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41工业区位因素3.doc_第1页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41工业区位因素3.doc_第2页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41工业区位因素3.doc_第3页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41工业区位因素3.doc_第4页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41工业区位因素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A 【解析】由图 3信息可知,该城镇主要的矿产资源为煤炭,并以煤炭为基础发展了火电厂,煤矿产生大量煤矸石,火电厂产生大量煤渣,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可以利用煤渣和煤矸石发展建筑材料厂。建设化肥厂、冶炼厂、电镀厂不仅缺少循环经济的原料还会对本区带来污染。8题利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人口统计数据,考查辽宁、江苏、湖北和贵州四省在人口迁入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老年人口比重方面的差别。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答案是 A。 40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处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A B C D【答案】B 【解析】处和处是耕地,占用耕地资源是不可取的,因此选项 A和 C都是错误的;处是未利用土地,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靠近河流和公路,附近有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的玩42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 A丰富的原料 B庞大的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技术【答案】B 【解析】将芯片生产厂建在中国大连,伴随着这种产业的地域转移,实质上其工业指向型也发生了变化,由技术指向型转变为市场指向型。(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某钢铁厂于 19世纪初建在 M地,20世纪 80年代将炼铁厂从 M地迁至 N地,炼钢厂仍留在 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能航。结合下表,回答 1718题。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煤 4 2 0.75 铁矿石 2 1.8 1.3 43该钢铁厂昀初选择建在 M地的有利条件有接近燃料地接近铁矿 接近消费市场廉价劳动力充足 A B C D【答案】A 【解析】从图 17来看, M附近有煤田,又靠近工业区,能源、市场条件优越。因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因此不是接近铁矿。 44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 N地,可以降低 A燃料运输费用 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 D废弃物的排放量【答案】B 【解析】图中河流可通航,将炼铁厂迁至 N地,可以降低铁矿石运输费用。(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46题。 45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点在于依据图像分析工业区位要素,联系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布局的特点,以及该工业的原料供应、市场联系等。不同工业的指向类型,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经济地区在原料、劳动力、科技等区位要素中的比较优势。甲原料费的投入比重昀高,应接近原料地。 46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答案】D 【解析】乙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产品“轻、薄、短、小”,耗能少、资源消耗少,一般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航空港和高速公路)、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的地方。 47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 D中、西部地区【答案】D 【解析】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成本已经逐渐失去比较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同上述三个地区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比较突出。(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48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 A B C D【答案】A 【解析】该雷达图形象地反映了影响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影响这五种类型产业投入的五大因素(原料、劳动力、动力、技术和市场)中,投入昀多的因素即是影响该产业的主导因素。由此可以判断出:为原料指向型(如甘蔗制糖);技术指向型(如50(2007年高考全国 I卷文综,36)(17分)图 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2)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8分)【答案】(1)合理。(3分)国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2分)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2分)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2分)(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2分)仅次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3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3分) 【解析】本题以简短的文字叙述和一幅简洁的工业区分布图为载体,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运用城市工业区布局的相关原理,综合分析、解决城市工业区布局中的相关实际问题。试题素材来源于生活,体现“学生活化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的地理学习理念。第(1)问:首先由设问中的“东部工业区”,寻找做题的线索:工业区的具体位置(城市东南的郊外,城市河流的下游,铁路和公路沿线等)、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冶炼厂、 钢铁厂、石化厂等)。再结合文字信息“该地盛行南风”和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冶炼厂、 钢铁厂、石化厂等的污染类型及其相应的布局原则;工业区布局的主要经济区位条件等地理基础知识,即可判断东部工业区选址是合理的。在说明理由时应注意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交通运输等角度全面地、有层次性地加以描述。 第(2),抓住设问中“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 80年代以来)、城市化信息(城市不断扩展)、工业部门信息(焦化厂、水泥厂为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工厂)以及地理事实信息(焦化厂、水泥厂的搬迁呼声越来越大)。再结合图中西部工业区的位置信息(位于城区内),比较容易得出其搬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西部工业区在城市扩展以前的布局是合理的,只是由于城市的发展而变得不合理了。 51(2007年高考全国 II卷文综,36)(15分)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 7中的 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 7,回答问题。在 A、B、C、D、E、五处中:(1)印染厂宜选址于,理由是;(2)水厂宜选址于,理由是;(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理由是;(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理由是;(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理由是。【答案】(1)B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2)E在城区河流的上游(3)A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4)D靠近高等院校(5)C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解析】该题以城市地域的模拟图为背景,通过特定产业的选址,来考查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其实质在于考查考生从地理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概括和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产业性质不同,布局时遵循的原则也不同。从水源地考虑,对水体有污染的工厂,其污水排放口应远离城镇水源地,宜设置在城镇河流下游;从距城市距离考虑,规模小、无污染的企业,可有组织的安排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企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远郊。从生态角度考虑,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利用防护林带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防护林带内,可建生态公园;从无害化处理考虑,污水处理厂宜建在对水体有污染的企业附近。图中各产业的选址应从产业部门的性质、当地主导风向、河流流向等方面入手,印染厂严重污染水体,宜设置在城区河流下游;水厂为城市提供清洁淡水,宜设置在河流上游;污水处理厂宜设置在河流下游,接近印染厂的地方;科技园区宜接近高等院校;生态园区应设置在绿化带内。 52(2007年高考宁夏卷文综,37)(24分)读图 9,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计划在 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10分)(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 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4分)(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 c地需填海。)【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 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 (2)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 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C地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机场选址条件等主干知识,以及获取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析】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是:知识与技术、洁净优美的环境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 54(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图 7中甲、乙、丙、丁表示了我国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形成的要素,这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是A.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B.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C.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D.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优势产业形成的突出因素分别是市场、独特的环境、技术、原料,因此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为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四川卷(新课程)图3中 M 1,为能源地,M 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 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1011题。 55当企业甲选择在 P 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印刷工业 B.电解铝工业 C.电子工业 D.制糖工业【答案】D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问题。本题: P1点昀接近的是 M2点,故可得出属于原料指向型的企业,制糖企业吻合。印刷工业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因素,电解铝主要考虑的是能源因素,电子工业主要考虑的是科技因素。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