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商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商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商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商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课题名称:日本调整特惠关税制度对我国 的影响和启示 日本特恵関税制度改正我国対影響及啓示 专业(方向): 商务日语 班 级: 日语08-1班 1、図説日本関税藤本進編財経詳報社主要内容:本書、日本関税政策、税関行政仕組歴史、関税関国際会議、諸外国関税制度要点平易説明本。刊行時、学生皆様実務携方幅広御好評頂。後、終結受、平成七年一月WTO(世界貿易機関)発足、内外情勢変化踏平成七年改訂版刊行。度、貿易関税最新情勢盛込、内容充実、本書刊行。平成八年十二月、WTO初閣僚会議開催、WTO今後取組議題合意等、大成果得。今日、WTO、関税貿易巡様議論行、日本含多国貿易関紛争処理進、日本、WTO政策運営注意深対応必要。一方、EU(欧州連合)、NAFTA(北米自由貿易協定)、APEC(太平洋経済協力)地域協定地域協力動活発化、世界貿易様関係強化動見。関税行政目転、近年、麻薬覚剤等不正薬物青少年層浸透、一般市民巻込銃犯罪発生憂慮中、水際社会悪部品流入阻止必要性強指摘。一方、貿易拡大、生産国際的水平分業進展背景国際物流多様化等進中、貿易通関手続国際的調和動迅速通関要請益強。税関手続簡素化、規制緩和推進観点踏、今年度関税法改正行。本書、以上様貿易関税情勢盛込、図表、使用入手可能限最新。本书为日本近年来的关税制度、关税政策和各国在WTO里发挥的作用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最新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改版,是一个非常方便我们学生认识日本关税的很好的途径。本书利用详细的数据和图解,分章节详细的对日本关税和海关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生动易懂,数据翔实。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对日本的关税有了大致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不能说是精通,但也是入门级的好书了。对于接下来论文正文的写作有了参照和数据的支持。2、日本海关法原理与制度何力著 法律出版社主要内容:鉴于目前我国国内并无此方面的成熟和系统的研究成果,日本海关法原理与制度通过对日本海关法的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对日本海关法的制度进行系统阐述,寄予海关法学乃至国际经济法学学科发展和完善,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正确决策,给我国对日贸易企业提供中日贸易法律背景的帮助和支持。作为我国关于日本海关法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日本海关法原理与制度仅是此项研究和事业的一个起点。总结如下:日本关税平均水平很低,2000年为2.1%,与主要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对某些产品仍然征收过高的关税或实施一些不合理的关税措施。1、 高关税随着日本对大米、盐进口实行关税化,两种产品出现过渡性关税高峰问题。1999年4月1日起,日本对最低限额进口框架以外的大米进口实行关税化。日本曾一度考虑实行1,000%的高关税,在美国等国的强烈反对下,最终将关税定为351.17日元公斤(相当于近400%的税率),此后每年下调2.5%。这一超额关税使进口大米完全丧失价格优势,事实上无法进入日本市场。2001年,日本财务省宣布对进口食用盐及工业用盐征收高关税。其中,中国精盐被课以35%50%的高关税。逐步取消过渡性高关税的做法符合WTO协定精神,中国将对日本按照承诺幅度,逐步降低大米、盐类高关税的进展情况保持关注。日本农、水产品关税普遍高于工业品。农水产品征税品种约占80%,其中半数以上税率超过15%,如:牛肉,奶酪等乳制品,鸡蛋,蜂蜜等。2、 关税升级日本对部分产品依加工深度按关税升级原则设定了相应的关税。但部分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或制成品的税率差过大,有的甚至高达30%40%,削弱了中国相关半成品或制成品在日本市场的竟争力。 此问题在农水产品及食品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小麦、大麦、裸麦、玉米等谷物进口关税税率为0%10%,玉米粉、麦粉、马铃薯粉等面粉关税税率则达15%25%,而一些面食产品,如甜点、饼干等的关税税率则最高达25%34%。水果关税税率为10%20%左右,经加工的果酱、果瓜果泥等的关税税率最高达34%46.8%。茶叶、咖啡关税税率本已高达17%,但以茶、咖啡制成的饮料的关税税率最高达29.8%l,139日元公斤。鱼类关税税率一般在2%3.5%左右,而经干制、盐渍、熏制或加工成粉、团状后,其关税税率就提高到10%左右。从其中的关税制度以及海关政策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对内保护的因素还是影响很大的。再加上日本是岛国的原因,极大程度上非常依赖进口。放眼全球,日本海关以及其相关税收政策还是可以作为典型来研究的。