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单位:某县国土资源局项目可研编制单位:武汉某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O一O年四月目 录一、项目立项请示二、项目立项呈报表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二)报告编制依据(三)项目区概况(四)项目分析(五)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六)项目投资估算(七)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八)项目实施管理(九)效益分析(十)结论和建议五、项目区整理前后地类面积变化对比表六、项目投资估算表七、项目区现状图八、项目区规划图附件1、县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水电局、环保局关于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2、县水利局关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废弃坑塘水面等意见的函。3、项目区公众意见征询表。4、土地权属证明。5、关于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田坎面积变化的说明。6、关于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部分旱地整理为灌溉水田的情况说明。7、项目效益测算表8、项目审查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单位:公顷、万元项 目 名 称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武汉某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地(市)、县(市)十堰市某县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镇某乡白岩河片村、沉溪河村、黄沙河村、黄竹扒村、宋家河村、仓房沟村、董家坪村、孟川村、上某村、下某村、枣树坪村项目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东径10937261094318北纬325327325356 项目申报类型重点项目性质整理地貌类型项目所在县自然地貌丘 陵项目区微地貌丘 陵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789.52公顷,其中建设规模666.67公顷,不动工面积122.85公顷。建设规模中:耕地553.18公顷(其中:水田23.29公顷,旱地529.89公顷)果园23.94公顷,林地25.41公顷(有林地6.38公顷,灌木林地19.03公顷);其他农用地162.55公顷(农村道路12.67公顷,田坎占地76.88公顷)。未利用地47.98公顷。土地权属情况土地所有权属集体所有,权属界限清楚无争议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666.67公顷预计新增耕地面积27.15公顷项目建设期(年) 一年项目投资估算2500万元项目背景1、项目建设原因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为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国家规定加强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产量的政策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政策及制度,县国土资源局与相关部门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以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指导,拟定在我县东部的某乡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主要对基本农田进行治理,完善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大部分为中低产田,虽然地理环境较优越,但土地利用不充分,耕地质量不高,农业生产条件差,道路、沟渠年久失修,淤堵严重,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上不去,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对该地区的及时统一规划与综合开发整理已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3、项目建设的意义该项目的实施,通过科学、高效、合理、充分、集约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挖掘土地潜力,使我县耕地总量大幅增加,对实现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高地力,完善道路、沟、渠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激发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同时项目区建设的良种基地可能为周边的农民作出示范,带动周边的经济,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目标任务(1)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一条的精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2)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规模为666.67公顷,其中耕地553.18公顷,通过农田的整治、改造,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可实现净增加耕地面积27.15公顷,净增耕地率为4.07%。新增耕地耕作层在30厘米以上,质地中壤,符合耕地标准。粮食产量每亩达450公斤以上,耕地收益大幅度增加,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83%。(3)该土地整理项目是综合治理基本农田的一个重大示范项目,为今后彻底根治区域内易涝易旱,地力下降,方便生产,提高劳动生产力,保证农田高产稳定探索和积累经验。(4)通过对农田的整理、改造、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耕种达80%左右,农业水利化水平达80%以上,防止水土流失,营造农田防护林、植树 株。改进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造福子孙后代。(5)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试点,为订单农业、生态农业推广农业新科技探索新路子。(6)项目区农田整治,按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要求,建设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精品农业,为进一步推广实施农田方格化、标准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投资2500万元,全部申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分析项目建设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总投资543.8916万元,占24.79%;农田水利工程总投资692.3945万元,占31.56%;田间道路工程总投资938.0456万元,占42.75%;防护林等其他工程总投资19.9012万元,占0.91%。项目内部收益率为9.15 %,静态回收期为11年。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1)通过实施本项目,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农业生产条件,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扩大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面,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降低贫富差别,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2)该项目实施可以新增耕地27.15公顷,可以养活528人。极大地缓解了全县耕地压力,缓解人地关系,对于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配套建设的完善,将为农户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民们经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3)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率达到83%。土地垦殖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85%,同时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的耕地质量将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将建成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项目实施后,良好的示范效应将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对土地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进一步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权属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2、生态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通过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工程建设,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将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的防护林的建设,不仅能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还将有效地保护各项目片的农田不受风沙侵害,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使项目的生态环境条件大为改善,并真正形成了“田成方,路平、渠直”错落有效的新的农田景观。