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doc_第1页
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doc_第2页
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doc_第3页
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doc_第4页
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Core Periodicals),是指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来说,刊载大量专业论文和利用率较高的少数重要期刊,就称为该学科(专业)的核心期刊。从测定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来看,核心期刊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是“学科核心期刊”;二是“馆藏核心期刊”。两种类型:一是利用文献计量学工具和指标直接选定各学科的核心期刊。二是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一定的基本步骤来测定核心期刊。 3.1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 利用布拉德福定律测定核心期刊又有3种具体做法。 1区域分析法。 2图像分析法。 3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3.2累积百分比法(80%法) 将某一领域的期刊按相关载文量的多少递减排列,然后依次累计排在前面的种期刊的载文量,并求出前种期刊的累积载文量与所统计的全部期刊总载文量的百分比;若达到了选定的要求,则前种期刊为核心期刊,否则,还须计算以后的期刊,直到达到这个比值为止。 3.3文摘法。根据被二次文献摘录的频率大小将期刊依次排成顺序目录,并以此作为期刊重要程度及选择的依据。凡期刊中被摘录或索引的论文数量较大者,可选为核心期刊。3.4引文法 根据期刊在一次文献中被引用的频率大小将期刊排列成顺序目录,靠前的被大量引用的期刊被认为是某学科的核心期刊。 3.5流通率法 根据期刊被读者使用(借阅)的频率,也可以产生一个反映读者实际需要的顺序目录,可作为确定核心期刊的依据。具体来说,就是对馆藏杂志在一定期间内的出借次数、馆内阅览次数、复制量及外借文献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流通频率较高者即为核心期刊。3.6综合评价法 期刊被引用、被摘录、被流通的次数都说明了期刊的利用情况,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期刊的重要性、确定核心期刊的依据,但它们又各有短处。为了取长补短,提高核心期刊测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综合上述3种方法,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综合评价法。2 影响因子的概念,影响因子在科学评介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亦称效果系数):这是一种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等于期刊论文被引量与可引论文总数之比。 影响因子的实际计算方法是:某年度某刊的影响因子=该年引用该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前两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 作用:现在影响因子在评价学术期刊质量上起重要作用, 国内外许多学术期刊都非常重视刊物的影响因子, 并把影响因子的排名作为期刊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 有的期刊还将影响因子与编辑的业绩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学术期刊主管部门以及期刊协会等也将影响因子的大小作为评定期刊等级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都高的期刊, 基本上就会被评为优秀期刊。存在的问题: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局限性3.1 检索系统收录期刊源的局限性其一, 不同检索系统所统计源期刊库的数量及侧重点有所不同, 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也有所差异。同一期刊在不同的检索系统中, 其影响因子的排序有很大差异, 不同的学科领域由于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和引文习惯的差异,使得期刊的影响因子有数倍的差异。其二, 也有一些的确很不错的期刊并没有被检索系统收录。3.2 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 分子一定时, 分母越大,影响因子越小。将页码相同、刊期不同的两种学术期刊进行比较, 月刊、双月刊和季刊的影响因子不同, 从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看, 减小分母,意味着每期所刊论文篇数减少, 即每篇论文较长,有些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 就采用了这种手段。3.3 不当引文的局限性虚假引文影响影响因子的真实性。其一, 有些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 采取不正当手段, 让作者著录参考文献时将自己期刊列入其中, 但正文中并没有明确标注出论文在什么地方引用, 试图通过增加被引频次,来达到提高影响因子的目的。其二, 有自引文献的不当引文现象。