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验收规范PPT课件_第1页
通信工程验收规范PPT课件_第2页
通信工程验收规范PPT课件_第3页
通信工程验收规范PPT课件_第4页
通信工程验收规范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广州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2014年11月 目录 工程验收流程及准备要求 1 2 3 线路相关验收规范 竣工资料要求 一 全塑电缆的一般敷设技术要求 敷设电缆的路由 电缆的程式 规格及建筑方式 应符合相关通信行业标准以及设计规定 敷设电缆前 应检查电缆的电性能 核实电缆的盘长及布放段长 合理配盘 充气应进行保气检验 全塑电缆布放应平直 不得扭绞 交叉 敷设全塑电缆的牵引力 应小于全塑电缆允许拉力的80 布放全塑电缆应有防潮措施 充气型电缆应带气布放 电缆端头严禁进水 全塑电缆布放时应随时检查电缆外观无划痕 无损伤 二 敷设管道电缆技术要求 敷设管道电缆时 电缆占用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规定 敷设前必须清刷管孔 管道电缆的一次牵引长度 600对以下电缆不得超过500m 600对及以上电缆不得超过300m 电缆在人 手 孔内应按规定固定好在托板上 在 手 孔内应顺序排列 严禁水平或上下交叉 每个人 手 孔内人需挂挂置1块电缆标识牌 布放管道电缆时 必须注意原有管道及人孔内的电缆设施 不能用身体或其他重物压在原有电缆上 同时应尽可能延长电缆的布放段长 减少电缆接头 提高线路的传输质量 管道电缆直线段接头按2 3个管道段长 200 400米左右 考虑做一个 接头必须保气性能良好 封焊接头时应注意保护人孔内原有电缆设施 并按规定将接头固定在人孔支架的电缆托板上 不能将接头悬空在人孔内 本工程管道电缆采用充气维护 管道电缆直线段超过800米时 应考虑在550米左右的接头处安装气门一个 气门必须引上至交接箱或人孔井口处 二 敷设管道电缆注意事项 敷设电缆前 人 手 井必须先进行通风 防止有毒气体对身体造成伤害 下井后清理井内杂物 对所用管孔进行通管清洗 确保管孔通畅 盘8字缆时不要打扭 机械引牵引时无关人员不要在钢丝绳上侧 井下作业 井上要有施工人员巡看 管道电缆敷设后要把电缆靠管井孔墙壁用托板或扎线绑扎固定好才能接续 三 敷设埋式电缆技术要求 埋式电缆与其他地下设施和树木 建筑物间的净距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埋式电缆的埋深应大于或等于0 8m 埋式电缆上方应加覆盖物保护 并设标志 埋式电缆穿越铁路轨道 沟渠 公路时 应设于保护管内 四 敷设墙壁电缆技术要求 敷设架空 墙壁 电缆安装吊线支持物 应检查房屋结构以及墙体的牢固程度 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以保证房屋和人员的安全 各终端 中间支持物应安装牢固 水平 整齐 墙上支撑的间距应为8 10m 吊线安装应符合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 T5138 2005 的相关规定 电缆吊线接续 终端沿用夹板法 墙壁自承式电缆钢绞线与电缆分离处应绑扎牢固 墙壁电缆离地面高度应 3m 跨越街坊 院内通路等应采用钢绞线吊挂 其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应符合架空电缆架设高度表的要求 跨越市区街道时垂直净距为5 5m 跨越胡同时垂直净距为5m 钉固式电缆水平敷设时 钉固间距为30cm 垂直方向敷设时 钉固间距40cm 四 敷设墙壁电缆技术要求 墙壁电缆应避开高压 高温 潮湿 易腐蚀和有强烈振动的地区 如无法避免 应采取保护措施 墙壁电缆应尽量避免与电力线 避雷线 暧气管 锅炉及油机的排气管等容易使电缆受损害的管线设备交叉与接近 墙壁电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可参照下表规定 四 敷设墙壁电缆注意事项 墙壁电缆敷设与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 按规范标准 避雷线接地引线 平行净距1000mm 绝缘引线时为50mm 交越净距300mm 工作保护地线 平行净距50mm 交越净距20mm 电力线 平行净距150mm 交越净距50mm 自来水管 平行净距150mm 交越净距20mm 煤气管 平行净距300mm 交越净距20mm 无包封热力管 平行净距500mm 交越净距500mm 包封热力管 平行净距300mm 交越净距300mm 五 敷设架空电缆的技术要求 杆路建筑要求吊线的安装应符合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 T5138 2005 有关规定 吊线安装方法 采用穿钉 夹板方式 本工程建筑地段划分为轻负荷区 电杆应按设计规定的杆距立杆 一般情况下 市区电缆线路的杆距为35 40m 郊区明线线路的杆距为45 50m 选用预应力离心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杆路基本电杆程式除特别说明外其他采用7 12水泥电杆 跨较宽公路两侧采用8 15以上水泥电杆 新立电杆回填土应夯填 每回填土30cm夯填一次 市区如无水泥 砖铺等正规地面 杆根应培土高出原地面10 15cm 效区杆根应培土高出地面10 15cm 土质松软地段电杆底应加水泥底盘 