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培训讲义-计算机基础.ppt_第1页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培训讲义-计算机基础.ppt_第2页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培训讲义-计算机基础.ppt_第3页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培训讲义-计算机基础.ppt_第4页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培训讲义-计算机基础.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讲义 一级msoffice 喀什金钥匙培训学校阿布里米提 第一部分考试方式解读 第二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四部分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 第五部分Windows7操作系统 第六部分office2010应用 word Excel PowerPoint的使用 第七部分上级考试指导 培训安排 第一部分考试方式解析 1 采用无纸化考试 上机操作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软件环境 Windows7操作系统 MicrosoftOffice2010办公软件 3 在指定时间内 完成下列各项操作 1 选择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20分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10分 3 汉子录入能力 录入150字 限时10分钟 10分 4 Word操作 25分 5 Excel操作 15分 6 PowerPoint操作 10分 7 浏览器 IE 的简单使用和电子邮件收发 10分 操作部分占80分 操作能力讲直接决定过级 注意事项 要重视操作能力 加强操作练习打字测试 每天上课前进行20分钟打字练习 金山打字通 英文打字练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结构部分只考选择题 因特网基础考选择题 Windows7操作系统 office2010 word excel ppt 考操作题 因特网简单应用考操作题 第二部分计算机基础 2 3多媒体技术 2 4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2 1计算机的发展 2 2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2 1计算机的发展 1 电子计算机简介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1949EDSAC 冯 诺依曼在总结ENIAC的研制过程和制定ENDAC计算机方案时 提出 1 采用二进制2 存储程序控制 即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 根据冯 诺依曼的原理和思想 计算机由输入 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和输出五个部分组成 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采用冯 诺依曼的原理和思想 他被誉为 现代计算机之父 人们根据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 1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2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晶体管 3 第三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 第四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大规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计算机的特点 应用和分类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 运算速度快 2 计算精度高 3 具有 记忆 和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2 2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分类 世界上最强大的巨型机 Sun公司超级计算机 游骑兵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分类 2 3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已在科技 教育 国防 工业和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方式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和管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教学电子商务 同学们应该注意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AidedDesign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AidedInstruction 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 ComputerAidedTest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AidedMaking 3 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 3 1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 单主机模式 大型机被当作主机 许多终端用户共享主机的CPU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 3 2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 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 Browser Server B S模式最主要的优点是客户端软件的易用性 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第一阶段 1997年以前 为静态Web技术阶段第二阶段 1997 1998 为动态Web访问技术第三阶段 除上一阶段的应用外 还具备电子商务 协同工作和事务处理 新一代的B S模式 将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 具有实时性 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的协同事物处理功能和浏览三维动画 超媒体技术的功能 4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ENIAC 4 1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5 未来新一代的计算机 模糊计算机 模糊信息论 生物计算机 微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 光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6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 InformationTechnology 一切与信息的收集 存储 处理 传输 应用等有关的各种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在计算机 通信 微电子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 现代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核心 现代信息技术大发展趋势 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 网络化 宽频带智能化 2 2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最主要的功能是信息处理 要使计算机能处理信息 首先必须将各类信息转换成由二进制数0和1的组合表示的代码 计算机要处理的数据除了数值数据之外 更多的是字符 图像 图形 声音等非数值信息所对应的非数值数据 在计算机内部 各种信息都必须经过二进制编码后才能被传送 存储和处理 