本书对论文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日本经济新论加藤弘之 著 中国市场出版社本书主要阐述了泡沫经济何以发生?日本是如何摆脱经济泡沫的?对于地方经济萧条、经济差距、农村人口过疏、人口老龄化、公害等问题,日本又是如何应对的?回顾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路径,对中国有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采取的措施在今天深陷金融危机的中国十分有借鉴意义,其实他们的方法中国也一一做了一遍,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但是日本用这几招带来的却是十年的停滞。正如克鲁格曼所说的全球可能进入像日本一样的十年衰退。我国领导人应该研究一下日本是怎么度过这十多年的停滞期的。 文中提到房地产在泡沫经济破后几年后才出现房价大跌,正如中国房地产还很坚挺一样。1989年泡沫经济破了,1990才下跌百分之几,1991、1992也是百分之几,到1993,19934年开始都是以百分之十几或者二十几下跌,所以在三、四年后才是房价真正下跌的时候。但是文中提到房价下跌后的后果真的很难想象,国有银行倒闭的痛苦是一个国家难以承受的。路在何方?突然发现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一句话很受用今后的2到3年为日本经济的集中调整期,短期内要忍受经济的低增长,之后从脆弱的经济状态中脱身,实现民需主导的经济增长。”而中国却为了一个不和实际的“保8“,而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不是真正的做民需,中国人要的不是保八要的是个健康持久的经济,短暂的疼痛也是能忍受的。改革迫在眉睫4、日本边境论内田树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从此以后我们探讨日本的国民性,日本边境论是绕不开的著作。日本作家 养老孟司日本边境论为日本知名学者内田树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论述日本人国民性的集大成之作。此书获2010年日本新书大奖第一名,入选“读过后觉得最有趣的书”,总销量超过1000000册,在日本国内被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长期跟踪报道,中文版尚未出版,就被东方早报书城广州日报晶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先后报道,引起文化圈的广泛关注及讨论。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从日本历史的角度,第二章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角度,第三章从日本人的哲学思想角度,第四章从日本语的语言特点角度,围绕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日本人的“边境心态”( 即日本人总是喜欢置身于“边境”,在“外面”的世界里寻找自己不可抗拒的“中心”,这个中心有时是某个强大的国家,有时是某种强势的文化等)。日本一直是中国人最关心的一个国家,内田树的这本书,把日本形象的称为边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和自己的见解。经常有人把日本和英国来做比较,从地理上看这两个国家分别都处于欧亚大陆的两端,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曾经向外扩张,最后又都收缩回本土。日本和英国的文化都受到他们毗邻大陆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发展却最后又都超过了身边的大陆。虽然从文明传播的角度看,他们处在末梢,但是他们身处海洋之中,很少受到大陆文明的进攻,一直保持独立的发展,并且因为和大陆有海洋相隔,面积也不大,所以更自由,更容易发生变革,更容易吸收大陆文明的优点,并且加以改进,从而后来居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的确是一个边境,文化的边境,地理的边境。内田树认为边境人学习的效率很高,因为身处边境,所以获得的信息有限,做出的发明有限,也正因如此,所以更善于学习,能够取长补短。最后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确很特别,和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一样,就是和周围的韩国中国俄罗斯也都差距很大,用内田树的话说,历史上还找不到这样的国家,既然边境化了,那么就不要去为成为一个“普通国家”而费心,不如就这样边境下去好了。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肯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最喜欢书的最后一个部分,里面写的是日本的语言和文字。其中提到了“阅读障碍”,在日本有后天“阅读障碍”,就是大脑受到外伤之后引起的无法阅读,这里面竟然有的只是无法阅读汉字,却能够读假名,而有的却只能读假名,读不了汉字了。这说明在大脑中辨别汉字和假名并不是在同一个部位。内田树说着江户时代日本人的识字率就达到了世界第一,日本的“阅读障碍”是世界上最少的,这都和日本的语言有关,日语是由汉字和假名组成,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辨识起来很容易。这一点到很难让人认同,按照这个说法汉语应该比日语更好学,汉语中的“阅读障碍”应该更少,其实就我看到的和接触到的,感觉汉语阅读更困难。