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少年闰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二学习重点: 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三学习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四学习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 1、学会写7个生字“扭、胯、厨、套、猬、畜、窜”。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初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一)导入新课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插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预习检查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2、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通过读文,我知道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了(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滩拾贝)、 (海边看鱼)四件事。最后写(我和闰土分别),我体会到(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2、作者与闰土的初次见面,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读课文我能画出描写他模样的词语和句子,并读给大家听。这些属于 ( 外貌 )描写,我看出了闰土是个(健康 天真 活泼)的少年。3、闰土和我短暂相处就讲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情,你对那件事情感兴趣,就找出相关段落练习把它读好。(四)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将学习的结果汇报展示。A、“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B、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C、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六)课堂小结闰土是个可爱的少年吧,足见鲁迅的文笔不一般呀,你体会到了吗?(七)作业: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有特点,请同学们愿意尝试背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通过“我”的回忆,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了他的四件事,哪四件事呢(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2、细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勾画出来,想一想闰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作好批注。以便更准确地概括出闰土的特点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四)合作探究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这是外貌特描写,闰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2、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讲述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几件?(雪地捕鸟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海边看鱼) 3、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你从哪些文字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4、闰土向“我”讲述他的生活,想象出他说话时语气、神态。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我学得闰土是个 的孩子。(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抓住词语或句子谈) 5、“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他们”指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 的不满,流露出 向往。(“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6、我来读读(或演演)他们分别时的情景。我读出了他们的 之情。(五)拓展延伸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闰土的? 1.初次见面时抓住了人物的 ,写出了闰土的 2.“雪地捕鸟”抓住了人物的 , 表现了闰土的 。3.“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 ,一个是 ,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六)课堂小结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我”与他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情,时常怀念他。(七)作业:1.找出描写外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2.完成练习册第17课内容板书 少年闰土少年闰土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羡慕 佩服 向往难舍难分反思: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学习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二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三学习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四学习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正确恰当的运用一些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给课文每段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一)导入新课1.导言: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二)预习检查1、我能正确读写“团聚、低微、深奥、枯瘦、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这些词语。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追悼(dodio)咳嗽(sousu)殡仪馆(bnbn)水浒传(zhunchun)女佣(ynyn)正月(zhnzhng)3、辨字组词殡( ) 硼( ) 嗽( ) 镊( )悼( )奥( )缤( ) 绷( ) 漱( ) 摄( )掉( )懊(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2)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四)合作探究(一)认真读文,分别给每段列一个小标题。1.学法提示: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认真读文,根据段意,看每段都是围绕哪个内容写的,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1) 沉痛悼念 (2) 水浒传 (3) 笑讲“碰壁” (4) 救助车夫 (5) 关心女佣 2、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是_,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二)细读课文,你觉得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几件事中表现的?画出表明中心的句子。2、明确中心,找出首段中相呼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五)拓展延伸1、出示填空你觉得这是一个(关爱下一代、同情劳苦大众、忧国忧民、爱憎分明、受人爱戴)、鲁迅先生的自我评价是什么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六)课堂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七)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地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你了解了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二)预习检查1.请你们细细地品味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4件事,再读课文,理清脉络2.巡视学生小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关注潜能生。(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本文的中心句是 。2)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的别人可能是指 。3、找到相关句子勾出来读一读,结合课外搜集资料想想理由,与同学交流。(四)合作探究 关爱孩子1)读这部分,交流从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怎样理解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体会到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3)当小周晔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关爱关怀时,心情 ,我要带着 之情再次朗读第一段。 交流“碰壁”1)找出这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2)“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把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3)伯父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想一想。“四周黑洞洞的”指 光线暗 ,实际上指的是 。“碰壁”指 ,实际上指的是 。(“四周围黑洞洞的” 实际上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碰壁” 实际上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4)从这件事我体会到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5)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关爱车夫1)读这部分,我发现这段中动词较多,有 。2)最打动我的动词是 ,我体会到了 。3)当时的情景给小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伯父的神情,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与大家交流。4)我想象到伯父鲁迅当时心里想: ,也正因为 ,脸色变得严肃。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 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和 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谁能读出这段话中人物的不同情感。 关心女佣1)朗读这段话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小组讨论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五)拓展延伸1对于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2、如果你当时就在吊唁现场,面对着鲁讯先生慈祥的面容,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六)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七)作业:1摘抄文中捕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孩子爱车夫青年泪女佣老人19、一面一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二学习重点: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三学习难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通过鲁迅侄女的描述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是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板书课题: 一面(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自己大声地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2、我们叙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根据这六个要素请你再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回答。(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学生把语言说完整、正确。)(四)合作探究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课件出示描写外貌的语句、齐读这些句子。