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6665-1996 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是一项由中国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为空气压缩机组及其供气系统的能效评估和节能监测提供统一的方法和规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监测空气压缩机组工作效率、能耗以及供气系统整体能效的程序、指标和计算方法,以促进节能减排和技术改进。下面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空气压缩机(包括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等)及其配套的供气系统,无论是独立运行还是作为工厂综合供气系统的一部分,均可依据此标准进行节能监测。

  2. 基本术语与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空气压缩机组、供气系统、等温效率、绝热效率、实际工作循环等相关专业术语的定义,为后续监测工作的准确执行奠定基础。

  3. 监测内容与要求

    • 能效监测:包括空气压缩机的输入功率、输出压缩空气的流量和压力、以及系统中的泄漏损失、压力损耗等。
    • 运行状态监测:记录和分析压缩机的工作周期、负载变化情况,以及供气系统的整体控制策略和效率。
    • 环境条件:考虑环境温度、湿度等对空气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并在监测时予以记录和必要时的校正。
  4. 监测方法与仪器:详细说明了采用何种仪器和设备来准确测量各项参数,如电能表、流量计、压力表等,并规定了测量点的选择原则和数据采集频率。

  5. 数据处理与计算:提供了计算空气压缩机效率(如等温效率、绝热效率)、系统能耗、以及供气系统综合能效的具体公式和步骤,便于评估系统能效水平。

  6. 报告与评价:根据监测和计算结果,编制节能监测报告,报告应包含监测过程、数据汇总、能效分析、问题识别及改进建议等内容,为企业优化运行管理、实施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7. 质量保证与安全措施:强调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需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同时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6665-2017
  • 1996-12-19 颁布
  • 1997-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T16665-96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pdf_第1页
GB T16665-96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T16665-96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国家标准-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GB/T16665 - 199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运行中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本标准适用于额定排气压力不超过1.25Mpa(表压),公称容积流量大于或等于6m3/min的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2 引用标准GB3053 一般用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8222 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15316 节能监测技术能则ZBJ01009 压缩空气站能耗分等3 术语31空气压缩机组 air compressor set由驱动电动机、电控或调速装置、传动机构、空气压缩机所组成的总体。 32供气系统 air distribution system所有输送压缩空气的管路、管件及必需的辅助设备(净化干燥设备除外)所组成的总体。33空气压缩机容积流量 displacement of air compressor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空气容积值,该值在排气端测得并换算到一级吸气状态,按GB3853规定方法计算。34空气压缩机组输入电功率 supply electrical power of air compressor在空气压缩机组正常运行时,电网供给空气压缩机组的电能。35空气压缩机组电单耗 specific electrical power unit consumption of air compressor空气压缩机组每输出1m3容积气量(吸气状态)所需的输入电能。4 节能监测项目41监测检查项目411空气压缩机组不得使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412检测仪表配备齐全。供气系统布置合理,不得有明显破损和泄漏。压缩机吸气口应安装在背阳、无热源的场所。413空气压缩机组应有设备运行记录、检修记录;大修以后必须按GB8222进行测试,并有测试报告。414供气系统和用气设备必须运行正常和使用合理。42监测测试项目421压缩机排气温度。422压缩机冷却水进水温度。423压缩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差。424空气压缩机组用电单耗。5 节能监测方法和要求51监测必须在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正常工况下进行,且该工况应具有统计值的代表性。52对稳定负荷的空气压缩机组,以2小时为一个检测周期,对不稳定负荷的空气压缩机组,以一个或几个负荷变化周期为一个检测同期。53检测周期内,同一工况下的各被测参数应同时进行采样,被测参数应重复采样三次以上;采样间隔时间为1020分钟;以各组读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计算值。54容积流量检测用流量计法或按GB3053规定。对水冷式中间冷却器的空压机组亦可按有关规定的热平衡法测定。55测量仪表要求电量、温度、压力和流量测量应在仪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测量仪表(含在线工作仪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表2规定。仪表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表1序 号 仪 表 名 称 准 确 定1 温度计 1.0级2 流量计 2.0级3 大气压力表 2.0级4 压力表 2.5级5 计时表 0.5级6 电测仪 2.5级56监测参数和测点布置a环境温度tnj、大气压力PK,在离压缩机吸气口1米处;b电动机输入功率(包括电控或调速装置)Nr,在电动机配电装置的进线处;c压缩机吸气温度Tx,在压缩机标准吸气位置(距吸气法兰前的距离为两倍管直径)处;d压缩机排气温度Tp,在压缩机标准排气位置(距排气法兰前的距离为两倍管直径)处;e压缩机吸气压力Px,在压缩机标准吸气位置(距吸气法兰的距离为一个管直径)处;f压缩机排气压力Pp,在压缩机标准排气位置(距排气法兰的距离为一个管直径)处;g压缩机冷却水进水温度t1,在压缩机冷却水进口处;h空气压缩机排气端气量Gp,在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后第一个切断阀门出口位置(距法兰后距离为两倍管直径)处。6 空气压缩机组用电单耗(D)计算方法空气压缩机组用电单耗(D)按下式计算:D W K1K2 (1)Gx 式中:W - 空气压缩机组输入电能,kWh,按公式(2)计算:WNrt(2)Gx - 空气压缩机进气端气量,m3,按公式(3)计算:GxGp TxPp (3)TpPx D - 空气压缩机组用电单耗,kWh/m3;Nr - 空气压缩机组输入电功率,kW;Gp - 空气压缩机排气端气量,m3;t - 检测时间,h;Tx - 压缩机吸气温度,K;Tp - 压缩机排气温度,K;Px - 压缩机吸气压力(绝对)Mpa;Pp - 压缩机排气压力(绝对)Mpa;K1 - 冷却水修正系数,水冷K11.00,内冷K10.88;K2 - 压力修正系数,空气压缩机组在排气压力为0.7Mpa(表压)下工作时,K21。对于其他工作压力和冷却方式不同的机组,K2按公式(4)、(5)进行计算:单级:K2 0.8114 (4)(Pp/Px)0.28571 双级:K2 0.3459 (5)(Pp/Px)0.14291 7 节能监测合格指标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合格指标见表2。表2序号 监 测 项 目 合格指标1 压缩机排气温度 风冷180水冷1602 压缩机冷却水进水温度 353 压缩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差 按产品规定4 空气压缩机组用电单耗45kW*电动机容量:55160Kw200kW 0.129kWh/m30.115kWh/m3 0.112kWh/m3注:*电动机容量不在表列数据范围内时,合格指标用内插法确定。8 节能监测结果评价81本标准规定的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检查项目和测试项目合格指标是监测合格的最低标准。监测单位应以此进行合格和不合格的评价。全部监测指标同时合格方可视为节能监测合格的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82对监测合格者监测单位应作出能源浪费程度的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附录A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报告(补充件)编号:被监测单位 监测通知号 设备名称 监测日期 设备编号 设备用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