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_第1页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_第2页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_第3页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_第4页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邢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杨秀云河北大学张孩颖邵彩玲日本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它的经济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与之相对应日本的学前教育也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并且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应研究日本的学前教育,借鉴其发展经验。我们认为从学前期开始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日本学前教育的现状日本的学前公共教育机构是从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二战中遭到致命的打击,至二战后才随经济的发展得以恢复和发展。当前日本学前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概括说明。1:学前教育立法日本很早就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大作用,早在1889年,日本就制定了幼儿园规则,明确规定了幼儿教育的目标;此后在1890年又制定了新的幼儿园规则;1899年颁布幼儿教育设施及设备规则;1926年文部省制定幼儿园令和幼儿园法这施细则。二战以后,随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社会、政治、教育的重大改革,学前教育很快复兴,这期间也颁布了许多涉及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包括: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公立学校设施灾害恢复费用国库负担法,私立学校振兴令,生活保护法,儿童福利法,儿童福利设施最低标准,在宪法和教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中,对学前教育也有要求。具体针对学前教育的法规有:幼儿园设置标准,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指南。这些法律和法规既保护了幼儿的权益,又使幼儿园、保育所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本的教育立法一方面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国家便于管理,使学前教育的目标得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2.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根据文部省颁布的学前教育法设立的幼儿园机构系统,收托3至5岁的儿童;另一类是根据厚生省颁布的儿童福利法设立的保育所机构系统,主要收托。至5岁儿童,从法律意义上讲,前者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后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两者的教育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相互融合的趋势。3.学前教育经费根据学校教育法和儿童福利法规定,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育机构的经费由国家负担,公立的由地方政府支持,私立的则由设置团体或个人负责。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幼儿的父母要负担学费。学费的多少要视机构的性质而定。国公立园所相对费用较低,私立的相对较高,有时相差数倍。政府对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经常进行补贴,对低收人户也进行一定数额的人园所费用补贴。从日本学前教育经费总体来看,有两个特征:一是经费投人逐步增长,无论从绝对数字看还是从增长的百分比看,或是从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看都有较大增长;另一特征是国家、地方和家长三方都有投人,其中地方政府拨款比例较大。以1993年为例,地方政府拨款占总额的44.74%,国家拨款占6.6%,学费比例为40.99%。4.学前课程及教学组织日本文部省于1990年3月公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规定,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及幼儿园在地区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教育课程,在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中通过综合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以完成要领提出的要求。保育所指南则指出,接纳的儿童年龄不同,教育内容应有所区别。2岁以下婴儿注意生活游戏,2至3岁增加了社会科目,3至4岁分化出语言科目,4岁以上要按要领进行教育。教学组织方法上多以小组活动为主,自由活动时间长,教师干涉控制少,尽量让幼儿通过自我管理解决自己的问题,培养个性健康发展。总的来说,日本学前机构的课题设置重视家庭、境(社会和社区)的配合,注意发展儿童的个性,体现了日本对人才培养的新观念。5.学前机构的教师日本历来重视教师的素质,认为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对于幼JL教育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日本幼儿园的教师称教谕,一般应在大学里学完一般教养科目和专门科目,具有视野开阔、专业知识深厚的资质,在文部大臣认定的大学、短大及其他培养机关学完规定学分,并取得幼儿园教谕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保育所的教师称保姆,应在厚生大臣指定的保姆培养机关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三十多门课程,并经保姆考试合格后,才能从事保育所的教育工作。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分析日本学前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值得从事和关心幼教工作的人深思。1.举国上下重视学前教育,教育立法完善如前所述,日本的法律法规涵盖了幼儿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教师的资格及权利、教学的容和方法等方面,便于国家统一要求,保证教育的质量。不仅政府重视,全社会及每个家庭也都视幼儿教育为重要的事情。许多妇女一结婚就不再工作而是专门准备作母亲。她们去短期大学或各种培训班学习育儿知识,以便搞好家庭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社会各方面也为幼儿园大开方便之门,如尽量给幼儿园盖平房,保证幼儿安全;许多工厂向幼儿开放,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回顾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教育立法在八十年代前几乎是空白。