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市场新特点一、国际市场结构多元化(一)美洲市场结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高度互补性的寡头垄断市场(二)大洋洲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与自由竞争并存的市场(三)非洲市场结构垄断性突出(四)亚洲市场因区域显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日本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国内企业主导的多寡头垄断竞争市场中国市场结构垄断与竞争并存东盟是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外资占优势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五)欧洲市场是以内部企业为主导的内外企业多寡头垄断竞争的结构二、国际市场竞争立体化(一)竞争主体多层次(二)竞争领域和手段多层次三、国际市场进入壁垒复杂化市场进入方式与相应的壁垒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相应的进入壁垒贸易进入(直接出口间接出口)贸易壁垒、成本壁垒、信息壁垒、文化壁垒投资进入(绿地进入合资进入)法律法规壁垒、规模经济壁垒、组织结构壁垒、转换成本壁垒、竞争壁垒、垄断壁垒、文化壁垒、企业冲突壁垒合同进入(许可贸易特许经营合同制造管理合同技术协议)信息壁垒、实力壁垒、道德风险壁垒1.各种壁垒多层次化;2.贸易进入壁垒中的技术性进入壁垒作用越来越大,且趋向合法化和隐蔽化;3.跨国公司寡头主导在全球市场的发展使垄断壁垒越来越高;4.国际政治的不稳定给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构成了政治壁垒。国际市场新特点国际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劳务交换,并进行资源配置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市场中流通的内容包括商品、资金、劳务、信息等。从结构上讲,国际市场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国之间的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各国内部市场的总和所组成,它的发达程度取决于参加国际交换国家的数量、进入国际交换商品的总额、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等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了解国际市场的新特点,掌握国际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是了解市场、进入市场的重要条件。第一部分 国际市场结构多元化国际市场结构是指国际市场由买卖双方力量对比所形成的各种市场状态,或者根据贝恩的说法是“市场或产业结构涉及影响竞争过程性质的一些市场属性,包括厂商的规模及其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政府管制的程度”。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国际市场分为以下四种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指市场上有无数企业进行完全同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供需决定的市场价格。同时,新企业进入和退出此产品的市场没有任何阻力。2.垄断竞争市场:指市场上有许多企业进行相互有一定替代能力的同类异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它们在各自领域对自己产品的价格有一定控制力。3.寡头垄断市场:指市场少数几个大企业控制了整个市场的生产和销售,他们对该行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其它企业想要加入该行业十分困难。根据寡头企业数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双寡头垄断或者多寡头垄断市场;根据垄断的经济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垄断市场和私人垄断市场等。4.完全垄断市场:指单独一个企业完全控制了整个市场,它可以随意控制市场价格,新企业想要进入或退出行业根本不可能。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影响。根据西方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自动得到帕累托最优配置,使消费者在一定预算下得到最高效用,企业在给定成本下达到最大利润;适度的垄断和市场集中可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一些小型企业的垄断壁垒也可以避免资源和资本的浪费。值得指出的是,适度的垄断和市场集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发展不平衡,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越是先行发展起来的有活力的企业,越有可能在进一步发展中利用已有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继续提高自己的势力,使整个市场结构出现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的趋势。国际市场结构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场的垄断程度、进入该市场的难易程度和企业在该市场的潜在盈利能力等情况。认识国际市场结构有利于企业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剖国际市场。当今国际市场结构随各地区市场的特点而各不相同,本节将把世界市场分为美洲市场、大洋洲市场、非洲市场、亚洲市场、欧洲市场5个部分,根据各部分不同的经济状况来分析其市场结构,并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为工业部门,这是因为工业部门,尤其是需要较大资本投入量和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化工、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讯等,往往比轻工业和农业各部门比较容易形成垄断,也能够为我们的分析结果提供例证。一、美洲市场结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高度互补性的寡头垄断市场(一)市场概况1.市场广阔,人口众多美洲市场由北美洲和南美洲所有国家组成,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巴西等中美、南美发展中国家,纵跨约110个纬度,面积共约4200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国家有13个,其中美国(2.8亿)、巴西(1.7亿)、墨西哥(1亿)的人口都超过了1亿,其他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加拿大、秘鲁、委内瑞拉等国都有2000万以上的人口。这使得整个美洲市场规模十分巨大。2.