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市弘扬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张舒 审阅人:薛加功 编号:3 日期:2010-8-29寡人之于国也 班级_ 姓名_教学目标:1、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2、 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孟子的政治主张。3、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通过诵读,把握文言文字词,了解文章内容。难点:多角度诵读课文,体味文言经典的魅力。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元文宗封为“亚圣”,后世并称孔孟。他主张“仁政”,统一天下,曾游说各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七章传世。战国中期,各诸侯国都在讲究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孟子却讲“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是脱离实际,加之孟子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傲骨,不肯趋炎附势,故他的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孟子曾把孔子重道德修养的“仁”发展成他的政治理论“仁政”,主张施“王道”,行“王道”,即“省刑罚,薄税敛”,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仁政”的政治理论是“民本论”,哲学理论是“性善论”。2、孟子:孟子现存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汉代赵歧注释孟子,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孟子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3、背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离娄上)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兵员缺乏,劳力不足。各诸侯国也就处心积虑的争夺人力。梁惠王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些体恤百姓的措施,以求吸取人力资源,但收效甚微,故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却“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借梁惠王的疑问,或说是心理需求,宣传自己“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学习过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级)(初读)移其粟 弃甲曳兵 数罟 鸡豚狗彘之畜 庠序 孝悌饿莩 洿池 衣帛 (点拨:字音疏通是诵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础)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A级)(点拨:请同学们积累实词、虚词的用法)河内凶: 邻国之民不加少: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直不百步耳: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谷不可胜食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三、重点实词的整理与归纳 (B级)1、文中“兵”的用法:(1)兵器、武器 (2)军事、战争 (3)军队 (4)士兵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颇蔺相如列传)可汗大点兵(木兰诗)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四、翻译句子(C级)(点拨:翻译时要注意句式,重点字词的对应落实)1、王好战,请以战喻。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句式)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的用法)五、问题思考(C级)1、根据课文内容看,梁惠王为什么会“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疑问?(文本阅读)课堂检测(B级)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B弃甲曳兵而走(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2、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3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扬州市弘扬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张舒 审阅人:薛加功 编号:4 日期:2010-8-29寡人之于国也 班级_ 姓名_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难点: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学习过程:1、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C级)2、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含义是什么?(C级)(比喻论证的深层含义,想要说明的事实)3、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 “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C级)(重点语段的赏析)4、 你能说说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吗?(D级)课文质疑: 课外提升:(D级)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方 (2)诸 (3)犹 (4)之 (5)如 (6)宜 2(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 扬州市弘扬中学高一语文作业纸 编写人:张舒 审阅人:薛加功 编号:2 日期:2010-8-29寡人之于国也 班级_ 姓名_一、基础知识(B级)1、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二、名句默写(A级)1、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2、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C级)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锡工作群管理办法
- 办事处建设管理办法
- 托儿所如何管理办法
- 景区流浪猫管理办法
- 发建部现场管理办法
- 大学信息化管理办法
- 新员工考评管理办法
- 平行车进口管理办法
- 江西省计价管理办法
- 教师体育团管理办法
- 2024年景区委托运营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内容
- 儿童孤独症的健康宣教
- 2024年度外籍员工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合同3篇
- 2024-2030年中国氢气传感器行业销售动态与竞争前景预测报告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考试试题
- 档案调取申请书范本
- 浅部真菌病的局部治疗策略
- 2024年知识竞赛-大疆无人机飞行知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DB23-T 3789-2024 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规范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冀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