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山地的形成(练).doc_第1页
答案山地的形成(练).doc_第2页
答案山地的形成(练).doc_第3页
答案山地的形成(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地的形成(1)一、【答案】波状弯曲 较老 较新 谷地 较新 较老 山岭2断块山【答案】压力和张力 断裂面 谷地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 3火山 【答案】压力 中央喷出口 火山口 4板块分布示意图【答案】(1)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阿拉伯印度非洲(2)大洋大洋与大陆缩小增大美洲太平洋美洲南极洲亚欧印度洋二、【答案】公路 铁路 山间盆地 迂回 公路 铁路 相对和缓 【注意提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护养。【参考答案】1不能,应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2要避开,向斜是储水构造,若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隧道有可能透水变为水道。3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4不是。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一要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是不是有明显的位移。5.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如下图所示:6.不一样。背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山是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答案】3B4B【解析】5.B6.D第5题,根据岩层的弯曲可知,A、B之间为向斜,岩层从A到B由老到新再到老;C位于向斜的中心,从B到C岩层由老到新。第6题,长腰山位于向斜的槽部,岩层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而成山。【解析】9.A10.D第9题,甲处是山地,且岩层较新,所以是向斜成山,A正确。第10题,乙地比李家庄低,所以李家庄引水需要抽水,A错误;乙地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错误;背斜谷和甲地的向斜山是外力形成,C错误;而该地侵蚀作用明显,D正确。【解析】13.C14.B第13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岩浆岩穿过了岩层,则形成年代更晚;岩浆岩穿过了岩层,说明形成年代晚于。故C项正确。第14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解析】15.C16.A第15题,翠玉为变质岩。为侵入岩,其周边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变质岩。第16题,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是因为 a受外力侵蚀作用强于b,地质作用差异的结果。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地壳下沉、外力沉积过程。岩层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答案】17.C18.A19.【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南北挤压水平升降水平(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外力沉积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后来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4)甲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乙甲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20.【答案】:(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 (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向斜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山地形成(2)一、【答案】1.C2.A【答案】3.D4.C【解析】5.B6.A第5题,红色土壤可以判定是南方,B正确。第6题,乙处海拔低于甲地和丙地,所以是谷地;岩层更低于两侧的甲和丙地,为向斜地质构造。【解析】10.D11.B第10题,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说明其形成受内力作用影响。其形成过程应是T2T3T1。第11题,盐山表面出现沟渠,形成地下洞穴,主要是受流水侵蚀的影响。其形成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一致。二、综合题(共56分)12【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13.【答案】(1)褶皱背向 (2)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3) (4)储油构造储水构造 (5)增大滑坡和泥石流 (6)ABD14【答案】(1)510月,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此时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充足;地势西低东高,地形抬升,形成迎风坡;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岩浆冷却、凝固)。位于河流上游含有钻石的岩石,被风化(侵蚀)破碎;钻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沉积下来,被埋在沙砾中。(3)河流从上游带来大量新的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