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以北美三国和巴西为强美洲市场是世界上比较富裕的市场之一,但市场内各国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又极不平衡。北美洲生产力较为发达。其中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经济规模之大,生产力水平之高,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2002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416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且超过于第二位的日本将近3倍。人均收入达3506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美洲第一,当年进出口总额1896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仅次于美国,分别以GDP7156.9亿美元、6372.1亿美元、4523.9亿美元居世界第8、10、13位,并分别以4801.2亿美元、3372.4亿美元、1098.6亿美元名列世界进出口总额第8、12、25位。而其余的拉美国家则在上述各项指标上落到了40位之后。资料显示,美国是美洲市场的绝对中心。(二)市场结构特点1.各国市场互补性强,以美国为核心由于区域内各国经济和资源水平的差异,美洲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各国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美国拥有充足的资金、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最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它需要更多的煤、石油等能源和原材料来支持其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同时劳动力成本较高,需要廉价劳动力,当然也迫切需要更大的消费市场。加拿大工业经济发达,矿产、森林资源丰富,但同样缺少劳动力,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只有3000万人口。这使得国内市场极其有限。而墨西哥拥有超过1亿的人口,同时工资水平较低,并具有相当丰富的石油资源(占世界储量的4.9%)。它正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来支持国内经济的发展。1994年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在美、加、墨三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这样美国和加拿大可以到墨西哥进行投资设厂,利用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并使其产品更无阻碍地进入其它国家市场,而加、墨则可以利用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改进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将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汽车、零部件等打入美国市场。2.高度的寡头垄断市场以最大的美国市场为典型,美国是世界上垄断组织最早出现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就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1879年洛克菲勒家族的标准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一个托拉斯组织,当时就控制了全国石油生产的90%,1905年11%的企业就已经控制了资本总额的81%,雇佣工人的72%,产值的79%。20世纪初托拉斯已经在全国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二战中和战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更是空前发展。大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1980年美国资产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占企业总数的1.9%,其资产却占到全美国资产总额的89%。根据美国财富杂志2003年统计数据,在世界最大500家企业中,美国企业占到了190家,其中世界13家营业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超大企业中美国就有六家(沃尔玛、通用汽车、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车、通用电气、花旗银行)。相比之下,加拿大在500强中只有14家,墨西哥只有2家,其他拉丁美洲则为0。这些大企业在各行各业中都进行着高度垄断,现以下述三个行业为例说明:石油市场:在二战后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七姐妹”中有五家本部在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90年代后期美国各大石油寡头又开始了合并浪潮。1998年8月,美国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合并;1998年12月埃克森石油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合并,成为美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2003年更是成为世界营业额第三的企业,并与美国雪佛龙-德士古等公司垄断了美国和美洲大部分石油市场。电信市场:基于贝尔电信专利技术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早在19世纪末期就垄断了美国电信市场,并设立了世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作为其研发机构,其垄断程度之高导致1982年1月美国司法部将其23个贝尔运营公司从ATT分离出去,重组为7个独立的地区贝尔运营公司。但电信市场今天仍然存在严重的寡头垄断。根据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1999年的数据:在长途电话市场上,三家大公司主宰了市场80%的份额,其余份额则由数以百计的供应商分享(如表4-1所示)。而在本地电信市场,四个地区运营公司与美国通用电信公司控制了美国近90%的本地线路。表1 长途电话市场份额 寡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43.1微波世界通信公司(MCI World Com)25.6斯普因特公司(Sprint)10.5其它小公司20.5资料来源: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Trends in Telephone Service,” September 1999, Table 11-3.计算机市场:1998年,IBM公司和微软公司以36.8%和90%的世界市场份额占据了高端服务器和“非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1999年,以戴尔、康柏、Gateway、惠普、IBM等少数几家厂商控制了美国近百分之六十的市场。除此以外,美国在汽车、金融、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市场也存在着高度的垄断。