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7.doc_第1页
泌尿系统7.doc_第2页
泌尿系统7.doc_第3页
泌尿系统7.doc_第4页
泌尿系统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病史临床】患者,男,31岁,左侧肋腹部胀痛3月余。【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冠状面重建VR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马蹄肾 B孤立肾 C异位肾 D“乙状”肾 E盘肾 正确答案:A本病例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下列那几项()A横断面及三维重建示双肾呈倒“八”字形分布于脊柱两侧 B双肾下极肾实质在脊柱前方融合 C双肾盂重度积水 D双肾盂旋转不良 E双肾盂高位 正确答案:ABD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双肾呈倒“八”字形分布,双肾下极肾实质于脊柱前方相连融合,左肾实质明显变薄,双侧肾盂积水,以左肾盂为重。 【五、诊断】马蹄肾 【六、鉴别诊断】双肾旋转不良(malrotation of kidney);“乙状”肾;异位肾。 【七、讨论】马蹄肾(horseshoe kidney)是先天性融合肾中最常见的一种畸形。马蹄肾特点为双肾下极在脊柱和腹主动脉前方实质融合或者以纤维组织相连,双侧肾轴转位,输尿管仍位于脊柱两侧。临床表现患者可毫无症状,常因其它原因行腹部检查,或触及腹部肿块,或因并发肾积水、肾结石和尿路感染而就诊发现。1影像学表现:尿路造影表现: 两肾盂肾盏旋转不良,肾盂向前或肾盂伸向内或内后方; 两肾长轴交叉点不在上方而在肾下方; 肾脏异位(低位且靠近); 输尿管在肾实质前外下方,下降时再向内弯曲、 形如一花瓶之边缘(上段向外,中下段内弯); 肾盂及下肾盏靠近。 CT: 双肾下极在脊柱或腹主动脉前方相连,可为肾实质性融合,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的双肾下极实质融为一体; 双肾盂旋转不良,肾门多位于肾前方;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马蹄肾全貌,双肾呈倒“八”字或“U”字形分布。MRI:MRI对于诊断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有很大优势。马蹄肾形态学显示和CT相似,而且不需要造影剂即可比较清晰的显示集尿系统。USG: 双肾上极远离脊柱,呈倒“八”字分布; 沿腹主动脉纵切扫描可显示双肾下极肾实质融合成的峡部。2鉴别诊断:与肾转位不良鉴别:后者可为单侧或双侧,肾门可位于肾前方,但双肾位于脊柱两侧,无明显膜性或实质性连接。【一、病史临床】患者,男,36岁,反复右腰疼痛1年余,加重1周。【二、影像图片】【三、问题】窗体顶端上面图片所示病变的正确描述或诊断为A右侧为双肾盂,单输尿管畸形 B、右侧为单肾盂,单输尿管畸形 C右侧为单肾盂、双输尿管畸形 D、右侧为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 E右侧额外肾 正确答案:D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IVU示右肾肾影狭长,右侧肾区可见两个独立肾盂、独立输尿管进入膀胱。【五、诊断】双肾盂双输尿管重复畸形 【六、鉴别诊断】额外肾;横过异位肾 【七、讨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为较常见的肾盂输尿管发育异常,为胚胎期输尿管芽分裂异常引起。按发生原因及输尿管芽分叉点的高低引起部分或完全重复畸形。重复输尿管多伴有重复肾,重复肾多有共同被膜,多数肾实质仍融合为一体,表面可有一浅沟。重复的上肾盏往往较小、发育不全;下肾盏较大,可有一或两条输尿管通向膀胱。完全性重复畸形的两条输尿管,膀胱开口遵守Weigent-meyers规则,即下肾盂输尿管的膀胱开口部位正常,上肾盂输尿管为异位开口,在膀胱三角外侧之内下方。临床多无症状,影像学上多因其他疾病或体格检查发现。1.影像学表现:IVU:尿路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表现为上下肾盂均显影,肾影狭长,一般上位肾盂小,只1个大肾盏,下位肾盂大,有23个大肾盏,可见重复输尿管影。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可见单侧或双侧肾脏内相互分离的两个肾盂和与其相连的两条输尿管,延迟扫描,多层螺旋CT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可更好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全貌及相邻关系。MRU:可清楚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全貌,转动体位可以显示其形态结构及相邻关系。2鉴别诊断(1)额外肾:在CT、MRI、DSA等检查,可明确诊断额外肾所具有的单独肾被膜及另外一套输尿管及血液供应。而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没有。(2)横过异位肾: 一侧肾影缺如; 同侧显示两套完整肾盂肾盏系统; 输尿管可横过中线但膀胱开口部位正常。【一、病史临床】何,女,25岁。左腰部疼痛反复发作三月加重一天。极度痛苦貌,尿液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其他无明显异常。