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道路修缮及技改工程招标技文件.docx_第1页
平陆道路修缮及技改工程招标技文件.docx_第2页
平陆道路修缮及技改工程招标技文件.docx_第3页
平陆道路修缮及技改工程招标技文件.docx_第4页
平陆道路修缮及技改工程招标技文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陆云盖寺风电场道路修缮及技改工程招标技术文件 平陆云盖寺风电场道路修缮及技改工程招标技术文件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平陆县天润风电有限公司2014年8月5日目 录1. 工程概况2. 规范及标准3. 设计标准及要求4. 道路工程5. 风机场地平整6. 砌石护坡、文化墙施工7. 操作平台施工8. 箱变基础防水施工9. 线路塔架基础护坡及防沉层恢复施工10. 边坡、护坡及挡土墙防护施工11. 交通安全桩、道路警示标示12. 升压站内污水处理系统工程13. 升压站生活水源工程14. 投标人须注意事项15. 图纸资料附图:云盖寺风电场道路总平面布置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砼安全桩、道路警示标示(参考夏县设计) 污水处理设计图(参考夏县设计) 1 工程概况1.1 位置云盖寺风电场距平陆县西北约10公里处,位于中条山附近。中条山由东到西条形分布,海拔相差较大800-1787m。场址周边交通便利,西面有239省道,南面有337省道,东面有运三高速及209国道。风电场总规划建设容量99MW,一期49.5MW工程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中条山地区,采用33台单机容量1500kW风机,2011年8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6日风电场反送电完成, 2013年9月11日全部机组并网发电。场区道路全长29.6km,其中场内道路主线19.6km,道路主线至风机支线约10km(33*0.3km)。本次招标为场区内29.6km道路的改造、修缮工作(含路基、路面、及涵洞排水等)、道路交通安全标识、进站0.2km砼路面、升压站前山体石砌护坡(内嵌文化墙)、箱变跌落开关操作平台、箱变墙体防水抹灰、机组吊装平台平整、升压站生活水、污水系统改造等。1.2 区域地质风电场场址位于山西省平陆县北部的中条山区域。中条山是一条长期隆起的山地,地势大体呈西高东低之势。中条山南坡(风电场凹口村-风口村-红咀村-杨(柏)树岭韭菜园一带)主要为残塬沟壑和相间的黄土斜坡,黄土呈披覆式沉积。1.3地层岩性风场场址区地层分布主要特征为:场地西段中条山脉上部覆盖层为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残坡积物,岩性主要为粘性土混碎石,厚度根据地形变化为15m。下伏基岩为太古界及元古界的中条群(Ptzh)涑水杂岩。场地东段和西南部黄土斜坡和残塬段主要由上更新统(Qeol3)中更新统(Qeol2)地层组成,主要为黄土状粉土、粉质粘土,总厚度随地形变化为1590m。1.3.1黄土状粉土Q3eol(局部为粉质粘土):浅黄色黄褐色,稍湿状态,黄土状粉土呈稍密中密状态,黄土状粉质粘土呈可塑硬塑状态,以粉土为主,局部夹粉质粘土,土质不均匀,混多量钙质结核和姜结石。见针状孔隙及少量大空隙,随坡向见斜层理,具湿陷性(且不均匀)。该层广泛分布于拟建一期风场区南部,厚度变化大,单孔最大厚度约8.4m,一般厚度在1.08.0m,随山势披覆沉积。1.3.2古土壤Q3eol:棕褐红褐色,稍湿,硬塑坚硬,土质不均匀,呈碎块状结构,局部含粘性土团块,见白色菌丝,偶见蜗牛壳。下部土层含姜结石,含量在10%50%不等,局部为半胶结状态。该层厚约2.33.4m。1.3.3黄土Q2eol:黄褐色红褐色,稍湿,硬塑坚硬,土质不均匀,以粉质粘土为主,上部含少量的姜结石,见针状孔隙及小孔隙,垂直节理较发育,局部粘粒含量较高,偶见蜗牛壳。该层厚约5.010m,层中夹多层古土壤层,此次勘探点未揭穿该层。1.3.4碎石混粘性土Q4el+sl:残坡积层,杂色,稍湿,中密,土质不均匀,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厚度一般0.54.0m,分布于基岩表部。粘性土混碎石Q4el+sl:残坡积层,红褐色,稍湿,硬塑坚硬,土质较匀,见黑色斑点,局部粘粒含量较高,混碎石。厚度一般0.53.5m,分布于基岩表部。1.3.5基岩:(Ptzh)涑水杂岩,由岩浆岩及片麻岩组成(局部见碳酸盐岩)等,岩石表面风化程度不一,强风化层厚度一般48m。1.4气象、水文据现场勘探和调查了解,风场和风塔所处位置地势总体上较高,中条山地下水位埋深均大于20m。场地南侧局部存在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为第四系风积黄土,大气降水与农田引水浇灌入渗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侧向径流、人为开采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本阶段暂可不考虑地下水对风塔基础、道路等的影响。查询云盖寺风电场生产日志雨雾天记录,得出雨雾气候能见度小于200米日历天数120天年;能见距离不足500米雨雾日历天数105天年;合计能见度不良天数225天年。1.5不良地质不良地质作用类型和特点在场地北部中条山区和南部黄土斜坡和残塬段略有不同,中条山区山体虽陡峻,但植被良好,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矿藏勘探开发等人为引起的不良地质作用等,黄土斜坡和残塬段主要表现为黄土窑洞、滑坡、崩塌等。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43cm。2 规范和标准 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与规范见下(以最新版为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TR-MP0406-0100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评价和管理控制程序130411其它有关的现行规程、规范3 设计标准及要求3.1 道路平、纵面线形设计标准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确定采用近似四级公路标准。