如,汽车市场由通用汽车、福特、戴-克等控制;金融领域有摩根、洛克菲勒、加利福尼亚、第一花旗、芝加哥、杜邦、梅隆、波士顿、德克萨斯、克利夫兰等十大垄断财团,并且已经渗入其他各大产业;航空航天领域由美洲、联合、西北、达美、西北等八大航空公司垄断市场综上所述,美洲市场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巨大的、以美国为中心的、高度互补性的寡头垄断市场”。二、大洋洲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与自由竞争并存的市场(一)市场概况1.人口稀少,市场狭小大洋洲市场由澳大利亚、新西兰、伊里安岛、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等1万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公里,共14个独立国家,约3000万人口,其中70%以上分布在澳大利亚(1978万,且80%的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和新西兰(381万),其余几百万人口松散地分布在其它上万个小岛上。这造成了大洋洲的市场十分狭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上。2.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分化大洋洲市场中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属于发达国家。2002年澳大利亚的GDP达到4105.9亿美元,位于世界第15位;人均收入19740美元,居世界第20位;进出口总额1377亿美元,居世界第23位。仅次于澳大利亚的新西兰,人均收入13710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51位。这两个国家制造业比较发达,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澳大利亚的主要产业有汽车、采矿、钢铁、化工等。而其它大洋洲国家大多是20世纪60年代后才获得独立,有些岛屿甚至至今还被美、英、法占领,经济水平低下,生产和收入很低。2002年,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等大洋洲岛国的GDP仅分别为2.4、2.3、2.3亿美元,居于世界末端。人均收入除密克罗尼西亚和法属波利尼西亚外都处在500-1000美元之间,与非洲小国水平相似。粮食不能自给,产业结构单一,以本国农林渔产品为颜料,多出口农牧矿产品,进口粮食、机械和日用消费品。(二)市场结构特点由于大洋洲市场各国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差距很大,因此市场结构差异也很大。主要市场为澳大利亚的工业市场,其各个部门垄断程度很高。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前受英联邦控制具有单一初级产品经济的殖民国特点,战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采矿、钢铁、机械制造等与军事有关的产业很快发展起来,来自美、英、法、日的外资大量流入这些部门,使垄断资本急剧膨胀,尤其体现在其受外资控制的汽车、钢铁、化工等部门。例如全国最大的布罗肯西尔财团完全控制了全国的钢铁市场,汽车市场由美国通用、福特和戴-克三巨头控制,伯坦尼、阿尔托纳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石油化工市场的一半份额以上。澳大利亚新闻公司和澳洲电信分别占据了其新闻业和电信业的大部分市场。2002年澳大利亚共6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然而,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其它国家市场则相反。由于人口、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以农林为主,很少存在有规模的大型垄断企业,中小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新西兰86%的企业是0-5人的小型企业,96.8%的企业是6-19人的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房地产、商业服务等部门中占据了98.9%的市场份额,在个人服务、建筑、保险和通讯服务市场,中小企业占据了市场的90%。而其它岛国由于缺少钢铁、汽车、电信等容易形成规模的制造业部门,很少或根本不存在大型公司,外资企业和外资流入也很少,几乎处于中小企业自由竞争的状态,近几十年来从未有一家除澳大利亚以外的大洋洲国家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因此,我们将大洋洲的市场结构概括为“规模狭小、两极分化、寡头垄断与自由竞争并存的市场”。三、非洲市场结构垄断性突出(一)市场概况1.人口众多,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非洲面积320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共53个独立国家,约有74800万人口,约占世界人口13%,且仍在迅速增长之中。由于干燥缺水,人口主要集中于滨海地带、沿河地带和绿洲周围,城市人口占30%。非洲是当今世界最贫困的大陆。由于长期殖民掠夺和战乱频繁以及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了现在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的局面。非洲53个独立国家中有33个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之中,占69%。只有沿海地区的少数国家,比如北部沿海的埃及(人均国民收入在2002年为1470美元)、突尼斯(人均国民收入在2002年为2000美元)、南部非洲的南非(人均国民收入在2002年为2600美元)、博茨瓦纳(人均国民收入在2002年为2980美元)、西部沿海的加蓬(人均国民收入在2002年为3120美元)、东部岛国毛里求斯(人均国民收入在2002年为3850美元)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其中南非是非洲工业和总体经济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广大中非和东非国家经济则处于世界底端。像几内亚比绍、塞拉里昂、布隆迪、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人均收入还不到200美元。这种低下的收入水平严重影响了非洲市场的规模。2.产业结构单一,制造业极其薄弱,各国工业发展不平衡非洲是世界上工业水平最低的大陆。由于基础薄弱且受到长期殖民掠夺,绝大部分工业是初级产品加工工业。非洲矿产资源丰富,至少有17种矿产资源例如金、铂、锗、磷灰石、锰等蕴藏量世界第一。石油、天然气金刚石、铀、锆、铝土矿、铜等资源储量也很突出。然而,只有石油业、采矿业和冶金业稍具规模,很多国家仅仅依靠矿产品出口支持国民经济。非洲各国工业水平有很大差距,大多数国家工业部门结构单一甚至根本没有。南非是非洲经济和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它集中了非洲制造业产值的1/3以上,并占据了非洲汽车和钢铁产量的80%。表2 1989年非洲主要国家矿产品出口情况国家主要矿产品占出口额百分比南非黄金65%博茨瓦纳钻石90%以上赞比亚铜92%津巴布韦黄金45%纳米比亚钻石75%资料来源:非洲的矿业,美国矿物局1989年。(二) 市场结构特点1.