等于2min;动态监测,轨道继电器励磁时测调整电压,失磁时测分路电压;命令监测,根据需要随时以命令方式监测。 5.1.5 电缆绝缘测试 电缆类型:各种信号电缆。 监测内容与要求:a)监测内容:电缆芯线全程对地绝缘。b)监测点:分线盘或电缆测试盘处。c)测试电压:DC500V。d)监测量程:020M,超出量程值时显示“20M”。e)测量精度:10%。f)测量方式:人工启动、自动测量。5.1.6 区间自动闭塞监测 监测类型:集中式移频、UM71。 监测内容与要求:a)监测内容:闭塞分区段轨道电路发送、接受端电压。b)监测点:发送器(盒)功出电压、接收器(盒)限(接)人电压。c)监测量程:发送电压0200V,接收电压05V。d)测量精度:20%。e)测量方式:周期巡测,巡测周期小于等于2min;动态监测,轨道有车占用时监测;命令监测,根据需要随时以命令方式监测。5.1.7 站内电码化监测 监测类型:移频、UM71。 监测内容与要求:a)监测内容:电码化轨道电路发送电流、电压。b)监测点:分线盘和监测盒处。c)监测量程: 05V, 0100V。d)测量精度:2%。e)测量方式:周期巡测,巡测周期小于等于2min;动态监测,分路状态时测发送端电流。5.2 开关量在线监测5.2.1 监测类型:按钮状态、控制台表示状态、功能型继电器状态。5.2.2 监测内容与要求:a)监测内容:开关量实时状态变化。b)监测点:按钮状态原则上从按钮表示灯电路采集,对于无表示灯电路的按钮,采按钮空接点;控制台所有表示灯从表示灯电力采集。其他继电器状态,根据系统软件实现监测功能需要,具体选定继电器进行采集。c)采样周期:不大于250ms。5.3其他监测内容5.3.1 监测列车信号主灯丝断丝,可按信号机架或群报警。5.3.2 对组合架零层、组合侧面以及控制台的主副熔丝转换装置进行监测。5.3.3 记录集中式(或有小循环)的区间信号机点灯、区间轨道电路站用状态。5.3.4 对站内电码化发码、传输继电器状态监测并记录。5.3.5 道岔表示缺口监测:a)监测内容:道岔表示缺口、道岔实际位置。b)对道岔表示缺口超限记录并报警。5.3.6 对道岔实际位置与室内表示不一直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并警。5.3.7 对道岔电路SJ第八组接点封连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并报警。5.4 故障报警5.4.1 一级报警 报警内容:涉及到行车安全的信息。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人工确认后停止报警,并传达到站机、车间(领工区)机及段机。5.4.2 二级报警 报警内容:影响行车或设备正常工作的信息。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报警后,延时适当时间自动停报,并传达到站机、车间(领工区)机及段。5.4.3 三级报警 报警内容:电气特性超标。 报警方式:红色显示报警;电气特性恢复正常后自动停报。5.5 数据处理及控制功能5.5.1 站机 图形的生成、存储与再现:a) 电源屏输入输出电压变化的日、月、年曲线。 b) 轨道电路受电端电压的日、月、年曲线。 c) 转辙机动作电流曲线。d) 站场运用状态图。 表格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a) 电源屏实时测试表。 b) 电源屏24h测试日报表。 c) 轨道电路实时测试表。 d) 轨道电路24h测试日报表。 e) 转辙机动作次数表。 f) 电缆绝缘测试表。 g) 电源对地漏泄电流测试表。 h) 图表生成用的原始数据表。 i) 设备故障统计表。 j) 铅封按钮动作次数及时间。 k) 列车、调车按钮动作次数及时间。 l) 列车、调车信号开放次数及时间。 m) 道岔SJ接点封连记录及时间。 n) 道岔缺口状态记录及时间。 o) 个种报警记录。 滚动数据存储时间:中小车站的数据不少于72h,大站数据不少于48h. 向网络传送数据。 接收并执行来自网络的控制命令。 及时提供一、二、三级报警,向车间(领工区)机提供一、二级报警,向段机提供一级报警。 实现人机对话。 修改基准参数。 接收并执行段机时钟校核命令。5.5.2 车间(领工区)机。 向所辖站机发送控制命令。 图形、表格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报警信息的存储、再现。 必要时向网络传送数据。. 根据管理需要生成汇总报表。 实现人机对话。 接收并执行段机时钟校核命令。 显示系统通信网络结构挫扑图及通信状态。5.5.3 段监视机 向车间(领工区)机或站机发送控制命令。 