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3、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区的基本农田通过整理后,将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将建成我县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因此,以水稻、油菜为典型作物进行经济效益评价。(1)净增耕地可创造产值。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7.15公顷。种植双季水稻和油菜。早稻产量6750公斤/公顷,晚稻产量7500公斤/公顷,按目前市场价格,早稻1.30元/公斤,晚稻1.40元/公斤,则种植水稻毛收益为19275元/公顷,扣除成本投入早稻4350元/公顷,晚稻4800元/公顷,每年种植水稻的纯收益为10125元/公顷,共计种植水稻的每年的纯收益18.75万元。种植油菜按每公顷净收益4275元,总收益为7.92万元。两项合计项目区可净增加产值为26.67万元。(2)改造中低产田可增加产值。项目区实施后,可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据我县农业专家估计,改造后水稻平均每公顷增产825公斤,项目区共计可增加纯收益50.11万元,种植油菜平均每公顷可增产675公斤,共计可增加纯收益75.6845元,两项目合计增加净产值217.12万元。(3)资金投放内部收益率和静态回收期。项目区经土地整理后,每年新增净收益243.79万元,经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为9.15%,静态回收期为11年。(4)投入产出分析某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按项目建设规模666.67公顷计算,平均每公顷投资3.75万元。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7.15公顷,新增耕地每公顷投资98.13万元,每万元新增耕地0.04公顷,每年可新增净产值243.79万元。按规划后的耕地面积551.28公顷计算,每公顷每年新增产出为0.44万元。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不仅能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经济效益来考虑,项目投资回报率是比较高的,经济是可行的,合算的。因此,项目实施后,能够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结论及建议1、可行性研究结论(1)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性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具有投资少,潜力大,见效快的特点,十分适合列入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根据测算,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27.15公顷,新增耕地率为4.07%。同时,对原有地块进行平整,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修建农田防护林,改造中低产田,可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作物丰产有了保障,农民收入大增。可见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2)通过对该项目区自然概况,社会经济状况,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管理措施,投资估算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认为该项目依据合法,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各项分析准确到位,切实可行。该项目可操作性强,符合现行的有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法律、法规等,整理价值高,在国家重点投资扶持下,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项目的实施将得到充分的保证。整个项目实施后,可以大大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从根本上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2、问题与建议(1)问题本项目实施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问题,其次存在国家投资项目的高标准与地方技术人才缺乏的矛盾问题。(2)建议县政府要成立专班机构,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监管。及时拨付项目资金,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省厅及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切实做好土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的承包经营工作,强化项目配套工程设施的管护措施。省厅要不定期地指派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定期地组织培训,以满足工程的技术需要。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申报单位:湖北省某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武汉某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负责人:联系方式:电 话通讯地址:某县某乡武汉路邮政编码:442600二O一O年四月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提出的原因、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项目建设原因某县位于鄂西北边陲,地扼秦楚要冲,汉江上游北岸,属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长江中上游生态保护区。全县版土面积3509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2004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6.37万亩,人均1.32亩。坡度在250以下的耕地面积 43.9万亩,人均0.81亩。人口多,耕地少,质量差,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率低是某县的基本县情。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加之县域内大型水利水电枢纽陡岭子水电站下闸蓄水,特别是国家正在兴建的大型交通项目银-武高速公路工程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库区淹没需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加强耕地保护,严格依法落实用途管制,科学、适时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对保持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实现我县确立的“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特产业,依托市场,注重生态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梯次推进”的发展目标,确保土地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和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恢复今年特大洪水损毁的耕地,我们拟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充分挥我县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促进我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本次申报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位于我县某乡的十一个村土地。通过项目实施,能够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化步伐,促进项目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项目所在地乡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大部分为中低产田,虽然地理环境较优越,但土地利用不充分,耕地质量不高,农业生产条件差,道路、沟渠年久失修,淤堵严重,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上不去,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对该地区的综合开发整理已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3、项目建设的意义该项目的实施,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挖掘土地潜力,使耕地总量大幅增加,对实现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及完善道路、沟、渠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不仅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激发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同时项目区建设的良种基地可能为周边的农民作出示范,带动周边的经济,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项目简介1、项目类型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要求,结合某县的实际情况,确定该项目申报为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全称为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2、项目性质本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3、项目范围该项目区分十一个项目片,涉及某乡11个行政村,其坐标范围为东径10937261094318北纬325327325356。