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分类.doc_第1页
船舶分类.doc_第2页
船舶分类.doc_第3页
船舶分类.doc_第4页
船舶分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货船是载运油类、液化气体、液化化学品或水等液态货物的船舶。其中运量最大的是石油及其制品。按载运的货物不同可分为原油船、成品油船、液体化学品船、液化气船等。这种船舶在结构上能适应所运货物的特点,保证船舶载货量和货舱容积的合理利用,并能满足装卸工艺的要求,快装快卸,从而提高船舶运输能力和运输的经济性。油船专运散装油料,油舱由纵横舱壁分隔成若干个独立舱,与其他舱之间设有隔离舱,配有蒸气、二氧化碳等灭火装置。水船用于运送淡水,水舱有水泥层,以保持水质。液体化学品船专运甲醇、硫酸、苯等。由于很多液体化学品具有剧毒、易燃、易挥发和腐蚀性强的特点,船底多为双层底和双重舷侧,以确保船舶发生碰撞或搁浅时不致泄出。液化气船专门用于运输液化石油气或液化天然气,按所运输的液化气体液化方式可分为高压式、冷藏式和半高压半冷藏式等三种,以冷藏式为最多。冷藏式液化气船的船舱为一种能维持低温的双壁形特殊舱室,使液化气体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液化气运输船是专门运输液化气体的船舶。所运输的液化气体有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氨水、乙烯、液氯等。这些货物的沸点低,多为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有的还有剧毒和强腐蚀性。因此液化气运输船货舱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液化气运输船按液化气的贮存方式分为三类:压力式、冷压式和冷却式。在压力式液化气船中,货物在常温下装载于球型或圆筒型的耐压液罐内。冷压式和冷却式液货气船对货物的温度和压力都进行控制,因此需要液罐的隔热和货物的冷却装置。原油船专门用于载运原油的船舶,简称油船(Oil Tanker)。由于原油运量巨大,油船载重量亦可达50多万吨,是船舶中的最大者。它的特点是机舱都设在船尾,船壳本身被分隔成多个贮油舱,有油管贯通各油舱。油舱大多采用纵向式结构,并设有纵向舱壁,在未装满货时也能保持船舶的平稳性。 油船结构上一般为单底,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结构正向双壳、双底的形式演变。上层建筑设于船尾。甲板上无大的舱口,用泵和管道装卸原油。油舱内设有加热设施在低温时对原油加热,防止其凝固而影响装卸。超大型油船的吃水可达25米,往往无法靠岸装卸,而必须借助于水底管道来装卸原油。油轮、散货船和集装箱担负着世界货物海运量的绝大部分,且船型多、数量大,因此被称为三大主力船型。油制品有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等,需要相应的油船运输。油轮不需要甲板上的吊车来装卸它的货物,只在油轮的中部有一部小吊车,这部吊车的用途在于将码头上和油船上的管道系统连接起来。油轮甲板上的管道系统错综复杂,显得特别庞大,远远就能看到。这些特征使得油轮的外形很容易与其他船型区别开来。油轮的装载量小者几十吨,大至几十万吨。远程运输用的油轮通常按其通过的运河或航线而成为巴拿马型、苏伊士型、阿芙拉型和超巴拿马型。载重量2030万吨的油轮称为“超大型油轮”,英文“Very Large Crude Carruer” 缩写 “VLCC”(200万桶)。载重量超过30万吨的油轮称为 “ULCC”(Ultra Large Crude Carrier),我们称为“超级巨型油轮”。目前全世界VLCC和ULCC保有量达500艘。 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诺克耐维斯”号,它长458.45米,宽68.9米,吃水24.5米,长度大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船只与最长的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俨然是一个移动的人工岛,一个人造的海上“巨无霸”。近二、三十年以来,ULCC已不多,VLCC成了油轮“家族”中的“巨人”。驳船是没有动力推进装置,无自航能力,靠机动船带动的船。主要用于散货运输,也有用于内河客运的。驳船可以单只或编列成队由拖船拖带或由推船顶推航行。 其特点为设备简单、吃水浅、载货量大。驳船一般为非机动船,与拖船或顶推船组成驳船船队,可航行于狭窄水道和浅水航道,并可根据货物运输要求而随时编组,适合内河各港口之间的货物运输。少数增设了推进装置的驳船称为机动驳船。机动驳船具有自航能力。驳船种类很多。按用途分,主要有客驳和货驳。客驳专运旅客,设有生活设施,一般用于小河客运。