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传染性胃肠炎的一些认识_第1页
我对传染性胃肠炎的一些认识_第2页
我对传染性胃肠炎的一些认识_第3页
我对传染性胃肠炎的一些认识_第4页
我对传染性胃肠炎的一些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对传染性胃肠炎的一些认识,天一生物技术部王心得,简介:,1945年首次发生于美国。2周龄以下仔猪死亡率100%。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很低。 TGE,病原:,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目前只发现一个血清型,3种抗原。与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犬冠状病毒之间有抗原相关性。以空肠、十二指肠及肠系膜淋巴结中含毒量最高。病毒在冷冻贮存条件下非常稳定。对光敏感,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失效。,流行病学:,1、易感宿主: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大多呈良性经过,其他动物对本病无易感性。2、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随粪便、乳汁、鼻分泌物、呕吐物、呼出的气体等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等感染。特别是密闭式猪舍,湿度大,猪只密集,数量多时更易发生。3、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易感猪,病毒也可通过乳汁传给仔猪。4、流行动态: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从每年12月至次年的4月发病最多,夏季发病最少。,发病机理:,病毒经口腔(主要感染途径)进入消化道,(TGEV能抵抗低PH和蛋白水解酶而保持活性),主要在小肠(空肠和回肠)黏膜、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增殖,感染病毒的柱状上皮细胞很快变性、坏死、脱落,小肠绒毛膜萎缩,长度明显缩短,绒毛基部上皮增殖修复,有未成熟的扁平或立方上皮替代脱落的柱状上皮,小肠黏膜的分泌与蠕动性能破坏、酶活性下降、表面积减少,导致肠管的肠壁通透性异常,消化吸收障碍,致使电解质和营养成分分解与吸收异常和不平衡,大量食物和液体积留在胃肠内,造成肠渗透压升高,胃肠扩张,胃肠壁变薄,临床表现腹泻、呕吐和脱水。,发病机理:,尤其是由于局限于小肠黏膜上皮乳糖酶类的产生受到阻碍,而使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类的分解吸收停止,从而加剧了腹泻。同时,由于小肠绒毛缩短,肠隐窝细胞分裂活跃,分泌亢进,使腹泻加剧。此外,消化吸收失衡,机体电解质失衡,肠内容物异常发酵,产生大量酸性产物与毒素,使肠蠕动进一步增强也是腹泻的原因,机体发生酸中毒,造成心肾功能衰竭死亡。,仔猪死亡的原因:,一、无乳饿死。二、腹泻脱水死亡。三、酸中毒死亡。四、继发感染死亡(比较少)。,临床症状:,仔猪:典型症状是短暂的呕吐,伴有或继而发生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恶臭。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水分和正常脂肪,呈碱性,但不含有糖,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大都于2-7天内死亡。随着日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降低。痊愈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某些仔猪发病前先有短期体温升高,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成年母猪:泌乳停止或减少,一周左右腹泻停止而康复,极少死亡。某些泌乳母猪发病表现严重,体温升高,无乳,呕吐厌食或腹泻。,临床症状:,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症状较轻,发生一至数日的食欲不振或缺乏,个别猪有呕吐,然后发生水样腹泻,呈喷射状,排泄物灰白色或褐色。体重迅速减轻。,病理变化:,整个小肠气性膨胀,伴有卡他性炎,肠管扩张,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肠壁弛缓,缺乏弹性,变薄有透明感,患病的小肠绒毛变短,粗细不均,甚至大面积绒毛仅留有痕迹或消失。25%病例有充出血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胃底黏膜潮红,充、出血,并有黏液覆盖,50%病例见有小点状或斑点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或紫状小片)。较大猪(14日龄以上的猪)约10%病例可见出血,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坏死区。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肾包膜下见有出血,膀胱见有出血点,心肌质软、色灰白,冠状沟见有点状出血。(由于酸中毒造成) 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鉴别诊断:,1、仔猪红痢: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侵害1-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典型症状:发病开始突然排血样红褐色稀便,偶有呕吐,迅速脱水,体质虚弱,呈中毒性败血性休克,很快死亡。病变主要特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胃与十二指肠一般没有明显病变。2、仔猪黄痢: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排出黄色黏液状的稀粪或水样粪,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子,结肠较轻。,鉴别诊断:,3、仔猪白痢: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常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4、猪痢疾: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最常见于2-3月龄的猪,病死率低,传播缓慢。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鉴别诊断:,5、猪副伤寒:病原是沙门氏菌,1-4月龄仔猪发病较多。急性型,初便秘,后下痢,恶臭血便,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后期呈青紫色。慢性者反复下痢,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急性主要为败血症的病理变化;慢性为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脾稍肿大,肺中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6、轮状病毒:成年猪隐性经过,8周龄以内的仔猪易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低。病初呕吐,迅速发生腹泻,粪便黄白和暗黑色。胃壁弛缓,小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或灰黑色。,鉴别诊断:,7、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流行性腹泻病毒,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大、小猪几乎同时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仔猪有部分死亡。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病变限于小肠,肠管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8、猪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和两种等孢子球虫引起的疾病。6-14日龄仔猪发生腹泻,拉黄色水样的稀粪,恶臭。肠黏膜涂片显微镜下可见球虫卵囊。有的粪便胶冻样,暗红色,混有血液。病仔猪厌食,精神极差,脱水,消廋,生长发育迟缓。9、猪瘟、伪狂犬等等,预防治疗:,1、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属于典型的局部免疫(黏膜免疫),目前还没有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妊娠母猪产前30天接种后,则对其3日龄哺乳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率达95%以上。每年10-3月份做好疫苗注射工作。2、冻干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