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邓海珊_第1页
三伏天灸邓海珊_第2页
三伏天灸邓海珊_第3页
三伏天灸邓海珊_第4页
三伏天灸邓海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伏天灸,邓海珊,内容,1.什么是天灸疗法?2.天灸疗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3.为什么要选择三伏天进行天灸(贴药)疗法?4.天灸疗法是什么适应范围和治疗作用?5.天灸疗法的治疗效果怎么样?6.天灸疗法应注意什么事项?7.天灸疗法禁忌症。8.天灸疗法常用穴位。9.天灸药物组成。,1、什么是天灸疗法?,天灸疗法,古代称为自灸,近代称为药物发泡疗法。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治疗方法,天灸疗法是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在特定穴位贴敷中药使其自然发泡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目的的一种灸法。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间),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介绍用天灸疗法治疗疟疾,哮喘等病,并取得比较满意疗效。,2、天灸疗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天灸疗法既可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发挥经络的作用;又可通过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药物自身的药效。临床上使用广泛,可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天灸疗法可调动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3、为什么要选择三伏天进行天灸(贴药)疗法?,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每年的夏至日起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1个庚日为末伏。伏是隐伏,避暑之意。三伏天是秦德公提出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今年的三伏天,初伏(7月18日) 中伏(7月28日) 末伏(8月7日),该疗法是在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理论指导下,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外浮,腠理疏通,此时在背部敷以辛温祛寒、逐痰平喘、走窜通经的药物,容易深入体内,达到温阳利气、驱除肺中内伏寒邪、补益人体阳气以及提高抗病能力等多种作用。(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为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在这最佳的治疗时间,用辛温祛寒逐痰平喘走窜通经药物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疗效更好。),4、天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和治疗作用是什么?,主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虚容易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慢性结肠炎、虚寒胃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脏气的虚弱和免疫功能的异常,是过敏性疾病的致病关键,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易患者、虚寒性胃痛均与肺、脾、肾、免疫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实验证明通过天灸疗法以后,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血中嗜酸性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下降,明显抑制机体的过敏状态。所以每年天灸贴药,对巩固治疗效果,增加机体功能和抗病能力非常有利。,4、天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和治疗作用是什么?,5、天灸疗法的治疗效果怎么样?,根据近30年国内临床观察和总结,对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易患者、虚寒性胃痛病人跟踪观察,有效率达80%以上,并逐年有所提高。由于疗效突出、可靠,深受百姓欢迎,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着手研制天灸治疗哮喘、变应性鼻炎等五种疾病的国家标准。,6、天灸疗法应注意什么事项?,(1)治疗后皮肤均有热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时间酌减为20分钟左右,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2)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或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6、天灸疗法应注意什么事项?,(3)个别人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擦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并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过敏食物。(4)一般来说,女性月经期间进行天灸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孕妇则应该避免贴药。(5)天灸禁忌者还有:高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6)贴药当天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把“阳气”赶跑。,(1)时间:初伏(7月18日)、 中伏(7月28日)、 末伏(8月7日)(2)地点:治未病科、针推科(3)科室联系电话:87797928,7、2014年我院开展“三伏天灸”的安排。,天灸常用穴,1)、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天突、膻中、定喘(双)、肺俞(双)、膏肓俞(双)、颈百劳(双),天突,胸骨上窝中央,膻中,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肺俞 胸3脾俞 胸11肾俞 腰2以上各椎体棘突下旁开1.5寸。,定喘大椎穴旁开0.5寸。,膏肓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颈百劳在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2)、急、慢性咽炎,天突、风门(双)、大椎、鱼际(双),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3)、过敏性鼻炎,风门、肺俞(双)、膏肓俞(双)、脾俞(双),4)、虚寒胃痛,中脘、足三里(双)、天枢(双)、脾俞(双)、胃俞(双),中脘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足三里 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天枢,脐旁2寸。,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5)、风湿性关节炎,阿是穴、双膝眼(双)、鹤顶(双)、脾俞(双)、肾俞(双),鹤顶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膝眼髌韧带两侧凹陷中。,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6)、体虚反复感冒,大椎、身柱、肺俞(双)、足三里(双)、肾俞(双),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三伏天穴位贴敷取穴,初伏主穴:肾俞、足三里配穴:呼吸系统:肺俞 消化系统:中脘、下脘 疼痛:大抒,三伏天穴位贴敷取穴,中伏主穴:关元、气海、三阴交 配穴:呼吸系统:定喘 消化系统:天枢 疼痛:膈俞,三伏天穴位贴敷取穴,末伏主穴:脾俞、丰隆 配穴:呼吸系统:风门 消化系统:大肠、 疼痛:颈项疼痛肩井 下肢疼痛承山,说明:,1、一般每次选择3个穴位左右,共46个穴位贴。2、除了以上主要穴位外,无论是哪种病症,都可适当辨证加减,如肾虚腰酸、耳聋、尿频等加肾俞;脾虚纳呆、腹胀、腹泻加脾俞;,8.天灸疗法的禁忌症,(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者。(3)孕妇、血证、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9.天灸疗法的药物配方,1.以清代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加用麝香。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4:4:l:1比例共研细末(80目)备用。2.新鲜老生姜用榨汁机绞汁,现配现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