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实录(自身实录)_第1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实录(自身实录)_第2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实录(自身实录)_第3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实录(自身实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通过文章的四处环境描写以及正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是本次学习的重难点。【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主要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然而,地震带来的灾难离我们的学生实际比较远,学生所了解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加以辅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设置情景。 播放地震图片,并配以伤感音乐,配读“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大地抽搐的一瞬间,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充斥着汶川。那一刻,汶川在哭泣,中国在哭泣.2.进入情境地震是一场灾难,但灾难是一场大考试。在考试中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生与死的选择。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他用自己的行动给这个问题做了最响亮的回答。(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地震带来的灾难离我们的学生实际比较远,学生所了解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通过视频图片,让课的开始就营造出一个震撼学生心灵的场景,为“感动”染上底色,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有助于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的画面,走进细节,走进人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出示课件)谭千秋 洗漱 废墟 震撼 凹地 感动 诠释 坍塌 生死攸关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题(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2)读了课文,谭老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爱生如子、舍己为人(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学课文,掌握课文内容,通过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概括,这是对学生概括提取关键信息的一种能力的培养)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品读细节,感悟谭老师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自己频频度,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1、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画出四处场景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2、这些场景描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1)天空阴沉沉的。天气的描写预示着灾难的来临,表面的平静蕴含着不平静的发生。(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三个感叹号显示着地震的发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震给人的感觉突如其来,瞬间大地上的生灵面临死亡的威胁。(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震的危害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危急。人早一秒离开现场就少一分危险。时间就是生命!(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地震来得如此迅猛,像野兽摧毁一切,这是巨大的灾难。人类在地震面前显得如此脆弱。3、如果说场景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灾难来临时令人窒息的气氛,那么课文中对谭老师言行的细节描写则给我们带来的是深深的感动和敬仰。4、从“课桌摇晃”到楼房倒塌,这人间惨剧仅仅几秒钟。在这短短的几秒钟,看看我们的谭老师做了什么?(引读两处细节描写) (1)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倒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5、灾难来的太突然,也来得太快了,快的让谭老师只留下了三句话和三个动作,从中你能读懂什么?你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板书) 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爱生如子、舍己为人6、现在我们回过头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谭老师仅仅是通过言传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吗?谭老师的人生价值就是“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一直以这个人生价值为行动准则,时时刻刻爱着自己的教育职业,并在危难中以自己的行动来履行自身的准则。(设计意图:设计以“感受感悟感染感动”为贯穿学习过程始终的情感主线,以四处“环境和场景描写”及描写人物言行的语言文字为切入口,在对细节的品读中悟情品文,理解谭老师一言一行的内在含义,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声音撞击,丰满人物形象1、地震摧毁汶川东汽中学只用了短短的几秒钟。当13日22点12分,人们从废墟中搬走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读一读课文第8-10自然段,那是怎样的情景(1)“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这一句话和课文中的哪一句话相照应?至死都保持着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突出了谭老师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2)获救的学生说(获救的学生还告诉记者:谭老师身上的血一滴滴地落在身下学生的脸上,几个学生吓得哭起来:“谭老师,你是不是受伤了啊?”谭老师硬撑着说:“我没事,放心吧!我鼓励你们一定要坚持,我当然就更得坚持了!记住我的话,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啊!不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放弃。”后来才明白,谭老师其实是拼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给他们打气。他怕自己真实的状况会吓着学生,让学生更添恐惧,就一直硬撑着,每隔一段时间,便虚弱地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2)当地震来临,谭老师害怕吗?当教学楼即将坍塌,谭老师想逃离教室吗?如果要逃,他逃得了吗?一位老师说(理解“生死攸关”)(三)再读课文,丰满人物形象谭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除了是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他还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你还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爱女儿、工作尽责、亲切和善,知识渊博,幽默风趣)(设计意图:通过补白,再现了获救学生回忆的一个片段,引领学生接触鲜活的人物形象,进入情境,走进人物内心,与教材对话,与人物对话,在通过交流、想象、朗读等语文实践唤起学生的想象,熏染学生柔软的情感,寻找真诚的感动,为学生打造强壮的精神骨架)(四)、情境渲染,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谭老师讲用对学生的爱,对职责的恪守,换来了四位同学的生命,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妻子,离开了只有一岁半的女儿.通过映示字幕,设计情境,引领学生朗读:(1)当他不满两岁的女儿拉着妈妈的手,哭喊着要自己的爸爸时,(引读 )“他的女儿再也听不到爸爸的声音了,看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精神千秋”(2)如今,校园里,教室里再也(引读)“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设计意图:设计情境配音朗读是打动学生心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引读对内心形成强烈的撞击,唤起学生语言表达的激情,生成厚重的体验)四、缅怀英雄,送谭老师一路好走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灾难中,谭老师走了,可他誓死保护学生的形象永远感动着人们。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用爱与责任无私的关爱我们,在我们享受着他们的爱时,让我们用感恩的心与努力去回报他们。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加入到送别的队伍中.教师朗诵送别材料(配乐血染的风采)(设计意图:通过熏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