图形、表格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报警信息的存储、再现。 根据管理需要生成汇总报表。 接收并执行铁路分局(路局)的监察命令。 段监视机一站机间的网络管理。 向上层网传送数据。 与段检测机通信。 定时发布校核时钟命令。5.5.4 段检测机 信号试验室用图形、表格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检测系统的设备维护管理。6 技术要求6.1 采集机6.1.2 采集机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并具有6.1.3 采集机必须采用高可靠的开关量和模拟量采集器件。6.1.4采集机应留在与高度管理信息系统(DMIS)等有关的开关量采集连接端子和数据通信接口。6.1.5 采集机应根据功能划分,采集容量需满足不同监测规模的要求,并适应分散和集中两种设置方式。6.1.6 采集机的电路板、插件等应进行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设计。6.1.7 采集机的电路板、面板、组合、机柜尺寸符合GB/T 3047.2或TB1476的相关规定。6.2 站机、车间(领工区)机与段机6.2.1 站机、车间(领工区)机和段监测机必须采用可靠的工业级控制微机。6.2.2 站机、车间(领工区)机和段机的应用程序应在具有图形用户界面,并支持多任务和网络功能的高可靠操作系统上运行。6.2.3 站机应具有与既有计算机联锁设备联机通信功能,从计算机联锁设备获取相关信息。6.3 通信通道6.3.1 监测信息传输应采用光纤数字通道,也可采用实回线或载波话路。6.3.2 站机以上各信息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不低于14.4kbit/s。6.4 监测系统室内工作环境:a)环境温度:040b)相对湿度:不大于90%6.5 监测系统的地线利用既有设备的地线。6.6 监测系统供电电源6.6.1 监测系统采用工频单相交流供电,站机电源应从电源屏两路转换稳压后经UPS引入。6.6.2 监测系统供电电源应与被监测对象电源可靠隔离。6.6.3 监测系统应采用在线UPS供电,UPS容量应保证交流断电后维持监测系统可靠供电10 min以上。2. 监测系统结构2.1. 硬件结构站机硬件系统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结构,分为采集分机、站机和网络路由三个层次。每站设站机一台,根据站场不同配置若干采集分机,采集分机与站机之间采用CAN总线连接。每站设路由器一台,与远程站机或服务器之间为光纤数字通道。站机系统硬件总体结构如上图,采集设备包括电源采集机柜、信息采集机柜、电缆绝缘测试仪、电源漏流测试仪、模拟量综合采集分机、开关量综合采集分机、区间综合采集分机、25HZ轨道电路采集分机、直流电源采集分机和区间开关量采集分机等。电缆绝缘测试仪、电源漏流测试仪与工控机之间采用485连接,其他采集分机与工控机之间采用CAN连接。采集设备与信号采集对象之间采用高阻或光电隔离,保证信号设备安全。2.2. 软件结构2.2.1. 站机一、 执行程序说明:1、 Csds.exe-微机监测站机程序2、RCCTSrv.exe-时钟校核客户端程序3、wjjc_watchdog.exe-站机看门狗程序4、Maintenance.exe-远程维护程序5、Hjjk.exe-环境监测站机程序二、 配置文件说明:1 SysCfg.ini配置如下:配置内容:1) 本机的本地地址码2) 本地电报码3) 本地汉字名4) 安装标记5) 服务器IP地址6) 服务器地址码7) 服务器汉字名8) 服务器电报码2 WatchDog.ini的文件配置站机看门狗配置内容:1) 监测的项目数2) 监测的线程数3) 延时时间4) 密码5) 远程维护配置3 时间校核:作为客户端:1) 1、把RCCTSrv.exe拷贝到C盘根目录下2) 2、在控制面版中找到管理工具-服务,双击进入。3) 3、关闭windows Time 服务4) 从开始-运行里启动cmd命令行中输入RCCTSrv.exe -server: 00 (注意server后要加冒号和空格)其中,后面的IP地址是校时服务器的地址,该IP会保存在C盘根目录下TimeServer.ini文件中,TimeServer.ini内容:00。 注意:运行RCCTSrv.exe -server: 00,TimeServer.ini文件会自动生成。5) 在服务中启动RCC Time Server服务。4 treeview.txt配置说明(远程维护程序) 配置内容:远程维护所能连接上的机器名称和IP地址。