涉及某乡白岩河片村、沉溪河村、黄沙河村、黄竹扒村、宋家河村、仓房沟村、董家坪村、孟川村、上某村、下某村、枣树坪村。4、项目规模本次土地整理项目区属于丘陵,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666.67公顷。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3.75万元/公顷。55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白岩河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白岩河片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00 0.00%114 旱地52.29 52.29 68.27%小计52.29 52.29 68.27%12 园地121 果园0.00 0.00%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3 林地131 有林地1.42 1.42 1.85%132 灌木林地7.67 7.67 10.01%小计9.09 9.09 11.87%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0.63 0.63 0.82%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7.83 7.83 10.22%小计8.46 8.46 11.04%合计69.84 69.84 91.17%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5.22 5.22 6.81%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5.22 5.22 6.81%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1.54 1.54 2.01%小计1.54 1.54 2.01%合计1.54 1.54 2.01%总计76.60 76.60 100.00%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沉溪河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沉溪河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80 0.80 0.80%114 旱地69.25 69.25 68.83%小计70.05 70.05 69.63%12 园地121 果园1.55 1.55 1.54%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1.55 1.55 1.54%13 林地131 有林地0.63 0.63 0.63%132 灌木林地11.21 11.21 11.14%小计11.84 11.84 11.77%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1.23 1.23 1.22%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9.24 9.24 9.18%小计10.47 10.47 10.41%合计93.91 93.91 93.34%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2.87 2.87 2.85%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2.87 2.87 2.85%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3.83 3.83 3.81%小计3.83 3.83 3.81%合计3.83 3.83 3.81%总计100.61 100.61 100.00%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黄沙河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黄沙河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00 0.00%114 旱地22.43 22.43 79.90%小计22.43 22.43 79.90%12 园地121 果园0.00 0.00%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3 林地131 有林地0.00 0.00%132 灌木林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0.68 0.68 2.42%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2.81 2.81 10.01%小计3.49 3.49 12.43%合计25.92 25.92 92.34%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0.86 0.86 3.07%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0.86 0.86 3.07%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1.29 1.29 4.60%小计1.29 1.29 4.60%合计1.29 1.29 4.60%总计28.07 28.07 100.00%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黄竹扒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黄竹扒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00 0.00%114 旱地23.21 23.21 72.99%小计23.21 23.21 72.99%12 园地121 果园0.00 0.00%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3 林地131 有林地1.56 1.56 4.91%132 灌木林地0.00 0.00%小计1.56 1.56 4.91%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0.00 0.00%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3.04 3.04 9.56%小计3.04 3.04 9.56%合计27.81 27.81 87.45%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0.28 0.28 0.88%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0.28 0.28 0.88%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3.71 3.71 11.67%小计3.71 3.71 11.67%合计3.71 3.71 11.67%总计31.80 31.80 100.00%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宋家河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宋家河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00 0.00%114 旱地20.32 20.32 62.56%小计20.32 20.32 62.56%12 园地121 果园0.00 0.00%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3 林地131 有林地1.58 1.58 4.86%132 灌木林地0.00 0.00%小计1.58 1.58 4.86%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0.65 0.65 2.00%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2.18 2.18 6.71%小计2.83 2.83 8.71%合计24.73 24.73 76.14%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0.31 0.31 0.95%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0.31 0.31 0.95%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7.44 7.44 22.91%小计7.44 7.44 22.91%合计7.44 7.44 22.91%总计32.48 32.48 100.00%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仓房沟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仓房沟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00 0.00%114 旱地12.86 12.86 76.18%小计12.86 12.86 76.18%12 园地121 果园0.00 0.00%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3 林地131 有林地0.00 0.00%132 灌木林地0.15 0.15 0.89%小计0.15 0.15 0.89%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0.23 0.23 1.36%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1.25 1.25 7.41%小计1.48 1.48 8.77%合计14.49 14.49 85.84%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0.83 0.83 4.92%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0.83 0.83 4.92%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1.56 1.56 9.24%小计1.56 1.56 9.24%合计1.56 1.56 9.24%总计16.88 16.88 100.00%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董家坪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董家坪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00 0.00%114 旱地13.30 13.30 73.04%小计13.30 13.30 73.04%12 园地121 果园0.00 0.00%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3 林地131 有林地0.00 0.00%132 灌木林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0.17 0.17 