路线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如下:路基宽度: 4m+20.5m(保护性土路肩)(场内道路);行车道宽度:4m路基宽度: 3m+2*0.5m(保护性土路肩)(检修道路);行车道宽度:3.0m平曲线最小半径:50m。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凸型600m;凹型600m。极限值凸型500m;凹型500m。最大纵坡: 12.5%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级平面坐标系统:1954年国家坐标系。高程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系4 道路工程4.1设计依据本工程道路为改造、修缮工程,为满足实际需求,因地制宜,避免不切合实际和浪费现象,投标人应对风场主、支道路、场平、护坡、排沟等涉及工程量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实际勘测,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同时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等本文件所规定以及行业标准等要求。4.2路基横断面布置路幅为整体式横断面。场内道路主线路基全宽5m,行车道宽为4m。至风机检修道路支线路基全宽4m,行车道宽为3m。4.2.2路拱横坡风场行车道横坡为5.0%,进站砼路横坡为5.0%。详见“路面剖面图”。4.2.3路基设计标高与超高、加宽路基设计标高采用道路中心线标高。全线圆曲线半径小于150m的曲线均设置超高。超高方式如下:先将外侧行车道绕道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同一横坡度后,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直至最大超高横坡度,外侧土路肩随路线一同超高。全线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的曲线均设置加宽,本项目采用第3类半加宽值;检修道路均采用第1类半加宽值。4.3路基设计4.3.1路基高度根据水文、地质、填料、地形及路基形成后的排水情况,并根据旧路路基确定路基填土高度,尽量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4.3.2路基边坡升压站门前土质为粘性粉土,沿线土质为回填土、碎石、砂石等,施工方案设计时以考虑实际路基边坡及基填挖高度,路基所处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等。一般来说,填方路基边坡均为1:1.5,填土高度大于8m时,在6m处设置宽2m的平台,平台以下边坡坡率采用1:1.75。挖方段路堑边坡坡率:坡率采用1:1;当挖深大于6m时,每隔6m设置宽2m的平台.4.3.3路基填筑材料及压实标准填方材料及说明: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泥炭、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对潮湿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第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路基挖方:对于满足填方材料要求的挖方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非适用材料应作为弃方或护坡辅助处理。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线前,应预留一定宽度,预留的宽度应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连起线外的土层不受到扰动。路基开挖中,基于实际情况,如需修改已报批的施工设计或方案中边坡坡度、边沟的位置及尺寸时,应及时按规定报批。边坡上稳定的孤石应保留。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0mm厚的保护层。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挖方路基路床顶面终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通过试验确定。路基弃方:弃土不得占用农田、草耕地。沿河弃土不得影响排洪,不得加剧河岸冲刷。不得向水库、湖泊、岩溶漏斗及暗河口处弃土。禁止在贴近桥墩台、涵洞口处弃土。路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压实度表 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CBR)(%)零填及挖方00.39430.30.82填方00.39430.30.89420.81.59321.59024.4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地面排水系统:应根据沿线地形、地势及道路纵横坡设置边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将水引至桥梁、涵洞处。路面排水系统:本工程道路以拱横坡将水自然排除到路基范围边沟、排水沟外为主,路面横坡一般在5%左右,防止横坡过小会造成雨水在路面上冲刷,所有引道均做排水沟,边沟、排水沟采用50mm*50mm采用一次冲压成型U型预制水泥排水沟或采用石砌。场内道路及检修道路均在挖方路段设置三角边沟。4.5路基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4.5.1路基填土应严格控制,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30cm。