5 hjcfg.ini配置如下:配置内容:1) 车站名称2) 通讯设置3) 窗口设置4) 用户信息5) 监测点列表三、 CFG目录下文件用处说明1 CFG目录下配置文件描述站机目录由syscfg.ini中决定2 CANConfig.ini 说明:CAN采集配置文件3 CONDLL.ini说明:站场图配置文件,定义了站场平面布置图所有的设备显示以及设备控制信息。4 DC.ini说明:描述道岔分机模拟量。包括道岔启动电流。5 DCQK.ini说明:道岔缺口分机配置。6 DIGIT.ini说明:开关量静态数据文件DIGIT.INI,定义所有开关量静态数据格式。它包括锁闭继电器封连开关量、开关量分机的开关量以及其它分机的开关量数据。还包括道岔挤岔、道岔表示不一致、道岔一启动、信号非正常关闭、区间异常红轨、等报警项配置以及开关量调试打开和模拟量报警发送等系统配置。7 ds.ini说明:描述灯丝分机模拟量。包括站内灯丝电压、区间灯丝电压、区间点灯电压。8 fjxx.ini说明:描述分机的数据来源(从模拟量大排队数据)。9 gd.ini说明:描述轨道分机模拟量。包括轨道电压、相位角。10 jyll.ini说明:描述所有电缆绝缘、对地漏流的采集信息,轨道移频采集和直流电压。11 Kglconfig.ini说明:新的(V6.0)只描述微机联锁基本配置信息。老的描述所有开关量的采集机笼,板号,通道号。12 Mnlconfig.ini说明:新的(V6.0)这个文件内容是空的。老的描述所有实时监测模拟量、道岔转动电流的采集机笼,板号,通道号。13 xhj.ini说明:新的(V6.0)这个文件内容是空的,老的信号机配置。14 yp.ini说明:描述移频分机模拟量。包括移频发送电压、移频接收电压、站内电码化发送电压、电码化电流。15 zh.ini说明:综合分机模拟量静态数据文件电源屏、电源漏流、电缆绝缘。还包括瞬间断电和三相断相配置。四、 动态连接库文件:Appi32.dllCJ60Lib.dllCJ60Libd.dllscopectrl.dllpsapi.dllBCGCBPRO621.dllBCGCBPRO621d.dllBCGCBPRO621u.dllBCGCBPRO651.dllBCGCBPRO651d.dllBCGCBProResCHS.dllBCGSkinDownloader.dllBigLed.dll五、 图标文件Wheel.aviclock.avi2.2.2. 服务器一、 执行程序说明:1. Jcmaster.exe-微机监测服务器程序2. RCCTSrv.exe-时钟校核客户端程序3. Guardian.exe-终端服务器的看门狗程序4. Maintenance.exe-远程维护程序5. HjjkServer.exe-环境监测程序二、 配置文件说明:1 LTsyscfg.ini配置内容:1) 服务器程序所在目录2) 终端程序所在目录3) 终端软件主窗口的标题2 Stationcfg.ini配置内容:有多个子项,每一项代表一台子机配置每个子机配置有以下条目:1) 站码2) 电报名3) 汉字名4) 计算机类型5) 是否安装6) IP地址7) 横坐标(不用改动)8) 纵坐标(不用改动)9) 终端的话,还有一项配置可访问的站机站码。10) 将stationcfg.ini拷贝到D:M9802-2000Server目录下3 时间校核:A. 如果是作为时钟源:(时钟校核)服务器的安装1) 把T01.exe拷贝到C盘根目录下2) 从开始-运行里启动cmd命令行。3) 在命令行中输入T01.exe -install,并回车。4) 在控制面版中找到管理工具-服务,双击进入。5) 关闭windows Time 服务 TimeClientConfig.ini文件格式如下: 时间服务客户端IP配置 总数=2 1=南昌站,4 2=新余车间,86B. 如果是作为客户端:6) 把RCCTSrv.exe拷贝到C盘根目录下7) 在控制面版中找到管理工具-服务,双击进入。8) 关闭windows Time 服务9) 从开始-运行里启动cmd命令行中输入RCCTSrv.exe -server: 00 (注意server后要加冒号和空格) 其中,后面的IP地址是校时服务器的地址 该IP会保存在C盘根目录下TimeServer.ini文件中 TimeServer.ini内容:00 注意:运行RCCTSrv.exe -server: 00,TimeServer.ini文件会自动生成。 在服务中启动RCC Time Server服务。4 NetStruct.ini文件中配置配置内容:1) 网络图中的线段。2) 网络图中的设备。3) 网络图中的IP分布。 5 treeview.txt配置说明(远程维护程序)配置内容:远程维护所能连接上的机器名称和IP地址。