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一).doc_第1页
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一).doc_第2页
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一).doc_第3页
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一).doc_第4页
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主讲:常青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建筑保护(第十二讲)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考试: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期末考试 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第一讲:概说历史观,历史意识: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特点: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批判的,开放的,无即定规则的,质疑的” 方法:“分析”(建筑学新议程:二战后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回顾,60年代初开始。30年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起点是文丘里。介绍现代建筑的各个流派思潮。从新现代,解构主义到后工业时代。)书中的要点:1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质疑:起点:文丘里2关于意义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建筑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探讨表层与深层,所指与能指的问题。二元并立的逻辑被解构主义否定,解构主义提出:事物的矛盾是起因,结果也是矛盾的)3创造与根源:60年代,后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推到及至。现代主义讲究有序的形态,表现本能的冲动。后现代主义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而存在,如表现荒芜瘟疫的城市即将崩溃,逻辑荒唐的文字游戏,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不同于早期现代主义的理性,后现代主义冲动优于理性,充满对新事物的愿望,艺术和生活没有区别。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后结构主义”):与当代建筑设计有关,以消解过去的一切结构为创造新事物的起点。4传统的问题:对传统的反思,历史主义5类型学与转化:代表:阿尔多;罗西,克莱尔(英)类型学:告诉了一种方法,依赖不变的东西,生活形态。6文脉主义:城市理论。不光是新与旧的关系,还有环境的关系。7政治理论(建筑伦理学)8现象学(场所精神)9技术10女权(建筑所反映的性的问题)ps.前6点为重点,我觉得以后的课程基本围绕这六点展开同学复印了整本书,书目录如下供参考:1. Postmoderism: Architectural Responses to the crisis within Modernism2. Semiotics and Structuralism: the question of Signification3. Post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the issuses of Originality andAuthorship4. Historicism: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5. Typology and Transformation6. Urban theory after Modernism: Contextualism, main street and beyond7. The school of Venice8. Political and Ethical Agendas9. Phenomenology of Meaning and Place10. Architecture, Nature and the Constructed Site11. Critical Regionalism: Local culture VS. Universal Civilization12. Tectonic Expression13. Feminism, gender, and the problem of the body14. Comtemporary Definitions of the Sublime第二讲(针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基本为第一讲的补充)1后现代:例子:上海现代建筑发展特点:一开始就排拒了现代主义(理性与效率的),是与现代主义断裂的,直接进入后现代。上海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爆发户式的心态。上海的四个副中心:五角场,徐家汇,花木,真荣2符号学3创造与根源:例子:库哈斯的CCTV新总部大楼 混乱与矛盾中发现问题库哈斯 建筑的政治,控制势态 解构:不断变化,不断消解的过程4传统问题5建筑类型学:类型学与转化,是追求原型,传统中存在的至今仍有用的东西,并非结构的表层,结构的深层即为原型。城市的建筑阿尔多;罗西解构哲学不反对继承,继承并非接受,是质疑,分析,选择例子:学校的解构:从启蒙到解放思想中国新生代建筑师: 新客户派:催恺 夸大言论与死板,将本国文化视为己任 新城市主义:马青运远离标准,过度的理性主义,反体制的意义 主流:中国式的思维:张永和,王澍采取中国精华之际,保持一定距离,以主观态度重新审视,着眼于古今的转变(对于张永和的中国式的思维,着眼于古今的转变这一评论,常青有所质疑)(作业布置:读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ps.前两课基本象是在听天书,悬乎,所以听到什么记什么,觉得他是在讲一个建筑史观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书读的不多。虽然听不太懂,但是感兴趣的人很多。其实这方面我也很感兴趣的,只是觉得常青讲的虽多,但不透彻,就拿说到解构主义来说吧,他只是讲概念,“消解一切的结构”这些概念书上都能看到啊,但是怎么个消解法呢?