【二、影像图片】【三、问题】窗体顶端请你选择何最不可能患有以下哪种疾病:A左侧输尿管结石伴扩张 B左侧输尿管肿瘤 C左侧先天性输尿管狭窄 正确答案:C(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患者年龄一般较小,在排除其他后天性病变之后,才可考虑本病。)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左侧肾脏肾窦明显扩张积水,分离3cm,输尿管扩张,其远端距集合系统6cm处可见管腔内内有一大小为0.80.6cm的强回声团,伴声影,与输尿管壁分界清楚。右侧肾脏、输尿管及膀胱未见明显异常。【五、诊断】左侧输尿管结石伴扩张 【六、鉴别诊断】输尿管肿瘤;先天性输尿管狭窄; 【七、讨论】临床上病人有反复发作的肾绞痛和血尿病史,沿输尿管方向有放射性痛。超声检查有明显的肾盂积水,扩张的输尿管可见强回声团块伴声影,即可诊断为输尿管结石。【一、病史临床】男,75岁,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肉眼血尿1年,加重10余天。【二、影像图片】盆腔X线平片CT横断面CT矢状面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对于阳性结石的诊断方式,下列那种检查方法最方便、快捷?AIVP或膀胱造影 B核医学 CCT DMRI EX线平片 正确答案:E对于阴性结石的诊断方式,下列那种检查方法最方便、快捷?AIVP或膀胱造影 B核医学 CCT DMRI EX线平片 正确答案:A位于耻骨联合上方,盆腔中线部位,可随体位改变的高密度影,考虑?A肾盂结石 B膀胱结石 C输尿管结石 D尿道结石 E静脉石 正确答案:B肾区呈鹿角状或珊瑚状高密度影,考虑?A肾盂结石 B膀胱结石 C输尿管结石 D尿道结石 E静脉石 正确答案:A位于盆腔外围,较小而多发的类圆形或环形高密度影?A肾盂结石 B膀胱结石 C输尿管结石 D尿道结石 E静脉石 正确答案:E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盆腔X线平片示右坐骨棘旁上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 CT扫描膀胱内可见多个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光滑、锐利,横断面及矢状面示其与前方增大的前列腺及后方膀胱壁分界清晰。 【五、诊断】1膀胱结石 2前列腺肥大 【六、鉴别诊断】1膀胱肿瘤钙化2输尿管下段结石3静脉石 【七、讨论】尿路结石(urolithiasis)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3:1。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其主要成分为草酸盐、磷酸盐和尿酸。膀胱结石常为尿潴留、感染或膀胱内异物引起,也可由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排入膀胱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终末疼痛、血尿、尿频等,或排尿时尿流常突然中断,患者改变体位后尿流又通畅。1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由于膀胱结石多为阳性,所以在患者处于直立位时,KUB上显示盆腔中下部耻骨联合上方单发或多发高密度影,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也可呈桑椹状,边缘毛糙。膀胱结石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膀胱阴性结石(如尿酸盐结石)密度低,KUB上不易发现,需要通过IVU或膀胱造影确定,表现为膀胱内类圆形充盈缺损,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备注:较小高密度结石易被造影剂高密度掩盖,故在注入造影剂前应先行KUB检查排除阳性结石。)CT:表现为膀胱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CT值常大于100Hu,边缘多光滑,内部密度可以不均,呈高低相间同心圆状或年轮状改变,可随体位而移动。CT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检出X线平片不易发现的阴性结石。2鉴别诊断膀胱肿瘤钙化:在CT上可见肿瘤影像,钙化多层弧形、条形或不规则形,位于肿瘤表面;输尿管下段结石和盆腔静脉石:输尿管下段结石一般位置较高,且偏于一侧,结石长轴与输尿管长轴走行一致,改变体位时结石位置不变。盆腔静脉石位置多靠近骨盆侧壁,呈中间密度淡边缘密度深的小圆形阴影,常多发。【一、病史临床】患者,男,72岁,反复血尿半年,加重伴尿急、尿频、尿痛2个月。【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平扫横断MRI平扫横断面T1WI MRI平扫横断面T2WIMRI平扫冠状面T2WI 【三、问题】窗体顶端关于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左肾积水 B左肾结石并肾盂肾盏扩张积水 C左肾多发囊肿 D左肾结核 E多囊肾 正确答案:D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CT:左肾体积明显缩小,肾实质变薄,肾实质内可见多发小圆形空洞,且空洞间似相互沟通,壁上可见斑片状钙化灶,肾盂积水扩张。 