6 treeview.txt配置说明(环境监测程序)配置内容:1) 配置本机IP地址2) 配置本环境监测服务器下所管站机名称和IP地址7 hjcfg.ini配置说明:配置内容:1) 窗口显示配置2) 用户设置8 CFG目录下站机配置文件说明参见站机配置说明。三、 动态连接库文件:Appi32.dllpsapi.dllBCGCBPRO621.dllBCGCBPRO621d.dllBCGCBPRO621u.dllBCGCBPRO651.dllBCGCBPRO651d.dllBCGCBProResCHS.dllBCGSkinDownloader.dllBigLed.dll2.2.3. 终端一、 执行程序说明:1. Csds.exe-微机监测终端程序2. RCCTSrv.exe-时钟校核客户端程序3. CSDS-CurveDraw.exe-终端曲线外挂程序4. Maintenance.exe-远程维护程序5. Hjjkserver.exe-环境监测程序6. CSDS-replayer.exe-终端回放外挂程序二、 配置文件说明:1 LTsyscfg.ini 配置内容:1) 服务器程序所在目录2) 终端程序所在目录3) 终端软件主窗口的标题2 ServerCfg.ini配置内容:有多个子项,每一项都代表一台机器。第一项为自身配置,其他为服务器配置。1) 子项名称为计算机名称。2) 站码3) 电报名4) 汉字名5) 安装标记(yes,no)6) 计算机类型(服务器,终端,站机)7) IP地址3 时间校核:A. 作为客户端:1) 把RCCTSrv.exe拷贝到C盘根目录下2) 在控制面版中找到管理工具-服务,双击进入。3) 关闭windows Time 服务4) 从开始-运行里启动cmd命令行中输入RCCTSrv.exe -server: 00 (注意server后要加冒号和空格) 其中,后面的IP地址是校时服务器的地址 该IP会保存在C盘根目录下TimeServer.ini文件中 TimeServer.ini内容:00 注意:运行RCCTSrv.exe -server: 00,TimeServer.ini文件会自动生成。5) 在服务中启动RCC Time Server服务。4 treeview.txt配置说明(远程维护程序) 配置内容:远程维护所能连接上的机器名称和IP地址。5 treeview.txt配置说明(环境监测程序)配置内容:1) 配置本机IP地址2) 配置本环境监测服务器下所管站机名称和IP地址6 hjcfg.ini配置说明:配置内容:1) 窗口显示配置2) 用户设置7 CFG目录下站机配置文件说明参见站机配置说明。8 workshop.ini配置说明配置内容:1) 服务器列表2) 允许查看的服务器三、 动态连接库文件:CJ60Lib.dllCJ60Libd.dllMFCXLIB_D.dllMFCXLIB_R.dllpsapi.dllBCGCBPRO621.dllBCGCBPRO621d.dllBCGCBPRO621u.dllBCGCBPRO651.dllBCGCBPRO651d.dllBCGCBProResCHS.dllBCGSkinDownloader.dllBigLed.dll四、 其他类型文件:BK.bmp-背景图片Csds.avi,Wheel.avi-图标2.3. 网络结构由于铁路车站的地理分布过散、通道资源紧张的特点,故为更好的利用现有的铁路沿线各车站网络资源,采用了一种星形网和环网组合的联网方式。由于整个系统基于一个路由环网,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传递遵守RIP和HDLC协议,当故障出现时,路由表将选择最新路径,这使得通信网络不会因某一故障节点而影响整个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上图,整个监测网络分为车站级、车间级、段级和局级多层结构,车站车间为环形网络拓扑结构,车间段为星形网络拓扑结构,段路局为星形网络拓扑结构。为健壮网络拓扑路由及提高网络通讯效率,在车站车间基层环形网络中每隔57站增加一条车站车间的抽头通道,进一步提升监测网络的性价比。构建监测网络的关键设备是路由器及网桥。3. 监测系统使用维护3.1. 测量原理简介3.1.1. 基本概念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念的一种认知过程。所谓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把被测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两者的比值,从而得到被测量的量值。