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晚期文风之变_第1页
庾信晚期文风之变_第2页
庾信晚期文风之变_第3页
庾信晚期文风之变_第4页
庾信晚期文风之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庾信晚期文风之变 习 毅 摘要 庾信的一生可以公元554年 元帝承圣三年 梁元帝江陵之败 梁朝 灭亡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文学创作亦据此划分 前期是他少年得志时 期 也是文风浮艳时期 创作上多描绘性 少抒情性 比较讲究形式 技巧 体现 了梁诗极貌写物 穷力追新的特点 内容上空虚 轻浮 绮艳 具有 宫体诗 的特 色 后期 晚期 是庾信羁旅北国 楚材晋用时期 其创作题材从狭小单一走向 阔大多元 其作品的情感基调从纤弱苍白走向沉郁悲凉 其艺术表现手法从以绮 丽取胜走向藏骨于艳 纳绮于质 形成了深沉凄怆 苍凉激楚的晚期文学风格 关键词 庾信 文风之变 庾信 513 581 是中国文学处于转变时期的一位集大成的作家 他晚期的文学创 作 把深沉的亡国之恨与精湛工丽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所作皆华实相扶 情文兼至 悲感之篇 常见风骨 成为中国中古文学向盛唐文学过渡的重要桥梁 庾信的一生可以公元554年 元帝承圣三年 梁元帝江陵之败 梁朝灭亡为界 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文学史家亦多据此 将他的文学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是庾信少年得志的时期 也是他文风浮艳时期 他生于以文获誉的士人家庭 中 自小就受到浓郁的文学氛围熏陶 加之 幼而俊迈 聪敏绝伦 博览群书 喜好 诗 经 楚辞 尤其精通 春秋左氏传 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作昭 明太子东宫讲读时 年仅十五岁 文章已经崭露颖锋 十九岁时 与其父 梁代诗人庾 肩吾并仕于朝 父肩吾 为梁太子中庶子 掌管记 东海徐 为右卫率 子陵及信并为 抄撰学士 父子东宫 出入禁闼 恩礼莫与比隆 既文并绮艳 故世号 徐庾体 焉 当时 后进 竞相模范 每有一文 都下莫不传诵 梁武帝很赏识他 经常委以重任 他曾屡次 出使东西魏 以文才知名于北朝 梁武帝太清三年 公元584年 爆发的侯景之乱 打破了 青年庾信的美好生活 这场叛乱直至梁元帝承圣元年 552 年 三月才告平定 这时的庾信 已入不惑之年了 庾信前期作品存者不多 清朝倪 庾子山集注 中收录了他少量的前期作品 除 春 赋 七夕赋 灯赋 对烛赋 镜赋 鸳鸯赋 荡子赋 七篇赋外 已确定的还有 奉和山池 将命至邺酬祖正员 将命至邺 入彭城馆 奉和示内人 和讠永舞 奉和同泰寺浮屠 望美人山铭 至仁山铭 等诗文作品 这些作品虽不能概括其前期 作品的全貌 但我们仍可从中看出其大多是描写风花雪月 醇酒美人 歌声舞影 香脂白粉 的 就题材表现而言 多描绘性 而少抒情性 且比较讲究形式 技巧 体现了梁诗极貌写 1997年6月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 1997 第22卷第2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1 22 No 2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物 穷力追新的特点 内容上却空虚 轻浮 绮艳 具有 宫体诗 的特色 如 和讠永舞 洞房花烛明 燕余双舞轻 顿履随疏节 低环逐上声 步转行初进 衫飘曲 未成 鸾回镜欲满 鹤顾市应倾 已曾天上学 讵是世中生 这首诗是和梁简文帝 讠永舞 诗的 诗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舞女趋节顿屐的舞姿 形 象栩栩如生 但内容却空洞乏味 毫无抒情意味 仅止于形象的描绘而已 再如 镜赋 描写一贵妇起床后对镜梳妆 装扮的体姿和神态 玉花簟上 金莲帐 里 始摺屏风 新开户扇 朝光晃眼 早风吹面 竞学生情 争怜今世 鬓齐故略 眉平 犹剃 悬媚子于骚头 拭钗梁于粉絮 写贵妇的梳妆姿态 维妙维肖 触笔细腻 但笔 力纤弱 内容浮艳 具有典型的齐梁之风 庾信前朝文学绮丽轻靡风格的形成 有着历史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 正是中国古代文 学发展的转折时期 魏晋以后 文学开始走上一条曲折崎岖的道路 由建安表现战乱 抒 写建功立业的理想 滑向齐梁以丽靡形式描绘男女私情 中间还经历了 理过其辞 淡乎 寡味 的玄言诗和 俪采百字之偶 争价一句之奇 的山水诗 以及讲求四声八病的永明体 诗 齐梁时期 从皇帝到一般的士大夫都爱好文学 但他们大都过着或雍容闲适 或腐朽 