所喜的是自改革开61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自1989年以来,我国已陆续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国家重视幼教,社会和家庭更是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但是,长期从我国教育立法的宣传力度不够,法律和法规没有被群众广泛地了解,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社会和家庭虽然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但大多数人不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不参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对子女溺爱,由此引发了独生子女的许多特殊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教育立和教育科学知识;设立培训班,广泛传播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家长搞好家庭教育。2.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符合时代要求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广泛提倡终身教育,日本在教育终身化大潮的冲击下提出了要建立具有尊重个性而又富于丰富多彩教育方式的终身教育问题,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准备,而已成为奠定整个人生教育基础的教育。为完成此任务,日本学前教育已经将教育目标的重点转向对整个人生发展都发生重大教育影响的智力开发、道德修养、人格形成、人际关系以及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上。1990年颁布的日本幼儿园大纲即是从这些方面来设计的,按照此大纲的规定,今后的学前教育将会更加重视让幼儿直接体验生活,并通过这种直接体验去开发智力,培养各种基本习惯,加强与他人的交往及对周围大自然的了解等。我国学前教育的内容自五十年代是学习苏联的,改革开放以后,学前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当前提出的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更激励了学前教育理论的探索研究,或许日本学前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特征值得借鉴。3.对幼儿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重视在职培训日本学前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而且都要参加在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与日本相比,我国幼儿教师学历水平还比较低,大都只具备中师毕业学历,而且没有有计有组织的培训。现在的在职培训主要是教师自愿进行。这种情况也影响了我国幼教质量的提高,影响幼儿的素质教育,今后应在此方面加强立法和具体措施的制定,以期提高教师质量。总之,日本的学前教育比我们起步早,发展快,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避免失误,使我们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参考文献:1.学前比较教育学霍力岩著北就师范大学出版社95.4第一版2.日本幼儿园教育课程的特点余碧著幼儿教育97.93.日本学前教育的经费周谊幼儿教育97.34.日本学前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曹炎幼儿教育96.n5.日本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周谊幼儿教育96.96.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氛徐云幼儿教育98.3(责任编辑刘孟州)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内容比较 樊 亻京(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关键词 内容;异同比较;分析思考摘 要 本文结合中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中有关当代中日两国学前教育内容的规定,对中日学前教育内容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及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思考中国学前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中图分类号 G6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574(2002)06-0229-04Comparison of the present preschool educational contentbetween China and JapanFAN Jing(Facult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650092,China)Key words: content; comparison; analysisAbstract: Based on the rules of the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Guidance and the JapanesePreschool Education Main Points, the thesis states and compares the present preschool educationalconten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selfdevelopmentalproblem of the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一方面创造条件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出优势;另一方面抓住机遇走出国门,不断开阔视野,吸取别国的长处,为我所用。正是在这种积极发展的氛围下,处于“基础教育之基础”地位的学前教育也迎头赶上。为了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道路,就有必要放眼世界各国,了解其它国家的学前教育,特别是要站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较好的国家的高度来考虑自身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有必要对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学前教育作一些分析比较。日本自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的稳步发展密不可分,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一些特色和优势。笔者认为,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将有助于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中发挥出优势,从而达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就“中日学前教育内容”这一角度进行比较,以期抛砖引玉,吸引众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中日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有所思考。