石质地段挖深浅于规范要求的 电杆根部石砌护墩加固 架空长杆档应设顶头拉线 顶头拉线采用比吊线的规格大一级的钢绞线 电杆编号 广州电信公司工程的电杆编号格式和要求按 广州市电信分公司部门文件运维字 2006 430号关于下发 电缆线路整治技术标准 试行版 的通知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其他电信工程的电杆编号格式和标准按建设单位要求或部颁标准执行 五 敷设架空电缆的技术要求 电杆洞深应符合下表 洞深偏差应小于 50mm 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 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 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 200mm 拉线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 原则上拉线用夹板法终结 人行道上或接近道路的拉线应以荧光警示棒保护 五 敷设架空电缆的技术要求 吊线安装要求按设计规定要求 安装单槽夹板 用千斤顶托起钢绞线盘 线端向上 专人放盘 然后人工牵引 将吊线放入夹板槽内 略为旋紧螺母 角杆 吊档杆 担档杆要用3 0mm铁线交叉绑扎夹板4圈左右 吊线的接续采用衬环另缠法 按规范要求 终端则用夹板法 一档杆内不能二个接头 紧吊线时 先将一端做好终结 然后用虎钳初为收紧 再用葫芦套上副拉 慢慢收紧 收至垂度符合要求为止 收线时 直线杆路一般不能超过15档杆 角杆撑杆要有人看守 最后终结时 用虎钳收紧吊线 用夹法做终结 收紧好吊线后要及时旋紧夹板 用4 0铁线做好角杆保护 五 敷设架空电缆的技术要求 布放电缆操作对单盘电缆进行盘测 对数 长度气闭性能及电气性能进行检查 引上杆 角杆 引下杆是要安装滑轮 用千斤顶托起电缆盘 电缆必须从从电缆盘上方放出 并要有专人推动电缆盘如放大对数 200对以上 电缆先挂挂钩 由3 0cm铁线牵引 150对以下可直接敷放 后挂钩 相隔3 4m挂2个挂钩 超过1000m要引下 在地上盘好8字 然后再敷设 5 8档杆预留有20 30cm 电缆接续处要预留2m左右 并及时用端帽封焊 充气电缆要及时充气 五 敷设架空电缆的技术要求 架空电缆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 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 四 敷设架空电缆的技术要求 架空电缆架设高度应不低于下表要求 六 布放槽道电缆的技术要求 按设计文件检查电缆的规格 型号及外表有无损坏 用千斤顶或简易放缆工具托起电缆盘 电缆必须从电缆盘的上方放出 并要有专人推动电缆盘 在放置无电缆盘的电缆时 应顺着电缆的方向放 无打扭 电缆应按专用槽道布放 并规则摆放 尽量避免交叉等现象 在电缆转变处及进出槽道部位应用加以保护 弯曲弧度适中 布放电缆时两端都必须有贴好明确的标签 需绕接的电缆两端应预留有50CM以上的长度 以便于绕接 在作下走线时 走线不得堵住出风口 电缆必须是整条 中间不得驳接 七 电缆芯线接续 电缆接续前应保证电缆气闭良好 要核对电缆程式和对数 检查端别 合格后方可进行电缆接续 电缆芯线的直接或复接线序必须与设计要求相符 电缆应按色谱 色带对应接续 电缆芯线接续不应产生混 断 地 串及接触不良 接续应保证电缆的标称对数全部合格 选用模块接线子 型号应按设计要求 模块排列整齐 线束不交叉 松紧适度 接续配线电缆芯线时 模块下层接局端线 上层接用户端线 接续主干电缆芯线时 模块下层接B端线 上层接A端线 接续不同线径电缆芯线时 模块下层接细径线 上层接粗径线 当选用扣式接线子接续芯线时应按设计要求 接续长度约5cm 并扭绞2 3个花 排列要整齐 均匀 每5对 同一领示色 为一组 分别倒向两侧的电缆切口 当电缆全程接续工作完成后 必须进行各项测试 其技术指标要符合设计要求 架空电缆接续工作全部按工序完成后 其接头两端和中间应用塑料单芯线在吊线上吊扎 七 电缆芯线接续 全色谱对绞单位式缆芯色谱在全塑市话电缆中使用最多 它是由白 代号W 红 R 黑 B 黄 Y 紫 V 作为领示色 代表a线 蓝 Bl 桔 O 绿 G 棕 Br 灰 S 作为循环色 代表b线 十种颜色组成25对全色谱线对 如下图所示 八 电缆护套 热缩套管 封装 接续套管的型号 规格 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且应该是平直 完整和密封良好 非充气型热缩套管的拉链导轨宜置于接头下方 内衬套筒的拼缝应水平放置 充气型热缩套管的拉链导轨宜置于操作人员一方 气门朝上方 架空 挂墙 电缆热缩套管的拉链导轨宜置于接头下方 管道电缆热缩套管的拉链导轨宜置于接头上方 热缩套管每次封装同一方向的分歧最多只准3条电缆 一个热缩套管封装分歧电缆不准超过5条 封装时小电缆应在大电缆的下方 热缩套管封装后所有温度指示点均应变黑 套管端口及拉链处有热熔胶溢出 分歧套管端口应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热熔胶溢出 充气型热缩套管的拉链内应出现断续白线 热缩套管封合后套管应平整 无折皱 无烧焦 分歧套管分歧端150mm处的电缆上应作永久性绑扎 全塑电缆屏蔽层必须用专用屏蔽线连接 并按设计要求作分段 全程测试 电缆芯线接续与护套封装应连续作业 完成后应在热缩套管上用不腿色白笔书写电缆编号和线序 九 交接箱 分线盒安装 选择安装位置 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以安全美观为主 