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1页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2页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3页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4页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 法家的精神特质及其历史地位 法家的地域特征 法家代表人物 法家与秦、齐与三晋文化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 第五讲 法家的精神特质及其历史地位 法家思想 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法家思想与秦之兴亡 法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以法治为核心的学派 否定世袭制:“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 史记 商君列传 ) 奖励耕战、毁弃诗书,以 法治 国 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法家与成文法运动 法家先驱 法家派系 法家与成文法运动 夏商神权法 : 天命、天罚。 西周宗法制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春秋成文法 :以法治国。 春秋成文法 铸刑书 : 前 536年郑大夫子产把成文法的条文铸在铁鼎上,被公认为是我国最早成文法。 铸刑鼎 : 前 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法家先驱 齐:管仲 郑:子产、邓析 晋:赵鞅 战国法家派系 时间 :前期重实践,不完全排斥道德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后期重理论,完全排斥道德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 地域 :晋法家、齐法家。 理论 :前期法家分法、势、术三派,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法,法令条文。势,政治斗争手腕。术,阴谋诡计。韩非子认为三者要结合。 法家的地域特征 齐法家 代表有管子、慎到等,核心是稷下黄老之学 。 晋法家 代表有申不害、韩非、商鞅,核心是功利主义与理性精神。 法家思想与秦之兴亡 一断于法,轻罪重罚: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商君书 赏刑) 隐晦术治,君主至上:权者,君之所独制也。(商君书 修权) 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 齐晋法家异同 重农 慎赏罚 君臣有分 法由君立 法出于道 以法治吏 ( 1) 晋法家主张 “ 君尊则令行 ” (商君书 君臣);齐法家主张 “ 令重则君尊 ” 、“ 令尊于君 ” (管子 重令)。 ( 2)晋法家认为人 “ 好利恶害 ” 本性不可改变,反对儒家的礼治,应 “ 不务德而务法 ”(商君书 错法),以刑去刑;齐法家 “ 以德使民 ” , “ 杀戮众而心不服 ” (管子 牧民)。 ( 3)晋法家 “ 抑工商 ” ,限制、排斥工商业;齐法家重农之外,也注重有节制地发展工、商业。 法家代表人物 管子 商鞅 慎到 申不害 李斯 韩非 管子 管子生平 管子思想 管子生平 (? 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安徽颍上人。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管子 牧民 ) 管子思想 重农思想 民本思想 法治思想 管子的重农思想 “ 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 ” (管子 国蓄) “ 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 ;一女不织,民有为之寒者。 ” (管子 揆度) 管子的民本思想 “ 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 ” (管子 形势解) “ 霸土之所治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 (管子 霸言) 管子的法治思想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 明法 )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管子 任法 ) 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 管子 任法 ) 礼法并重 商鞅 商鞅生平 商君书 的内容及其思想 商鞅生平 废井田 (百步改成二百四十步), 开阡陌 (转田间道路); 郡县制;迁都咸阳。 商君书 的内容及其思想 重农重战 : “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 ( 农战 ) 重刑少赏 : “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 ” ( 去强 ) 重本抑末,反对儒术: “ 豪杰务学 诗 、 书 ,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政,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 ” ( 农战 ) 慎到 (前 39515),赵人。早年学黄老道术,曾以齐国稷下讲学而负盛名。后离齐至韩,为韩大夫。他与田骈同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主张“尚法”和“重势”。 慎子 42篇,现存 7篇。 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 荀子 解蔽 ) 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 慎子 威德 ) 申不害 (约前 385前 337),郑国人。曾为韩昭侯相,重术治(领导者驾驭之术)。 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 定法 )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 韩非子 二柄 ) 李斯 (前 280通古,楚上蔡人。 法家思想上最为重要的一环:实践者 鲁迅( 汉文学纲要 ):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 谏逐客书 ) 而已。 老鼠哲学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史记 李斯列传) 在仓之鼠 :硕鼠 过街之鼠:人人喊打 韩非子 韩非生平 韩非子思想 韩非子生平 (前 27521),韩人。 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子的思想 “ 以法为本 ” 的法、术、势论 :继承了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慎到之势,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好利人性论:“人无毛羽,不衣则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 解老 ) 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 秦文化 法家与秦文化 法家与齐文化 法家与三晋文化 秦文化 秦文化指以秦国为中心的区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