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瘦)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瘦”。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同桌交流。如答不出教师提示: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为什么他如此瘦?请你联系上下文或者学过的,自己知道的知识说不说。(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4、除了“瘦”,鲁迅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读这几句。(精神抖擞)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子)、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找到有关鲁迅语言的描写,自己读一读。听到这些话,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你要买这本书?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疑惑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是送你的感动流涕)2、从这些对话当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鲁迅向我推荐书,最后还送我书,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呢?(鲁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3、当我知道了鲁迅的身份时,我是什么反应?请个别学生来读第27段 我结结巴巴的说明我很激动很兴奋,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最后却没有蹦出来,为什么呢?(当时流社会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动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护鲁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惊喜没有说出来)、这一面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自读第30、31段,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鲁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归纳: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策作者不断进步。(五)拓展延伸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六)课堂小结、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七)作业:1.完成随堂练习册2.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板书设计:19.一面 瘦 外貌 刚毅坚强精神抖擞 语言 关心进步青年20有的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说出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2、通过学习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能够说出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二学习重点:吟哦品味富于浓烈感情色彩的词句及对比的手法。三学习难点:对“两种人”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最后一段话。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2介绍作者臧克家及写作背景1)走近臧克家臧克家(19051020042),山东诸城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193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手、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创作背景1949年全国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二)预习检查1.谁来读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2.本文的作者是: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 而写的(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并思考: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拨:这首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二部分(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想一想: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点拨: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观点分别进行解说和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呈交叉式的推进结构。(四)合作探究1想想诗中哪些语句是纪念鲁迅的,是否只写了像鲁迅这样的一类人?这是运用什么手法?作用何在?提示: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两类人,对比反衬了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深化了主题,抒发纪念鲁迅的感情,颂扬鲁迅先生对人民博大深沉的爱和为人民奉献、献身的精神。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诗歌结构,说出诗歌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说话时试用如下句式:“从诗歌的结构上来看,我认为;从对比的角度上看,我认为”。2人都有生和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在死的问题上,毛主席曾经指出:“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播放多媒体,出示历史、现实中两种人的图片资料。从直观、形象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正面示例:公安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为百姓办事,她的人生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水利部副部长汪洋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反面示例:安徽省副省长巨贪王怀忠卖官鬻爵,这样的“坏种”活着,广大人民群众就不能活;巨贪胡长清想“流芳百世”,结果“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3这首诗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想一想,这深刻的哲理是什么?点拨:这首诗就是在生与死、荣与辱、善与恶、美与丑这些人生观的种种具体表现的激烈交锋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内涵: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这种生与死的转化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者永生,压迫人民者速朽。(五)拓展延伸1)学了这篇文章,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给怎么做呢?教师赠言: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动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2)人应该怎样活着?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六)课堂小结有的人这首诗从人生观的高度,采用对比写法,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热情歌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反动派的种种丑行,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七)作业:完成随堂练板书: 20*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 活着 死了 生命毫无价值 有的人 死了 活着 思想、精神永驻口语交际习作五一学习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3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二学习重点: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三学习难点: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四学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这一组课文,我们学习了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作家周晔笔下的伯父鲁迅先生,还了解了作家唐韬笔下的鲁迅。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和不少人都打过交道,其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人一定不少,能举例谈一谈吗?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2、指名回答: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四)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1)、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2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五)拓展延伸(六)课堂小结 通过口语交际,我们都有收获,各自总结一下吧!(七)作业:第二课时习作学习目标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接下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呢?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的猜想吧?(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四)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五)拓展延伸、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六)课堂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七)作业:1.学生习作,教师指导。2.学生修改初稿。第三课时习作修改学习目标1.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2. 点评,誊抄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这节课咱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希望同学们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秀习作,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因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相信修改后的作文会更精彩。2.优秀习作赏析3.学生毛遂自荐,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语段。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4.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所读文章,指出优点,点明不足。(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2.修改要求及重点: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书写是否工整美观;结构是否比较严谨;是否有创意;是否切题。(四)合作探究1.小组交换阅读对方作文。2.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3.汇报交流4.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5.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修改者汇报批改意见。6.作者谈收获。(五)拓展延伸(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习作评改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乐于写作,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佩服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课余时间,你们可以继续交流。(七)作业将修改后的成功习作认认真真地抄在作文上。回顾拓展五一学习目标、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二学习重点: 认识鲁迅,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三学习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丰富语言。 