一、当代中日学前教育的内容(一)中国学前教育的内容。中国教育部于1996年6月1日起正式颁布施行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并根据“规程”于2001年7月2日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5个领域的规定如下:1、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2、语言: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3、社会: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4、科学: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5、艺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二)日本学前教育的内容。日本文部省于989年3月15日颁布并实施了幼儿园教育要领(以下简称“大纲”),1999年又对该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从2000年开始在日本幼儿园正式全面实施。“大纲”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归纳为健康(身心健康方面)、人际关系(与人关系方面)、环境(身边环境方面)、语言(获得言语知识方面)、表现(感性和表现方面)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规定如下:1、健康:(1)通过与老师和小朋友们接触,带种游戏去充分地活动身体;(3)积极在室外游戏;(4)对各种活动有亲切感并乐于参与;(5)掌握健康的生活节奏;(6)保持自身清洁,自己去进行穿脱衣服、饮食、排泄等生活所需的活动;(7)理解幼儿园的生活方式,自己去完善幼儿园的生活环境;(8)关心自己的健康,积极开展预防疾病之类的必要活动;(9)懂得危险的场所、危险的游戏方式以及遇到灾害等时的行动方法,在安全中活动。2、人际关系:(1)体验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愉快;(2)独立思考,独立活动;(3)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去做;(4)在与小朋友的积极交往中去共同体味喜悦和悲哀;(5)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并能注意到对方的想法;(6)注意到同伴的优点,体验到一起活动的愉快;(7)注意到有的是好事,有的是坏事,想一想再行动;(8)在与同伴的愉快生活中注意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愿意遵守它;(9)要爱惜公共玩具和用具,并共同利用;(10)跟那些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社区的老人和其他人有亲密的感情;(11)和同伴一起做事时,有决心做到底;(12)和同伴的交往不断加深,具有同情心。3、环境:(1)在与自然的接触中生活,以发现其壮观、美丽和不可思议等;(2)通过季节去发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带着对自然等身边事的关心去进行游戏;(4)对身边的动植物带着亲切感去接触并给予其怜恤或珍惜;(5)珍惜和爱护身边的东西;(6)怀着兴趣利用身边的物体玩游戏,有创意地边用边想一想、试一试;(7)在生活中注意玩具、用具的结构;(8)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数量和图形等;(9)对与生活关系较大的情报和设施等具有兴趣和关心;(10)通过幼儿园内外的各种仪式活动,对国旗具有亲切感;(11)在日常生活中,对简单的标志、文字等产生关注或兴趣。4、语言:(1)对老师和小朋友的言语或对话具有兴趣,能亲切地去听或说;(2)对做过的、见到的、听到的或感受到的事情等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3)能用语言去表达自己想做的事或想让别人帮助做的事,并对不明白的事能够去询问;(4)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自己说的话也能让对方听明白;(5)理解并使用生活中所需的语言;(6)能亲切地进行日常寒暄;(7)感受到生活中的语言美及其乐趣;(8)通过各种体验去丰富自己的形象和语言;(9)对小人书和童话有亲切感,带着兴趣去体味遐想的乐趣;(10)关心日常生活所需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5、表现:(1)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颜色、形状、接触和活动等,并以此为乐;(2)通过接触生活中美的东西和打动心灵的事去丰富幼儿的形象;(3)在各种各样的事件中,去体味相互传达感动的乐趣;(4)将感觉到和想象到的事通过声音和活动等去予以表现或者自由地去进行描画和制作;(5)对各种素材有兴趣,动脑筋去游玩;(6)对音乐有兴趣,能通过唱歌或使用简单的韵律乐器去体味其乐趣;(7)乐于描画和制作,并在游戏中使用或装饰;(8)用动作和语言等去表现自己的形象,以体味演示游戏的乐趣。以上结合中国“纲要”和日本“大纲”介绍了当代中日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介绍可以看出,两国的学前教育内容都是按领域来划分的,各领域的规定很具体。两国学前教育内容所划分的领域还极其相似,中国把学前教育的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日本则把学前教育的内容归纳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等,也是5个领域。不妨这样认为,中国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教育分别同日本的健康、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等5个领域教育相对应。二、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内容的异同比较各领域的比较内容都是围绕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来确定的,比较的内容尚能集中体现各领域的目标。详见下页表。通过对中日两国学前教育内容的异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中日学前教育内容基本相同的结论及评价。三、分析思考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纲要”所规定的学前教育内容侧重于对教师指导方面的要求,强调教师在贯穿实施5个领域教育内容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再体会一下日本“大纲”所规定的学前教育内容,均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体现的是幼儿的一种需要,幼儿是主动学习者。“纲要”虽同时规定了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教育要求,比较完整,但容易使教育者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思想上我们要多考虑到“幼儿是主动学习者”,以便在实践中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231第6期 樊 亻京: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内容比较中日学前教育内容的比较领域比较内容中国日本评价健康情绪安定、愉快第条第(1)条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第条第(4)条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能力第条第(5)(6)(7)条安全保健常识第条第(8)(9)条动作协调、灵活第条开展游戏及在户外活动第(2)(3)条基本相同。