因为表音文字只要记录简单的音标就能读,就好象我们一年级只用几个月就可以让六岁的小学生学会读写拼音,却要用三四年的时间来学习读写汉字。可见汉字的学习更困难。不过如果把“阅读障碍”定义为能够读写,但是却并不明白其含义,这样看表音文字反而不具备优势了。也许音意结合的日语真的具有这个方面的优势。也许如内田树所说,这正是日本人喜欢漫画的原因也未可知。日本的确是一个最让我们头疼的国家,总是弄不清楚,总是让人捉摸不透这个邻居,相信通过更多的沟通和了解,中国和日本的距离能够越来越近一些。 5、日本外贸迅速发展中的关税效应冯思睿,冯含睿,肖亮达著 价格月刊日本的关税改革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因为关税改革是从一个具体方面对经济做出的调整,无法顾及全部经济政策的制定。此外,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对当时经济发展做出的政策反映,而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是时刻在改变的,今天做出的政策调整很有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甚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 必须全面分析日本关税调整政策的不足与缺陷,才能正确借鉴其成功经验。本文对日本的关税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其关税制度的发展变化说起,再到关税调整的内容和影响作用,对本人的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理论依据,后面对关税调整的缺陷和不足也给出了理论性的分析,可谓是很好的资料。6、日本近现代经济史杨栋梁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本书内容:日本近现代经济史依据“整体性、系统性和学术性”的写作三原则,在“横向”把握国际因素和国内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条件约束,制度安排、政策运作,路径选择,生产要素配置,经济周期变动,阶级阶层状态、对外经贸关系等不同层面入手,对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宏观考察和徽观分析,在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上展示了独自的思考和发现。日本的经济现代化展承了一种后发国实现经济赶超的模式,对于中国来说,其经验和教训绝非与已无关的“旁物”,而是一面镜子,值得借鉴参考。 这本书分析得很透彻,讲的很细,就是个别经济学理论有些难懂,需要仔细研究一下。7、暧昧的日本人李兆忠 著 九州出版社当下正值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对这个近在咫尺的邻国的讨论与争议,乃至诉诸极端情绪的谩骂都随处可见。不过冷静下来的话,我们还是应该先对日本及日本人有个清晰透彻的认识才好。遗憾的是,国内对日本的认识恰恰是极为片面的,充斥的不是以为日本人只会偷师的轻蔑,就是小日本都不是好东西的鄙夷。就算是态度较为公允者,也往往陷于“日本人民友好,右翼分子敌对”的政治两分法不能自拔。从相关著作方面看,对日本的剖析作品中较有名的有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高桥敷的丑陋的日本人等。相比之下,中国人自己却缺乏一本系统性分析日本的参考书籍。期间或有一些,也多是以旅行见闻或文化随笔的方式出现,显得理性思考不足。这和中国作为与日本关系匪浅的邻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我对这本暧昧的日本人颇为期待,想看看身为社科院研究员的作者如何剖析日本。本书98年初版,如今已经很难觅见,这次的第三版可说来得正是时候。 拿到书后一气读完,大感酣畅淋漓,可说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日本分析读物。 作者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日本人及其生活背景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从大至阴云笼罩的“二战”五十周年祭、靖国神社、金元外交,小到塌塌米、和服、晨浴、相扑、茶道、名片、敬语、狗文化乃至大小便规则等,对此都逐一作了描述和剖析。他成功地将艰奥的学术问题通俗化、大众化,寓形而上的文化忧患于丰富生动的材料和自由不拘、明白流畅地表达之中。在他的笔下,“暧昧”这样个难解甚至难说的话题不仅变得具体实在、亲切可感,转化为学理上的清晰与旨趣上的贴近,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穿透其表、正确观察日本的新的视角。8、菊与刀 著 商务印书馆突然发现很有必要读些书,工作以后,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如今的读书不是为了考试,只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因为我清醒地认识到一个连FOB、CIF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人是无法与人进行沟通的。 上个月快速恶补了国际贸易学,发现其中有些知识还是很有用的,在大学的时候却没能好好的上这门课。 最近用三天时间读了这本菊与刀,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在高中的政治课上,老师向我们推荐过,当时没有读,如今发现这是一本对日本文化剖析颇为深刻和理性的一部著作。 