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熟读本组课文的四篇文章。2、知道表达方法有哪些?3、找出并仔细体会本组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4、自己读趣味语文(四)合作探究1、学生回顾本组课文,全班同学交流自己对鲁迅的认识。2、回顾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全班同学交流对这类句子理解的方法。3、日积月累 1)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2)学生自读。指名读。 3)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4、趣味语文 )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五)拓展延伸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六)课堂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七)作业: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体会人物的感情。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导学案学习内容:轻扣诗歌的大门一学习目标:1.汇报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2.在全班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明自己的理由。3.明确“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活动内容,学写儿童诗,感受诗的魅力。二学习重点:汇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学写儿童诗,感受诗的魅力。三学习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记得我们开展过哪些综合性学习吗?综合性学习跟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没有不同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轻轻敲开诗歌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领略诗歌的奥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先读读导读部分,看看这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2.“与诗同行”这个阶段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 (四)合作探究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1.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内容,看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还真不少呢,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3.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像赶海的孩子那样,去捡拾那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贝壳吧。4.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1)搜集诗歌(2)整理诗歌(3)欣赏诗歌尤其是整理诗歌,怎样给诗歌分类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分类方法?按内容分按形式分,按时间分,按国家分,还可以按体裁分,按诗人分?进入“与诗同行”板块的学习内容1.那么,“与诗同行”这个阶段又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建议。2.说说这个板块要开展的活动。(1)自己动手写诗(2)举办诗歌朗诵会(3)合编小诗集(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讨论活动计划小组讨论活动计划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五)拓展延伸(六)课堂小结我们要利用语文课阅读课时间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计划开展这次活动学习。还要同学们利用课外一些时间去搜集整理。通过报刊、书籍或者访问别人来搜集诗歌。看看哪些是自己最喜欢的,别忘了几天后我们要展示成果呢。(七)作业: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计划开展这次活动学习,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通过报刊、书籍或者访问别人来搜集诗歌。学习内容:展示“诗海拾贝”学习成果一学习目标1.汇报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2.在全班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明自己的理由。3.明确“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活动内容,学写儿童诗,感受诗的魅力。二学习重点:汇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学写儿童诗,感受诗的魅力。三学习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历了几天的学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跟老师一起回想一下学习的课本上的诗吧(回顾书上的六首诗)。我们还利用阅读课搜集了很多诗歌,咱们来展示一下吧。(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及诗歌(四)合作探究1.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搜集的哪类诗歌。2.听了他们的汇报,谁有话要说? (五)拓展延伸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六)课堂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发现你们这一周收获很大。而且按不同的方式给诗歌进行了分类,这些是各种肯定有你自己最喜欢的,推荐给大家吧!(七)作业:背诵“诗中的秋”中的几首诗歌自己整理“与诗同行”学习成果学习内容:展示“与诗同行”学习成果一学习目标1.汇报“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学习成果。2.召开诗歌朗诵会。3.进行诗歌知识竞赛,了解掌握更多的诗歌知识。二学习重点:汇报“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学习成果。三学习难点:学写儿童诗,感受诗的魅力。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进行“与诗同行”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汇报。这几天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老师很高兴,为了这次展示,你们一定准备好了。(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整理“与诗同行”学习成果2.交流诗中的秋中几首是的背诵情况。(四)合作探究1.诗歌朗诵会第一步:必诵诗篇目(主要是“诗中的秋”中的几首) 第二步:自选诗歌互相点评师生共同点评小组积分。2.知识竞赛:填一填: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首诗歌是 普希金是( )国的著名诗人?3.展示诗集4.小组互相交流活动收获5.全班总结(五)拓展延伸继续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六)课堂小结诗歌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凝练,音韵的优美;诗歌还蕴涵着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今后继续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吧。(七)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学习内容: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2.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二学习重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三学习难点:感受诗的魅力。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都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诗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课文轻叩诗歌的大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拾贝壳!(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100105页,分小组感情诵读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魅力吧。2你对哪首诗歌感兴趣?了解到哪些相关的知识?3、交流,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即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四)合作探究浏览材料,初探诗歌门路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什么是现代诗: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1、小组讨论。2、得出结果: 。(五)拓展延伸搜集现代诗(六)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请把自己的收获与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七)作业:学习内容:诗经采薇春夜喜雨一学习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二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学习难点:培养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质疑。(四)合作探究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请谈谈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的意思。、谈谈诗的大体意思加深感悟,引导读背、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重点体会“喜”字有关知识介绍A、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作品:你还知道杜甫写的其他诗篇吗?“诗圣”: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B、 被称为“诗仙”的是谁?李白写了哪些诗?C、 诗魔: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所以人称“诗魔”。D、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五)拓展延伸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六)课堂小结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诗人?诗人多,他们的诗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七)作业:背诵这两首五言律诗学习内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一学习目标1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2了解古诗的特点。3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二学习重点: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学习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二)预习检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请读出这首词的节奏。(四)合作探究 读中悟意、六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说说诗歌大意:了解诗、词、曲: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合作协议
- 水浒传社团课件
- 弹钢琴画画课件大纲
- 惩罚学生的课件
- 口腔义诊知识培训课件
- UbD模式下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案例研究
- 第11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会吹气的膨化食品》
- 2025年高端商务楼全效物业运营与园林景观设计承揽合同
- 2025年主题酒店客房租赁与特色设施定制服务合同
- TCAMA 109-2024 半封闭温室设计规范
- VTE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 幼儿园小班《保护牙齿》课件
- 工作场所暴力培训
- 保安员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800题)
- 乡村公路沥青铺设施工方案
- 矿山事故应急报告制度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 DB1402T36-2024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 中国发电企业碳中和数字转型白皮书-埃森哲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