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LWP第六版_第1页
经络LWP第六版_第2页
经络LWP第六版_第3页
经络LWP第六版_第4页
经络LWP第六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 络(Channels and collaterals),一、经络的意义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1、意义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脉主干,纵行,分布较深。络脉网络,横行,分布较浅。,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皮肤。(见表31),2、内容,二、经络的生理功能与作用(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横交错,通达上下,入里出表,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才能输布全身。 3、调节机能平衡经络能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当气血和或阴阳偏胜或偏衰即产生疾病),4、感应传导作用 经络系统对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有传递或通导作用,如针刺时会有酸、胀、麻的感觉传导。,(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1、阐释病理变化(1)病变通过经络传入脏腑,如肺炎。(2)脏腑病症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如 舌尖红痛,多心火上炎。,2、指导疾病的诊断(1)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循行走向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如头部两侧痛与少阳经病证有关。(2)有些疾病在经络通路,或经气聚集的穴位有明显压痛点结节,条索状物,如消化不良脾俞穴可有压痛。,3、指导疾病的治疗 经络学说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意义,如针灸,按摩,处方用药。 (1)针灸 循经取穴 失眠取神门 部位取穴 失眠风池(2)药物 前额阳明白芷 两侧少阳柴胡 头顶厥阴吴茱萸 后项太阳西芎,头痛,4、用于疾病预防灸足三里 关元大椎 强壮身体灸风门 预防感冒按摩养老穴,美容肌肤,三、十二经脉(The twelve regular channels) (一)十二经脉命名: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结合阴阳、脏腑、手足三个方面而定的,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两侧,分别循行于上、下肢内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腑,它的命名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见表32),表3-2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三)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见图31),头,足,胸,手,腹,足三阴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图3-1 手足阴阳经脉 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四)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五) 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四、奇经八脉(The eight extra channels) 奇经八脉是督、任、带、冲、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经脉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功用: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五 循行部位,1、肺经见图10-3,2、手厥阴心包经 见图10-12,3、手少阴心经见图10-8,4、手阳明大肠经见图10-4,5、手少阳三焦经见图10-13,6、手太阳小肠经 见图10-9,7、足阳明胃经见图10-6,8、足少阳胆经 见图10-14,9、足太阳膀胱经 见图10-10,10、足太阴脾经见图10-7,11、足厥阴肝经 见图10-15,12、足少阴肾经 见图10-11,13、任脉起于胞中,行于胸腹,总任一身阴经(阴脉之海)与妊娠有关。,14、督脉行于背脊,入脑,其分支贯心,络肾总督全身阳经(阳脉之海)。,针灸方法(The techniqu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一、腧穴(classification)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有“砭灸处”“节”“会”“骨孔”“气穴”“穴位”不同名称)如江河与湖泊,1、腧穴的名称与主治作用(1)古人以其部位及作用为基础,结合自然界事物,及医学理论,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制定的。依部位命名,如腕骨,乳根,依治疗作用命名,如晴明,光明,水分,水道,依治脏腑病患命名:如肺俞,肾俞依中医理论命名:阳溪,气海依地貌天体命名:承山,水沟,上星, 日月依动植物命名:鸠尾,攒竹借建筑物命名: 印堂,志室,(2)腧穴的主治作用1、近治作用,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证,如头部,太阳,印堂2、远治作用,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距离脏腑组织的病证,如胃病足三里,心脏病神门,内关3、特殊作用,某些穴位对不同状态的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合谷发汗,止汗,天枢止泻,通便,内关心动过缓,过速,2、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309对(双穴) 52个(单穴)共670个穴位(2)经外奇穴:“奇穴”有一定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3)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3、特定穴及其意义特定穴是特殊治疗作用的经穴,其主治功能各不相同,各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请大家看看书),1、腧穴的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法: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尺寸用做定取腧穴的折算长度,如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脐的中心至耻骨联合为5寸,两乳之间为8寸。(2)自然标志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 而定取穴位的方法, A、定型标志,如两肩胛下角平第七胸 椎棘突,两髂嵴平第四腰椎,B、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 颌关节之间取听宫(3)手指同身寸法,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如以患者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以食中两指并拢横量为一点五寸,食中无名小指横量为3寸。(4)简便取穴法,如直立垂手中指尽端取风市。,二、针刺法(acupuncture techniques) 针刺法又名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工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激发经气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 1、针刺的工具 临床常用的有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等,毫针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应用最为普遍。见下图。,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2、针刺前的准备(Preparations prior to acupuncture treatment)(1) 必须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质,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男性、体壮、形肥,病深者针可稍长稍粗,反之,女性,体弱,形瘦,病浅,则宜短宜细,(2)必须根据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初诊,精神紧张,年老体弱及病重者宜卧位。如仰卧取头,面,胸,腹,上下肢部分腧穴;俯卧取头颈,背腰,上下肢部分腧穴;仰靠坐取头面部穴位;伏坐取头颈部穴位。 (3)消毒:在针刺之前必须对针具,腧穴和医师的手指进行消毒,以防发生感染。以往,有针刺部位感染形成脓疱甚至引起败血症的。,3、毫针刺法(Needing methods) (1) 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执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短针)。