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doc_第1页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doc_第2页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doc_第3页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doc_第4页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姓名:班级: 学号: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当代中国人的共识,但传统文化精华多还是糟粕多及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个人理解又各不相同。那么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什么是精华和糟粕呢?对于这些精华和糟粕又该怎么做我们呢?关键词:中华文化 精华 糟粕一、 中华文化的概念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中华的儒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二、儒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1、儒家文化的精华(1)修身立德、培养高尚情操、成就理想人格儒家最讲求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以德润身、“以美其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就理想人格。个人的修身需要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深造之以道而自得”,所以儒家的修身立德之学,也就是所谓的“为己之学”。如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大学讲“正心诚意”,中庸讲“至诚尽性”,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等等,都体现了儒家反求诸己、以德润身的修身为己之学的精义。儒家要求“士志于道”、“居仁由义”,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职志,以担当道义为己任;具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智大勇,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历代志士仁人包括一些近现代革命家都深受儒家人生哲学的影响,吸取并践行了其中的思想精华,为国家、民族以至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借鉴了儒家“慎独”、“吾日三省吾身”等修养方法,说明这些方法运用于个人德性修养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我们的干部教育中,儒家人生哲学中的优质资源,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仍然可以为我所用。(2)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儒家重视“礼”即社会制度建设,但“礼”不只是外在的形式,而是要以“仁”为内在精神。“仁”是一种本源于孝亲之心的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在与他人相处时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按照“仁”的精神制定一系列社会制度、规范和道德原则,来明分定伦,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比如在家庭中,如能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这个家庭就和睦了。扩大到社会,就是要建立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基本伦常秩序,每个人都要按其名分尽到一定的道德责任,如君有君德,臣有臣德,父有父德,子有子德,朋友有交友之道。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也有职业道德,如为政者有政德,从商者有商德,教师有师德,医生有医德等等。每个人各守其分,各尽其责,依礼而行,整个社会就能够和谐安定。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儒家最看重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众心成城,人和为贵”。“和”是儒家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种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学说,虽然有其特定的时代和阶级内涵,但它所体现的道德理性精神,包括善待他人的仁爱精神、尊重秩序的守礼原则、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经过科学阐释和现代转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亦能发挥重要的积极意义。2、 儒家文化的糟粕(1)“安民”思想儒家思想片面强调人的修身养性,极具欺骗性,而绝口不谈那些不受制约的皇权正是产生腐败和荼毒生灵的根源。其实,真正可以使天下太平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民主的社会制度,不是个人的什么修行。正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专制制度导致了人的堕落、暴君的肆虐、人民的惶惶不可终日、以及对人民创造性的严重压制。儒家思想一直提倡“君权天授”,而不是“君权民授”。为了让人民有个盼头,它告诉人民:如果君王也修身养性,天下就会太平,人民就会幸福。它的目的是麻痹人民,让人民整天做梦,永远期盼出一个修身养性层次极高的“明君”,却不让人民直接参政、不让人民选择心目中最佳的君王人选。可是中国历史上出过几个明君呢?确切地说:一个也没有!但是人民就这样在儒家思想麻醉之下期盼“明君”期盼了几千年。儒家思想是中国最成功的精神鸦片。专制制度不但充分利用儒家思想,还篡改歪曲儒家的部分论述来为其服务。对于帝王而言,任何有利于集权统治的思想都是求之不得的。既然儒家思想有浓重的奴才意识,历代帝王崇尚儒学也就顺理成章了。总而言之。被儒家思想深重毒害的中国,社会在形式上虽然也批判过儒家思想,但是专制统治正是得益于许多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奴才意识。(2)愚忠愚孝忠孝为立身之本,中国传统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孝,就没有生存的权利。愚忠在中国是美德,如关羽、岳飞、文天祥。愚孝在中国也是美德,如二十四孝所记载的。中国也有反对愚忠、愚孝的思想,但是反对的理由是,愚忠、愚孝会给自己所孝、所忠的人带来祸患。如耘瓜受杖(曾子在瓜地里除草,失误锄断了瓜根。他的父亲曾皙很生气,举起大棒敲打他的背。曾子向前仆到在地,许久不省人事,过了一会才苏醒过来。他苏醒过来后不仅没有表现出痛苦,反而带着高兴的样子站起来,上前对曾皙说:“刚才,我得罪了您老人家,您老人家用力教训我,岂不是让您担忧了?”接着退回到房内,弹琴歌唱,想让曾皙听到,而知道自己的身体仍然健康。孔子听说这件事,认为曾子做的太过分了,他生气地告诉看门的学生说:“曾参来时不要让他进来。”曾子自认为没有过错,派人谒见孔子,孔子说:“你没有听说吗?瞽叟有个儿子叫作舜。舜侍奉瞽叟,让他来做事,没有不在父亲身旁的;如果想寻找来杀死他,从没有让父亲找到过。小打就忍受惩罚,大打就逃走。所以瞽叟没有犯不守父亲本份的过错,舜也没有失去淳厚、美好的孝德。曾参这样侍奉父亲,不顾身体忍受暴怒,就是死也不躲避。假如自己死去,就把父亲陷于不义,与不孝相比,哪个重要呢?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杀害天子的臣民是什么样的罪过呢?”曾子听到这话后说:“我犯了大罪过啊!”于是到孔子那里去检讨过错。)中国传统认为孝是爱的源泉,首先中国传统认为自己是父母所生,所以父母是爱自己的,这是不容质疑的。父母爱我,我爱父母,在外推到别人的父母及他们所爱的人-他们的儿女。三、 总结精华与糟粕泱泱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凝重的积淀,她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文化是软性的,但她表现出的结果却是有形的,判断文化的好坏不能只从主观出发,也不能只言片语和断章取义,好坏的判断必须从结果出发,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所表现出的结果就是促进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的东西肯定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不适应的方面。不可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积极的因素,但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不适应现代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