丽靡的生活 在精神上以佛家教义来弥补精神空虚 对于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多无所用 心 因而 在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 而多是歌 舞 风 云 春 秋 花 柳 镜 筝之类的日常生活事物 这段时期的文学 尽管外表 彩丽竞繁 但骨子里则是 兴寄都绝 难以产生震憾人心的艺术珍品 当时文坛大体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创作倾向 一是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派文学和追求声律的永明体诗派文学 一为颜延之等人代表的 数典隶事派文学 一为歪曲吴声歌的实质 譬犹美女时花 细雨艳沃 的宫体诗 三种 倾向皆对庾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加之他为宫廷文学侍臣 生活圈子狭小 创作上具有很 大的局限性 因此 庾信前期作品虽然用典繁富 用词准确 对偶整齐 声律和谐 艺术技 巧高超 但内容空洞 气韵轻薄 思想价值不高 后期 晚期 是庾信羁旅北国 楚材晋用 人生失意的时期 梁元帝承圣三年 554 年 庾信奉命出使西魏 来到长安 十二月 西魏即 太军南讨 攻陷江陵 诛杀梁元 帝 梁朝灭亡 庾信失去家国 悲恸无状 被迫留在北方 屈节仕魏 后北周代魏 又续为 周室所重用 官系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武帝建德四年 575 年 陈氏与周通 好 南北流寓之士 各许还其旧国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数十人 武帝惟放王克 殷不害 等 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庾信从此永远失去了还乡的机会 终生过着 其面虽可热 其心 常自寒 的生活 时代的苦难和个人的不幸 使庾信晚期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决定性转折 他的视野 从 个人转向时代 历史 投向整个梁王朝的盛衰兴亡 他的感情 从空虚苍白变为忧愤沉郁 充满着炽烈的身世之感和亡国之痛 他的创作题材 从宫廷的唱和应酬 激而一变 要求抒 发 人生几何 百忧惧至 的危苦和悲哀 艺术表现手法亦由单一的描绘性 转为浓重的 抒情性 形成了深沉凄怆 苍凉激楚的晚期文学的创作风格 迄今流传的庾信的诗文 主 要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这些作品代表着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杜甫称 庾信文 31 习毅 庾信晚期文风之变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章老更成 暮年诗赋动江关 就是指他晚期文风更加成熟 更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气韵 那么 庾信晚期文风到底有哪些变化呢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从狭小单一走向阔大多元 题材的开拓和创新是文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庾信在这方面成绩斐然 他的创作取材 范围不断扩大 从前期狭小单一的描写宫苑花草 走向 穷者欲达其言 劳者须歌其事 的 阔大多元的 战乱乡思 庾信亲身经历了建康及江陵的两次败亡 羁留异乡 在北朝虽 高官美宦 有逾旧国 宇文 言 但胸中却郁积了无以复加的 乡关 悲愁 反映在创作中 他已不再满足于前 期的对景物 美色作穷形尽相 尽态极妍的描摹与刻画 而是致力于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 抒吐强烈的思乡恋国之情 无病呻吟的绮靡之音已日渐消失 绮艳浮华的风格也不多见 了 代之而来的是悔恨 沉痛的泪水浸渍的诗文和沉郁 悲凉的文风 创作题材发生了变 化和拓展 拟咏怀 是庾信声泪俱下的组诗 它表现的是一个天涯羁客的孤愤 亡国子民的哀 怨 组诗共二十七首 其七曰 榆关断音信 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 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 别泪损 横波 恨心终不歇 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 青山望断河 短短一首诗 诗人用了三个 断 字 音信断 山河断 肝肠断 与故国音信殊 通 满耳胡笳 羌笛之声 异域之乐徒然断肠 然而 