欲使测量结果有意义,测量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是国际上或国家所公认的,且性能稳定。2:用来比较所用的方法和仪器必须经过验证。3.1.2. 测量环节一般测量系统由四种基本环节组成:敏感元件、变换元件、传送元件、显示元件敏感元件是测量系统直接与被测对象发生联系的部分,它接受来自被测介质的能量并产生一个以某种方式与被测量有关的输出信号。变换元件是敏感元件与显示元件的中间部分,它将敏感元件输出的信号变换成显示元件易于接收的信号。显示元件是测量系统直接与观测者发生联系的部分。如果被测量信号需要通知观测者,那么这种信号必须变成人们所能理解的形式。实现这种翻译功能的环节称为显示元件。如果测量各环节是分离的,那么就需要把信号从一个环节送到另一个环节,实现这种功能的就叫传送元件。3.1.3. 误差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不同,一般可以将测量误差分为三类:系统误差、随即误差、粗大误差。1系统误差: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误差的大小或符号保持恒定,或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变化,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就个体而言是有规律的,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是能够掌握的。因此,系统误差的处理多属测量技术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消除,也可以引入修正值的方法修正。2粗大误差:明显歪曲了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也称疏失误差。粗大误差大多由于测量者粗心大意引起。3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受到大量的、微小的随机因素影响,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一定规律,且无法估计,就叫做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总体上服从统计规律。3.1.4. 精确度1精密度测定值分布的密集程度,即多个测量结果在数值上的相似程度2准确度与真值的偏离程度。3精确度以上两者结合3.1.5. 评价仪器(1)静态性能:被测物理量和测量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系统的输出与输入间的函数关系,主要指标为:1灵敏度当输入量变化很小时,输出量的变化程度。一般来说,灵敏度越高,越方便人们测量。2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差别。通常,人们对被测量有个大概估计,使之落在量程范围内,最好是在2/33/4处。3基本误差在标准条件下,用标准设备进行静态校验时,所产生的最大误差的绝对值与量程的比。4精确度精度等级定义为:测量系统及仪表的基本误差不应该超过某个一定数值,此称为允许误差,允许误差去掉百分比之后的数值即为该测量系统的精度。有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5迟滞误差测量系统的输入量由下限增至上限的测量过程称为正行程,反之为逆(反)行程。实际上,对于同一输入量,其正反行程输出量往往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迟滞。两者之间差值为迟滞误差。也称回差或变差,通常由系统中弹性元件、磁性元件等的滞后所引起,也能反映出测量系统可能存在由于摩擦、间隙等原因产生的死区。6线性度理想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是线性的,而实际中往往不是。其指标用两者间最大差量与满量程输出值的比来表示7分辨率系统能识别的最小输入量变化8温度漂移(零点漂移)输入量不变时,输出量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变化9死区输入量有微小变化时,输出量不产生改变10阀值(2)动态性能在动态测量时测量系统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由系统本身物理结构所决定。一般可分为;零阶、一阶(如水银温度计)、二阶(如弹簧测力计)三种。