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史地]极地地区ppt.ppt_第1页
[初一政史地]极地地区ppt.ppt_第2页
[初一政史地]极地地区ppt.ppt_第3页
[初一政史地]极地地区ppt.ppt_第4页
[初一政史地]极地地区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极地地区 极地景观 一 独特的自然环境 在地球南北两端 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合称为极地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北极地区的经度范围 北极地区 北纬66 5 北极圈 以北的广大区域 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 以及沿岸的亚 欧 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面积为1400万平方千米 极地地区的范围 北极 66 5 n 90 n 360 南极地区 南纬66 5 南极圈 以南的广大区域 包括南极大陆 以及周围的海洋 极地地区的范围 南极 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南极地区的经度范围 66 5 s 90 s 360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跨了多大的经度范围 你能够在这两幅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吗 北 南 360 逆 顺 欧洲 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非洲 南美洲 南极洲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活动 根据下面的图片和材料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南极地区 这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年平均气温 50 南极大陆素有 冰雪高原 之称 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平均厚度2000多米 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 白色荒漠 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 风库 年平均风速为17 18米 秒 最大风速可达100米 秒 北极地区 没有南极地区那么严寒 年平均气温 18 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多 一般年降水量在100 250毫米之间 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 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 秒 南极地区的企鹅 北极地区的北极熊 合作学习 完成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比较表 1 读南 北极地区图 说出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环绕北冰洋各大洲的名称 2 读图10 5 比较南 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3 归纳和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活动 说说南 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 南极比北极气温要低的多 为什么 南极气温远低于北极的原因 海陆性质不同 南极以大陆为主 且冰雪覆盖 对阳光反射强 吸收热量少 放出热量多 而北极以海洋为主 海洋释放热量慢海拔高度不同 南极大陆号称高原大陆 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 受高度的影响 气温低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比较 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气温低 降水少 风力强 终年冰封 但不如南极冷 降水比南极地区高得多 风速远不及南极 中间是北冰洋 周围是亚洲 欧洲 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 北极熊 中间是南极大陆 周围被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包围 企鹅 二 科学考察的宝地 20世纪20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考察队 到南极地区进行考察 目前 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 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 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 冰川 海洋 生物 气象 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 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的矿产资源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 随着这里的石油 天然气 煤 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 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1985年2月14日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耸立在南极洲乔治王岛的土地上 1989年2月26日 我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经过不懈努力 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规模壮观的中山站 2004年7月28日 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 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正式落成 2009年2月2日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想一想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长城站 中山站和昆仑站 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科研宝地环境监测 生物线索 地质演化 电磁研究等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长城站 乔治王岛62 w 59 s中山站 东南极69 e 76 s昆仑站 内陆77 e 80 s 高程4087米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 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提示 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 分为寒暖两季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南极处于极昼时期 气温回升 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 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 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 20 至 40 5 6月和9 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 7 8月为夏季 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 8 因而5 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 搜集有关材料 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黄河站 北极地区 黄河站 北极黄河站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 2004年7月28日成立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 55 东经11 56 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 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 是我国继南极长城 中山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中国也成为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第八个国家 中国北极黄河站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院士是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成员 他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有一段形象的比喻 阅读之后 以小组的形式 讨论极地科考的价值 活动 讨论我国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在地球这个大系统内的一切要素变化的迹象 如气候变化 火山喷发 厄尔尼诺现象 人类活动甚至太阳活动等等 都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 记录 在南极冰盖的积雪和冰川冰里 这样 我们从南极的冰盖上取雪样 或者钻冰芯 就如同医生从人的耳朵上取一滴血一样 医生化验血样来判断人是否健康 我们就化验雪样来判断地球的健康情况 而深层的冰芯则会告诉我们地球的历史状况 许多国家到极地进行科学考察 三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极地地区环境的变化 南极大陆附近海域对鲸的捕杀 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 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北极地区的海豹 海狮 海象等动物 同样遭到人们的滥杀 石油 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 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如图为北极地区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 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 科学考察 环境保护等 1959年12月 澳大利亚 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 南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南极条约 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演讲活动 保护极地 人人有责科学家一直警告 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 如图是两幅公益海报 作一个简短的演讲 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和北极熊 独特的自然环境 极地地区 科学考察的宝地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小结 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说一说 如果你去极地考察 请选择下列所需物品 指南针 温度计 棉衣 棉帽 沙漠鞋 手套太阳镜 遮阳帽 雨衣 冰芯钻探机 帆船 想一想 1 下列有关南极洲位置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 南极洲是纬度最高的洲 全部位于南极圈内c 由东经20 经线向东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依次环绕在南极大陆周围d 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空中交通联系的中间基地2 南极洲科学考察最好的时间是 a 每年夏季7 8月份b 每年秋季9 10月份c 每年1 2月份的暖季d 什么时间都可以 巩固训练 b c 3 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暴风雪迎面扑来 看不清路 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酷冷的严寒 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在整个南极洲碰不上任何人 无法救援 随时会遭熊的袭击a b c d 4 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 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5 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 a 南极地区原来气候温暖 森林广布b 南极洲在新生代是海洋沉积盆地c 南极地区原来为海洋 水生植物繁多d 南极大陆因板块运动由中纬至此 a a d 1 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a b c 大洲d e f 海峡g 2 科学考察站 3 从图上可以看出 南极大陆有丰富的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