诗人的忧思似精卫那样 枯木填海 象青山一样隔河恋望 于绝望中寻找不可能实现的希望 多么深沉凄怆的故国家乡的思 念 几乎字字是血泪 这些思念是丧失家国 颠沛流连异方的士子的绝望心声 与此类似的文字在庾信的作品中还有 况复君在交河 妾在青波 石望夫而逾远 山 望子而逾多 才人之忆代郡 公主之去清河 离关一长望 别恨几重愁 元妨对春日 怀抱只言秋 我们且将这些与其前期的诸如 临桁下而牵衫 就箱边而著钏 宿鬟尚 卷 残妆已薄 无复唇珠 才余眉萼 靥上星稀 黄中月落 比较一下 能够清楚地发 现 如果说写于前期的作品留给我们的印象是镶金帖玉 炫人眼目 呈现出来的是盈盈粉 泪 楚楚可怜的韵致 那么 后期的诗文却给我们以 天惨惨而无色 云苍苍而正寒 的 凄苦 伤感 忧愁 甚至绝望的哀情悲韵 随着创作题材的转变 思想也已深化 清朝倪 说 哀江南赋 序称 不无危苦之辞 惟以悲哀为主 予谓子山入关而后 其文篇篇有哀 凄怨之流 不独此赋而已 庾信在北朝所作的八篇赋中 有六篇是表现 乡关之思 的 大量的诗作亦如此 庾信正是运用 危苦之辞 来表现 乡关之思 的 惜 无万金户 东求沧海君 遗憾自己不能象张良一样为国复仇 空营卫青 徒听田横 歌 叹自己羁旅北朝 无计可施 在昔金陵 天下丧乱 王室板荡 生民涂炭 兄弟则 五郡分张 父子则三州离散 也鼎沸于袁曹 人豺狼于楚汉 回顾 侯景之乱 给故国人 民带来的灾难 对腐败的萧梁王朝进行批评 况风云不感 羁旅无旧 未能采葛 还成食 薇 遂令忘楚操 何但食周薇 避谗犹采葛 忘情遂食薇 一声声带着哭腔的食周 41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薇 道出仕北的愧怍和无奈 把自己打入永难超生的但丁 神曲 第九层地狱 桓大司马 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交让未 全死 梧桐唯半生 借枯树寓出自己虽生犹死的心镜 庾信晚期的作品中 除了反映 乡关之思 的诗文 还有许多描写雄壮肃杀的边塞诗 如 和赵王送峡中军 上益州上柱国赵王二首 等 将悲凉落漠心情融入萧索疏淡景色的 北地景物诗 如 秋日 园庭 晚秋 等 反映洒脱无羁的侠客的游侠诗 如 侠客行 等 等 庾信晚期创作题材甚为广泛 陈沆称许其 诗史之目 无候杜陵 确实不为虚美 在 南北朝众多作家中 仅就题材广泛而言 庾信的成就是无人可以比肩的 二 从纤弱苍白走向沉郁悲凉 由于南北朝政治上的长期对立和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别 影响到南北文学 风气迥异 各有短长 彼此好尚 雅有异同 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 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 气 质则理胜其词 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 文华者宜于吟味 此南北词人得失之 大较也 南朝文坛多刻意追求语言形式之华美 永明体就是突出代表 使诗歌沿着对 偶 藻饰 声律的方向向前发展 对骈文 俳赋的发展亦有较大影响 北朝文坛质朴少文 章奏符檄之篇较多 体物缘情的诗赋较少 佳作更是凤毛麟角 象 木兰诗 敕勒歌 这 样质朴刚健的作品 自非雕章琢句之篇可比 但难见他篇 庾信入北之后 博采南北作家 之长 既注意摒除齐梁文人但知琢句 过分追求华美之弊 又避免了北朝作家质朴有余 文 采不足的缺陷 把江南秀丽细腻的 清绮 之致与北地豪迈慷慨的 贞刚 之气统一起来 运 用南朝时积累的丰富艺术技巧 吸收北方文化的气韵 穷南北之胜 来抒吐自己内心的真 实感受 正如 四库提要 所说 至信北迁以后 阅历既久 学问弥深 所作皆华实相扶 情 文兼至 形成了 老成 的艺术风格 代表庾信后期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 当属 拟咏怀 二十七首 这组诗模拟阮籍 咏 怀 诗 以史诗的规模 或直抒情怀 或以咏史为比兴 来表现自己的亡国之痛和乡关之思 反映梁朝灭亡的原因 以及梁朝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通过回顾自己一生的遭遇 描绘 出一幅幅浸渍着血泪的时代画卷 既有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又有真挚深沉的感情内容 从纤弱苍白的文风转变为沉郁苍凉的文风 其十八云 寻思万户候 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 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 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 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 