零阶系统是理想系统,不管被测量如何随时间变化,它都不会有偏差。不会失真,时间上不会有滞后。3.2. 硬件使用维护见附件13.3. 软件使用维护见附件23.4. 监测报警逻辑3.4.1. 信号非正常关闭采用的是三点检查。信号开放是指信号机点绿灯,或者黄灯,或者绿黄灯。信号关闭是指信号绿灯和黄灯(如果有的话)都落下。一般信号机有唯一的一个接近区段和一个唯一的离去区段。信号非正常关闭的报警逻辑如下:当信号由开放变为关闭时,判断是否属于以下两种情况。1. 离去区段和接近区段在信号开放后都曾经处于占用状态。2. 离去区段和接近区段在信号开放后都未被占用,取消按钮按下过。不属于这两种情况就报告信号非正常关闭。注意:如果接近区段已经占用,按总人解按钮取消信号,依旧会报信号非正常关闭报警。如图所示:SI出发信号机的接近区段为IG,离去区段为17DG,取消按钮为XZQ。3.4.2. 区间异常红轨报警:区间异常红轨报警是指非正常的区间红轨。区间行车非常有规律,而且只有两种方向正向或者反向。当某个区段由空闲变成占用时,判断其前方区段是否是占用,如果不是则报警。与邻站交接的接车区段因无后方区段对应,不校验区间异常红轨条件。如图所示:当SJD点亮时,表示正向行车,如果6780G由空闲变成占用,而6792G空闲,将会报告区间6780G异常红轨。当SJD灭灯时,表示反向行车,如果6780G由空闲变成占用,而6766G空闲,将会报告区间6780G异常红轨。3.4.3. 挤岔报警挤岔是指以下三种情况之一:1. 道岔空闲,无表示超过一定时间(一般为13秒,可以配置)挤岔灯亮。2. 道岔占用,同时道岔无表示。3. 道岔定位和反位同时置位。交大微机联锁表示道岔挤岔。3.4.4. 道岔表示不一致道岔表示是指道岔实际位置,和道岔表示的位置恰巧相反。指以下两种情况之一:1. 道岔实际在定位,而道岔表示却在反位。2. 道岔实际在反位,而道岔表示却在定位。备注:当道岔2DQJ-D和2DQJ-F状态一样时,只会报两启动报警,不会报道岔表示不一致。3.4.5. 模拟量超限报警模拟量超限报警是指监测的模拟量值超出预先设置的正常范围。有以下几种情况:1. 超限高报警,监测的模拟量值超过设置的上限。2. 超限低报警,监测的模拟量值超过设置的下限。3.4.6. 两启动报警道岔2DQJ-D,和2DQJ-F应该是相反的状态,如果这两个状态相同,并持续一定时间(一般为3秒),就为报警状态。3.4.7. 破封按钮报警某些按钮是加了封的比如总人解按钮、引导总锁闭按钮,如果被按下,将会报破封按钮报警。3.4.8. 主灯丝断丝报警6502站有一个XDS报警和SDS报警。很多类型的微机联锁站会发送调车信号机的灯丝继电器状态,如果该状态落下,就报告断丝报警。3.4.9. 外电网断电和三相断相报警外电网断电是指外部输入的电源低于设定值,对于三相电是特指当3路采集值(相电压或者线电压)都低于设定值。三相断相是指三相电中的一相或者两相低于设定值。3.4.10. 其他类型报警1. 三相错序报警-指错序报警开关量吸起;2. 故障按钮报警-指故障按钮按下;3. 锁闭继电器接点封连报警-封连开关量吸起;4. 熔丝报警-熔丝报警表示灯点亮;5. 道岔缺口报警-缺口分机发送缺口报警。3.5. 监测名称定义微机监测系统代号与名称对照表(信息)代 号名 称凡 例说 明信号机:H信号复示器红灯X-H下行进站信号机X复示器红灯L信号复示器绿灯SI-L上行I道出站信号机SI复示器绿灯B信号复示器白灯D6-BD6信号机复示器白灯U信号复示器黄灯X3-U下行3道出站信号机X3复示器黄灯YB进站信号复示器引导白灯S-YB上行进站信号机复示器引导白灯道岔:DB道岔定位表示1/3-DB 1/3号道岔DBJ吸起,绿灯FB道岔反位表示1/3-FB 1/3号道岔FBJ吸起,黄灯1Q1DQJ4-1Q 4号道岔1DQJ吸起2D2DQJ定位15-2D 15号道岔2DQJ定位2F2DQJ反位15-2F 15号道岔2DQJ反位ZD道岔总定位表示灯XZD/SZD下/上行道岔总定位继电器ZDJ吸起,绿灯ZF道岔总反位表示灯XZF/SZF下/上行道岔总反位继电器ZFJ吸起,黄灯S道岔单独锁闭表示灯1/3-S1/3号道岔单独锁闭按钮拉出,红灯CA道岔单独操纵按钮12/14-CA12/14号道岔按钮继电器CAJ吸起FL道岔锁闭条件封连报警6/8-FL6/8号道岔锁闭条件被人为封连轨道区段:QB轨道区段白灯3-5DG-QB 3-5DG轨道区段空闲且锁闭,白灯QH轨道区段红灯27DG-QH27DG轨道区段占用或锁闭且占用,红灯B股道/无岔区段 白灯IIG-B、IAG-BII股/IAG区段空闲且锁闭,白灯H股道/无岔区段 红灯3G-H、7/25G-H3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