在关键工业部门领域内国家垄断十分严重由于采矿、石油化工、电信、交通、电力等工业需要有较大的资金规模才能运行,而非洲大多数国家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民间企业无力在这些需要大量投资的领域展开竞争,加上经历长期动荡,因此有政府资金支持的国有企业长期内垄断了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共性)。例如,坦桑尼亚电信通讯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接入国际电话通信系统的公司,自然垄断了全国市场,当地用户必须每年向其缴纳大量费用;埃及政府在2000年前对电力、交通等行业市场全部实行国有垄断经营不许外资进入,埃及电信公司独家垄断全国固定电话业务,埃及政府拥有其80%的股权,国家电信部拥有其大部分决策权;非洲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的石油加工市场完全被4家国有炼油厂垄断;南非国有电力企业ESKOM垄断了全国95%以上的电力市场。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03年经济自由指数报告的数据,在全国156个国家中非洲除了博茨瓦纳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的经济自由指数都排在世界后一半中。尽管如此,由于非洲各国技术和资本缺乏,各国政府最近都大力发展与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让更多的外资企业加入石油化工、采矿业等市场,例如产油大国加蓬的石油勘探面积的30%由埃尔夫加蓬公司获得授权,22.64被美国西方加蓬公司获得,12.61%被美国AMECO公司获得。这些领域中也出现了私有化的趋势。2.在汽车、电器等市场上,外资企业主导的多寡头垄断竞争十分明显如上所述,由于非洲工业基础薄弱和技术资金的缺乏,导致在汽车和家电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严重依赖外国跨国公司,形成外企多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以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南非为例,由于其工业基础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好,一直是非洲接受外国投资最多的几个国家,其汽车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的80%。世界各大汽车寡头企业都在南非设立组装厂或与当地企业合资,在南非生产和销售、出口整车和零部件。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在南非的分公司的汽车产品加在一起几乎完全瓜分了南非的汽车市场。表3 南非客车市场份额占有情况(2001)公司市场份额公司市场份额丰田20%宝马8%大众22%雷诺5%福特12%日产3%菲亚特5%Delta8%戴-克9%其它8%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南非参赞处数据库2001年。以上分析显示,由于非洲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开放性较低,市场垄断性强。四、亚洲市场因区域显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亚洲市场主要由日本、中国、韩国、东南亚国家和西亚石油生产国市场组成,拥有44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近37亿人口,既有像日本一样的发达国家,也有像印度、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更有像越南、缅甸一类的极端贫困国家。总体来说,亚洲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从1985年到2002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大部分处在4%到10%之间,远远领先发达国家,尤其以中国和印度最为突出。这里仅从亚洲市场最主要的几个部分日本市场、中国市场以及东盟市场来简单描述一下亚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结构的特点。(一)日本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国内企业主导的多寡头垄断竞争市场1.市场概况(1)本国市场拥挤狭小,对外贸依赖性大2001年日本人口约1.27亿,居世界第九位,但其国土面积仅仅37.7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十位,由此造成本国市场规模的狭小拥挤和激烈的竞争。同时导致日本企业大部分的产品必须投入国际市场。同时日本国内缺乏充足的工业原料,木材、煤、石油、铁、铜、盐、铝土等资源严重依赖进口,是世界上对国外资源依赖最大的国家。(2)经济高度发达,人均收入很高,购买力很强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03年实际GDP达到547万亿日元,折合美元约5万亿,仅次于美国,约占世界GDP总量的14%,亚洲的60%,相当于英、法、德三国的GDP总量;人均收入约3.6万美元,在世界名列前茅,对外贸易额8511.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尽管10年经济萧条使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损害日本经济元气,且在2004年经济已出现复苏迹象。日本科学技术、人口素质居世界前列,其电子、造船、家电、钢铁、汽车为代表的工业高度发达,稳居亚洲首位。2.市场结构特征由于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资金的充裕,日本市场尤其是工业产品市场的垄断程度之高可以与美国媲美。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产业的集中是在日本政府支持的垄断财团基础上产生的。早在二战前,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业等日本十大财团就掌握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成为日本推行军国主义的经济支柱。战后日本政府推行的财阀解散法未能从根本上打击各个财阀集团。而在60年代初。政府的产业基调认为“处于幼小时期的后起国家无法通过自由竞争向规模经济过渡”,因此日本政府通过“特振法”草案,政府主导强有力的经济手段诱导企业的合并与改组,实现产业集中化和建立规模经济,为日本垄断财团提供了有力支持。到2003年,日本共有86家企业进入世界企业500强,这些企业在各个行业市场上形成了多寡头垄断竞争:十大财团控制了全国资本的70%,并广泛渗透在各个产业市场上:新日本制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钢、住友金属、神户制钢等六家大公司控制了全国钢材市场的70%;丰田、日产、三菱、五十铃、铃木、本田、马自达等12家公司的汽车产量占国内汽车产量的90%,其中丰田(第4位)、本田(第6位)、日产汽车(第7位)的年营业额居世界汽车公司前7位,1997年就占据了日本80%的国内市场;在以数码产品和计算机产品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市场上,索尼、松下、东芝日立、富士通、理光、日本电气(NEC)、三洋、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瓜分了市场,其产品广泛分布于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音像设备、手机、通讯设备等市场,其中索尼(32)、松下(34)、东芝(62)日立(26)、富士通(97)、日本电气(NEC 93)、日本电报电话(15)都是2002年世界100强的企业。