对于“菊与刀”这个书名的理解有两种: 一种是我过去在报纸上看到的,是说日本人的性格中有着“菊”的优雅与礼貌,也有着“刀”的残忍和暴力。我个人是赞同这种说法的:日本人当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就拿出菊花,表示亲密和友好;当遇到比自己弱小的对手时,就拿出刺刀,露出狰狞的面目和征服的欲望。 另一种就是本书所介绍的。菊与刀是日本人性格中的两面,但两者恰又构成了同一幅画。读了这本书,我把其中阐述过的日本人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忠诚。这种忠诚最大的体现是日本人对天皇的忠诚和绝对服从:只要天皇的诏令一下,哪怕这时的日本只剩下一根竹枪,日本人就会“挥舞竹枪”,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同样,只要诏令一下,日本人也会老老实实承认战败的事实,接受占领。即使是死亡也无法使他们惧怕,就如同武士道精神一样,他们认为精神可以战胜生理上的死亡。第二,各安其份,各得其所。这种思想的本质是等级制,我知道中国也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古国,但是这种等级制正在逐步淡化,而日本则不同,这种等级制是根深蒂固的。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说,在日本人看来,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该做的,就是最和谐的事情了。 第三,恩情与情义。日本人似乎永远背负着回报他人恩情的责任,觉得别人的每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哪怕是给自己让路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一种“恩”或“情义”的表现,都值得自己表示感谢。 当然,他们所说的对恩情的回报也包括对父母的“孝”,这种精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深深的扎根在他们的骨子里,但是与中国的“忠孝两难全”的古话不同的是,当在“忠”与“孝”中抉择时,日本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忠”,没有比忠诚更大的美德了。 第四,羞耻感。我认为这种羞耻感是日本人对“失败”的一种态度和看法。在日本人看来,失败是一种耻辱:战败的士兵宁愿战死沙场或自杀也不愿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去,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剖腹这种行为了。另外,“暴露感情”也是一种羞耻,因为这样会“暴露”自己。在日本人看来,“诚”是有界限的,“暴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一种超越界限的“诚”,这是不能被允许的,也是为什么日本人很虚伪,不断掩饰自己内心感受的原因。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这部作品出版自1946年,但至今仍然作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重要书籍为人们广泛引用,显示出了悠久的学术生命力。我很佩服一位从未去过日本的美国学者竟能写出如此深刻的作品。9、日本入关后的关税改革及启示赵建娜,魏道宁 著 日本问题研究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自1993年以来, 多次下调进口关税, 到1996年底, 降幅达60% , 涉及近5000个税号, 关税水平由35.9%下降为23%,1997年10月1日又降至17% , 并将进一步下降到15%。那么,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面对世界贸易自由化, 如何在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同时保护好国内产业并迅速提升其国际竟争力, 如何利用关税调整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优化等将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日本关税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有益的启示是:1、关税改革的目标要与国内产业结构政策相适。2、建立特殊关税。本文对我国的启示部分内容对我的论文有深远的影响。10、日本史詹姆斯L.麦克莱恩 著 海南出版社 读了了一半了,感觉简单易懂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作为一部通史,读起来更像是一部跨度极长的小说而不是用苦涩难懂的字眼堆起来的文献,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国内书店的历史书由两种构成,一种是像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这种通俗易懂,娱乐性较强的.但是客观性和严谨性有待商榷。还有一种是教科书式的白皮封面配三字标题,躺在书架角落无人问津,这种书板着脸直接把我这种入门级读者吓走了。 总的来说,詹姆斯的日本史很好的在两者间做到了制衡(同时还要感谢译者),这样的通史值得一读。我觉得这本书首先好在他的翔实性。