MRI:左肾体积明显缩小,肾实质变薄,T1WI示肾皮髓质分界不清,肾脏实质内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空洞,呈长T1长T2信号,空洞壁不规则。 【五、诊断】左肾肾结核(病理确诊) 【六、鉴别诊断】1肾结石;2肾实质肿瘤;3肾钙质沉着症;4肾盂癌。 【七、讨论】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大多来自血源性感染,结核杆菌随血流侵入肾皮质形成感染灶,病变进展可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性脓肿。脓肿破入肾盏形成空洞,若全肾钙化致肾功能完全丧失, 称肾自截。临床上肾结核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尿频、尿急、脓尿和血尿。且有消瘦、乏力、低热及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1影像学特点: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平片常无异常发现。或可见肾实质云絮状或弧形钙化,当出现全肾钙化,肾萎缩变小,肾功能很差或无功能,这种全肾弥漫性钙化称为“自截肾”(Autonephrectomy),常见于肾结核晚期。IVU有以下几种表现: 早期局限在肾实质的结核病变,未侵入肾乳头不影响肾盏及肾功能时,静脉肾盂造影无阳性发现。 病变侵入肾小盏,表现末端小盏杯口圆钝,模糊不整,呈虫蚀状改变。 肾乳头溃疡空洞形成,表现为一团造影剂影与肾盏相连,边缘不整,位于肾盏外方实质内。 结核性脓肾,肾盂肾盏破坏,狭窄和扩大,肾盏大部分破坏,肾盂大量积脓及疤痕收缩变形,肾功能受损严重,肾不显影。CT: 早期显示肾实质内多发形态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缘不规整,可与肾盂肾盏相通,增强扫描病灶区无明显强化; 病变进展,可见部分肾盏或全部肾盏、肾盂扩张,呈多发囊性低密度灶,囊内CT值略高于水; 病变内可见大小不一钙化灶,呈点状或不规则高密度影,严重者肾大部或全部弥漫性钙化。 晚期肾脏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肾盂肾盏壁明显增厚。MRI:形态学表现与CT类似。肾实质内的脓肿、空洞与扩张的肾盂肾盏均呈长T1长T2信号。USG:肾结核声像图无明显特征性。早期,超声扫描肾实质内可见无回声区并伴有小点状或斑片状回声。2鉴别诊断肾结石:肾结石局限于肾盂肾盏内,边缘清晰,密度高,且形态与肾盂肾盏常类似,而肾结核钙化常呈点片状位于肾实质内。肾肿瘤:肾脏肿瘤可有肾盏破坏及钙化,常伴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及充盈缺损。肾钙质沉着症:本病诊断主要依靠平片和尿路造影,可发现双侧对称弥漫分布于肾髓质和皮质的羽毛状或小点状钙化,有特征性。【一、病史临床】患者,女,24岁,左侧腰部胀痛并发热3个月,无血尿。【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横断面CT增强冠状面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关于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肾盂积水 B肾撕裂伤 C肾脓肿 D囊性肾癌 E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正确答案:E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左肾体积明显增大,轮廓不规整,肾盂难以分辨。肾实质内可见多个厚壁囊状低密度区,其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肾周筋膜增厚粘连,增强扫描囊腔壁明显强化,囊内容物未见明显强化。【五、诊断】左肾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理确诊) 【六、鉴别诊断】1囊性肾癌;2肾脓肿 【七、讨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是一种少见的肾实质慢性肉芽肿样炎性疾病,常见于中年妇女,临床上常表现为腰痛、发热、消瘦及脓尿等急慢性肾盂肾炎症状,约70合并尿路结石,典型为鹿角样结石。1影像学表现:CT平扫常可见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多不清楚。若累及肾实质表现为肾脏普遍增大,内有大小不一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变周围组织呈环形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病变常延伸至肾周,少数可引起腰大肌脓肿;常可见肾盂内并发鹿角形结石。血管造影是鉴别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方法,有助于炎性病变与肿瘤的鉴别。XGP相对特征性血管造影表现为: 病变为少血管区,边缘较模糊; 肾动脉主干一般不增粗,血管分支牵张、伸直、拉长、变细,向周围推挤,呈弧形压迹;肾内血管无粗细不均,无紊乱; 无新生肿瘤血管,无肿瘤染色,无“血池征”,无动静脉瘘; 实质期呈单个密度不均充盈缺损或多个囊状结构充盈缺损。2鉴别诊断:囊性肾癌:临床上多无尿路感染症状,肾周筋膜一般不增厚,囊壁多厚薄不均,可见壁立结节,且囊性肾癌钙化较少见。肾脓肿:病史一般较短,症状更急、更重,CT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不伴软组织肿块,钙化少见,经抗炎治疗后多可吸收。