不合理的自引文献会降低学术期刊评价的权威性, 对学术期刊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对影响因子评价期刊的科学性产生不利影响。3 引文的类型,引文的原因分析按引文动机分 引用文献的动机是很复杂的,一个人可能有 几种动机,文中所列仅是笔者所见数种。 (1)研究引用,为研究某人或某思想、观点丽引 用其文献;(2)论证引用为一种观点、说法或主张 提供文靛依据和支持;(3)褒扬引用,为褒扬某人、 菜事、某观点或某学术成果而引用其文献I(4)敬意 引用,对大人物、经典作家表示敬意而引用其文献, 常见的有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 等文献帮助理解原文或月原文来论证经典论述或 研究经典(5)赞同引用,承认、赞同他人学术成果 丽弓f用文献,(6)寻源引用,为追根寻源丽引用文 献,(7)加强论证以他人(通常是著名学者)的言论、 理论加强自己论述的力量或证明自己论点正确l (8)反驳引用:,为了反驳、批评与更正他人的理沦 丽弓f用其人论述的文献;(9)举例引用。为研究成果 提出实铡面引用文献(10)比较引用,为了进行比 较对照丽引用文献,(11)列举引用,为列举不同的 说法、观点,便于读者垒酉了解而引用文献I(12)自 我引证,为使研究具有延续性丽引用自己的文献; (13)借鉴引用,引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名词等,承 认他人的工作或观点提高文献的新颖性,(14)评介 引用。图书评介、综述评介性文章引用被评介文献, 为文献提供论据(15)启发引用,受了引文启发丽 产生新见解l(16)补充引用,为增加说服力在巳有 论据情况下,为自己的论点补充论据,(17)结论引 用,引用他人论述做文献结论,(18)解释引文,为了 解释某词丽引用I(19)核对引用,核对引文中某一 个主张或概念雨引用文献引文的原因(1)对开拓者表示尊重;(2)对有关著作给予荣誉;(3)核对其所用的方法或仪器;(4)提供背景阅读材料;(5)对自己的著作予以更正;(6)对别人的著作予以更正;(7)评价以前的著作;(8)为自己的主张寻求充分的论证;(9)提供研究者现有的著作;(10)对未被传播,很少被引或未被引证的文献提供向导;(11)鉴定数据及物理常数等;(12)核对原始资料中某个观点或概念是否被讨论过;(13)核对原始资料或其他著作中的起因人物的某个概念或名词;(14)承认他人的著作或概念;(15)对他人的优先权要求提出争议。索恩(F.C.Thorne)研究后也归纳出非正常动机有以下几种:(1)为阿谀某人的引用;(2)为自诩为目的的引用;(3)为相互吹捧而带有偏见的引用;(4)为支持某一观点牵强的引用;(5)为维护某一学术研究派别利益的不正常引用;(6)因迫于某种压力的引用。4 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定律(布-齐-洛)一般认为,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是由其区域描述和图像描述两个部分组成的,现分述如下。 2.2.1区域描述。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登载某个学科的论文数量的大小,以渐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2的关系。 2.2.2图像描述 如果取上述等级排列的期刊数量的对数(lgn)为横坐标,以相应的论文累积数()为纵坐标进行图像描述,便可得到一条曲线。我们把绘制出的曲线称为布拉德福分散曲线。 “早期的布拉德福定律的图形分散曲线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对应核心区的上升的一段曲线和对应相继各区的直线。后来的研究表明,拐点点为核心区的分界点。” 文字表述。如果把一篇较长文章(约5000)中每个词出现的频次统计起来,按照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的递减顺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即频次最高的词等级为1,频次次之的等级为2频次最小的词等级为(或)。若用表示频次,表示等级序号,则有:=,式中为常数。但这里的常数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恒量,而围绕一个中心数值上下波动。图像描述。根据文献中出现的词频与等级序号的统计数据,建立与的坐标系,用横坐标表示词的等级序号,纵坐标表示相应的频次,我们就可以得到一条双曲线,即齐普夫分布曲线。文字表述:如果设()为写了篇论文的作者数占作者总数的比例,则洛特卡定律可表示为:()=/ (1) 式中:为某主题领域的特征常数。 洛特卡统计的数据大约有=2,对于倒幂法则的这个特例,(1)式变为: ()=/2 (2) 这就是科学生产率的“平方反比律”的表达式。根据以上事实和统计分析数据,洛特卡得出如下规律性结论:从统计研究的情况来看,写2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的1/4(1/22);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的1/9(1/32);写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则大约是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的1/2。5 普赖斯指数 文献半衰期 即年指数普赖斯指数:就是在某一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 一般来说,某一学科或领域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就越短,说明其文献的老化速度就越快。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专业)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这与该学科一半文献失效所经历的时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