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预测模型ppt课件_第1页
人口增长与预测模型ppt课件_第2页
人口增长与预测模型ppt课件_第3页
人口增长与预测模型ppt课件_第4页
人口增长与预测模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讲人口增长与预测模型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背景知识 2 世界人口增长是由规律可循的 古代 增长缓慢 近代 人口快速增长 现代 人口 爆炸性 增长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自然 人文 国际大环境 生产力发展水平 经济 医疗卫生条件 生活等 纵向观察 3 空间差异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很快 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增长的人口 在世界人口增长总数中约占90 原因是 政治的独立 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致使人口死亡率下降而自然增长率高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已出现缓慢增长 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是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人们自愿节育 出生率逐步下降 目前多已接近零增长 甚至负增长 4 我国的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 5 一 按年龄分组的种群增长模型 Leslie矩阵模型 不同年龄组的繁殖率和死亡率不同 建立差分方程模型 讨论稳定状况下种群的增长规律 1 假设与建模 种群按年龄大小等分为n个年龄组 记i 1 2 n 时间离散为时段 长度与年龄组区间相等 记k 1 2 以雌性个体数量为对象 第i年龄组1雌性个体在1时段内的繁殖率为bi 第i年龄组在1时段内的死亡率为di 存活率为si 1 di 6 假设与建模 xi k 时段k第i年龄组的种群数量 按年龄组的分布向量 预测任意时段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 Leslie矩阵 L矩阵 设至少1个bi 0 7 2 稳定状态分析的数学知识 L矩阵存在正单特征根 1 若L矩阵存在bi bi 1 0 则 P的第1列是x 特征向量 解释 L对角化 8 稳态分析 k充分大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 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趋向稳定 x 称稳定分布 与初始分布无关 各年龄组种群数量按同一倍数增减 称固有增长率 3 1时 各年龄组种群数量不变 9 1个个体在整个存活期内的繁殖数量为1 稳态分析 存活率si是同一时段的xi 1与xi之比 与si的定义比较 3 1时 10 一个简单实例 考虑一个没有多少移民迁入与外界隔绝的部落 假设该部落中没有年龄大于60的女性 将该部落中的女性分分成期限为20年的3个年龄组 并知其Leslie矩阵是 如果开始时在这3个年龄组中每组有1000名女性 即 于是由 得到 11 因此60年后 年龄从0到20岁的女性有14375名 20到40岁的女性有1375名 40到60岁之间的女性有875名 12 二 延迟模型 Logistic模型 假定Logistic模型中人口数量的增长率与过去的人口数量有关 环境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并不是立即见效 而是有一个滞后 要延迟到T时刻后才起作用 则Logistic模型可改为 13 具有常迟滞的Logistic模型 其中T 0为常数 令 则 求解与讨论较复杂 建议用数值方法求解 14 三 人口预测和控制的偏微分方程模型 年龄分布对于人口预测的重要性 只考虑自然出生与死亡 不计迁移 t时刻 年龄小于r的人口数 15 人口发展方程 一阶偏微分方程 16 人口发展方程 已知函数 人口调查 生育率 控制人口手段 17 生育率的分解 总和生育率 h 生育模式 18 人口发展方程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 控制生育的多少 生育模式 控制生育的早晚和疏密 正反馈系统 滞后作用很大 19 人口指数 1 人口总数 2 平均年龄 3 平均寿命 t时刻出生的人 死亡率按 r t 计算的平均存活时间 4 老龄化指数 控制生育率 控制N t 不过大 控制 t 不过高 20 四 随机人口模型 1 背景 一个人的出生和死亡是随机事件 一个国家或地区 平均生育率平均死亡率 确定性模型 一个家族或村落 出生概率死亡概率 随机性模型 2 对象 X t 时刻t的人口 随机变量 Pn t 概率P X t n n 0 1 2 研究Pn t 的变化规律 得到X t 的期望和方差 21 若X t n 对t到t t的出生和死亡概率作以下假设 1 出生一人的概率与 t成正比 记bn t 出生二人及二人以上的概率为o t 2 死亡一人的概率与 t成正比 记dn t 死亡二人及二人以上的概率为o t 3 出生和死亡是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 bn与n成正比 记bn n 出生概率 dn与n成正比 记dn n 死亡概率 4 进一步假设 3 模型假设 22 5 建模 为得到Pn t P X t n 的变化规律 考察Pn t t P X t t n 随机事件X t t n的分解 X t n 1 t内出生一人 X t n 1 t内死亡一人 X t n t内没有出生和死亡 其它 出生或死亡二人 出生且死亡一人 概率Pn t t Pn 1 t bn 1 t Pn 1 t dn 1 t Pn t 1 bn t dn t o t 全概率公式 23 一组递推微分方程 求解过程复杂且不必要 t 0时已知人口为n0 转而考察X t 的期望和方差 移项 两边除以 t 令 t 0 5 建模 初始条件 24 X t 的期望 6 求解 基本方程 25 求解 比较 确定性指数增长模型 X t 的方差 r D t D t X t 大致在E t 2 t 范围内 t 均方差 r 增长概率 r 平均增长率 26 评注 上述模型可作为一般的生灭过程的模型 有着广泛的用途 如电梯升降 交通路口的通过以及各种排队现象等 都可以在适当的假设下用上述生灭过程模型来描述 t 0时已知人口为n0 27 题目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已有数据 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 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例如 老龄化进程加速 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 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 2007年初发布的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附录1 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 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附录2就是从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 参考附录2中的相关数据 也可以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 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 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特别要指出你们模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附录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附录2人口数据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中的部分数据 及其说明 28 1 问题分析 人口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课题 关于人口增长问题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 如马尔萨斯指数增长模型 Logistic人口阻滞增长模型 偏微分方程模型 Lislie模型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7年国家发布了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 