【一、病史临床】患者,男,25岁,1年前无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悸,偶伴轻度头晕,血压波动在200160/14095mmHg之间。【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横断面CT增强冠状面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根据上图影像表现,请选择最可能的诊断A多发肾囊肿 B多囊肾 C囊性肾癌 D双侧肾盂肾盏积水扩张 E多发肾梗死灶 正确答案:B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双肾体积增大,边缘略呈分叶状,双肾实质内可见大量大小不一薄壁囊肿区,呈蜂窝状;增强扫描囊肿内未见明显强化,囊间肾实质明显强化,肾盂、肾盏受压变形。【五、诊断】多囊肾 【六、鉴别诊断】多发肾囊肿;双肾积水 【七、讨论】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肾囊性病变,分为婴儿型及成人型,以成人型多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时合并肝、胰、脾多发囊性病变,其中以合并多囊肝最常见;多囊肾90发生于双侧,多发病于4060岁,40岁以后常有进行性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3040患者伴有肝囊肿。临床症状一般出现较晚,常见症状为腹内肿块、上腹部及腰背部胀痛、无痛性血尿、高血压,一般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而肾功异常时多已为晚期。1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两侧肾影普遍增大,两侧可不对称,往往一侧特别大,轮廓常呈分叶状,偶见钙化斑,肾脏位置常有下垂,旋转,肾脊角较正常为小,甚至肾长轴与脊柱平行。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双肾盏不规则增大、延长、分开和奇异状变形。多数肾盂形态及轮廓变形不明显,但因肾功能减退,显影多浅淡, 部分肾盏分散,颈部延长,呈“蜘蛛腿”样改变。肾盏普遍分离并伸长伴多处边缘光滑的弧形压迹为典型表现。CT: 肾脏显著增大,双肾实质内见大量大小不一囊性水样密度区,肾实质明显受压变薄,可见肾盂肾盏拉长、挤压变形,肾边缘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囊性病变不强化; 多伴有多囊肝; 若囊肿内有出血,则囊肿内密度可增高。MRI:双肾体积增大,外形不规整,呈分叶;双肾多发囊性病变常呈长T1长T2信号,水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当囊肿内并发出血或感染时T1WI病灶可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2鉴别诊断:多发肾囊肿,亦可累及双侧肾脏,但囊腔一般较大,囊肿数目较少,正常肾实质较多保留,无明确家族史,临床无高血压及肾功衰竭。双肾积水(由先天性疾患或后天性输尿管梗阻所致):可出现双侧胁腹部包块并有肾功能受损的表现。但静脉肾盂造影、超声和CT检查均与多囊肾有明显不同的表现,鉴别不难。【一、病史临床】患者,男,31岁,健康查体发现肾脏异常。【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横断面CT增强冠状面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下列选项关于上述图像不正确的是A病变位于右肾下极,呈水样低密度 B增强CT扫描病变未见明显强化 C病变与肾实质分界清晰 D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 E病变在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 正确答案:AE本病最可能诊断A肾囊肿 B囊性肾癌 C小肾癌 D肾错构瘤 E肾腺瘤 正确答案:A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CT:右肾前部可见一大小约1.01.0cm类圆形均匀低密度灶,病灶边界清晰光滑,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增强扫描病变未见明显强化。 MRI:右肾前部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晰。 【五、诊断】右肾囊肿 【六、鉴别诊断】1囊性肾癌;2小肾癌 【七、讨论】肾囊肿(renal cyst)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囊性病变,以单纯性肾囊肿居多,常见3060岁,男女比例2:1。囊肿可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一般起源于肾实质,壁薄而光滑,合并感染和出血时壁可以钙化,囊内容物为浆液性液体,内可含有蛋白及盐类,囊肿与肾盂肾盏不相通。囊肿一般生长缓慢。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偶有轻度不适,囊肿较大者可压迫邻近器官,出现腹部不适、胀痛等症状,尿多正常。本病多因健康体检或检查其他器官时偶尔发现。1影像表现特点:静脉肾盂造影:静脉肾盂造影是否出现异常征象,取决于囊肿大小及位置。