中国对动作方面的规定很明确。日本则注重利用游戏充分活动身体和开展户外活动。语言乐意交谈,讲话礼貌第条第(1)(6)条注意倾听,理解日常用语第条第(4)(5)条口语表达能力第条第(2)(3)条感受语言,加深体验第条(7)(8)(条常见标记及文字符号第条第(10)条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第条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第条基本相同。中国较日本更为重视早期阅读和早期书写,对本国语和本民族语的学习和使用也很重视。社会与人际关系主动参与,乐意交往第条第(1)(6)条自信心和同情心第条第(11)(12)条自立精神和责任感第条第(2)(3)(4)条自律和尊重他人第条第(5)(7)(8)条爱物品、爱他人第条第(9)(10)条爱祖国、爱世界第条基本相同。科学与环境好奇心和求知欲第条第(1)(3)条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条第(6)条大胆探索,合作学习第条初步的数概念第条第(7)(8)(11)条爱科学,学科学第条第(9)条初步的环保意识第条第(2)(4)(5)条爱国旗、爱祖国第(10)条内容实质基本相同。此领域同社会与人际关系领域的比较内容可结合考虑。艺术与表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第条第(1)(2)条表现美及自己的情感体验第条第(3)(8)条乐于进行艺术表现第条第(4)(5)(6)(7)条基本相同。日本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内容很丰富 值得肯定的是,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内容基本相同的结论及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观。从理论上讲,日本的学前教育走世界前列,离不开学前教育内容的支持,也说明日本学前教育的内容制定得科学、合理。换句话说,既然中日学前教育内容基本相同,就意味着我国制定的学前教育内容是科学而合理的,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充满信心,非常投入地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对所贯彻实施的学前教育内容产生怀疑。只有这样,中国学前教育才会在一种积极而宽松的氛围下健康稳步地发展。虽然中日学前教育的内容基本相同,可以借鉴的日本学前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不是很多,但在具体的比较过程中,我们对中国学前教育内容的认识已更加清楚,思路也更加清晰,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另外,本文只对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内容进行了总体比较,事实上,每一项具体的比较内容都值得我们去作出思考、作出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J.早期教育,2001,(9):25.2 李永连,李秀英.当代日本幼儿教育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3 李季湄.从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的修订看日本幼教的发展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00,(5):6972.责任编辑: 赵昆艳23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 曹能秀1,王凌2(1,2.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关键词中国;日本;学前教育制度;比较摘要本文在介绍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比较了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的异同,并对造成二者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5110(2002)01-0052-06A comparison of contemporary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sbetween China and JapanCao Nengxiu1,WangLing2(1,2.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650092, China)Key words:China and Japan;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 comparison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contemporary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s of China and Japan,the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systems, then analyses tentatively reasons.教育制度,又称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原则建立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总体,一般包括学前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和成文化教育制度等1。教育制度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学校教育的分段及其相互的关系等2,对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及实现培养目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和日本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比较同处亚洲的中、日学前教育制度,对于我们了解中、日教育制度的差异,比较中、日学前教育的异同,借鉴日本先进的学前教育经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以及指导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制度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制度主要由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三种机构组成。其中,幼儿园是学前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其中最严密、最有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托儿所1980年卫生部颁发了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条例),确定了我国现行的托儿所制度。1.