并且在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上,由于日本产品先进的技术与质量、大企业众多,再加上本土化的优势,使得国外竞争企业很难介入竞争,只能在低端电子产品上通过合同制造或者技术合同使用日本企业的品牌,用较低的价格进入日本市场。根据2001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产的日本品牌的低档家电(指三万日元以下的产品,如MD、DVD、CD、空调普通彩电等)在日本市场上占的份额41%-81.3%不等,但是在单价10万日元以上的高档家电(如等离子彩电、高清晰彩电等)都只占日本市场份额的0.06%-6%不等。足见日本家电品牌在此市场的垄断势力之强;在造船、机器人制造等重工业市场上,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三井造船、日立造船等大企业控制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综上所述,日本市场结构和美国相似,但由于经济的高度发达,众多大型国内企业在市场上占了主导地位,而且政府支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日本市场结构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政府支持下的、大财团控制的国内企业主导的多寡头垄断竞争市场”。(二)中国市场结构垄断与竞争并存1.市场概况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具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13亿之众的人口。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迅速增长的时期,1985-1994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0.2%,2000至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0%、7.5%、8.0%和9.1%,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2003年人均国民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虽然仍然居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但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中国市场具有极大的规模和潜力,再加上几乎无限的廉价劳动力,引起了世界各国跨国公司的注目和大量投资。2.市场结构特征(1)重要产业的国家垄断仍然严重由于中国的历史渊源和政治体制等原因,在石油、交通、电信、金融等市场上至今仍然存在严重的国家垄断,这点和非洲相似。国家对这些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多数股权并且予以政策、融资上的支持,限制或者根本不允许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介入这些领域。2003年中国共10家企业进入世界营业额最大的500家企业之列,公司和名次列出如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69)、中国石化(70)、中国移动(230)、中国工商银行(237)、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248)、中国电信(254)、中国人寿(290)、中国银行(332)、中国建设银行(371)、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384)。可以看出,以上10家大企业几乎全部都是由国家控制或控股的企业,它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各自领域内居于绝对垄断地位。当然,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相关领域的开放度将会越来越大,但垄断不会立即消失。(2)大众行业的市场结构由外资垄断市场向中外企业垄断竞争过渡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各行各业均由国家控制,很少存在竞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并允许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在我国许多行业进行投资。由于和跨国公司在技术和资金上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微电子、移动通讯设备、轿车、制药、洗涤用品等市场上,外资企业或合资公司占据着各自行业前十位大企业2/3的席位,垄断和市场集中程度相当高,并且造成跨国公司在华将其产品价格定得很高、且不重视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局面。比如,在轿车市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大众汽车公司以及其在中国合资的上海大众公司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内一直占据着绝对垄断地位,其主要产品“桑塔纳”(普通型)轿车在80年代末几乎占了国内同档次轿车市场的100%,90年代初占有90%左右,直到90年代中期仍然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而1998年以前“桑塔纳”(普通型)轿车的售价也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将近一倍,并且车型一直都没有变化;在通讯设备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摩托罗拉公司几乎独家垄断了中国的无线寻呼市场和手机市场,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一部“大哥大”当时价格达几万元人民币,且产品技术和设计陈旧,落后于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入世”后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承诺的全面履行,跨国竞争的加剧,以及中国自身原因如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与广阔的市场,大量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各个市场淘金,私人资本的发展,本国企业在家电、通讯、轿车等领域的逐渐崛起等,使以前的少数外资寡头垄断竞争的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跨国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低价格、加速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来应付市场竞争,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外企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仍以上述两行业为例以进行对比分析。