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现场评估_第1页
创伤的现场评估_第2页
创伤的现场评估_第3页
创伤的现场评估_第4页
创伤的现场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伤的现场评估 伊犁州友谊医院急救中心张晓娣,前言,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的根本差别在于标准化问题。中国国内紧急医疗救援、院前急救同其他行业所走过的路一样,也是开始的阶段,是自发的、原始的、非标准化的。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达国家标准化观念的冲击和影响,这里也包括维权与法律的要求。以及由于生活、工作、工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急救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紧急医疗救援和院前急救的标准化已势在必行。 今天讲座结合我州紧急医疗救援、院前急救的现状以及伊犁州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预案,谈谈相关问题。,紧急医疗救援指挥系统的构成与职责定位,体系的构成 呼救受理、调度指挥、紧急救援、医疗救治、预案管理、业务流程、资源管理、运行机制、法规条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职责,承担院前急救、监护转送、合理分流、参与善后处理;准确掌握急救资源状况,辖区内具资质医疗机构伤病员救治绿色通道建设;突发事件紧急状态下经受权,具指挥、调度、协调医疗急救资源的权限;参与国防救援;为辖区内各种各类重大社会活动提供医疗保障;负责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公众急救知识、自救、互救基本技能的培训;负责院前急救网络建设规划的制定及行业指导。,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信息库,急救医生信息数据库:全辖区内各专业医生的背景资料,技术职称从事专业现工作医院名称通讯地址等。救护车信息数据库:辖区内急救车辆的分布、行驶性能、急救设备配置情况(重症监护车、普通救护车)急救血液信息数据库:包括血液中心及医院储存血液量(各类血液、血浆、其他成分血液存量),稀有血型供应者名单、住址、联系方式。急救医疗机构信息数据:医疗机构专科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制,各类大型设备、特殊装备等。,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信息库,急救药品器材信息库:急救药品的分布、储存量、规格及厂名情况、联系方式。应急救援队伍信息数据库:急救分站、急救站、网络医疗机构的急诊科人员的相关数据(数量、技术职称、专业、联系方式)。专家信息数据库:各种化学制品、有毒、易燃、易爆品等相关专家的姓名、专业特长、单位、联系方式。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数据库:医疗机构对门、急诊传染病、食物职业中毒、核辐射等等,症状检测情况的数据、资料。,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水灾、旱灾、暑热、雪灾、火灾、风灾、地震、海啸、泥石流、山体滑坡、火山爆发、重大交通事故、空难、各种中毒事故、群体性接种不良反应、医院或实验室感染爆发、局部地区短期内发生多例不明原因的疾病和死亡、生物化学恐怖事件、爆炸、毒气及各种原因所致的人群伤亡事件。,突发灾害事件的定性,小型事故:一次受伤35人,或死亡12人;中型事故:一次受伤619人,或死亡39人;大型事故:一次受伤2049人,或死亡1019人;特大型事故:一次受伤50人,或死亡 20人;重点事故:伤病亡者为“特殊身份人”时,即为重点事故。,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两架波音客机,撞进纽约世贸大楼 死亡3 173人。,紧急医疗救援的基本程序,受理信息报告灾情人员集结现场指挥,伤员抢救监护转送善后处理总结上报,120调度指挥室,三、二级医院,第二、三梯队,第一梯队,中心领导,救护车,现场抢救,卫生局、市政府、卫生厅,119110122,呼救,现场救援总指挥部,伤员后送,(虚线表示双向通讯),报告程序示意图,现场医疗指挥,信息受理,调度室通过120电话受理呼救信息,报告领导的同时,下达救援命令。同时了解事故的种类、时间、地点、估计伤亡人数,进行初步的灾情评估,同时约定等车地点、记录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报告的内容,(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伤病亡人数、伤病亡人员姓名、国籍、年龄、性别、伤病程度等具体情况。(2)目前采取的救援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现场后续需要那些医疗物品(药品、器材等。)(3)现场抢救情况及转运伤病员的去向。准备送入医院的伤员数和伤情,要求相关医院接纳的伤病员数量。,救援指令要求,1、派出第一梯队(1)时限: 受理信息的1分钟之内。(2)对象: 就近各站当班人员及车辆。(3)数量: 轻度灾情调派15辆救护车;中度灾情调派510辆救护车,指挥车出动;重度灾情不少于10辆救护车,指挥车、供应车出动;特重度灾情调派20辆救护车以上,指挥车、供应车、后勤保障车出动。,第一梯队,调度指挥中心就近选派当班各站人员、车辆组成第一梯队,在行进中或到达现场后由现场临时指挥组织排号、统一指挥; 临时指挥官由调动指挥台指定年资、资质较高的医师担任,同时通知第一梯队所有人员服从临时指挥官的指挥。 临时指挥官负责安排检伤分类、现场抢救和监护转运。