(如图61),2)挟持进针:左手拇食指以消毒棉球裹于针尖置于腧穴上,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长针)(如图62),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皮肤,右手执针从左手拇食二指中间刺入。(皮肤松弛的腧穴)(如图63),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执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皮肉浅薄处腧穴)(如图64),(2)针刺角度和深度(ANGLE AND DEPTH OF INSERTION) 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环。,1)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直刺:针体与皮肤成90度角左右垂直刺入,适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针体与皮肤成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宜深刺的腧穴。平刺:针体与皮肤成15度2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的腧穴。 见图65,2)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 的深度或程度。,深度 浅 深形体 瘦 小 肥 胖 部位 头 面 胸 背 四肢,臀部病情 新病,阳证 久病,阴证季节 春 ,夏 冬,秋,(3)行针与得气(MANIPULATIONS AND ARRIVAL OF NEEDLING SENSATIONS)行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其得气和调节针感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蚁走等感觉。医者指下有沉紧等反应。,1)提插法:针刺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插针从浅层刺入深层;提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如图66),2)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刺手拇中食指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如图67),(4)针刺补泻手法(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S OF ACUPUNCTARE)补法是指能增强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的方法;泻法是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1)腧穴的特性:如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具有强壮作用;少商,十宣具泻实作用。 2)指针刺手法:它是产生补泻作用,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 3)机体状态也能直接影响经气的激发。,(5)留针与出针(Retaining and withdrawing the needle ) 1)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让其在穴内留置一段时间,一般留针1020分钟。 2)出针:是指出针时一般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执针慢慢捻转并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6)异常情况的处理(Management of possible accidents ),1)晕针:由于患者体位不适,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针刺时手法过重所致。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出汗,气短。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猝然扑倒,二便失禁。应立即出针,安慰患者,躺卧,给饮温开水,休息片刻可恢复,重者可刺人中,内关,灸百会,关元。,2)滞针:在行针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困难而患者感剧痛的表现。多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加强腧穴周围循按,调整行针手法。,此外,操作不当也会造成弯针,断针,血肿,气胸,感染等情况,因此,过饥或过饱,体弱,孕妇,重要脏器部位等,临床必须细心,谨慎,准确,规范施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三、灸法(Moxibustion)以艾叶等燃料做成艾条(炷),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烧灼或熏烤,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常用灸法( Moxibustion commonly used) 1)艾炷灸(Moxibustion with moxa cones) 将纯净的艾绒制成小如麦粒,大如半截橄榄的艾炷,点燃后以施灸,每燃完一个艾炷称一壮。,(1)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A、瘢痕灸: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56周后灸疤自愈,愈后留有疤痕。(例如:哮喘用瘢痕灸。)B、 无瘢痕灸:灸至皮肤红晕不起泡,皮肤无烧伤化脓,不留瘢痕。(用于虚寒性疾病),(2) 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有隔蒜,盐,附片等灸法),(2)艾条灸(艾卷灸)(Moxibustion with moxa sticks )将药物与艾绒掺合后,以细皮纸卷成直径1.5cm的圆柱形艾条后,点燃施灸。 A、温和灸:以点燃的艾条靠近穴位熏烤,一般距皮肤3cm左右,使患者感舒适无灼痛为宜,灸57分钟。,B、 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腧穴,象小雀啄米一样,一起一落地施灸,灸5分钟左右。 (3)温针灸(Moxibustion with warmingneedle) 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点燃捏在针柄上的艾绒,直到燃尽为止。用于既需留针,又需艾灸的病证。,1、施灸注意事项(Precautions of moxibustion)(1)施灸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背后腹(2)壮数多少: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3)禁忌证:实热证,虚热证,颜面五官等重要部位不宜瘢痕灸。 总之,针灸的方法十分丰富,功效主治各有所宜。除上述几种外,还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头针,耳针,电针,拔罐等,不一一介绍。,常用腧穴(Points commonly used) 1、列缺(LIEQUE)手太阴肺经 (P174)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P64 图32)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 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2、合谷(HEGU)手阳明大肠经 (P175)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 二掌骨中点处。(见P64图33)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 歪斜,耳聋,痄腮,咽痛,热病无汗, 多汗,腹痛,便秘,痛经,滞产操作:直刺0.51寸。,3、曲池(QUCHI)手阳明大肠经 (P189)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 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见 P64图33)主治:发热,咽痛,无力,疱疹,泻 痢,高血压操作:直刺0.81.2寸。,4、足三里(ZUSANLI)足阳明胃经 (P181)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处(P65图34)主治:胃病,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 秘乳痈,下肢痹痛,水肿,虚劳操作:直刺12寸,5、三阴交(SANYINJIAO)足太 阴脾经(P181)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P66图35)主治:下肢萎痹,脚气,腹胀,腹泻, 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 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6、神门(SHENMEN)手少阴心经 (P181)定位: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 陷中(P69图36)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癫狂,胸胁痛操作:直刺0.30.5寸。,7、肾俞(SHENSHU)足太阳膀 胱经(P180)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P68 图38)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