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教学研究室百首歌吟进校园.doc_第1页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百首歌吟进校园.doc_第2页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百首歌吟进校园.doc_第3页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百首歌吟进校园.doc_第4页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百首歌吟进校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关于在全市各小学开展“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各街镇、矿区教育办公室,市直各小学: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及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推广“肥城市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工程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成果,进一步加强广大少年儿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研究,自今年秋季起在全市各小学开展以中华经典诗文歌吟为载体的“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现将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阅读,并根据简介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出活动方案,切实将“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贯彻落实好。附: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中华经典诗文歌吟是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途径以及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肥城市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工程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成果;是课题组成员历经10年(2001年2011年)在诵读经典诗文的基础上举办“经典诗文背诵、经典诗文吟唱、诗文情景剧表演、曲谱评选”等活动的经验积累;是我市专职音乐教师和优秀语文教师通过悉心揣摩、推敲诗歌的情感、意境、基调而形成的作品集;是集诗歌吟唱、诗歌解析、诗词常识、活动乐园于一体的适合小学各年级选择使用的优秀学校课程资源。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歌吟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歌吟,现就歌吟编写的指导思想、内容结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及使用意见做如下说明:一、歌吟编写的指导思想1.落实纲要。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材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中华经典诗文歌吟是在“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的思想指导下,在中华经典诗文读本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一本校本教材,其目的是实现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深化,形成课程资源的本土化特色。2.践行课标。从语文课的角度讲:吟唱经典诗词是一种手段,优化了学生对经典诗词的学习和运用。从音乐课的角度讲:诗词是一种载体,为美的旋律赋予了智慧和灵魂。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理念。”中华经典诗文歌吟融文学性、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是介于语文和音乐课之间的综合性校本教材。创编该书,其目的是创新经典诵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吟唱中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遵循规律。“吟”“唱”比朗读更便于记忆。用朗读、分析、讲解的办法教学生学习诗词,丢失了诗词的声律美、意境美,甚至连“记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也做不好。也就是说,“朗读”不是完成诗词记忆的最好办法,把语言与旋律结合起来才是行之有效的最好办法。现代科学证明,在旋律与语言之间,人的大脑对旋律的记忆总是来得更快、更深刻,吟唱就是教授诗词的最好办法。诗大序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古籍所描绘的这些图景,也说明了舞蹈、音乐、诗歌最初合为一体的状况。诗歌是有韵的音乐,音乐是无韵的诗歌。诗歌失去音乐性,其富于音乐美的语言艺术特征也将随之丧失。正所谓“诗言志、律和声”,经典诗文藉以音乐的帮助,可广为流传。4.涵养性情。纵观当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当今的各种音乐教育缺乏人文内涵,尤其缺乏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而诗词吟唱,继承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两个传统:一是诗、乐一体化的传统,二是中国古典诗词声律美和意境美的传统。创编歌吟一书,其目的是通过经典诗词吟唱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沉浸在诗词的旋律和意境之中,感受旋律美和诗歌的意境美,涵养其性情,陶冶其情操,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二、歌吟的内容结构整本书采取主题单元设计框架,共安排了明媚春光篇、青山绿水篇、田园风光篇、惜时劝学篇、咏物言志篇、叙事抒情篇、悠悠情思篇、送别酬答篇、边塞羁旅篇、爱国悲悯篇、仰望星空篇等十一个单元,可以说,从内容表达方面囊括了诗词的诸多种类。