肾包膜下囊肿,静脉肾盂造影可正常;一般则见肾盂肾盏受压变形,肾小盏可变短、伸长、扩大,但肾盏末端多完整;压迫肾盂可见肾盂边界光滑的充盈缺损。肾动脉造影:准确率可达90以上, 动脉期可见局部肾动脉牵直及推移,典型者呈包绕状移位,呈“掌中握球”状,病灶内无异常血管;毛细血管期病灶呈低密度,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CT: 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均匀低密度区,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病变不强化;边界更清楚; 病变与肾实质分界清楚锐利,囊肿壁薄,且厚薄均匀; 当囊肿内合并出血或感染或蛋白含量高时,囊肿密度可增高,囊肿壁有时可见弧形或蛋壳状钙化。MRI: 单纯肾囊肿在MRI上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与肾实质分界清晰; 信号强度均匀呈长T1长T2信号,水抑制序列呈低信号; 合并出血的肾囊肿T1WI可呈高信号,由于其含含铁血黄素T2WI则呈低信号。2鉴别诊断:囊性肾癌:囊壁多厚薄不均,壁不光滑,密度不均匀,偶可见壁立结节,增强扫描病灶囊壁及壁立结节可强化。小肾癌:密度一般较肾囊肿高,增强扫描多有强化。【一、病史临床】患者,男性,58岁,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4年余。【二、影像图片】超声(USG)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冠状面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下列关于病变描述错误的是A病变内可见脂肪密度影 B右肾病变在超声上呈强回声 C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强化 D病灶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未强化 正确答案:D对于上述病变的正确诊断是A肾癌 B肾畸胎瘤 C肾脂肪瘤 D肾错构瘤 E肾母细胞瘤 正确答案:D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右肾中下部外侧可见一大小约35cm的等低混杂密度团块影,CT值约60Hu,边界清晰,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增强扫描病灶内可见不均匀强化。超声检查示肾实质内强回声光团。【五、诊断】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镜下见血管、平滑肌、脂肪组织,血管大小不等,管壁厚并透明样变性,管腔不规则;平滑肌细胞排列不规则,错杂交织;脂肪细胞大小不一,排列密集。 【六、鉴别诊断】1肾癌 2肾畸胎瘤 3肾脂肪瘤 【七、讨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leiomyolipoma,AML)又称肾错构瘤,肿瘤由异常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组成。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常见于中年女性,单发或多发,约4060患者并发结节性硬化,肿瘤大小可由数毫米至20cm左右,肿瘤生长较缓慢无包膜,临床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腹胀、腹痛,较大的肿瘤在肾实质内生长可造成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影像学表现CT:典型AML表现为软组织和脂肪密度相间肿块,呈单个圆形或卵圆形,可分叶,边缘光滑锐利,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晰,向肾外生长可见肾实质边缘掀起。大小约数毫米至20厘米不等,巨大者可占据整个肾脏。在病灶内发现脂肪密度是其特异性表现,脂肪密度CT值多在40120Hu;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不强化,而血管、平滑肌等强化。MRI:形态学表现与CT一致,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在病灶中发现脂肪信号:T1高信号、T2中等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降低,其内可有分隔。增强扫描由于病灶含脂肪较多,故强化程度不如肾实质,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肾动脉造影:DSA诊断肾血管肌脂瘤较具特异性。造影表现与肿瘤血管多少及肿瘤成分有关,肿瘤含血管成分多,则显示为多血管肿块; 肿瘤含脂肪及平滑肌成分较多则显示为少血管肿瘤; 相对特征性表现有如下几种:肿瘤血管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假性动脉瘤形成; 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较清楚;肿瘤虽较大,但仅为单支肾内动脉供血;静脉期肿块呈漩涡状葱皮样外观。超声(USG):表现为肾实质内以强回声为主肿块,边界清。2鉴别诊断:与肾癌鉴别:肾癌多为实性肿块,一般少见脂肪密度或信号,且肾癌可有邻近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但是少数以肌肉成分为主的AML与肾癌较难鉴别。