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案例.doc_第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案例.doc_第2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案例.doc_第3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案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评选生命生命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动物求生的故事、资料等(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 (3)课前搜集有关珍爱生命的名人名言4、教师课前准备:(1)准备有关汶川地震的有关资料、图片等。(2)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知识方面: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教育方面: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生命 生命一课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作品,是一篇对生命的感悟好文章。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文章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三件事中蕴含的道理。但是,仅凭文中的三件事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道理。于是,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以下设计:教学之前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汶川地震的教学材料,并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课件。 四、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结合课文特点,借助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结合生活中所熟悉的故事,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我们不仅要好好珍惜,懂得生命的意义,更要懂得实现生命的价值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学习生命 生命一课,你就对生命会有更新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2、听课音频朗读。【百度搜索】/programs/view/Luakev8RDBg/?fr=rec1二、学习课文(一)从“飞蛾求生”中感受生命的重要。师:自读本段,找出使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你有什么体会?生:使我感动的句子是“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飞蛾很珍视自己的生命。生:我读懂了飞蛾努力求生,不放弃求生的机会。生:我知道了飞蛾很重视自己的生命。师: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生:有一次,我家的屋子里飞进了一只麻雀,它一次次地撞向门窗玻璃,试图飞走,并发出惊慌的叫声。我不忍心看下去,赶快打开门窗,放走了麻雀。麻雀飞走时,还发出了欢快的叫声。生:我见过热锅上团团转的蚂蚁,今天我懂得了蚂蚁团团转的目的是赶快逃离险境,求得生存。.(同学们打开了思路,纷纷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事例,发言热烈。)师: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几万人失去了生命。我们在缅怀逝者的同时,再回忆一下当时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们对生命的渴望。【百度搜索】/08ms/system/2008/05/21/009532823.shtml生:北川中学高一班的九个同学,他们彼此鼓励着坚持活下去。生:汶川映秀的龚天秀用砖头剪刀弄断自己被压的无法动弹的右腿喝自己的血求生。生:四川青川木鱼中学初一女生何翠青被埋50个小时凭着自己求生的欲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生还。交流时,同学们表情严肃,真正体会到了生命对一个人的重要。师:他们靠自己的鼓励,靠喝血喝尿.坚持到救援人员的到来。师: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被同学们的交流感染了,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几年前,我在一次劳动中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直流,出现了晕厥,使我体验到了强烈的求生欲。讲述时,我的声音有些颤抖,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使学生从一件件实例中体会到了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二)从“砖缝中长出的瓜苗”中感受生命的顽强。对于本段的学习,我仍然结合汶川地震,让同学们列举幸存者的资料。【百度搜索】/newscenter/2009-05/05/content_11317720.htm如:汶川映秀中心小学的一名同学在废墟中被埋100小时生还,唐雄被埋139小时生还,马元江被埋179小时生还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生命是多么的顽强。(三)从“倾听心跳”中感受生命的存在。作者在文中写到自己是用听诊器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我让同学们把手放到鼻子下面来感受自己的气息,用手摸自己的脉搏体验生命的存在。三、深化拓展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有关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名人名言。2、学生诵读、感悟,交流自己读后的启发。3、【百度搜索】/edu/2011-10/13/content_1561707_3.htm 四、内化升华 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体会。1、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五、作业布置 制作一期珍爱生命的手抄报。板书设计:珍 爱宝 贵生命 生命顽 强 六、教学反思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案例反思:当时,正值汶川地震三周年。回想地震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使我无意间把本课的学习与地震联系在一起。于是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汶川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的有关资料,在密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同时,使同学们从一个个事例中感受到生命的重要与顽强。“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跳之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产生了严肃的生命思考。这几点思考是逐步深入的:1 要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2 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3 决不辜负生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体会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