在轿车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全球汽车业收购合并后形成的几大汽车集团到2001年底在我国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或合资,具体项目如表4所示。同时,天津夏利、一汽红旗、安徽奇瑞、沈阳中华、浙江吉利等多款国内品牌车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并在中低档轿车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额。这种情况改变了大众一统中国轿车市场的局面。同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汽车销售价格大幅下调(当然也有中国汽车关税下降的原因),形成了4-8万元,9-12万元、20-80万元及以上几个价格档次,并积极推出新技术和新车型来赢得市场。例如1999年大众公司被迫将“帕萨特”引入中国市场以与上海通用别克和广州本田雅阁等新型轿车相抗衡。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中外各个企业激烈竞争的市场结构;在通讯设备市场,自1999年中国数字移动通讯网建立之后,诺基亚、爱立信开始迅速扩大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份额,动摇了摩托罗拉一家垄断的局面,到21世纪初,手机市场已经形成了以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索尼-爱立信、松下、三星、阿尔卡特等众多跨国企业以及TCL、海信、海尔、波导、厦新等中国企业激烈竞争的市场结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有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很快。我国的手机生产制造起步于1999年,当年国产品牌手机销量只占全国市场的2%左右,2000年达到8%,2001年达到15%,2002年突破30%,2003年前10个月就已创记录地超过60%。其中波导手机的销量占国产品牌手机整体销量的近四分之一,成为国产品牌手机整体超越国际品牌的主力。同时,手机价格受竞争影响,由几万元人民币迅速下降到几百元至几千元人民币,已经在大中城市普及,并且几乎每几个月就推出新款式的手机。这反映出通讯设备市场也形成了中外各个企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在数字程控设备等大型通讯设备市场上,华为、中兴、大唐、东方通信等国内非国有企业的兴起也加剧了原来由国外公司主导的市场竞争。但是应当指出,由于技术和资金上的差距,大多数民族企业都将大部分产品定位在中低档市场。但这一情况会随着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改变。表4 各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或者合资的企业列表跨国公司名称在中国投资或者合资的企业通用集团上海通用汽车公司、金杯通用汽车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铃木公司长安铃木、昌河铃木五十铃公司江铃公司、庆铃公司、北京轻型汽车公司、北铃专用车公司菲亚特公司南京菲亚特公司、南京依维柯公司富士重工云雀大众集团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福特集团江铃公司(持股方式)、长安福特丰田公司天津丰田、四川丰田客车、沈阳金杯(技术合作)戴克集团北京吉普公司、亚星奔驰公司、北方奔驰公司(技术合作)现代公司北京现代、江苏悦达日产公司郑州日产、杭州东风日产柴、东风日产雪铁龙标致集团神龙公司雷诺日产集团三江雷诺本田公司广州本田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网站中国汽车工业50年大事记相关数据整理。中国计算机、数码产品、家电、服装等市场同样存在日益多角化的竞争。主要中外厂家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不容易形成绝对垄断的局面。中国国内企业在市场结构中所占的份额现在还不算高,比日本、美国、欧洲市场要低,但比非洲市场高,这是由民族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决定的。由此,中国市场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政府垄断重要行业基础上的中外企业垄断竞争的市场”。(三)东盟是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外资占优势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1.市场概况东盟市场由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所有成员国组成,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10个国家,地处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拥有马六甲等著名的重要海峡,是东西方贸易经济往来的咽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橡胶、棕榈油、木制品和矿产品等自然资源。整个市场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人口众多的小国组成东盟市场各个成员国除了印度尼西亚面积以190.4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5位外,其它成员国国土面积都很小,尤其以新加坡和文莱为典型。但东盟国家人口和劳动力众多,2001年拥有约5.3亿人口,可见东盟国家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这是它们吸引大量外资的重要条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大部分的人口集中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几个国家(比如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这限制了东盟市场的消费能力和规模。(2)经济水平差异比较大,发展迅速东盟市场各个成员国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最早的几个成员国的经济水平比较高,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按照人均GDP水平,东盟十国的经济水平可以分成3个梯队:新加坡、文莱为富裕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为中等收入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为较贫穷国家。虽然东盟各国的经济水平差异比较大,但它们以往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很快。其经济水平从60年代开始改观,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慢于中国和印度。(3)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内部贸易发达并向东亚扩张东盟主要成员国在60年代后采取了由进口替代转向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各主要成员国的进出口总额均居世界前列。比如,2002年进出口总额,新加坡为2418.2亿美元,居世界第16位;马来西亚为1758.7亿美元,居世界第17位;泰国为1331.6亿美元,居世界第24位。