1 信息与数据 信息 Information 广义地说 就是人类的一切生存活动和自然存在所传达出来的信号和消息 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反映 信息与数据 信息与数据 数据 Data 是指人们看到的形象和听到的事实 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是一些未经组织的事实的集合 信息与数据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是两个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数据 当信息采用数据形式来表示时 数据就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也可以进行转换 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信息 是经过加工并对人类社会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决策影响的数据 是对数据的说明和解释 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数据和信息都直接反映了客观事物 数据是反映信息的一种形式 而不是唯一的形式 因而不能把任何情况下的数据等同于信息本身 信息与数据 信息处理 获取原始信息 对其进行加工整理 转换 识别 分类 加工 整理 存储等 使之成为有用信息的过程称为信息处理 信息系统 InformationSystem IS 基于计算机技术 网络互联技术 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 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 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信息系统一般包括 数据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据表示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位 bit 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 Byte 是信息处理的最基本单位 表示为B 字节1B 8bit千字节1KB 1024B 210B兆字节1MB 1024KB 220B吉字节1GB 1024MB 230B太字节1TB 1024GB 240B 数制即进位计数制 是指用统一的符号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如十进制 二进制等 一个r进制数N可表示如下 其中r为基数 ai为数码 ri为权 N an 1 rn 1 an 2 rn 2 a0 r0 a 1 r 1 a m r m 3 进位计数及其转换 十进制数有十个基本数码0 1 2 3 4 5 6 7 8 9 进位原则是逢10进1 基数为10 二进制数有两个基本数码0 1 进位原则是逢2进1 基数为2 在计算机中 广泛采用的是只用 0 和 1 两个基本符号组成的二进制码 十进制和二进制的对应关系表 二进制 实现容易 运算规则简单 能方便使用逻辑代数 记忆和传输可靠 如开关的闭合 断开二极管的导通 截止电压的正 负脉冲的有无等 可用1表示真 0表示假 进行逻辑运算 乘法运算法则0 0 00 1 1 0 01 1 1 计算机领域中更多的是使用二进制 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等数制 八进制有八个基本数码0 1 2 3 4 5 6 7 进位原则是逢8进1 基数为8 十六进制有十六个基本数码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进位原则是逢16进1 基数为16 进制表示符号B二进制O八进制D十进制 可不写 H十六进制 数制之间的转换 1 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方法 按权展开求和 解 1100 11 2 1 23 1 22 0 21 0 20 1 2 1 1 2 2 8 4 0 0 0 5 0 25 12 75 10 例 1100 11 2 10 12 75 115 3125 115 3125 2 十进制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数 方法 整数部分采用除基数取余法 小数部分采用乘基数取整法 0 8125 10 0 1101 2则 286 8125 10 100011110 1101 2 在许多情况下小数部分不为0 转换次数为无限 这时可根据要求的精度 选取适当的位数后 停止转换 3 二进制 八进制 十六进制之间转换 二进制数 八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的基数有着整幂关系 23 8 24 16 即2n R 因此 每三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八进制数 每四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十六进制数 所以可以分别对应进行转换 二进制 八 十六 进制的转换方法如下 是以小数点为中心 分别向前 后每三 四 位一组 不足三 四 位则以 0 补足 再把每组二进制数转换为相应的八 十六 进制数即可 例如 10110 1001 2 8 八 十六 进制 二进制只要把每个八 十六 进制数码对应的二进制数码写出来 再去掉首尾的 0 即可 例如 3DB 4A 16 2 解 3DB 4A 16 1111011011 0100101 2 小结 二进制数在计算机内使用是适宜的 但书写 阅读不方便 记忆困难 由于十进制数符合人的日常使用习惯 在使用计算机时 仍然使用十进制数 由计算机自动转换为二进制数 八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常表示常数或地址 4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编码 在计算机中只能识别二进制数码信息 因此任何形式的数据如数字 字母 汉字等信息进入计算机都要用二进制数的特定编码表示 当然编码可以有多种方法 但为了便于交换 处理 必须采用统一的编码方法 8421BCD码与十进制数的关系表 例如 62 38 10 BCD解 62 38 10 01100010 00111000 BCD 数字编码BCD BinaryCodedDecimal 编码 二 十进制编码 8421BCD码 用四位二进制数的形式直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 ASCII码ASCII码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一种包括数字 字母 通用符号 控制符号在内的字符编码集 全称叫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SCII码是一种7位二进制编码 能表示27 128种国际上最通用的西文字符 其中包括四类最常用的字符 数字 0 9 字母 包括26个大 小写的英文字母 通用字符和控制符号 字符编码表示文字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基础是各种字符 各种字符必须按一定规则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才能为计算机所识别 常用的字符编码有ASCII码 EBCDIC码和Unicode码等 ASCII码是目前计算机中 特别是微型计算机中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集 常用于输入 输出设备 如键盘的输入 显示器输出和打印机输出等 从键盘输入字符信息时 编码电路将字符转换成对应的ASCII码输入计算机内 经处理后 再将ASCII码表示的数据转换成对应的字符后在显示器和打印机上输出 EBCDIC代码 即所谓的扩展二 十进制交换码 ExtendedBinary CodedDecimalInterchangeCode 这种字符编码主要用在IBM公司的计算机中 采用8位二进制表示 有256个编码状态 但实际运用时只选用其中一部分 Unicode码 Unicode是一种16位的编码 能够表示65000个字符或符号 而目前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一般都只用到34000多个符号 所以Unicode可以用于大多数的语言 Unicode与ASCII码完全兼容 目前 Unicode已经在WindowsNT OS 2 Office2000等软件中广泛使用 国家标准总局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汉字编码 代号为 GB2312 80 这种编码称为国标码 统计出最常用的6763个汉字 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 按汉语拼音排列 二级汉字3008个 按便旁部首排列 图形符号682个 每个汉字占两个字节 在GB2312 