与肾畸胎瘤鉴别:畸胎瘤在肾脏罕见,在有脂肪成分存在同时,常见不规则钙化和(或)牙齿、骨骼结构。与脂肪瘤鉴别:脂肪瘤密度较均匀,其内无软组织分隔及条索影,增强扫描不强化。【一、病史临床】患儿,男,6岁,因右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9天入院。查体腹稍膨隆,以右侧明显,右上腹轻压痛,深压后可触及质韧肿物。【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横断面CT增强冠状面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关于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肾错构瘤 B肾癌 C肾母细胞瘤 D神经母细胞瘤 E肾畸胎瘤 正确答案:C本类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叙述正确的有A临床主要表现是腹部触及肿块 B临床主要表现是腹痛、尿血 C本病多见于儿童 D本病的典型CT表现是肾实质内巨大肿块;多侵犯肾盂肾盏 E本病的典型CT表现是肾实质内巨大肿块,并残余受压的肾组织呈新月形包绕肿块 正确答案:ACE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右肾中上部可见一巨大肿块影,大小约1512cm,其中心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周边呈软组织密度,包膜下可见少许弧形积液影。增强扫描示肿块呈分叶状,周边肿瘤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央低密度未强化,冠状面重建示部分正常肾实质明显受压,并向下向后移位,呈新月形,与肿块分界较清。【五、诊断】右肾肾母细胞瘤(病理确诊)。镜下见瘤细胞呈小巢状,条索状弥漫浸润生长,。瘤细胞为小圆形或卵圆形原始细胞,胞浆稀少,核大深染,形状不规则,异型明显,部分瘤细胞形成原始肾小管,肾小球样结构。 【六、鉴别诊断】1肾细胞癌 2神经母细胞瘤 3畸胎瘤 巨大肾盂积水 【七、讨论】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又称Wilms瘤,约占肾恶性肿瘤的6,是儿童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幼儿的各种恶性肿瘤中,本病约占1/4,最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35岁发病率显著降低,5岁以后则少见,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其内多见出血坏死,常侵犯肾静脉,血行转移常发生于肺。临床最常见症状是偶然发现腹部肿块,少数患儿并有高血压,或腹痛、低热,血尿较少见。【一、病史临床】患者,男,41岁,反复无痛性血尿4月余。【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横断面CT增强冠状面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对于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肾癌 B肾错构瘤 C肾母细胞瘤 D肾囊肿并出血、感染 E肾盂癌 正确答案:A关于本病的正确描述为A病灶内未见明显钙化; B病变内可见点片状钙化灶; C病灶密度均匀,强化明显; D本病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血尿; E病变来源于右肾肾上腺 正确答案:BD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右肾上极肾实质内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突向肾外,大小约48cm,密度欠均匀,CT值约32HU,密度略低于肾实质,其内可见点片状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残余右肾实质。【五、诊断】右肾肾癌(病理确诊)。镜下见瘤细胞主要为透明细胞,夹杂部分颗粒细胞,排列呈片状、巢状,局部浸润包膜。瘤细胞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丰富红染,大部分呈空泡样淡染,核圆形、卵圆形。 【六、鉴别诊断】1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 2肾盂癌 3复杂肾囊肿。 【七、讨论】肾癌(renal carcinoma)即肾细胞癌,约占肾恶性肿瘤的7585,肾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女23:1。肾癌多发于肾上、下极;主要源于肾实质上皮细胞,镜下所见常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透明细胞癌,另一类为颗粒细胞癌,肿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可呈分叶状;瘤内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及钙化。血尿、疼痛和肾区肿块为肾癌三大最为常见症状,常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血尿。