,组 织,处理轻度灾情时,调度就近派车并指定最先到达现场的救护车为先遣组,及时反馈现场灾情信息并积极投入抢救;按灾情等级派出相应数量的人员车辆组成第一梯队;处理中度灾情时,急救中心领导赶赴现场。处理中度以上灾情时,急救中心领导随上级领导赶赴现场,辅助现场指挥。,要 求,若灾情确实,第一梯队要派足数量,不必等先遣队的报告;第一梯队中应该包括一定数量中心人员;调度下达指令时说明灾害事故种类和灾情等级;调度指挥台要督促先遣组严格履行职责;调度向临时指挥官通告已派出站点和人员、车辆数量;各急救站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的同时报告各自领导(按照院内程序)。临时指挥官、所有急救车辆必须随时向调度指挥台报告行进情况。,人员集结与行进程序,第二梯队,中度灾情时,急救中心领导赶赴现场,担任现场医疗救援指挥,是否需要第二梯队由现场指挥下达命令。接到命令调动指挥中心调派第二梯队(相对较近值班车辆赶往现场)第二梯队的车辆行进中必须随时向调动指挥台报告行进情况。调动指挥台同时向现场指挥官报告第二梯队的行进情况。第二梯队到达现场后由现场指挥官统一安排。,如遇重度以上灾情时,网络值班车辆不能满足救援需求,调度指挥中心在派出第一梯队时,经授权同时发出集结待命指令,包括急救中心应急办、直属分站、车管科、网络医院应对突发事件救援队等,组成后续梯队,待命出发。急救中心应急办公室指定相关人员携带储备抢救物品赶赴现场,必要时准备生活必需品运送现场。后续梯队由现场指挥官根据情况下达命令,调动指挥台执行调动任务。,后续梯队的组织,现场指挥程序,临时指挥先期到达现场的高年资急救医师为临时指挥,行使医疗救援的全面指挥与协调职责:了解现场情况、组织检伤分类、实施现场抢救、反馈现场信息、等待后续梯队原则是:弄清情况、组织有序、避免混乱、提高效率、注意形象,现场指挥,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到达现场后,临时指挥向其移交指挥权,汇报有关救援情况。现场指挥负责现场医疗救援的全面指挥与协调。立即划定救治区域,固定四色标志旗。职责是:进一步了解灾情、检伤分类结果、抢救工作展开情况、转送医院的联系情况、转运车辆的安排,同时与各救援部门联系,协同行动。原则是:弄清情况、组织有序、及时应变、协调合作、树立形象。,现场总指挥,州政府应急总指挥官到达现场后组建现场总指挥部,医疗救援现场指挥官向总指挥官移交指挥权,报告有关救援情况,并执行总指挥官命令。,现场抢救程序,脱离险境检伤分类现场抢救伤员后送善后处理,脱离险境抢险人员完成,脱险原则:在保证抢救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抢救人员应该积极将遇险人员移出危险环境。主要操作:救援人员做好防护,对救援对象尽量使用破拆工具、救生器材和防护装置。如颈托、夹板、铲式担架等防护性器材。医疗救治位置应在规定的范围区域内,与灾害现场保持安全距离。,检伤分类,原则: 该工作一般由高年资医师担任。按伤病员的伤病情况分为4类:危重、中度、轻度、死亡。检伤结果以4色标示牌(红、黄、绿、黑)固定在伤病亡者的左胸前或上肢(较显著的位置上)。,伤检的分类及标识,危重伤(红色):体征危及生命,危及呼吸、循环、 意识,如:窒息、大出血、严重中毒、严重挤压伤、大面积烧伤、休克、心室颤动等。中度伤(黄色):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处理,一般不危及生命,否则伤情会很快恶化。如:骨折、软组织严重损伤、非窒息性胸腔外伤等。轻度伤(绿色):生命体征平稳、正常,可步行,症状轻。如:无移位、畸形的骨折,一般挫伤、擦伤。死亡(黑色):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现场抢救,救治原则: “先救命、后治伤、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 但需注意的是,再有大量伤病员的事故中,应使那些能从现场处理中获得最大医疗效果的伤病员得到优先处理,而不是首先处理那些最严重的伤病员。现代灾害伤情分类只对那些经过处理才能存活的伤病员给予最优先的处理,而对不经处理也可存活和即使处理也难以存活的伤病员则不给于优先处理。绝不应将有限的医疗力量花费在已无生存希望的濒死者身上而延误经抢救能存活的伤病员。,有效止血、畅通气道、简要包扎、稳妥固定、建立通道、科学搬运。选择合适场地,准备足够照明、避免风吹雨淋,防止灰尘污染。,主要操作,监护转送,伤情记录,对伤员分类结果的4色标识牌,用于传递分类信息,避免分类本身及救治、后送各项工作环节中的重复或遗漏。根据标识牌的颜色,依次对重、中、轻伤员进行救治。每个伤病员在转运途中都必须进行登记和伤(病)情记录,主要填写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已给药品和日期等。,几种常见灾害事故救援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几种常见灾害事故的应对措施,地震、塌方等挤压综合征 以挤压伤为主,多为大规模成批伤,医护人员必须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与消防及相关人员的协助下,将伤员从废墟中解救出来。 急救原则:颈托、产式担架,注意脊柱的保护。做到“六不”:不随便走动或移动受压肢体、不按摩肢体、不抬高肢体、不加压包扎、不上止血带、不热敷。以免大量肌红蛋白和毒素迅速吸收导致挤压综合症(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衰竭)。,火灾,主要伤害: 热力直接伤害、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造成中毒、窒息,建筑物倒塌或爆炸造成伤害。 急救原则:自我防护,湿毛巾、湿口罩、防火服。必要时戴防毒面具。及早合理的治疗是降低大面积烧伤病人死亡率的关键。建立静脉通道、止血、骨折固定等。面部、口腔、咽喉部、颈部烧伤和吸入热气造成的呼吸道烧伤,现场尽量不做耽搁,快速转送医院,否则发生炎性水肿,堵塞呼吸道有随时窒息死亡的可能。