同时,东盟出口商品结构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不断优化,制成品数量不断增长,在出口总额的比例占了60%以上。出口产品除了石油、天然气、棕榈油、橡胶、木制品、稻米等农矿产品外,电子、电器等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长。例如泰国1998年工业品出口已经占出口总额的73%,2000年电子电器产品创汇约占当年出口收入的37.28%;马来西亚2002年电子电器产业约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5.8%由于主要成员国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类似性,东盟市场的内部贸易水平已经逐步发展到可以与NAFTA和欧盟媲美。这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的重要原因。例如1970年东盟的内部贸易额只有20亿美元,1996年已经达到1250亿美元,到2000年东盟的地区内贸易占其GDP总额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1%增加到31.3%,如果包括它与东南亚各国如中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贸易额,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50%以上。东盟近20年来内部贸易占GDP的比例如表4-5所示:表5 东盟地区贸易表(1980-2000)占地区GDP总额百分比 (单位:%)年份19801985199019952000项目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国家东盟东盟6.34.85.54.77.97.212.010.016.914.4资料来源:IMF“贸易统计指南2002”,“世界发展指标2002”。东盟内部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迅速发展。1992年第四届东盟首脑会议提出的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要求从1993年开始后15年内东盟各国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并于2008年达到0-5%的平均关税水平,并在统一标准、相互承认产品检验及证明、宏观经济咨询等领域加强合作。1997年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在2010年建立东盟投资区,并在2020年实现东盟内部投资自由化。除了在内部大力推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外,东盟还积极致力于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东亚“10+3”经济自由化进程。从1997年东盟建立30周年起到2003年10月7日,东盟十国领导人和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进行了7次“东盟中日韩领导人会议”;2002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12月日本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行动计划提出争取在2005年开始日本与东盟各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2.市场结构特征由于东盟各个主要国家在联盟建立以前经济水平落后,以农业和初级产品简单加工工业为主,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加上由于国土面积和人口的限制,导致了大部分成员国国内工业企业没有与欧美类似的大规模的兼并/垄断历史,其实力与欧美大型跨国公司相差甚远。2003年东盟各国的国内企业除了新加坡的伟创力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和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分别进入世界营业额最大的500家企业和世界上市公司500强以外,没有其它具世界规模的大企业。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东盟各国纷纷推行外向型经济,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在关税、外汇管理和利润汇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加上各成员国大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等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于东盟各国的各个产业,尤其以汽车、炼油、电子电器等行业居多。它们把东盟各国作为其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基地,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例如19961998年500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落户,西方5大石油公司完成了在新加坡的投资,使其成为世界第三的炼油中心;19621995年163家电器跨国公司来泰国投资,总额达18亿美元。到目前为止,每个主要的日本、韩国电器都在泰国至少建立了一家工厂,其全国14条汽车生产线被日本和欧美大公司所完全控制,其中日本8条,分别是丰田、铃木、尼桑、三菱、本田、马自达等,欧美6条,为奔驰、宝马、福特、通用、沃尔沃等。同时,国内的1000多家汽车零配件厂保证了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总之,由于东盟国家国内企业实力不强,外国资本大量渗透到各产业。许多跨国公司都利用东盟国家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东盟国家成为其出口产品的生产基地。再加上各国政府推行外向型经济,外国企业和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东盟国家的汽车装配、电器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形成外资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同时,东盟各国大多为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国有部门只局限于为规范市场和经济扩张提供框架和经济社会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是建设高速路、水利设施和电力设备,以及为了促进私人投资、出口和扶助农企而提供不同的鼓励措施和金融扶持,这也就促进了外国资本在本国工业的垄断地位。五、欧洲市场是以内部企业为主导的内外企业多寡头垄断竞争的结构(一)市场概况欧洲市场由英、德、法、比、荷、卢、瑞士等西欧各国,挪威、芬兰等北欧各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欧各国以及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俄罗斯等中东欧共45个国家市场组成。总面积约10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3亿。1.