托儿所的性质条例指出,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必须贯彻实行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方针,为把儿童培育成体格健壮,品德良好,智力发达的下一代打下基础。2.托儿所的任务条例指出,托儿所负有教养3岁前小儿及其为父母亲参加工作提供方便的双重任务。具体来说,托儿所的任务有以下3条:第一,保障婴幼儿健康是托儿所的首要任务;第二,对婴幼儿要施行合理的教养;第三,托儿所要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分担家长教育儿童的责任。限根据条例,入托条件是3岁前儿童。条例没有规定儿童的在托年限。因为托儿所招收3岁前的儿童,因此可以推断托儿所的在托年限最长为3年。(二)幼儿园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确定了现行的幼儿园教育制度。1.幼儿园的性质规程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以上表明了国家对幼儿园性质的确认,具体来说,幼儿园的性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与各类学校有相同处,所以列入学制系统,归属教育部门主管;第二,幼儿园又不完全等同于学校。一是教育对象为尚未入学的幼儿,二是我国幼儿园多为全日制。由此,幼儿园负有保育幼儿的责任,幼儿园的设施和生活、活动安排均不同于学校,具有保育的性质;第三,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为此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的方向是为幼儿提供入学准备,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小学密切联系。2.幼儿园的任务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因此,幼儿园的任务包括了保育教育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3.入园资格和在园年限规程指出,入园资格是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规程指出,幼儿园一般为3年制,也可设1年制或2年制的幼儿园。幼儿园可以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季节制和寄宿制等。(三)学前班国家教育委员会1991年颁布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现行的学前班教育制度。1.学前班的性质意见指出,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2.学前班的任务根据意见,学前班应该根据5至6周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创设良好环境,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为培养年轻一代打下良好基础。3.入学前班资格和在班年限根据意见,入学前班的儿童应是没有条件进入幼儿园的5至6岁儿童;学前班一般是1年制,也可以举办3个月至半年的短期学前班;可以是全日制,也可以是半日制或隔日制等。二、当代日本的学前教育制度日本现行的学前教育制度主要由幼儿园和保育所两种机构组成。幼儿园是根据学校教育法而设的幼儿教育机构,属文部省管辖;保育所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而设的儿童福利设施,属厚生省管辖。二者平分秋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一)幼儿园1.幼儿园的性质日本文部省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在第1条中规定,学校系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盲学校、聋学校、养护学校及幼儿园,这就明确了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法第77条规定,幼儿园是以“养育学前阶段的幼儿,提供适应的环境,以发展健全的身心”为目的的幼儿教育机构,招收3岁到入学前的儿童。该条款还将幼儿园分为国立、公(县、市)立和私立三种。国立幼儿园由国家设立,公立幼儿园由市、镇、村的公共团体设立,私立幼儿园由学校法人、其他法人及个人等设立。国立幼儿园的经费由国家负担,公立幼儿园由地方政府支持,但私立幼儿园则由设立幼儿园的团体或负责。2.幼儿园的任务1999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领,对日本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针(任务)做了如下规定:为了达到学校教育法第77条所规定的幼儿园的目的,应根据幼儿期的特性,通过环境来进行幼儿教育。为此,教师要与幼儿建立充分的信赖关系,与幼儿共同努力,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具体来说,幼儿园的任务有以下几条:第一,开展与幼儿期相适应的主体性活动;第二,通过游戏指导,全面实现幼儿教育的3.入园资格和在园年限根据学校教育法,入日本幼儿园的是3岁至入学前的儿童。因此,儿童在园时间最长为3至4年。幼儿园多为半日制。(二)保育所1.保育所的性质日本厚生省1947年颁布的儿童福利法第39条规定,保育所是接受保护者的委托,对缺乏保育条件的婴幼儿及有特殊需要的少年进行以保育为目的的机构。儿童福利法规定,保育所有公立和私立的两种。公立的保育所主要是由县立和市镇村设立的,私立保育所则主要是由社会福利法人、公益法人(财团法人或社团法人)、宗教法人和个人设立的。由于保育所是一种福利机构,所以收费较便宜,地方和国家的补贴较大。2.保育所的任务1999年11月日本全国福祉协议会和全国保育协会颁布的保育所保育指针,对保育所的基本方针做了如下规定: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去补充家庭保育,并通过创造使儿童健康、安全、情绪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之在充分发挥自我的过程中开展活动,以求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保育员应通过养护和教育的一体化,去培养人性丰富的儿童。3.入所资格和在所年限入所资格是缺乏保育条件的婴幼儿及有特殊需要的少年(如智力落后儿童)。家长在办理申请入所手续时,需要提供市、镇、村负责人签署的证明,证明家长由于工作、疾病等原因,无法对婴幼儿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保育的状况。在所年限最长为6年。三、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的相同点1.二者均是为学前儿童设置的机构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这三种机构均招收学前儿童,尽管入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各不相同。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幼儿园和保育所。幼儿园只招收学前儿童;保育所也招收极少数已超过入学年龄,但由于各种特殊需要需留在保育所的儿童(如智力落后儿童),但主要的招生对象为学前儿童。因此,日本的幼儿园和保育所主要是为学前儿童设置的机构。2.二者均有一定的教育法规作保证中国的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均有一定的法规来规范教育实践。如托儿所有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为指导,幼儿园有幼儿园工作规程为纲领,学前班也有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意见为指针。