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 何时能不忧 这首诗吸取南朝诗善于用句调声情渲梁情绪的技巧 抒写身为羁臣 早年壮志付之东 流 又不能乐天知命的忧愁 琴声 二句中 遍 字强调琴声之响 满 字强调书卷之多 完全从语气上渲泄出徒有学识而枉自废弃的烦燥 残月 四句用重叠句连成一气 在年 年相似的月色和秋夜中 暗寓岁月不断更新 而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却年年如旧的感叹 如 累累贯珠般的声调烘托出连绵不断 无法排遣的愁乱 全诗用清静的境界表现烦乱的心 绪 有着很高的艺术独创性 51 习毅 庾信晚期文风之变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朝的边塞诗虽有刚直之气 但往往失之粗率生硬 南朝的边塞诗虽善于描绘 却多 出于想象之词 庾信晚期的边塞诗能够融南北之长 它真切地描写了征战出塞的场面 具 有刚健遒逸的风格 如 拟咏怀 其十七 日晚荒城上 苍茫余落晖 都护楼兰返 将军疏勒归 马有风尘气 人多关 塞衣 阵云平不动 孤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 今年不解围 在荒城上观看北朝军旅在落日中带着风沙气息归来的情景 自然勾起诗人不能为江 南故国效命战场的感触 都护 二句既是写军中将领成功归来 又暗藏两个典故 西汉傅 介子出使楼兰 不辱使命而返 东汉耿恭戍守疏勒 食尽不降匈奴 为汉军迎回 对比之 下 自己有辱使命的愧意也就见于言外 阵云 二句 上句用大笔涂沫横亘于荒漠上空的 阵云 写静态使诗平添凝重 下句从细处点缀地面上无风自卷 欲飞不飞的秋蓬 写动态 又使诗于凝重中见流走 这二句与首二句荒城落日相应 苍茫空阔的境界立呈于纸上 此外 象 胡笳遥警夜 塞马喑嘶群 渲染边塞的苍茫夜色中 军队出征前骚动不宁的气 氛 寒沙两岸白 猎火一山红 以白沙 红火的鲜明对比 展现了北朝贵族冬猎的壮观 场面 总之 正是由于庾信晚期融南北文学之长 才完成从南朝的轻柔到南北相融的 刚 柔并济 熔铸出其晚期文学沉郁悲凉的艺术风格 三 从以绮丽取胜走向藏骨于艳 纳绮于质 杨慎说 子山诗 绮而有质 艳而有骨 清而不薄 新而不尖 所以为老成也 鲍觉 生评 哀江南赋 说 其词密丽典雅而精思足以纬之 灏气足以驱之 杨慎所谓的 质 骨 鲍觉生所说的 精思 灏气 都是指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展示及源于实在境地的喟 叹 但是 庾信的晚期创作皆已冲破了前期作品以绮丽取胜的桎梏 而走向以绮丽的表皮 包裹沉甸甸的现实内核 藏骨于艳 纳绮于质的境界 庾信屈仕于西魏和北周后 他的诗赋题材从艳情 宫怨变为战乱乡思 诗风从绮丽轻 冶转向苍劲悲凉 其创作艺术也因内容的充实而日益 老成 他晚期的 哀江南赋 小 园赋 竹杖赋 枯树赋 伤心赋 五篇名赋 都是悲感身世 伤怀故国的血泪迸溢之 作 但皆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绮中有质 艳中有骨 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哀江南赋 用典 或成言恰当灵活 通过那些典故或成言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 思想 句法以四 六句为主 杂以三 五 七 八 九等多种句式 使作者慷慨悲壮的激情 始 终起伏汹涌于词章机杼间 震憾读者的心弦 引起强烈共鸣 小园赋 语言华美 对仗之 句频出 使人从中感悟到作者羁北难归 身负难堪的精神压力 庾信藏骨于艳 纳绮于质的艺术境界 不仅体现在他的赋中 也体现在他的大量诗篇 之中 如 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 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 开君万里书 和侃法师 第二首 客游经岁月 羁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雁 秋分俱渡河 两首诗文字明朗精约 却抒写出作者苦念故国之情 语虽简短 而其所表现的意绪却 61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悲凉深永 使读者体味无尽 再如 舟子望月 舟子夜离家 开舟 令望月华 山明疑有雪 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 星桥视 桂花 灰飞重晕阙 萤落独轮斜 此诗将羁客的愁思融入月色的皎洁之中 更使人感到凄婉含泪 艺术上也达到纯熟 的五言律诗的完美境地 尤其 山明 二句 开唐五律的先河 庾信后期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