货驳用于载运货物,按所运货物可分为干货驳、矿砂驳、煤驳、油驳等。货驳一般不设起重设备,靠码头上的装卸机械装卸货物。载驳船(Barge Carrier),专门载运货驳的船舶,又称母子船。其运输方式与集装箱运输方式相仿,因为货驳亦可视为能够浮于水面的集装箱。其运输过程是:将货物先装载于统一规格的方型货驳(子船)上,再将货驳装上载驳船(母船)上,载驳船将货驳运抵目的港后,将货驳卸至水面,再由拖船分送到各自目的地。载驳船的特点是不受港口水深限制,不需要占用码头泊位,装卸货物均在锚地进行,装卸效率高,便于海河联运。但由于造价高,货驳的集散组织复杂,其发展也受到了限制。目前较常用的载驳船主要有“拉希”型(Lighter Aboard Ship,缩写为LASH)和“西比”型(Seabee)两种。滚装船(Roll on/Roll off Ship)利用车辆上下装卸货物的多用途船舶,最初亦称滚上滚下船。将装有集装箱等大件货物的挂车和装有货物的带轮的托盘作为货运单位,由牵引车或叉车直接进出货舱进行装卸,这种船本身无须装卸设备,一般在船侧或船的首、尾有开口斜坡连接码头,装卸货物时,或者是汽车,或者是集装箱(装在拖车上的)直接开进或开出船舱。这种船的优点是不依赖码头上的装卸设备,装卸速度快,可加速船舶周转。冷藏船(Refrigerated Ship)专门运送易腐的新鲜货物的运输船。运送的货物包括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和低温保存的药品等。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低温,货物均装在周围敷设有完备隔热层的冷藏货舱内。冷藏舱往往设多层甲板,甲板间高度较低,以防止冷藏品过多被压坏。船上具有大功率的制冷装置,在货舱内设置制冷管或冷风管,以维持冷藏货舱内保持货物所需的适当的温度。按冷藏货物保冷要求,有低温、冷温和常温3种冷藏舱。低温冷藏舱保冷温度在-6以下,用以保藏鱼、肉、酪品等,舱内货物完全冻结;冷温冷藏舱保冷温度-1-5,用以保藏冻肉、蛋品、药品等,舱内货物表面冻结;常温冷藏舱保冷温度516,用以保藏水果、蔬菜、鲜花等。在鱼鲜运输方面,也有在舱内注入0左右冷海水,将鱼鲜直接浸于其中冷藏。冷藏船一般吨位不大,但航速较高,以尽量减少途中运输时间。还有一种冷藏/集装箱船,用于运输要求冷藏的货物并兼顾运输集装箱。集装箱船(Container Ship)又称箱装船、货柜船或货箱船,是一种专门载运集装箱的船舶。其全部或大部分船舱用来装载集装箱,往往在甲板或舱盖上也可堆放集装箱。集装箱船的货舱口宽而长,货舱的尺寸按载箱的要求规格化。装卸效率高,大大缩短了停港时间。为获得更好的经济性,其航速一般高于其他载货船舶,最高可达30节以上。 世界上国际货物运输百分之九十以上要靠海运。当大部分国家还不甚发达、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的时候,大宗货物主要是原材料,运输船主要用来运原油、矿砂、煤炭、木材、粮食、水泥,还有杂物。所以,大量船舶是油轮、散货船和杂货船。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高价值产品的交流量增加了,例如家用电器、服装玩具、机电产品等等的运输量越来越大,这些货物对运输质量的要求很高,传统的装卸、运输方式都很不适应,于是“集装化”的运输方式就应时而生。 集装化运输方式就是采用集装箱把货物装入这些尺度规定统一的箱子中,有了箱子的保护,货物能安全、可靠、便捷地装卸、运输。用船运集装箱也必然发展起来,很快出现了专门运输集装箱的集装箱船。专用的集装箱船很快显示出效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当公路运输也采用同样规格的集装箱并用专用卡车运输时,就可以实现“联运”,货物可以从生产者所在地直接送到消费者所在地,成为“门到门”的运输,优点很多。 集装箱和集装箱运输船的生产是国际货运发展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事,是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非常有力的例证。杂货船(General Cargo Ship)又称普通货船、通用干货船或统货船,主要用于装载一般包装、袋装、箱装和桶装的件杂货物。由于件杂货物的批量较小,杂货船的吨位亦较散货船和油船为小。典型的载货量在12万吨左右,一般为双层甲板,这种船航行速度较快,船上配备完善的起卸货设备,船舶构造中有多层甲板把船舱分隔成多层货柜,以适应装载不同货物的需要。新型的杂货船一般为多用途型,既能运载普通件杂货,也能运载散货、大件货、冷藏货和集装箱。散货船(Bulk Cargo Ship)是用以装载无包装的大宗货物的船舶,专用于运送煤炭、矿砂、谷物、化肥、水泥、木材、钢铁等散装物资。目前其数量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