,化学烧伤,原则: 去除伤病员污染的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去除污染衣物后,尽快用大量清水或中和剂冲洗创面,避免不经处理把伤员后送,注意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及进一步损伤,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抗休克治疗。,交通事故急救特点:,急救资源以外科为主。重点是如何解救被困于交通工具中的伤员,强调正确搬运。注意脊柱、胸部损伤及内出血等情况。保存断离组织器官(敷料包裹、适当冷藏),与伤员一起后送。同时要注意交通工具中油料燃烧、毒物泄漏和爆炸的可能,做好必要的防护。,中毒急救特点:,急救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迅速采取措施终止毒物继续进入患者体内。撤离现场、去除污染衣物、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尽快洗胃、催吐;及早使用特效剂 。如:一氧化碳中毒(液化气、天然气)、硫化氢中毒、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化学品中毒等等。,伤员后送,转运原则: 向院内分流原则:就近、就急、就医院资质;院前分流原则:一般情况下由普通救护车先转送中轻度伤病员,危重伤病员应该在伤病情得到控制,生命指标稳定的情况下由监护型救护车转送。转送途中必须实施严密的医学观察。,主要操作伤病员上车必须由现场指挥统一安排上车危重病人应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由监护型救护车转送;中度伤病员可以几个人合用一辆救护车,轻伤员可商调非救护车集体转送。,转送禁忌,继续出血者;骨折固定不满意者;颅脑伤伴深昏迷或有高颅压症、有发生脑疝可能者;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有高热及呼吸功能障碍者;尚未经适当急救而途中可能发生伤病情恶化或死亡者;呼吸道梗阻、胸部伤伴大量血气胸、胸腔内继续出血或漏气者;伤情继续恶化、伤情严重而途中无医疗监护者。,信息归类及统计,记录程序: 调度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的调度要及时记录灾情、组织、报告、抢救、分流、转运等信息。抢救组的医护人员要及时记录所救治、转送伤病员的的主要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伤病情记录要一式两份,一份较给受治医院。,善后处理,撤离:得到现场指挥的指令后须报告指挥中心调度科。在未确定现场是否有遗留伤亡人员时,现场应有救护车值班;尸体:在公安、民政部门核实死者姓名年龄和死因后,按照指令转送;遗物:遗留在现场的伤病员的物品,救护人员经清点后有权暂时保管,并统一交付指定部门;完成救援任务当天,调动指挥台将现场救援情况汇总后,填报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情况汇总表,分别上报救援中心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防预部门进行现场消毒工作。,谢谢!,对乌鲁木齐地区应急救援的一点思考,应急救援体系需尽快完善: 首先是120、119、122的联动及组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即所谓的“急救社会化”。如:当地政府有关机构设置的专业救援队伍、急救网络和医院构成的医疗急救队伍、军队武警战士、当地红十字会救援组织、当地人道主义救援机构(由志愿者组织的灾害事故紧急救援组织)等。乌鲁木齐地区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已有10年,对灾害性紧急事件的应急救援仍然是不尽人意。今年“5.18”坠机事件的应急救援救反映了一些问题。现场指挥出现混乱无序、各救援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不顺等。,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足: 我市120急救中心目前的药品、器材储备只能应对辖区内日常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救治,救援人员的防护设施尚无储备。去年SARS时期,我中心在接到转送疑似病人的指令到达现场时尚无任何防护装备。乌鲁木齐地区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和硫化氢集体中毒事件等,因我们缺乏相应的设备和防护器材出现救援不力,往往是到现场后根据情况报告指挥中心请求支援。延误了急救时间。经常是要耗时几十分钟甚至是几个小时。,急救知识的普及、急救技能的培训是我们当前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急救意识淡薄、急救知识和技能贫乏是一个普遍现象。首先是一些民营医院、社区服务站点、个体诊所等专业技术人员中绝大部分没有配置急救设备如:心脏电除颤仪、面罩及气囊,喉镜和气管插管就更不用说了。心肺复苏术的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偏低,起不到初级救护的作用。其他行业如: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司乘人员、各种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酒店、宾馆、娱乐场所等)、大中专院校的师生等,急救知识更是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