1影像学表现平片和IVU对肾癌诊断价值有限,肾动脉造影对肾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了解其病理血管形态及病变分期均有实用价值,为诊断肾癌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尤其对多血性肿瘤,其敏感性优于其他影像检查。肾癌肾动脉造影常见表现如下: 肾动脉主干增粗,肾动脉主干和/或分支可受压弧形移位,部分可包绕肿块,形成“抱球征”。 肾内动脉分支如被肿瘤包裹和侵蚀,表现为局限性变细或粗细不均。 肾癌常为多血管性占位病变(占92,仅8为少血性),表现为大量粗细不均,排列紊乱的肿瘤新生血管,可见血池及粗大肿瘤静脉早显。 实质期肿瘤染色明显,排空延迟;肿瘤染色大多均匀,部分不均匀与肿块内出血坏死及囊性变有关。肾实质染色可见肾轮廓不规则。 静脉期可见肾静脉主干早显及肾静脉内瘤栓。表现为肾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内充盈缺损或突然中断,阻塞以前的肾静脉排空延迟,常可见到侧支静脉显影。CT:典型肾癌表现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肿块。平扫病灶多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边界清晰,可合并出血、坏死、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可呈轻到中度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肾实质,且可不均匀强化。膨胀性生长肿瘤可表现为肾脏局部突起,边界清,周围组织受压形成假包膜。浸润性生长者与肾实质分界不清,肾脏轮廓多无明显变化。MRI:形态学类似CT表现。T1WI肿瘤信号多低于正常肾实质,T2WI肿瘤呈混杂信号,并常于肿瘤周边见到肿瘤假性薄膜的低信号环。USG:肾表面局限性隆起,肿块内呈强弱不等回声或混合性回声。2鉴别诊断肾错构瘤:错构瘤内多可见典型脂肪密度或信号,而肾癌较少见脂肪,且肾癌可见周围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肾盂癌:肾盂癌很少引起肾轮廓改变,肾盂、肾盏多呈离心性受压移位。但若肾盂癌侵犯到肾实质,则较难从影像学上鉴别。【一、病史临床】患者,男,69岁,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6年余,加重1年。【二、影像图片】MRI平扫横断面T1WIMRI平扫横断面T2WIMRI增强冠状面 【三、问题】窗体顶端对于本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病灶位于肾实质内 B病灶位于肾盂内 C病灶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 D病灶邻近部肾盂肾盏呈离心性受压移位 E肾盂、肾盏扩张 正确答案:A对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肾癌 B肾盂癌 C肾盂凝血块 D肾盂结石 E肾盂囊肿 正确答案:B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右侧肾盂内可见异常软组织影,可见分叶,邻近部肾盂、肾盏积水扩张,T1WI及T2WI肿块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肾实质,肿块与邻近肾实质分界较清。【五、诊断】右肾盂移行细胞癌(病理确诊)镜下见瘤细胞呈实体巢状,部分呈乳头状结构,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体积大小不等,异型明显,可见瘤巨细胞,排列密集紊乱,极向消失,胞浆少,胞核浓染,核分裂可见。 【六、鉴别诊断】1肾盂内凝血块 2肾癌侵犯肾盂 【七、讨论】肾盂癌(renal pelvic carcinoma)占肾恶性肿瘤的812,源于肾盂及肾盏上皮细胞,病理类型可分三种:移行细胞癌(占80),鳞癌及腺癌,移行细胞癌常为多发性,往往有同侧输尿管及膀胱受累。肾盂癌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4:1,多见于4070岁。左右发病无明显差异,两侧同时发生者,约占24%。临床常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血尿及腰酸痛,部分可出现腹部肿块。1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肾盂内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密度略低于或类似肾实质,但高于尿液密度。肿块周围肾窦脂肪受压,肾盂或肾盏梗阻可出现肾积水,增强扫描肿块多轻度增强,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实质。延迟扫描,对比剂进入肾集合系统,此时可见病灶区的肾盂出现充盈缺损。MRI:形态学表现与CT类似,肿块较小时,有长T1长T2信号的尿液包绕,较易显示肿块轮廓。USG:肾集合系统内低回声团块,边界欠规整,回声不均匀。2鉴别诊断肾盂凝血块:也可表现为肾盂占位,但改变体位或短期内多次复查病变大小形态变化较明显,CT平扫呈较高密度,增强多无强化;肾癌侵犯肾盂:肾癌主要向肾外生长,病灶主体多位于肾外,对肾盂肾盏多为向心性挤压,而肾盂癌肿瘤主体多位于肾盂,对肾盂肾盏多为离心性挤压。【一、病史临床】患者,女,72岁,反复肉眼血尿1年,排尿疼痛。