日本同样如此,幼儿园有学校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纲领为指导,保育所有儿童福利法和保育所保育指针为纲领。3.二者均将幼儿园看作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1996年中国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国的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制的基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中国和日本均重视幼儿教育,都把幼儿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准备,看作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4.二者均把教育的重点放在3岁至入学前这个年龄阶段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幼儿园和学前班均招收3岁以上儿童,由教育部门管理;托儿所是招收3岁以前的儿童,由卫生部管理。尽管无论是幼儿园、学前班还是托儿所都强调保教结合,然而由教育部主管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不可避免地带有更多教育的成分;而由卫生部主管的托儿所不可避免地带有更多保育的成分。无独有偶,日本的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幼儿园和保育所也分别由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和厚生省(相当于中国的卫生部)管理。幼儿园只招收3岁以上的儿童,重视教育;保育所招收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对3岁以前的儿童重视保育,对3岁至入学前的儿童注重保教并重,但由于保育所由厚生省管理,因此总的来说带有重视保育的倾向。因此,中国重视对3岁以上儿童的教育,日本重视对幼儿园儿童的教育。总之,二者均把教育的重点放在3岁至入学前这个年龄阶段。四、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的不同点1.中日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构成不同,性质也有所差异主要由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组成。其中,托儿所和幼儿园是比较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二者招收的儿童在年龄上是衔接的,托儿所招收的是3岁以下儿童,幼儿园招收的是3岁至入学前的儿童。学前班则是幼儿园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为没有条件进入幼儿园的儿童设置的机构。日本的学前教育制度主要由幼儿园和保育所构成,二者均为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是注重教育的幼儿教育机构,招收3岁至入学前的儿童;保育所是对缺乏保育条件的婴幼儿及有特殊需要的少年进行以保育为目的的设施,招收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可见,在中日学前教育的机构中,名称相同且性质相近的是幼儿园。中、日的幼儿园均主要招收3岁至入学前儿童,而且均属教育部门管理,重视教育;二者均为学校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但二者也有所不同。中国的幼儿园一般为全日制,日本的幼儿园一般为半日制;中国的幼儿园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是主体,日本的幼儿园则和保育所平分秋色,不分上下。中国的托儿所和日本的保育所尽管都属卫生部门管理,都以保育为主,但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首先,二者的招生年龄不同。中国的托儿所招收出生至3岁的儿童;日本的保育所招收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少年。其次,二者的入所资格不同。中国的托儿所除年龄要求外,没有其它的入所资格;日本的保育所则有严格的入所条件,即只招收缺乏保育条件的婴幼儿及有特殊需要的少年。第三,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托儿所在大中城市有较多的需求,发展较快,在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却需求不多,发展缓慢;日本的保育所却遍及全日本,发展迅速,其数目和幼儿园相差无几。1999年的数据表明,日本现有保育所22275所,入所儿童数达1736281人;现有幼儿园14527所,入园儿童数为1778286人3。中国的学前班作为幼儿园的一种补充,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据1989年统计,全国学前班儿童人数占全国在园(班)儿童人数的47.3%4,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生人口数的下降,进入幼儿园的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都有所增加,这一数字可能有所下降,但学前班在中国学前教育中仍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独立于托儿所和幼儿园之外的学前教育形式。除了社区设立的一些儿童馆、儿童服务中心外,日本基本上没有除了保育所和幼儿园之外的学前教育形式。为了更好地为家长服务,有些保育所采取了延长保育的措施,也有些保育所是专门的夜间保育所,但规模都不大,如办有延长保育的保育所,1999年达到7000所;夜间保育所2000年4月发展到45所3。也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日本高学历社会的要求,专门以实施“早期英才教育”为宗旨,还有些幼儿园是特色幼儿园等。但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日本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扩展和变种,都是日本幼儿园和保育所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进行的变革。这些形式尚未达到中国的学前班这样的规模。2.中、日分属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英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南希M罗宾逊(Nancy M Robison)将世界幼儿教育机构分为四种类型5。第一,拉丁欧洲模式:根据年龄将幼儿教育分为两个阶段。3岁以前的幼儿教育由健康、社会或福利部门负责,3岁起到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教育归教育部或文化部管。这类模式包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第二,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儿童从出生到入小学前的照顾和教育,均由同一部门负责,这个部门通常是健康和社会福利部门。属于此模式的国家包括荷兰、瑞典、德国、挪威等。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模式:与拉丁欧洲模式一样,根据年龄把幼儿教育分成两个阶段,由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与拉丁欧洲模式不同的是,此模式为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从政策、课程至日常的行政细节,皆由中央下达,地方执行。属于此模式的国家有前苏联、波兰、匈牙利等。