0.93%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2.68 2.68 14.72%小计2.85 2.85 15.65%合计16.15 16.15 88.69%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1.09 1.09 5.99%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1.09 1.09 5.99%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0.97 0.97 5.33%小计0.97 0.97 5.33%合计0.97 0.97 5.33%总计18.21 18.21 100.00%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下某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下某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00 0.00%114 旱地111.91 111.91 69.60%小计111.91 111.91 69.60%12 园地121 果园0.00 0.00%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3 林地131 有林地0.98 0.98 0.61%132 灌木林地0.00 0.00%小计0.98 0.98 0.61%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3.20 3.20 1.99%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20.44 20.44 12.71%小计23.64 23.64 14.70%合计136.53 136.53 84.92%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16.58 16.58 10.31%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16.58 16.58 10.31%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7.67 7.67 4.77%小计7.67 7.67 4.77%合计7.67 7.67 4.77%总计160.78 160.78 100.00%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枣树坪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枣树坪合计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11 水田0.00 0.00%114 旱地34.64 34.64 76.47%小计34.64 34.64 76.47%12 园地121 果园0.00 0.00%125 其他园地0.00 0.00%小计0.00 0.00 0.00%13 林地131 有林地0.21 0.21 0.46%132 灌木林地0.00 0.00%小计0.21 0.21 0.46%15 其他农用地153 农村道路用地1.62 1.62 3.58%154 坑塘水面0.00 0.00%156 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157 田坎3.86 3.86 8.52%小计5.48 5.48 12.10%合计40.33 40.33 89.03%2 建设用地22 建设用地225 居民点2.20 2.20 4.86%独立工矿0.00 0.00%小 计2.20 2.20 4.86%3 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311 荒草地0.00 0.00%河流水面2.77 2.77 6.11%小计2.77 2.77 6.11%合计2.77 2.77 6.11%总计45.30 45.30 100.00%5、项目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6、项目任务目标(1)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一条的精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2)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规模为666.67公顷,其中:耕地553.18公顷(其中:水田23.29公顷,旱地529.89公顷)果园23.94公顷,林地25.41公顷(有林地6.38公顷,灌木林地19.03公顷);其他农用地162.55公顷(农村道路12.67公顷,田坎占地76.88公顷)。未利用地47.98公顷。通过农田的整治、改造,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可实现净增加耕地面积27.15公顷,净增耕地率为4.07%。新增耕地耕作层在30厘米以上,质地中壤,符合耕地标准。粮食产量每亩达450公斤以上,耕地收益大幅度增加,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83%。(3)该土地整理项目为综合治理基本农田和今后彻底根治区域内易涝易旱,提高地力,方便生产,并且为农田高产探索和积累了经验。(4)通过对农田的整理、提高了农田集约化,机械耕种达80%左右,农业水利化水平达80%以上,营造农田防护林、植树34618株,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改进了农业生产条件,还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造福子孙后代。(5)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试点,为订单农业、生态农业的推广及农业新科技探索新路子。(6)项目区农田整治,按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要求,建设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精品农业,为进一步推广实施农田方格化、标准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二、报告编制依据1、土地管理法2、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规定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8、湖北省粮食生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2005年某年鉴三、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该项目区分十一个项目片,涉及某乡11个行政村,其坐标范围为东径10937261094318北纬325327325356。涉及某乡白岩河片村、沉溪河村、黄沙河村、黄竹扒村、宋家河村、仓房沟村、董家坪村、孟川村、上某村、下某村、枣树坪村。2、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区域均属低山丘陵地带,总体地势较为平缓,平均海拔350米。区内坡土地坡度小于5度,地形条件适宜进行土地整理。3、水文地质某县地表水资源相当丰富,过境客水量大,中水年有46%产生河川径流,特旱年有30%产生河川径流,年平均径流深632.64毫米,年径流量12.37亿立方米,从地形区域看,山区大于丘陵。境内有汉水、大兰河、金钱河、大泥河、天河、大楸木沟过境,均属汉江水系,受地质影响,某地下水资源不甚丰富。主要以松散类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形式,前者分布于沿江和河流低谷区,厚度一般为25米,单井涌水量100500吨/日,主要有降水补给。整岩裂隙主要分布于绿阳山区和团陂以及中部丘陵地区,泉流水量小于10吨/日,两种地下物性质接近,水质好,PH值均为7,净储量约为3.9亿立方米。开采储量有1.43亿立方米,由于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主要保障农村村民生活用水,项目区内没有必要开采提取地下水用以灌溉,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用水要求。4、气候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适中。年平均气温15.8,全年无霜期238天,年平均降水量780.2mm。5、植被某县多为原生性植被,有高大茂密的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林,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交错分布。地表辅以灌木丛芒草组成的植被;中部丘陵区有马尾松和少量杉、竹、桑等组成的常绿叶及落叶、平行叶混效,西南沿江平原多灌木丛及小量油桐、刺槐、旱柳、杨柳、枫、杨等构成的落叶混交林,多系飞生籽生长。6、土壤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厚,肥力较高,适宜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生长。成土母质为片麻岩风化物。南部沿汉江主要是淤泥田,占全县土地的7.75%。西南部以赤沙泥为主一沙泥田为主,成土母质主要是风化壳不厚的红色砂砾岩,还有在第四季红色粘土上发育的黄泥土,其特征是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土层平均厚度不超过50cm,质地轻壤偏中。 7、自然灾害本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初春气温回升快,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多变,雨水增多,常有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出现;夏季雨量集中,多暴雨;天气晴朗少雨,气温下降较快,早晚凉爽,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常有较强的冷空气侵袭,伴有偏北大风,气温急剧下降,出现雨雪、寒潮和冰冻天气。主要有干旱、水灾、冰雹、风灾、连阴雨和冻害等。干旱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每隔11.6年就发生一次大旱。水灾多发生在6、7、8月间,310月可能有暴雨出现,春秋季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影响早稻的插秧和二季稻的灌浆成熟,冬季寒潮入侵时,可能出现冻害天气,严重出现冻害天气,严重影响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长。(二)自然资源1、光热资源项目区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0千卡/cm3,季节分配夏多冬少,4-9月是光照最充足的时期,全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87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