【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横断面增强矢状面重建 CT增强冠状面重建超声 【三、问题】窗体顶端下列关于本病例描述正确的是A病灶位于膀胱三角区 B病灶没有分叶 C病灶表面有钙化灶 D病变以窄基底与膀胱壁相连 E增强扫描肿物明显强化 正确答案:ACE对于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前列腺癌侵入膀胱 B膀胱癌 C膀胱结石 D腺性膀胱炎 E膀胱嗜铬细胞瘤 正确答案:B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CT:膀胱右后壁可见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突向膀胱内,肿块以宽基底与膀胱壁相连,边缘可见较深分叶,肿块前部可见点状或弧形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强化。超声:膀胱右后壁不规则增厚,并可见结节状或菜花状中等回声团块突向腔内,肿块前缘可见弧形强回声带。 【五、诊断】膀胱癌(病理确诊)。镜下见瘤细胞呈片巢状,侵入固有膜和肌层,瘤细胞排列密集紊乱,极向消失,体积大小不等,异型明显,可见瘤巨细胞,胞浆丰富,红染或透明,胞核浓染,核分裂可见,间质纤维增生,血管扩张充血,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六、鉴别诊断】1腺性膀胱炎 2膀胱结核 3膀胱周围肿瘤 4神经源性膀胱 【七、讨论】膀胱癌(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多为移行细胞癌(占92%),少数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40岁以上多见,高发年龄段5060岁,好发于成年男性,男女比例约4:1。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癌可发生于膀胱任何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两侧壁多见。影像表现CT:平扫见膀胱壁突向腔内的结节状、菜花状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不一,表面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常位于膀胱三角或膀胱侧壁,膀胱壁增厚僵直,有时可见盆腔周围肿大淋巴结,膀胱三角区闭塞是膀胱癌侵犯精囊腺的重要征象。增强扫描早期肿块可有强化,延迟扫描造影剂充盈膀胱时可见充盈缺损影。MRI:形态学表现与CT上表现近似,自膀胱壁上突向腔内的软组织肿块或膀胱壁的不规则增厚僵直,T1WI肿瘤与膀胱壁均呈等信号,T2WI肿瘤信号略高于膀胱壁信号。USG: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并有结节或菜花状中等回声团块突向腔内,有时表面可见弧形或片状强回声光团和声影。X线:KUB一般无阳性发现或仅见膀胱内细小点状或弧形钙化影。膀胱造影表现为膀胱腔内结节或菜花状充盈缺损,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欠规则。鉴别诊断凝血块:常见于上尿路出血或出血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时类似膀胱癌,但改变体位时凝血块可移动,且总是位于膀胱最低处;腺性膀胱炎:一般病灶表面较光滑,可有囊肿及蛋壳样钙化,膀胱外膜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与膀胱壁强化程度相似,抗炎治疗后复查CT病灶可以缩小。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多从膀胱尿道交界处突向膀胱, 形成光滑的压迹。如前列腺颈下组织或中叶肥大,则穿过膀胱括约肌处可形成带蒂的粘膜下肿物,表现为表面光整的充盈缺损。【一、病史临床】患者,男,31岁,3年前因尿毒症行肾移植术。【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平扫冠状面重建CT平扫冠状面重建 【三、问题】窗体顶端关于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异位肾 B游走肾 C融合肾 D移植肾 E盆腔肿块 正确答案:D窗体底端【四、影像表现】在双侧肾区可见双肾体积明显缩小,肾实质变薄;右侧盆腔可见一横卧位移植肾影,肾门向下,移植肾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五、诊断】移植肾(临床肾移植术史CT影像学表现) 【六、鉴别诊断】异位肾、游走肾、肾下垂、盆腔肿块。 【七、讨论】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是治疗肾功衰竭的有效方法,移植肾通常位于髂窝内。影像学检查主要监控移植肾功能及其并发症。1影像学特点CT:常于原肾区见到萎缩无功能的病肾,移植肾则常位于髂窝内, CTA可以显示血管吻合部位,移植肾突然增大或逐渐缩小提示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MRI:可以显示移植肾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结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突然增大皮髓质分界不清,慢性排斥反应皮髓质分界模糊。2鉴别诊断异位肾:二者相同点是均可位于盆腔,不同点是异位肾患者在同侧原肾区无肾脏,肾移植患者在原肾区常可见到萎缩无功能的病肾或有病肾切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