McClain教授不仅仅详实地介绍了400年来日本社会、经济、政治的大事情,而且正如本书译者评价的那样,他也同时介绍了很多生动的小故事来支持他的论点。比如,在阐述日本土地改革的部分,很多地主的利益受到了不公平的剥夺。他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一个从前的地主战争期间去海外打仗,1946年从中国遣返回日本,当发现自己不得不放弃大多数徒弟是,他杀死了3户佃农,并纵火焚毁了6座房屋。(p449) 其次就是行文的流畅性了。读此书如读故事书一般,历史事件被娓娓道来,不仅有大事情还有小事情,同时还有自己的评论。此书比仅仅有政治史的介绍,而且对经济史,文化史都有丰富的论述,而且简单易懂,对于我这种经济盲理解起来都非常容易。最后呢,就是这本书的方便性。每一大章前都有历史年表,真是非常详实,易于了解。而且书后还有中日大事件对比,由此也可以看出两国何时分道扬镳,也让人思考是哪些因素让日本这150年来压倒中国,成为东亚乃至世界最先进、最富裕的国家之一。11、日本论戴季陶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每一个学习日语,研究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段话:日本所做的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多少?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各种方面,分门别类的,有几千种。“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戴季陶先生的这本日本论,不单单是去描写一个民族,更多的是对比中国,发人深省,使人觉醒,以史为鉴。此书每篇文章简练而有力,看日本的角度详细而有新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谈桂太郎,中日关系一定是战,是敌人吗?我们都是亚洲国家,我们都是黄种人,我们文化习俗详尽,我们历史上有着理不清的关系,我们也有着真正的敌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际关系,也许就是柳暗花明,从远交近攻,到联近御远,我们也可以得到双赢。我们需要了解日本,它给我们警示,督促着我们前进,我们可以从它的轨迹预见我们未来面临的问题,也可以从我们的过去,反思避免未来的隐忧。真正有利的国际关系不是只对自己有利而已,而是设计出一条各国都能接受,重新平衡各方势力的路线图。12、建筑家安藤忠雄安藤忠雄 著 中信出版社本书内容:建筑家安藤忠雄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默默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至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他的六十八岁人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但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我很有幸的在不久前,在上海聆听了这位老者的讲座,小小的展厅里面坐得满满当当的,其中还包括姚明等名人,当时我就好奇,除了像我们这种学日语、学建筑的会对他感兴趣之外,其他的人究竟为什么会来听他的讲座呢?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看起来如此平凡的老者却有这么不平凡的经历没有进大学,未接受系统的建筑训练,自学成才。在成为建筑师之前,他曾做过拳击手,并借着拳击比赛的奖金出国游学,追寻柯布西耶等大师的足迹。应该说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资本,而这个建筑设计师的经历和成就更令人惊讶。每个成功者都有和我们差不多的“草根经历”,但不同的是人家能利用自己的很多优势尽可能多地做出有用的事,而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从没反思过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即使你年轻时并不顺利也没关系,但你要尽早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一路奋斗下去,才可能实现你最大的价值。安藤忠雄用很少的篇幅谈到了他自己,谈到了他何以站在今天的位置。他否认艺术资质的重要性,提及“与生俱来的正面迎向严酷的现实,绝不放弃,要坚强地活下去的韧性”。确实,回顾全书,他无时无刻不在以建筑师的自觉性观察和思考,哪怕没有委托人,也要认认真真做方案;哪怕一耗就是十年,也毫不吝惜自己的气力去说服、去协调、去达成。末尾,他用了这样的句子作结:“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知白守黑,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13、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韩利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要内容:日本德川幕府时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其生活水准与发达国家差不多同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比,究竟是高还是低?用什么标准衡量日本的经济、民生水平?