对于我们现在设计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实例也并不少啊,为什么不举几个例子结合着分析一下呢,就觉得在听到节骨眼上的时候突然转说别的了,真吊人胃口。我想如果以这方面为切入点引入你的主题可能会比较能吸引人。建议你如果讲的话尽量透彻一点,不一定要多,但要透,最好结合设计课程,多举例子,多看图片。第三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一)现象学中讲到:参与客体的主体体验,从而寻找本质年鉴学派说:本源在民间建筑史观1营造 营的概念:围合,匝居从墙顶不分到墙顶分开穴居、巢居、干栏式2建筑类型学与德昆西 类型学:原型,空间的原型,生活的原型德昆西:中国的坡屋顶与西方的不同,来自游牧民族,以帐幕为原型 埃及的古代建筑是以洞穴为原型 希腊的古代建筑是来自于农耕,以棚屋为原型ps.讲到这里放了些游牧民族扛着帐幕走的幻灯以及殿堂建筑的结构分解图:他是想说明这是中国大屋顶的原型,屋顶与柱子是铰接关系,屋顶整个落在一圈额枋上(铺作层)可以随时被取走,这种“铰接关系”在以后的课中反复强调了。3中国木构体系发展的特征: 地域性超出了时代性 中国木结构体系是延续的,中国文明是延续的 中国文明是向前走的,西方文明是向上走的 SB Fletcher 建筑史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文明没有神权的统治,所以不求永久 中国民族是实用的民族4时间因素,地域因素: 官式建筑的单调,是因为它是一种“式”,“式”是一套制度 古风,丰富的在民间6亚细亚生产方式:聚族而居,生产方式混杂不清(手工业与农业混杂),导致城与乡的界线模糊7院、坊、城是同构的:中国城中城:体现了匝居(营)的特点围合:井田式的九夫为井(夫:一个状劳力一天耕作的范围)九井为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道路系统:九经九纬,道路围合成坊,每个坊为一城,井田一体,城乡一体罗城子城内城宫城例子:北京城:都城皇城宫城 三重 宫城城门是午门按人伦秩序来划分空间秩序及大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台阶为宫字形,九五比(宋朝中间连起的称抽心舍)毛主席纪念堂为当初的大清门(中华门)两侧为衙门天安门广场为T形广场天朝杀场澳 例子:五凤楼方土楼 例子:庙、园、市结合上海特点 例子:清明上河图中的生活、文化、技术8中:择中而居圆:原始,无方位感,向心中国追求中心择天下之中以为国(国指首都:河南洛阳),择国之中以为宫,择宫之中以为庙周公测影台:登封 1尺5寸以九宫格确定方向: 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方位 东 西 南 北 中五行 木 金 火 水 土颜色 青 白 红 黑9长城与15寸降水线:长城坐落在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分界线上15寸降水线为划分的建筑形式的地域性变化的分界线第四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二)建筑意匠1匝居,营居清式营造则例序论华夏意匠李允禾 Tectonic 意匠 (构造) K;Frampton 肯尼斯;弗兰姆敦构造文化 构造的诗意表达:High Tectonic Architectonic 地脉2四合院:中国的四合院是关于人的隐喻 是人伦秩序,排列组合,从城市到住宅3两种空间形式:殿堂、厅堂 厅堂特点:彻上露明,没有明伏(不好意思,没有繁体字的输入)和草伏之分,内柱高于外柱,无吊顶天花,只有檐下有斗拱,承载出檐。 殿堂特点:两套构架:草架、明伏,有天花(平萁),内外柱同高,上均有斗拱。 铺作层包括明伏和斗拱 类型:抬梁式,穿斗式(无梁),井干式 柱额枋铺作层屋架4歇山顶构造:在两山用丁伏(顺扒梁)承山面,承椽枋(采步金)屋顶下部形成一至二椽深的四面斜坡屋顶,屋顶上半为前后两坡,两坡相接处垒正脊,两坡左右各垒垂脊,下半四角垒戗脊。庑殿顶构造:两山用丁伏做成斜坡屋顶与前后屋面45度相交,上加角梁,隐角梁直抵正脊,屋面四向排水,前后两坡相接处在脊椽上垒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两坡相接处在角梁上顺斜坡垒垂脊。 伸头木造成角部上翘 第五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三)建筑特点中国木构架类似于今天的桁架,墙倒屋不塌。(桁架吗?我怎么觉得是框架)1三段式:基座(压栏石、栏杆、须弥座),屋身(柱),屋顶 梁思成平面形式:分心斗底槽、双槽(太和殿)、金厢斗底槽(观音阁,佛光寺,应县木塔)、单槽 三个水平层:柱子组成的柱网+额枋一圈 铺作层:梁、枋、斗拱(梁是斗拱模数的倍数关系)摆在额枋上 屋架层2贵柔(贵柔守雌):三种柔性 柔性的结构:每个节点都是铰接关系(榫卯) 柔曲的轮廓:(是一种凹曲)柱子有升起(营造法式:每间升2寸) 枭混(指曲的意思)枭:凹混:凸 庑殿顶的垂脊是空间曲线,是推山 柱子是凸曲线:梭柱柔糜的装饰:用色大胆,装饰性强(清朝喜好青绿色与大草原有关) 唐宋结构构件与装饰构件是统一的 明清装饰与结构分离 厚古薄今在今天并非完全正确,当今的多元化是从不同角度来评价的3量度:一些基本概念:无横拱的称偷心拱,有横拱的称计心拱 撩檐枋(挑檐枋):昂上的檩条,承托出檐,最多五跳 内柱所在一圈称内槽,檐柱一圈称外槽 梭柱:营造法式中记载上1/3收分 轩:檐廊的吊顶,有一枝香轩,鹤颈轩 例子:佛光寺:金厢斗底槽(两圈柱网)外圈为柱廊,门在金柱上,横拱为枋,双杪双下昂 例子:独乐寺观音阁:是殿堂式,殿阁 外观2层,实际3层 内外层关系:外观=n 内部=n+n+1(如应县木塔明5暗9) 平座层(阳台):暗层 相当于一个钢箍(公元984年) 上层与暗层轴心受压,暗层与下层为差半个柱径的叉柱造,从暗层收分(永定柱造是上下通柱,叉柱造是宋辽金最具代表,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 例子:应县木塔:首层柱高=各层层高,第三层的外接圆=塔高 七檩=六椽屋,两檩间为一步架 无收分楼阁非早期 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 中国营造学社 1929(2)斗拱: 材:斗拱所在铺作层的高度,为斗拱的断面高度 足材:高21分,宽10分 单材:高15分 材分八斗,足材高出的为两枋间的空隙=1契(6分) 单材(15分)+契(6分)=足材(21分) 一等材 1分=0.6寸 单材高9寸,宽6寸 梁三材=45分 从栌斗到撑头有五层为五铺作:华拱、假昂、耍头、撑头、撑头端木(蚂叶头) 斗拱间空的为单材,实的为足材 清朝称斗拱踩,五跳为十一踩 宋:普柏枋,清:平板枋宋:材变化1到3等尺寸为线性变化,4、5等非线性变化,后又为线性变化,共8等清:斗口(斗拱断面宽度),分11斗口,尺寸为线性变化。清朝大式建筑模数按斗口定,非正式的按檩条定。材高14分,契高6分,足材20分。变化:屋顶起坡逐渐变陡,早期的高跨比1:5(佛光寺)清:1:2.5 高:脊檩底面到撩檐枋的距离跨:前檐与后檐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