并且注意与构造物衔接处的填土压实,以防止构造物两侧路基沉陷,造成路面破坏。4.5.2路基压实控制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4.5.3其它构造物的具体施工方法按构造物设计图中的施工方法和要求执行。4.5.4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0mm。4.5.5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4.5.6施工过程中自行考虑岩石方的含量。施工用水和用电也需考虑到投标报价中。4.5.7有关路基施工方法和要求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执行。4.6路面工程根据路段交通量,道路使用性能的要求以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 本项目工程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以现场实际踏勘为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相关规定为依据。4.6.1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根据路基填土高度以及土质情况确定路面结构组合如下:面层2cm磨耗层、30cm山碴石4.6.2 材料规格、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面层采用山碴石。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设计,压实度大于等于94%,CBR值大于等于60%。4.7道路交叉、桥涵、错车道路线交叉:在本项目道路与道路交叉、本项目道路与原有路交叉处根据现场情况设置过道涵。桥涵:涵洞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1/25。4.7.3错车道 场内道路中的错车可利用场地平整及路线交叉处进行错车,如大于500m无场地平整或路线交叉时,每500m左右处设置错车道。如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中设计错车道,应单独列出,错车道具体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4.8升压站门前道路施工升压站门前有约200米出站道路需做硬化处理,采用商混C25做路面铺设,路宽6米,混凝土厚度为18cm,路边左边必须修路沿石,右边采用5050石砌排水沟或砼预制排水沟,防止路面遭受雨水冲刷塌陷。5风机场地平整风机原场地平整范围约为宽40米长50米矩形,共计33处。风机点位与平场平面的关系为距短边一侧的垂直距离为20米线的中点处。其平场标高及每个平场填挖方的工程量应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中单独给出。其填方及挖方的具体施工要求同路基填挖方相同。本次施工期的道路施工中不得影响生产维护车辆正常使用,对已完工路段应做好维护,直至工程验收。6砌石护坡、文化墙施工升压站大门相对一土山坡,本次预改造此处为砌石照壁内嵌企业文化墙,砌石照壁规格6500米*2500米*600、厚度为60厘米,内嵌文化墙200*500*60,文化墙采用镜面大理石干挂,钛金字镶嵌:“平陆天润云盖寺风电场”。文化墙采用砖混结构砂浆罩面、大理石干挂表面处理,文化墙字体及企业logo由招标人提供,投标人制作安装。7操作平台施工本工程预制作集电线路跌落保险操作平台33处,平台规格为3000*3000。另单独有临悬崖一处需做石砌挡土墙,墙内填土石方,操作平台位于其上。此处挡土墙规格长约5米、高约3米、厚度为50厘米。其余操作平台采用铲平、夯实制作。8箱变基础防水施工箱变防水处理:33台箱变基础表面至-0.500处均采用1:2水泥砂浆罩面,基础上表层厚度应高出箱变底部,防止雨水进入箱变基础内部,同时做好基础外露部分美观处理。9线路塔架基础护坡及防沉层恢复施工本工程预对部分集电线路和外送线路塔架基础防沉层缺失、雨水冲毁等问题集中处理。经运行人员统计:较严重的有35kV集电线路约有3基(11#、13#、33#)、110kV线路约有9基等均需做护坡处理。所有塔架应检查或进行防沉层恢复(本数量仅做参考,投标时应包含但不限于此)。护坡处理:需机械开挖至原土或坚实地基,自坚实地基起做砌石护坡,护坡材料宜就地取材或采用大石块砌筑,护坡结构和材料应经久耐用、自然美观。防沉层恢复:线路塔架回填土二次回填表面应平整,无沉降,四脚基础防沉层应平整等高,整齐美观。 (集电线路11#风机:长8米、高2米、厚度50厘米。13#风机:长12米、高5米,厚度50厘米。33#风机:长9米、高3米、厚度50厘米)10边坡、护坡及挡土墙防护施工边坡落石防护:本工程计划将升压站围墙外东侧和南侧边坡进行处理。边坡建议采用台级式挡墙、石砌基础形式,中间采用砼预制空心砖,具体做法参考高速公路边坡做法。护坡及挡土墙:经运行人员统计:较严重的落石安全隐患约有3处(本数量仅做参考,投标时应包含但不限于此),投标时应考虑采用石砌挡墙或钢丝网做防护措施。11交通安全桩、道路警示标示进场道路、风场主、支线道路在道路急弯处、悬崖边设置砼安全桩;在存在事先不清或通视隐患处应采用增设鸣号、减速或限速等安全标示,安全标示应具备红白反光效果,雨雾、夜晚天气醒目、安全且标识准确。经运行人员统计:较严重雨急弯通视安全隐患 共有9处 、雨雾、视线不清等安全隐患共有18处(本数量只做参考,投标时应包含但不限于此),均应设置安全标志或安全桩。砼安全桩,参考夏县设计(见附图)道路警示标示,参考夏县设计(见附图)12升压站内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本工程拟增加污水处理系统一套,具体施工参考夏县污水处理设计图。该项工程投标时需单独报出方案及报价。13升压站生活水源工程本工程拟改造升压站生活水系统。计划从站区约1公里处山沟低有一泉水,在其附近修筑约5立方蓄水池一座,并购置一套抽水设备和管路及电控制统,解决升压站内生活用水问题。该项工程投标时需单独报出方案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