作者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室内装修、餐饮、服饰乃至洗澡,即当时日本人的健康状况和物 质文化的考察,来评价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是,日本为什么能在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开展工业化?作者通过自己特殊的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而以人均收入、储蓄、消费、GDP这些数据来评价那个时代,很难让人发现其中的奥秘。本书对于研究日本经济、历史的人固然有意义,对于那些迷恋于如何建造住宅、如何浆洗和缝补衣服、如何准备膳食的人来说,也可以读得饶有兴味。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对日本文化着迷的人而言,这样的标题自然是吸引人的。然而它的内容则全然不如这般的想象。准确的说,这是一本比一般枯燥论文稍显有趣一些的论文,但是,本质上说,它仍旧是一本论文,从体系、引证、论述等各个方面都是很严谨的。不过它的着眼点不同,并不推崇量化指标的考察和分析,而是更关注总体的、普遍性的发展程度与趋势。 在内容上作者比较关注德川时代,也即16-19世纪,日本人的生活品质,包括住房建筑、衣着、食物等等最基本也是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内容。 本书译文相当流畅,细节也很注意,例如“近世”就是日本的习惯用法,2005年德川幕府后人德川孝恒在杭州的演讲寻回东亚的古德中就特地说明:“作为时代划分,我们日本习惯把西化开始的明治时期称为近代,而把明治之前且又与中世性格完全不同的德川时代称为近世。14、透视日本森嶋通夫 著 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主要内容:战前日本为何能实现明治维新,迅速进入强国之林?其后又为何悍然走向法西斯,几至民族灭亡?及至战后,日本再次勃兴,一时被誉为“亚洲的凤凰”。其秘密又在哪里?从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一窥究竟本书上篇分析日本成功的根源所在。同时指出其内含“失败”基因。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恶性发展,人们纷纷担心“太阳”也将西沉。今后日本前景如何?本书下篇预测五十年后日本将会衰落,指出当前日本全社会的根本性危机,分析了各个领域的全面衰退状况,并提出了“唯一的救治方案”。一直对日本感兴趣的原因除了历史的因素外,如对中国的侵略,更重要的兴趣来源于日本作为一个如云南省般大小的国家,资源极其贫乏,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的发展甚至超过了它过去学习的西方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等,如何解释日本的经济发展问题呢?还有日本的文化也对中国人有很大的影响,如现在我身边的日本动漫,日本游戏,日本手机,日本汽车,日本食品等等,到处都有日本产品的身影,这里不但要从经济上去寻解,还要从日本文化,日本历史,日本人的性格上才能求得出令人有所满意的答案。 看毕此书,我认为除因日本向西方文明国家学习这种技术层面外,忠诚与奉献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精神方面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向美国抄其教育,向英国抄其海军电报铁路技术,向法国抄其陆军,向德国抄其法律等等,在技术层面上,日本向外国借鉴的真是大杂烩,而精神层面上却没有变化。由于日本这个国家受儒家思想影响,以所受教育水平来判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好的大学往往是通向好的企业的证书,所以人人争上好的大学,因为若第一份工作在中小企业的话,以后再也难变化,想入大企业真的极难。所以国家,平民都极其重视教育,而教育又为企业输送人才。另外,政府又着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所以日本的经济发展得这么好了。 但是我们还是要辩证唯物的看待,现在日本的泡沫经济现象正无时不刻地提醒正在踏上这条路的我们,如果发展得过快的话,马上就会迎来瓶颈期了把握好发展的方向和尺度,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所在。15、日本人的心理结构土居健郎 著 商务印书馆主要内容:本书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细心地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用语,分析日语词汇,列举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的为人处世,对一些往往为人所忽视的话语、动作,乃至心理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总结出日本人的依赖心理特征,并根据这一特征创立针对日本人的独特的心理分析法与理论。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现代社会各种各样令人无法理解的现象。第一次把书这么看完,估计和这本书的厚薄程度以及语言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从这本书了解到了日本人的所谓依赖心理,其实依赖心理放诸四海而皆准,只是在日本人身上似乎尤为明显。 人家都说日本是一个包容度及其大的国家,它可以毫无保留地吸收外国的文化,但却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文化并创造出另一种文化,就是大和民族的特点。 