安装交接箱底座 应离地面400 800mm 底座四周要粘上瓷片 交接箱内的电缆引上成端应做好编扎固定 跳线布放应合理 整齐 交接箱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保护地线 交接箱底座应做堵蜡防潮堵塞 选择分线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 分线盒安装在电杆上时应离地面2800MM 安装在墙壁时离地面2500MM 安装在楼层时离地面2200MM 装在电杆上的分线盒 上下要用U型杆箍或3 0铁线绕四圈与电杆紧固 装在墙壁的分线盒 要用4粒螺丝钉或膨胀螺丝固定 交接箱 分线盒图片 目录 工程验收流程及准备要求 1 2 3 线路相关验收规范 技术标准 竣工资料要求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8 2005 工程验收工程验收阶段工程验收一般分四个阶段即随工检查 初验 试运行和终验 竣工验收 随工检查主要是对电缆 子管的布放 立杆及隐蔽部分进行施工现场检查 线路工程应在施工完毕并经工程监理单位预检合格后进行初验 工程初验后可投人试运行 试运行期为3个月 以目前线路要求为准 试运行完毕后进行终验 竣工验收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8 2005 随工检查线路工程均应采取监理制 对隐蔽工程项目 应由监理 施工双方签署 隐蔽工程检验签证 线路工程的质量检验 应按表11 2 2 1至表11 2 2项目及内容进行 随工检查的质量监督人员应对检查项目签收 对出现的问题应做好记录 重大问题应及时上报 由主管部门处理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8 2005 初验线路工程应在施工完毕并经工程监理单位预检合格后进行初验 业主在收到监理单位 工程初验申请报告 后一周内组织召开工程初验会议 初验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工程各种存在问题 在限期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 项目经理必须跟踪施工技术人员整改情况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8 2005 验收资料文件 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技术文件一式六份 提交的竣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下列规定资料 工程竣工图纸 利用原施工图纸改绘 个别变动甚大或原设计施工图已无法改绘时 应重新绘制 施工单位资质证书交工验收申报书工程说明安装工程量表施工现场签证表随工验收 隐蔽工程检查签证记录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8 2005 安装工艺检查情况表工程变更申报表工程开工报告停 复 工申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测试记录目录及测试记录表移交清单工程验收证书存在问题及处理结果设计验收证书监理验收证书招投标情况登记表备考表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8 2005 竣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内容齐全 应符合部颁施工验收办法和要求 文件资料齐全 准确 竣工图纸 测试记录应图纸与实际相符 数据正确 清楚 资料的誊写应清楚 工程初验时对于线路安装工艺质量 主要传输特性指标进行复测等 工程初验中发现不符合本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的项目 应查明原因 分清责任 由责任方限期妥善处理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8 2005 试运行由建设单位委托维护方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进行试运行 试运行期内应开通部分业务 检验其性能 对初验中遗留问题进行整改 工程验收 验收工作内容 检查所有的安装工程量是否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完成 检查交工图纸的准确性 工程量统计的准确性 检查设计变更记录是否齐全 检查签证记录是否与现场相符 施工工艺的检查 核对电缆路由长度 现场核对资源挂牌及编码 电缆线对放音对号 电气性能测试等 电缆段长测量100 电气性能测试 芯线对地绝缘测试100 电缆线对放音对号100 电缆保气性能测试100 资源挂挂牌核对抽查 特殊情况检查等 其他情况按过程中记录情况进行抽查 关键点 工程量的完成情况 交工图纸的准确性 电缆保气性能和电气性能测试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8 2005 目录 工程验收流程及准备要求 1 2 3 线路相关验收规范 技术标准 竣工资料要求 一 竣工图纸要求 1 必须标具正确方向坐标 指北针 与工程编号 即预案编号 2 路由不能过于简单 须有电信参照物或某区域标志建筑物 道路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