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大纲5.doc_第1页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大纲5.doc_第2页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大纲5.doc_第3页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大纲5.doc_第4页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大纲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Classical Chinese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3、 周学时/学分:3/64、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师范本科)5、 使用教材: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上、中、下,高等教育出版社。二、 课程简介古代汉语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本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二学年,讲授108学时。本课程内容共分古文阅读和基础知识两大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有关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古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阅读理解古文的能力、从事古代文献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素养和自身文化素质,并具备胜任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能力。课程由相互配合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讲述古代文言文语言规律的通论,另一部分是古代文献材料文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三、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由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通过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让学生以“古为今用”为原则,反对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本课程由文选和通论两部分组成,结合通论讲文选,二者有机结合,文选与通论的比例约为1:1。文选教学要做到字、词、句三落实。通论教学要做到每个概念、每个例句要讲明白。主要以词汇为重点,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精读周、秦、汉的源头范文,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常用词,理清其本义与众多引申义间的脉络,系统了解古书用字、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四、 教学进度表章次题目教学时数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古书注解3第三章工具书的使用3第四章文字12第五章词汇8文选26第六章语法18第七章音韵8第八章修辞2文选26总计108五、 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 考试方式:期末闭卷考试2、 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期中考查等;考试成绩 占总成绩70;综合考核成绩 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综合而定。六、 正文第一章 绪论 2课时【教学目的】: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要求,以及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明确古汉语课程性质、目的、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自觉性。【重点及难点】:古代汉语的概念,古汉语学习方法。【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二、什么是古代汉语三、古代汉语课的内容四、怎样学好古代汉语【本章思考题】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为什么要说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第二章 古书的注解 3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古注的体例、类型、术语和训释方式,能读懂带有旧注的古文。【重点及难点】:古注的体例;古注的训释方法。【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训练和课外练习为主,课堂讨论与课外作业为辅。【教学内容】:一、古书注解的名称和类别(一)古书注解的名称1、传2、笺3、注4、疏5、正义6、章句7、集解(二)古书注解的类别1、传注类2、章句类3、音义类4、集解类5、义疏类6、补注类二、古注的内容三、古书注解的体例1、注疏体2、集注体四、古注术语犹;谓之(曰、为);谓;貌;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当为、当作;脱文、衍文。【本章思考题】1、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都有哪些?请逐一解释。2、请简述古书注解的体例。3、古注有哪些类别和内容?4、古注有哪些名称,请逐一解释。第三章 工具书的使用 3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工具书的类型;掌握工具书的编排方式和常用工具书的类别、性质、功能、特点【重点及难点】:工具书的编排方式和常用工具书的类别、性质、功能、特点【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课外练习为主,课外作业为辅。【主要教学内容】:一、工具书常见的类型字典;辞书;韵书;类书;政书;书目;索引;表谱;图录。二、编排体例1、按音系排列2、按部首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4、按意义编排三、注音方法1、直音法2、反切法四、掌握特点,用其所长1、字典2、词典3、虚词词典4、特殊语词词典五、训诂必读之书1、专释语义的专著2、音义兼注的专著3、形音义合解的专著【本章思考题】1、 查检汉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如“王”2、 利用工具书查词语出处,标出所依据的工具书名称、页码、出版时间。如“风马牛”3、 从词诠中查虚词的释义。如“虢叔死焉”中的“焉”。4、 从经传释词中查虚词的释义,并注明卷数。如“君何患焉”中的“焉”5、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给汉字注音和释义。如“壶”。6、 查阅诗词曲语词汇释,注出词语的意义。如“那厮也!忒懵懂玉山低豠,着鬼祟醉眼乜斜。”中的“乜斜”。7、 查阅经籍纂诂卷六十九,去声,十卦中的“介”字,找出它所收的义项及引例。 第四章 文字 1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汉字构造的理论“六书”,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古书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特点和鉴别。【重点及难点】:“六书”的识别;汉字构形的十种思维模式。“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繁简字的转换【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训练和课外练习为主,课堂讨论与课外作业为辅。【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2)一、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二、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1、图画2、记号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1、汉字产生的时代2、汉字体系的形成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构造(4)一、六书的名称及其由来二、六书的内容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四体二用3、形声字的结构分析三、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绘形象物;烘托显物;标识指物;借形寓意;符号示意;比形象事;合字会意;加注义符;加注声符;音义合成。