对于中国人口的发展现状 未来人口增长模型 人口素质 人口教育 就业问题以及中国人口现阶段增长特点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基于该文章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等资料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学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中国未来人口的增长状况进行预测 29 2 基本假设 根据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 当前中国人口的增长有如下特点 1 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的比重在不断加大 2 农村与城镇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及出生人口性别比有着较大的区别 3 农村人口不断城镇化 根据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 估计转化率为百分之一 人口的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 死亡率和不同人群之间的迁移率 而出生率又取决于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及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所占得比例 因此 需要对这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0 1 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图中是1994 2005年十年间城镇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成下降趋势 但下降趋势趋于缓和 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情况类似 总体数据偏高 需要分开考虑 1994 2005年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千分比 31 2 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般情况下的人口性别比为105 100左右 而中国这10年间人口性比比远远超过这个比例 这将导致未来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减少 从而导致总出生率下降 因此在本研究中有必要将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比因素考虑进去 1994 2005年男女出生比例 以女性为100 32 1 死亡率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是不同的 需要将死亡率分年龄段考虑 城镇女性2005年死亡率 千分比 33 4 人口的年龄分布可以看出过去50年来的人口出生的变化情况 15年前 1990 和35 1970 年前均出现人口生育高峰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 这两次人口生育高峰主要出现在农村 也看出近15年来人口出生的下降趋势 而50岁以下的人口由于死亡率很低 这些人成批进入老年阶段将使老龄人口的比重加大 2005年分年龄段人口数量 34 5 农村人口城镇化由于农村和城镇人口出生率的较大差异 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对中国人口的增长将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必须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预测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式年增长1 但考虑到在城镇中女性在服务业和婚姻方面较男性的优势 可以假设农村男性以0 9 的比例转化 而女性以1 1 转化 因此 我们可以把中国人口分成城镇男 城镇女 农村男 农村女四类分别处理 并引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因素 35 3 模型的建立 1 人口分年龄比例的未来走向 由于在讨论出生率和死亡率时涉及到不同年龄段的问题 需要对上述每一类人口在各年龄段所占得比例做出估计 对每一类人口按其是否参与生育分为 幼年 0 14岁 青壮年 15 49 和老年 50岁以上 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例来处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老龄化的结果造成老年人口增加 而幼年和青壮年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得比例则逐年减少 育龄妇女的生育年龄主要集中在20 35岁 且其生育率趋于常数 36 以城镇女性人口为例 将城镇女性人口按年龄分作81维向量 按已知各年龄的人口比例 死亡率和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利用Leslie矩阵进行迭代 与通常Leslie矩阵方法不同 采用的是人口比例而非人口数量 设 其中a15 a50为常数 城镇育龄妇女的女婴生育率 其它为0 bi 1 ci ci为i岁城镇女性人口的死亡率 每步得到结果后进行规一化处理后 进行下一步计算 37 向量各分量依次为第t年的城镇0 80岁女性人口的比例 取2005年1 抽样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位初值 对上式进行迭代 按上述幼年 青壮年 老年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未来城镇育龄妇女分年龄走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城镇妇女的幼年阶段与青壮年的育龄阶段所占得比例的变化呈下降趋势 原因 这两个年龄段人口的总体死亡率很小 每次迭代都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 38 结论 城镇妇女的幼年阶段与青壮年的育龄阶段所占得比例的变化呈下降趋势 证明 将人口分成幼年x1 青壮年x2和老年x3三部分 得到的 满足 其中 伟每年幼年向青壮年的转化率 是青壮年向老年转化率 b是育龄妇女的女婴生育率 c是老年的死亡率 幼年和青壮年的死亡率很低 予以忽略不计 39 上述矩阵是可以对角化的 即存在可逆矩阵P 使得 这样 就得到 40 然后再对xn进行规一化处理 得到 其中 由 确定 41 考虑短期 n 60 建立简单的微分方程模型 分别为幼年 育龄和老年城镇女性人口 比例函数 为非负参数 满足 解为 r s为初值 42 同理其它三类 农村男 女 城镇男 有类似的结果 即0 14和15 49岁两个年龄段的趋势函数都呈指数性下降 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农村分别在1970年和1990年前后经历了两个生于高峰 而指数拟合只能体现出未来分年龄段走势的主趋势 添加一个不断减弱的周期性震荡来描述这种周期性变化 在某次生育高峰后还会周期性地出现新的生育高峰 而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晚婚晚育的政策会削弱这种峰值效应 正弦函数 43 城镇男性 分别为幼年 育龄和老年城镇女性人口 比例函数 为非负参数 满足 44 农村女性 分别为幼年 育龄和老年农村女性人口 比例函数 为非负参数 满足 为普通参数 45 农村男性 分别为幼年 育龄和老年农村男性人口 比例函数 为非负参数 满足 为普通参数 46 预测模型 确定城镇和农村男女各年龄段的比例函数 根据假设 生育率是由育龄妇女的数量决定 农村和城镇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均不变 出生人口性别比均不变 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不变 农村人口按照一定的常数比例向城镇迁移 来建立模型 47 符号规定 48 参数确定 根据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001 2005卷中的数据可以整合得到 出生率 男性出生比例 转化率 死亡率 人口发展走势参数 a b c d f g k 按照根据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005卷只能高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