80中 将全部国标汉字及符号组成一个94 94的矩阵 在此方阵中 每一行称为一个 区 每一列称为一个 位 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有94个区 01 94 每个区有94个位 01 94 的汉字字符集 将区号和位号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 区位码 区位码可以唯一确定某一个汉字或符号 反之也一样 汉字编码为了适应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的需要 从输入 处理 保存 输出等方面对汉字进行编码 有 输入码 国标码 机内码 字形码等 在计算机内部 汉字作为字符 不涉及字形 进行存储 加工等处理时所用编码称为汉字机内码 简称机内码或内码 目前使用的汉字机内码是国标码的变形 即把国标码的二字节表示中的每个字节的最高位改为1 即得到机内码 汉字字形码即汉字字形的编码 亦称字模 用于汉字在屏幕或打印机的输出 一般把一个汉字看成一个特定的图形 用点阵进行描述 还有矢量和曲线逼近等描述方式 目前 我国已颁布了16 16 24 24 32 32和48 48点阵的字模标准 通常点阵越大 字符的笔画就越光滑 但相应字模的存储量也随之加大 汉字字型码的存储 计算机用一组二进制数表示一个点阵 当某一个点的二进制数位1是 表示该点为黑点 是0时为白点 一个16 16点阵有256个点 需要16 16 8 3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同理24 24点阵的汉子输出码需要24 24 8 72字节的存储空间 48 48点阵的汉子输出码需要48 48 8 288字节的存储空间 标准的计算机键盘不具备直接输入汉字的功能 只能依靠另行设计的汉字输入码来实现现行的汉字输入方案众多 每种方案对同一汉字的输入编码固然并不相同 但经转换后存入计算机内的机内码均相同 这个工作由汉字代码转换程序依靠事先编制好的输入码对照表完成转换 常用的有全拼拼音输入法 智能ABC输入法 微软拼音输入法 五笔字型输入法等 汉字输入码 2 3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在世纪之交迅速发展起来的热点技术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高清晰度电视 录像机 高速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进一步融合 使多媒体技术成为继印刷术 电报 电话 广播 电视 计算机之后 人类处理信息手段的新的里程碑 多媒体 Multimedia 是各种媒体的组合体 使用计算机将音频 视频 图像和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集成到同一数字环境中 以协同表示更丰富和复杂的信息 并在这些信息之间以某种方式建立逻辑链接 使之集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能力的系统 7 1 1媒体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 1 媒体一般是指携带信息的载体 它的表现形式有 文本 声音 图形 图像 动画 视频等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CITT 对媒体的分类如下 感觉媒体 表示媒体 表现媒体 存储媒体 传输媒体 3 表现媒体 PresentationMedium 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 如键盘 鼠标 扫描仪 话筒 摄像机等为输入媒体 显示器 打印机 喇叭等为输出媒体 2 表示媒体 RepresentationMedium 指传输感觉媒体的中介媒体 即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 如图像编码 JPEG MPEG等 文本编码 ASCII码 GB2312等 和声音编码等 5 传输媒体 TransmissionMedium 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 如电缆 光缆等 4 存储媒体 StorageMedium 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 如硬盘 U盘 光盘 ROM及RAM等 1 感觉媒体 PerceptionMedium 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 如引起听觉反应的声音 引起视觉反应的图像等 感觉媒体 表示媒体 表现媒体 存储媒体 传输媒体 7 1 1媒体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 2 多媒体 通常所指的多媒体就是将声音 图像 图形 动画 文字 数据 文件等各种媒体结合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 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多媒体是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传播媒体 7 1 1媒体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 3 多媒体技术是将多种媒体组合在一起 实现信息的加工 处理 存储 传播的技术 现在一般特指使用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等将音频 视频 图像等媒体信息集成到同一数字环境中 是多种学科 多种技术交叉的全新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技术 多媒体创作和编辑工具开发 多媒体数据的存储技术 多媒体的应用开发 7 1 2多媒体的特点 一方面 多媒体技术将多种性质不同的媒体有机地组合成完整的 具有较高交互性能的多媒体信息 另一方面 多媒体技术把不同的媒体设备集成在一起形成多媒体系统 与传统媒体相比 多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集成性 实时性 交互性 数字化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 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尤其是多媒体信息中的音频 视频信息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 这就要求多媒体技术能支持实时处理 如播放视频时不应出现画面停顿现象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 在多媒体系统中 媒体综合处理操作要求整个软硬件系统都能实时响应 多媒体交互作用有初级 中级 高级交互作用三个层次 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媒体信息全部数字化 从而在进行存储 加工 处理 传输的过程中克服了用模拟方式存储与传播时如信号衰减 噪音干扰大 在复制中会误差积累 很难实现高质量的音频 视频传输等弱点 实现了高质量媒体信息的存储与传播 2 大容量CD ROM DVD ROM光盘技术CD盘片的存储器容量一般为650MB左右 DVD数字多能光盘容量可达17GB 且便于携带 价格便宜 便于信息交流 是存储图形 动画 音频和活动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最佳媒体 7 1 3多媒体关键技术 3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为降低成本 减少CPU负担 专门研制开发用于语音合成 多媒体数据压缩与解压的多媒体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多媒体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数字信号处理器是在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以后进行高速实时处理的专用处理器 其处理速度比最快的CPU还快10 50倍 这些都需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支持 4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需要同时处理图像 声音和文字 其中图像和声音还要求同步实时处理 视频要以30帧 秒的速度更新画面 因此需要能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操作系统支持 5 MMXTM媒体扩展技术MMX 指令集由Intel公司开发 是对Intel体系结构 IA 指令集的扩展 增加了57条新的操作指令 允许CPU同时对2 4甚至是8个数据进行并行处理 而且不影响系统的速度 MMX 技术提高了很多应用程序的执行性能 1 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