第三节 汉字的发展演变(2)一、汉字字体的演变1、甲骨文、金文2、六国古文3、秦系大篆和小篆4、隶书及其他二、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1、部首形体变化2、简省或讹变3、混同第四节 古书中的用字(4)一、古今字1、定义 2、形体 3、成因 4、辨识二、异体字1、定义 2、类别 3、辨识三、通假字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通假四、繁简字1、定义 2、类别 3、转换【本章思考题】1、如何看待古代传说与汉字起源的文化关系?2、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什么时代?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谈谈你对“六书”的认识。4、十种构形模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举例说明。5、汉字字体演变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举例说明。6、用字通假于造字假借有什么区别?7、.形声字的意符与部首有什么不同?8、谈谈古今字、异体字与繁简字各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词汇 8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了解古汉语词汇的构成;能辨析古汉语同义词。学习文选增强感性认识。【重点及难点】:掌握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和古今词义的差异情况;【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训练和课外练习为主,课堂讨论与课外作业为辅。【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4)一、古今词汇构成状况1、古今词汇的消长与沿用2、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3、古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情况A、联绵词 B、叠音词 C、复合词二、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2、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第二节 词的本义引申义(2)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方法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相似类比 B、相关借代 C、相因推导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的定义3、词义引申的脉络A、链条式 B、辐射式三、词的假借义第三节 同义词及同义词的辨析(2)一、什么是同义词二、同义词形成的途径1、特定的社会生活形成同义词2、方言差异3、词义的发展4、时代不同,事物名称不同5、古人细分物类三、怎样辨析同义词1、概念内涵不同2、概念的外延不同3、词义色彩不同4、语法功能不同5、本义引申义不同6、产生时代区域不同【本章思考题】1、古今词义异同有几种情况?请举例说明。2、古今汉语词汇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特点?3、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义引申有几种方式?文选部分 28学时1、夫子当路于齐32、郑庄公戒饬守臣33、郑伯克段于鄢44、楚屈完来盟于师25、楚归晋知罂26、石碏谏宠州吁27、介之推不言禄28、子产不毁乡校29、苏秦以连横说秦410、叔向贺贫211、赵威后问齐使2第六章 语法 18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古汉语常见的几种句式特点及常见格式,并能正确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掌握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熟悉古汉语中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常见用法。掌握古汉语中的介词、连词的使用情况,熟悉古汉语中的词头、词尾。【重点及难点】: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古汉语中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及其区别;“者”“所”的用法。常用介词“于”“以”“为”的用法,连词“与”“以”“而”的用法。【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训练和课外练习为主,课堂讨论与课外作业为辅。【教学内容】:第一节 句法(10)一、 判断句与判断词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二、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为所”式5“被”字式三、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1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2代词“是”作宾语前置3。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4、疑问代词作宾语: 四、古汉语的双宾语句五、动量成分的位置1数词直接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 六、名词作状语第二节 实词的活用(2):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定义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1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做动词4名词作状语三、活用与兼类的区别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第三节 称代(2)一 人称代词“尔”“汝”“若”“而”“乃”“其”“之”的用法二、指示代词“是”“兹”“尔”“若”“然”“焉”“诸”“或”的用法三、疑问代词四、不定代词第四节 虚词( 4)一、连词,介词1、介词“于”(於)“以”“为”“与”的用法2、连词“与”“而”“以”“则”“且”的用法3、“然而”“然则”“虽然”的用法二 、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1、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2、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3、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三、结构助词1、“者”的用法2、“所”的用法“者”和“所”的区别3、“者”和“所”的区别【本章思考题】1.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类型?2.古代汉语叙述句有哪些特点?3.词类活用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4.“者”与“所”各有何用法?举例说明。5.古代语常用连词“而”“以”“则”的用法各有几种?举例说明。6.谈谈古代语介词“以”“于”“为”“之”的用法,举例说明。第七章音韵8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音韵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诗经的用韵情况,掌握古汉语中的古音通假现象。掌握格律诗的用韵规律和特点,并能应用于实践,判断是否格律诗以及写出合律的绝句律诗。【重点及难点】:古音通假;古韵三十部;传统36字母。格律诗的平仄格式。【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训练和课外练习为主,课堂讨论与课外作业为辅。【教学内容】:一、音韵学基础知识二、中古音与反切三、诗经与上古音1、诗经的韵例2、诗经的韵部四、诗律1、古风和律诗2、律诗用韵的特点3、律诗定式和变格4、律诗的对仗5、律诗的句式五、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1、什么是双声2、什么是叠韵3、三十六字母4、什么是古音通假5、假借字的两种情况6、常用假借字的辨析【本章思考题】1.谈谈诗经的韵例。2.默写古韵30部和古声母32纽。3.什么叫双声叠韵?4.古音通假有哪几种情况?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第八章修辞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古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重点及难点】:互文;变文;引用;顶真【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训练和课外练习为主,课堂讨论与课外作业为辅。【教学内容】:一、起兴 引用 借代二、互文、变文、连文三、公用 序变 虚词连用四、重言 复重 顶真【本章思考题】简要说明叠字、叠词和双声叠韵连绵词的修辞作用。文选部分:26学时 1单子论陈必亡2乐毅献书报燕王3颜触说齐宣王4赵威后问齐使5叔向贺贫6老子6篇庄子2篇1谷风2东山3鸡鸣4生民1淮阴侯列传2报任安书3论积贮书4陈情表5滕王阁序七、阅读书目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一九九八年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2、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