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与投资——开题报告_第1页
储蓄与投资——开题报告_第2页
储蓄与投资——开题报告_第3页
储蓄与投资——开题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居民储蓄与投资行为分析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关系的日益密切。特别是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逐步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而我国也由此陷入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的最低谷。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以及出口拉动,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我国的出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欧美地区的弱增长对我国出口的带动明显变弱,长期支持我国高增长的对外贸易,今后对经济拉动作用将减弱,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经济的增长最终必然要靠扩大内需,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而居民的消费与投资必须依赖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我国,居民对于消费及投资普遍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其在处理资金时往往选择储蓄这一保守的方式,因此,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其还包括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高储蓄就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失衡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现状,如何通过增加投资,拉动需求来维持我国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特别是对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偏高、投资水平低下的现状,研究如何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中国居民储蓄与投资行为分析这一研究主题,通过系统研究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以及居民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进而理顺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渠道,这样一方面对于正确引导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增加居民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合理配置储蓄资金流向,优化储蓄结构,提高储蓄资金使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二、文献综述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储蓄、低投资问题受到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出现了大量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国外学者Carroll、Overland和Well(2000)等最早探讨了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因素,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人口增长率是导致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Kraay,Modegliani和Cao(2004)等人的研究也认为,高经济增长率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之一;Modigliani和Cao(2004)的研究认为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高经济增长和人口格局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学者也很早就对储蓄、投资问题展开研究。武剑(1999)阐述了导致我国高储蓄形成的诸多因素,如预期不稳定性,收入增长,通货紧缩率上升,经济货币化程度等。他认为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是投资压抑造成的,投资压抑形成的原因包括政府对投资规模的过度压缩,银行的大量坏账,信贷偏向等;肖红叶、周国富(2000)则从储蓄缺口大小,投资内部构成,以及储蓄资源在区域配置情况等角度分析,指出我国的储蓄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包群等(2004)通过对储蓄与投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稳定关系,但是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对投资的影响是不同的。政府储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投资,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过程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时滞意味着我国居民储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资金闲置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我国高储蓄、低投资问题时,其出发点往往是从国家的角度进行相应的理论或实证研究,而没有从居民的角度通过分析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以及居民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而本文正是基于居民的视角来分析目前我国高储蓄、低投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居民储蓄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居民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从而为理顺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渠道提出自己的建议。三、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我国居民储蓄的特点2.1我国居民储蓄的目的2.2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本章小结第三章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3.1国内生产总值(GDP)3.2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3.3居民消费水平3.4通货膨胀本章小结第四章 我国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及其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分析4.1银行投资4.2证券投资4.3保险投资4.4实物投资本章小结第五章 对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渠道的建议结论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1)2006年3月初2006年4月中旬根据需要进一步搜索资料,进行论文的草稿写作。2)2006年4月下旬整理资料,形成初稿。3)2006年5月上、中旬进一步修正、完善初稿。4)2006年5月下旬6月检查修改,形成论文,完成答辩。五、参考文献1 裴平,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J经济研究,2003,(08)2 武剑 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国资金供求的动态分析J 经济研究,1999,(11)3 宋铮 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J 经济研究,1999,(06)4 王珏,王稳建立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3,(5)5 李栋文 我国储蓄转化投资问题研究J 金融研究,2001,(09)6 孙晓光,陷艳婷 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国情国力,2011,(12)7 吴丽崇 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J 今日财富,2011,(10)8 刘永明,白霞 我国居民收入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0)9 杨长汉 中美居民储蓄率差异的金融原因分析J 中国外资 2012,(01)10 刘隽亭,乔瑞红 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及特点分析J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5,(03)11 杨雅,王吉恒 我国居民储蓄高度增长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12 杨勇华 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05)13 艾春荣,汪伟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11)14 鲁政委 居民储蓄研究的新进展:理论与经验事实J 经济评论 2006,(01)15 方先明,孙镟,熊鹏 中国居民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5,(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