唐朝时期,日本从一衣带水的中国学到了儒家文化,学到了汉字,更是学到了各种伦理制度。在很多日本人的眼里,对中国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了唐朝以前,而当时的中国也恰恰是中国历史时期最开放的一个阶段,从女性的服装上看就可以明白其开放性。 本尼迪克特写于一九四六年的菊与刀,2005年仍然上了商务印书馆的畅销书排行榜。作为日本研究的扛鼎之作,菊与刀自有其价值,但距离其写作年代这么久远,它仍然成为很多中国人首选且视为“天书”的日本研究书籍,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既拿不出像韩国人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这样观察敏锐、充满启发、连日本人也叹服的原创性的日本研究著作,就连对国外日本研究著作的翻译,也是令人尴尬的寒碜。对比于日本人对中国研究之细致、之透彻,有识之士当感到沉重。中国的李赋宁不可得,但改变日本研究译著的落后现状则是可能的,也应该是我们目前可行的努力方向。这是我读了商务印书馆“日本文库译本”丛书的首两册后的想法,虽然不免有“这个文库来得实在太迟了”的感叹,但亡羊补牢,到底仍不失为好事。 16、战国日本茂吕美耶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非常有趣,相比于普通干巴巴的说历史完全不一样,中日混血儿出身的作者,Miya桑对日本战国史进行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和解释。比如书中说到:上杉谦信有一句名言是“武运在天,铠甲在胸,功勋在脚下”,Miya把它“不正经”地歪想成“织田是武运,丰臣是铠甲,德川是功勋”。对于德川家康的好耐性,Miya则从饮食上溯源他很爱吃麦饭,因为小麦的钙质比白米多七倍,如果平日三餐钙质足够的话,就不会易怒、急躁,家康这才能平心静气地等信长和秀吉揉好天下糕诸如此类灵机一动、视角独特的解读,专属于Miya。她在本书里继续用诙谐轻松且不乏考据的文字,将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风云际会的日本战国时代之大丈夫小女子传神勾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战国第一美女市姬、浅井三姐妹等跃然纸上。而有趣好玩的战国风情、传说、饮食、城池之轶事,也在Miya亲切细腻的笔下活灵活现。读过几本Miya的书,看得出她对中国和日本都有深刻了解,有这样的背景,来介绍日本就再合适不过了,她笔下的日本鲜活、有趣、可信。虽然通过漫画、电影、文学和日剧,我们似乎已经很了解日本了,但是地理与历史的隔阂还是难免让我们在对日本的理解上似乎还存在一层膜。Miya的书,用很多细节帮助我们试图去揭开这层膜,展现一个清凉、透明的日本。 17、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税收政策评析邵学峰 著 现代日本经济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参与市场经济行为、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毕竟,无法通过自身的运作完全承担起经济调节的重担。特别是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国内外诸多条件错综复杂,政府凭借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能力日微的情况下,作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日本却无法从自己的“智慧袋”中拿出更多的调控工具,税收的功能和作用十分有限。似乎可以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税收质量无法实现和经济质量的良性互动,在这种条件下,不得不进一步反思制约日本税收制度改革的众多因素。 第一,产业结构的缓慢调整制约了日本税制改革的进程。第二,人口老龄化增加了日本税制改革的压力。第三,财政规模和结构对日本税制改革构成了牵制。第四,政治因素和制度环境。日本“泡沫经济”后的税收政策调整,再一次验证了税收 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会促进经济发展,运用不当则会带来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即使用尽税收杠杆的调节余力,也会收效甚微。在当前中国政府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参与市场经济行为过程中,无疑是具有启示作用的。得出来的这段理论对论文基础构架具有深远的影响。18、日本汽车贸易壁垒研究王红娟 著 汽车工业研究贸易壁垒是各国对本国产业施以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比较而言,目前非关税壁垒由于其形式多样、隐蔽性强以及更加具有歧视性而为更多的国家采用。日本是运用贸易壁垒保护其产业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日本的汽车贸易壁垒措施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最终使日本位于汽车强国之列。日本虽然早在1955年就加入了关贸总协定,但政府对汽车的关税保护一直持续到1978年。由于日本汽车公司生产的车型主要是轴距小的小型车,因此日本对进口小型车实施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