第四,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儿童从出生至入学前的照顾和教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平行体系。一个体系强调照顾的功能,另一系统则强调教育的功能。强调照顾功能的机构归健康、社会或福利部门管辖;强调教育功能的机构归教育部门管辖。这类模式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和中国的台湾省等。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属于从社会主义国家模式向拉丁欧洲模式过渡的阶段。中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对幼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规定。如对幼儿的生活习惯领域“进餐”这一习惯,要求小班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要求中班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学习使用筷子;要求大班幼儿进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6。可见,1981年的大纲确实比较具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模式的特色。然而,中国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却改变了1981年幼儿园教育大纲的特色,充分考虑到中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只对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给予规定。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只有一句话的规定:“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7,对幼儿进餐这一习惯,规程中只字未提,更不用说分小班、中班、大班具体规定了。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这一变化,从总的来说,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学前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给各省市、各地区的学前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学前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地区的学前教育尚在起步和缓慢发展阶段,缺少了中央的统一管理和具体指导,陷入一种茫然无措的状态,反而给学前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局面。当然,这一局面将会随着各省市、各地区对学前教育的探索和研究,逐渐摸索出符合本地学前教育的发展道路而逐渐改变。和国内一些学者的看法不同5,笔者认为,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属于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而不属于拉欧洲模式。这是因为,日本的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招生年龄是重叠的,幼儿园招收3岁至入学前的儿童,保育所招收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因此,这符合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特点,即儿童从出生至入学前的照顾和教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平行体系。3.中日私立的学前教育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私立学前教育处于发展的较高阶段。正因如此,日本的有关法令如学校教育法和儿童福利法均对私立的前教育进行了有关的法律规定。日本的幼儿园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国立和公立均属于公立性质,即均由国家或地方当局设立并实行财政拨款。根据统计,1999年5月日本的国立、公立幼儿园为6030所,私立幼儿园为8497所3,私立幼儿园数已超过国立和公立幼儿园的总和。日本的保育所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由于具有福利的性质,因此,公立保育所的总数超过私立保育所的总数,但是私立保育所仍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统计,1999年4月日本的公立保育所有12879所,占所有保育所的57.8%;私立保育所有9396所,占所有保育所的42.2%3。与日本蓬勃发展的私立学前教育相比,中国私立学前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学前教育的有关法令均未对私立的学前教育进行有关的规定。无论是1980年颁布的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或是1991年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还是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都没有私立学前教育的有关规定。根据统计,1998年中国有幼儿园181368所,其中私立幼儿园有30824所8,占幼儿园总数的17%,这与日本的私立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幼儿园和保育所中所占的比例还有很大的差距。五、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异同的原因分析学前教育制度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很大限制,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中日两国经过长期的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有着各自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但是,由于两国均属于亚洲,一衣带水,二者的学前教育制度又有其相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造成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异同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决定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日本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二者的经济实力悬殊较大。尽管二者都将幼儿园看作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3岁至入学前的这个阶段,但是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而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速度却没有日本那么快。以1995年的毛入学率(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计算,中国为28.7%9日本则为63.2%10。经济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