经济与收入水平相似,普遍比较高欧洲是世界上比较富裕的地区,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各国的生产力和国民收入普遍水平很高,尤其是西、南欧十几个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发达国家,工农业都十分发达。表4-6列出了2002年欧洲各个主要国家的经济数据以及在世界180多个国家的排名。表6 2002年欧洲各个主要国家的经济数据国家GDP(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美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数值排名数值排名数值排名德国19762.63226701611055.62英国15524.442525086157.46法国14096.0521010186559.44意大利11809.2718960214930.97荷兰4137.41423960114610.79俄罗斯3465.2162140781668.719瑞士2680.4173793021711.318比利时2476.31823250154323.910瑞典2297.7192482091460.722奥地利2029.52023390141567.820挪威1894.421378503948.731波兰1876.822457050951.529丹麦1748.0253029061060.327芬兰1328.3292351013782.834葡萄牙212.9311084034628.339爱尔兰1199.23223870121405.122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转引自20032004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从上表可见,大部分欧洲国家的GDP都位于世界前30位,德、法、英、意四国尤为突出。而在人均国民收入方面,人口较少却经济发达的欧洲小国如瑞士、瑞典、挪威、丹麦等都能进入世界前15名,即便是经济水平较差的中东欧各国也基本可以进入前50名。这就使欧洲市场有一个普遍比较高的经济水平和购买水平,这是美洲市场和亚洲市场望尘莫及的,也是欧洲市场上各国企业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2.互补性的统一大市场欧洲各国存在资源、经济和市场的互补性。首先,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各国资金、矿产和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例如德国鲁尔区和萨尔区具有丰富的煤矿,但极度缺乏石油和天然气以支持发达的工业,每年需从北欧和英国、中东进口;法国的煤炭和石油储量都很低,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需要大量进口,重工业最发达,有大量重工业产品和机械、仪表出口。同时法国农业十分发达,是欧洲第一农产品出口国,谷物、小麦、玉米、甜菜的产量均居欧洲第一;英国和北欧国家则具有丰富的煤、天然气、木材和石油(主要是北海油田的发现)等资源。欧洲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由于各国面积有限,加上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水平相似,其地区内贸易已经占到欧洲各国总贸易额的70%以上。这种资源和市场上的互补性促成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从1958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6国)发展到1995年包括西、北、南欧绝大部分国家的欧盟15国,直至2004年5月1日吸纳东欧10国,一个25国的统一大市场已经形成。联盟内大部分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在关税和技术性标准等方面对外实行统一标准,对内实现人力、商品、服务的自由流通,协调各国财政政策,公司法和税收政策等,这更促进了欧洲市场的相互依赖和影响。(二)市场结构特征欧洲各国大多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有十分强大的工业基础,在汽车、化工、钢铁、飞机制造等容易形成规模的行业上更是实力雄厚。与美国类似,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市场很早就通过兼并存在较高的垄断和市场集中度。例如,早在1907年,德国雇佣1000名工人以上的大型企业还不到总数的万分之二,但是却占了雇工总数的1/10,拥有电力和蒸汽力占总数的1/3。从1970年以来,化学工业由著名的三家企业(巴斯夫BASF、拜耳Bayer、蒂赫希斯特股份公司)垄断国内甚至西欧市场,电气工业由西门子、德律风根和罗伯特博世公司控制;汽车工业则由大众、宝马、奥迪、奔驰、欧宝等五家企业垄断。表4-7展示了1969年以来的德国各个部门的垄断情况,直到现在大致的比例也没有大的变动。2001年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工业企业的25%,但营业额却占一半以上。2002年德国共有34家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年营业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法国也有类似的垄断历史。法国曾经历了三次国有化运动,将大批工业垄断公司的大银行收归国有,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国家垄断资本集团。20世纪60年代末期,各行业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电力工业1家企业占100%,汽车工业44家100%,化学工业1家占87%,造船工业2家占70%,钢铁工业2家占70%,水泥工业1家占42%。19661970年的第五个经济计划鼓励企业集中,力主把冶金、制造、机械、电子、汽车、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责任心课件教学课件
- 谈友谊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度餐饮行业劳动合同范本(含福利待遇)
- 2025年吊车租赁机械租赁合同租赁物维修保养责任协议
- 2025年家居用品代工厂定制加工合同模板
- 2025电商培训课程合作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大理石地面铺设与环保型石材选择合同
- 2025电力增容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合同
- 2025年度影视广告视频剪辑制作与策划合同
- 2025版艺术作品约稿合同全文分享
-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 办公用房登记表
- 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评审报告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哈利波特和死亡圣器PPT培训课件
- 以“五位一体”模式提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和成效的实践与探究
- 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随堂练习(含答案)
- 拔牙知情同意书
- 国防战备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假期有收获》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