每个单元又分为单元导读、经典吟唱、吟诵展示、活动乐园、诗词常识五个板块:单元导读,用充满诗意的语言点明本单元诗歌的主题以及吟唱的方法;经典吟唱,精选了符合本单元主题的配乐诗歌,每单元安排10首不等诗歌,十一个单元共计安排了100首诗歌,诗歌下面是解析,主要解析诗歌大意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便于把握基调;吟诵展示,提供了本单元一些诗歌的诵读方法的指导,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吟诵的技巧;活动乐园,为综合性版块,有唱一唱、演一演、积累运用等,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诗词常识,主要根据本单元所选诗歌特点讲解简单的小知识,如五律、绝句、汉乐府等,此版块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吟唱中掌握一点诗词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三、歌吟的特点歌吟一书的编写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重在依据诗词的韵律,通过读之、吟之、歌之、舞之、画之,让小学生在吟诵吟唱中学习经典诗词,突出实践性和趣味性。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精选,范围广泛。在浩如烟海的经典诗词中遴选了100首诗歌,编选内容涉及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歌等,涵盖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时空观,中国人的亲情、友情、人生观,恬淡与旷达的风格,怡情山水风雅,爱国悲悯的情怀等等。这是一个精华浓缩的诗词“小宇宙”,可以让小学生对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审美特点等形成概括性的了解,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学科整合,融为一体。让经典的传统文化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深情吟唱,体会意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经典文化的陶冶,也能受到音乐的感染,学生会随着音乐节奏产生心灵的共鸣,产生审美愉悦,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记忆本是被动、艰苦的,但这一经“吟唱”,就好比给经典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让经典诗词搭上了音乐的快车,增进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运用,给诗文的背诵带来了一缕新的春风,既深化了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又为学生音乐技能的发展创新了教学方式,达到了语文、音乐学科的融合。经典吟唱与本土文化融合。我们选取了部分专业作曲家的作品和本市音乐教师创作的优秀作品,整合编辑了这本充满乡土气息的“诗词吟唱”校本教材。虽然文本的呈现比较粗糙,欠系统性和周密性,经不起专家的仔细推敲,但我们想,学生在演唱自己身边的老师创作的作品时,一定更加专注和投入,感情更加投入,诗词也会更加深入人心。活动拓展促应用。在每个单元的活动广角版块,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开展诗文演唱、诗文表演(包括诗文小品、诗文音乐情景剧)、诗文书画(包括诗文配画、画配诗文以及书法、绘画)等比赛活动。以活动促研究,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成为师生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凭借。 四、歌吟的教学目标1能读通、读顺经典诗词,并熟读成诵。2能借助“诗词解析”,了解诗意,体会诗词的意境。3吟唱百首诗词,能感受到诗词的旋律美和意境美。4.初步了解吟诵诗歌要注意的声调、重音、节奏和气势的符号,掌握诗词诵读的方法。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5.学会运用“读、吟、唱、舞、画、写”等多元性诗词学习方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运用。6.学会策划、组织简单的实践活动。7.能初步掌握文学常识,了解“绝句、北朝民歌、词牌、七律”等文学常识的概念。8养成每日诵读、吟唱诗词的习惯,逐步提高诵读、分析、理解、表演、运用等能力。9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10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五、教学内容安排一年级上学期1、3、11、20、28、36、46 (7课)下学期2、4、12、21、29、37、47 (7课)二年级上学期5、6、7、13、22、30、38 (7课)下学期8、9、10、14、23、31、39 (7课)三年级上学期15、24、32、40、48、56、65、74 (8课)下学期16、25、33、41、49、57、66、75、82 (9课)四年级上学期17、26、34、42、50、58、67、76 (8课)下学期18、19、35、43、51、59、68、77、83 (9课)五年级上学期27、44、52、60、69、78、84、85、93 (9课)下学期45、53、61、70、79、86、87、88、94、95 (10课)六年级上学期54、62、63、71、80、89、90、91、96 (9课)下学期55、64、72、73、81、92、97、98、99、100 (10课)六、歌吟使用意见1.开设经典吟唱课程。加大语文、音乐、地方、校本课程等学科教改力度,尝试将中华经典诗文歌吟教学引入课堂。将歌吟中的使用目标分别细化到低、中、高三个年级,按照各阶段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探讨诵读吟唱课的指导模式与方法,将经典诵读吟唱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延伸。建议由音乐教师和语文教师共同担当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执行教学内容的安排。除每单元的诗配乐外,其他内容(吟诵展示、活动乐园、诗词常识)完成情况如下:一年级下学期完成第一单元的内容;二年级上学期完成第二单元的内容,下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的内容;三年级上学期完成第四单元的内容,下学期完成第五单元的内容;四年级上学期完成第六单元的内容,下学期完成第七单元的内容;五年级上学期完成第八单元的内容,下学期完成第九单元的内容;六年级上学期完成第十单元的内容,下学期完成第十一单元的内容。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学校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吟唱经典的积极性,每学期可开展“经典诗词吟唱会”、“诵读音乐会”、“讲诗文小故事比赛”、“诗文写作比赛”、“诗文书法绘画赛”、“诵读小能手”、“诗文知识大赛”“诗文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评比求创新,将将经典诵读、吟唱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各学校要在“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建设中,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校园网等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