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难点,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仍是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同时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以“通译选文,明确大意”为另一学习目标。好在本文二则的故事性比较强,且注释较详,加之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疏通文意的难度不是太大,宜采用小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内解决,体现自主和合作意识。并通过练习二、三、四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另外,本单元是以“关注科学”为主题,而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记录的我国古代,尤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情况的书,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在本课选的两则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科学思想?你在生活中有何启发?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发现的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并简单说明其原理,为后面写作简单的说明文作准备。二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患”、“贻”、“如”、“伏”等常用实词及常用虚词“之”、“其”、“以”、“而”的用法。2.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反映的劳动人民的智慧。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阅读文言文、探究文章大意。情感目标: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三文学知识 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1世纪末。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日,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今人有梦溪笔谈校证。 2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市区),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又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人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1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全文共70字,可分为三层。【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注释】界:地域,范围。子方虫:今称粘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秋天田地里的庄稼。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害:危害。【段意】文章首先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赏析】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原文】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译文】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注释】狗蝎: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其:它的。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钳: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蔽地:遍地。蔽,遮盖。则:连词,相当于“就”。以钳搏之:用钳跟子方虫搏斗。之,指子方虫。悉为两段: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悉,都,全。为,成为。【原文】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文】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注释】旬日:十天。皆尽:指子方虫全部被消灭。岁:年成。以:因。“以”后省略“之”,之,指消灭子方虫。大穰:庄稼大丰收。【段意】这一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赏析】“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无比。“旬日子方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这里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原文】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注释】其:这样,这种。旧:这里是“过去”“先前”的意思。之:第一个“之”,语气助词,无义。第二个“之”,它,指子方虫的“天敌”。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称,叫。傍不肯:虫名,即步行虫。其成虫和幼虫都有钳状的锋利口器。【段意】这一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旧曾有之”.【赏析】篇末点出“傍不肯”的名称,加深了读者的印象。2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全文分三层。【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注释】方两三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钱帅:(929988),入宋后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患:嫌,担心。【原文】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译文】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注释】云:说。布:铺排。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原文】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译文】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注释】乃:顺接连词,当“于是,便”讲。以:介词,用。而:转折连词,当“但是”讲。初:从前,当初。【段意】以上是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这里首先交代建塔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赏析】以一个“患”字,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题。塔“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未布瓦”。【原文】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译文】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注释】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师的。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贻:赠给。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以,用,把。金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问:询问,打听。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因:原因。【原文】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注释】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易:容易。耳:语气词,可不译。但:只。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钉之:钉木板。钉,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原文】匠师如其言,塔遂定。【译文】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注释】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话,言论,指上面喻皓讲的一番话。遂:于是,就。【段意】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赏析】“无可奈何”一词道出了大家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喻皓技术之高。“密使”“贻以金钗”,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对这一难题,一个“笑”字写出喻皓的神态,突出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此易耳”短短三个字,体现了他胸有成竹,技艺高超。“如其言,塔遂定”,用事实说明了喻皓的技艺高超。【原文】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胜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译文】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注释】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弥束:更加紧密相束。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联:连接。如:像。履(旧):走,踩踏。其:那。持:支撑。自:自然,当然。【原文】人皆伏其精练。【译文】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注释】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练:精熟,高明。【段意】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赏析】“人皆伏其精练”,从侧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同步练习3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6分)(1)其喙( )有钳(2)岁以大穰( )(3)梵()天寺木塔(4)贻()以金钗(5)六幕相联如胠箧()()(6)人履()其板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6分)(1)千万蔽地蔽:_(2)岁以大穰岁:_(3)患其塔动患:_(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故:_(5)贻以金钗贻:_(6)人履其板履:_3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6分)(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其:_(2)岁以大穰以:_(3)以钳搏之以:_(4)乃以瓦布之乃:_(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而:_(6)盖钉板上下弥束盖:_4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10分)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_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_C其虫旧曾有之_D问塔动之因_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_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_(1)代词,代物:(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语气词,无实在意思:5译述下列句子。(8分)(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6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10分)7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10分)8填空。(4分)梦溪笔谈的作者_是我国北宋的_家、_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成就。9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10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参考答案基础题1(1)hu(2)rng(3)fn(4)y(5)qqi(6)l2(1)遮盖(2)年成(3)担忧(4)所以(5)赠给(6)走,踩踏3(1)他的,指匠师的(2)因(3)用(4)连词,相当于“于是,便”(5)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6)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4(1)B、E、F(2)A、D(3)C5(1)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2)(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3)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4)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操作规程
- 工地安全帽佩戴及使用规范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一级MSOffice考试真题答案+资料领取
- 复古藤编酒柜与吧台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塑木遮阳伞基座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室内运动鞋静音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家用豆芽机健康方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复合材料滑雪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6届辽宁省建平县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之六(2025-2026学年)
- LOFT地下车库设计分析
- 通信英语训练试题综合一
- 高中课本剧-鸿门宴剧本
- 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处理基本理论知识
- GB/T 10068-2020轴中心高为56 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 GB 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 GB 17498.5-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5部分:曲柄踏板类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疼痛的评估方法课件
- 奉喜堂糖尿病管控模式方案课件
-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来伊份品牌升级发布会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