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论文范文.doc_第1页
实验论文范文.doc_第2页
实验论文范文.doc_第3页
实验论文范文.doc_第4页
实验论文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药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苦参碱缓释微球的制备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专 业 学 院 2011年 0 月 日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Preparation of Matrine Sustained-ReleaseMicrospheresStudent Supervisor Specialty School2009-06- 0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姓名: 学院: 班级: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苦参碱缓释微球的制备立题目的和意义:苦参碱为水溶性药物。具有抗菌、抗炎、抗风湿、抗过敏、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及抗心律失常等多种作用。在众多的苦参类生物碱中以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最强。由于其广泛的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炎及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苦参碱及其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是近年来药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苦参碱,主要剂型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以及透皮吸收剂。但是,现在临床应用的苦参碱注射液及苦参素注射液半衰期短,若制成一般的口服制剂需每日服用3-4次,又具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还会引起局部肌肉疼痛的副作用。因此可采用缓释微球剂型制备苦参碱药物,以达到药物在体内能较长时间释放,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小的效果。目的:1.制备苦参碱海藻酸钠缓释微球 2.掌握口服缓释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 意义: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 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 1.了解苦参碱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了解海藻酸钠的相关性质。 2.熟练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3.了解溶出度测定仪器的基本构造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4.掌握计算机中有关Excel的使用方法及溶出度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工作计划:第一步:查找资料。第二步:完成论文的调研,取得相关资料。第三步:掌握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第四步:阅读材料,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第五步:做实验,记录数据。第六步:组织、整理数据和材料。第七步:完成提纲。第八步:写论文,并整理出初稿。第九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完成论文的写作。第十步:定稿、打印、装订、准备答辩。第十一步:答辩时间安排: 3月01日3月15日:查找资料 3月16日3月31日:做预实验,初步确定实验方案 4月01日4月15日:根据处方,制备苦参碱缓释微球 4月16日4月30日:进行苦参碱缓释微球溶出度测定 5月01日5月31日:论文设计6月01日6月10日:论文修改6月11日6月14日:论文定稿,打印,装订,上交指导老师,准备答辩6月15日6月20日:答辩指导教师要求:(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语一、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语二、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三、答辩委员会评语:四、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专业答辩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签章)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沈阳药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利用海藻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发生沉淀反应,采用滴制法制备海藻酸钠微球,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及临床疗效,达到缓释作用和靶向作用,从而控释药物,实现靶向和定位给药,减少给药次数,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微球的基本药剂学性质(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药物的含量;药物的载药量与包封率;药物的释放速率)为指标,筛选出符合微球质量要求的最佳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缓释微球中苦参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同时建立了苦参碱缓释微球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关键词:苦参碱;海藻酸钠;微球;缓释制剂 IIAbstractCa-alginate gel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dropping Na-alginate solution into CaCl2 solution.It can enhance the bioavailability. The medicines stability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ere enhanced.It achieved the slow release func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of the medicine,which can realize the target to give the medicine with the localization, reduce the medicine of number of times,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poisonous side effect. The basic prescription and preparation was designed by the study about formulation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pharmacy rule ( appearance, size and disposition, content, envelop rate of drug and drug release-rate )as indicator and the stability maintaining of Matrin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in quality criteria research of Matrine which has simple method of operation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as well as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dissolution of Matrine. KEY WORDS :Matrine ;sodium polymannuronate;microspheres;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绪论11.1缓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11.2缓释制剂研究进展21.2.1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21.3微球制剂进展61.3.1制备方法多样61.3.2局麻药实现长效缓释71.3.3眼用微球制剂受肯定71.3.4微球制剂抗癌研究进展迅速81.4海藻酸钠概述81.4.1海藻酸盐来源81.4.2海藻酸钠的化学性质91.4.3性状91.4.4黏性91.4.5溶解性101.4.6稳定性101.4.7缓释作用101.5苦参碱概述101.5.1来源101.5.2理化性质111.5.3药理作用111.5.4临床应用111.5.5展望111.6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121.6.1本课题来源121.6.2研究的目的意义122实验部分132.1药品与仪器132.1.1实验药品132.1.2实验仪器132.1.3其他132.2苦参碱缓释微球的制备132.2.1苦参碱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过程142.2.2讨论142.3苦参碱缓释微球质量评价152.3.1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的建立152.3.2回收率试验162.3.3微球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162.3.4溶出度的测定.172.3.5讨论17结 论19参考文献20致谢22附录23沈阳药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 绪论1.1 缓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中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对于注射型制剂,药物释放可持续数天至数月;口服剂型的持续时间根据其在消化道的滞留时间,一般以小时计。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广义地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和时间,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都属于控释制剂的范畴。狭义的控释制剂则一般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中国药典对缓、控释制剂有明确规定。本章主要涉及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我国缓释制剂的英文名一般用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而控释制剂则用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国外缓释、控释制剂名称也不统一,有时也不严格区分,常用名有 extended-release preparations , prolonged action preparations , repeat-action preparations, retard preparations ,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美国药典将缓、控释制剂归入modified-release preparations。为了方便起见,本章将缓释与控释制剂一起讨论。缓释、控释制剂的分类【1】:1.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2.控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3.肠溶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而在要求的时间内,于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的肠溶制剂,并包括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与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而在要求的时间内,于pH7.58.0磷酸盐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的结肠定位肠溶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以下特点:(l)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如普通制剂每天3次,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可改为每天一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求每3小时给药1次,一天要服8次才能避免血药浓度过高或过低,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若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每12小时服一次,也能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于治疗指数较窄的药物。根据关系式t1/2(lnTIln2),其中TI为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1/2为药物的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若药物t1/2 3小时,TI2,用普通制剂要求每3小时给药1次,一天要服8次才能避免血药浓度过高或过低,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若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每12小时服一次,也能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虽然缓释、控释制剂有其优越性,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合,如剂量很大(lg)、半衰期很短(l小时)、半衰期很长(24小时)、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的药物,一般情况下,不适于制成口服缓释制剂。对于口服缓释制剂,一般要求在整个消化道都有药物的吸收,因此具有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如维生素B2,制成口服缓释制剂的效果不佳。对于溶解度极差的药物制成缓释制剂也不一定有利【2】。1.2 缓释制剂研究进展当前缓、控释制剂虽然有许多种类型, 但主要有以下几种【3】【4】:1.2.1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系指经口服延缓、控制药物释放或吸收的一类制剂。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发展重点为每日给药一次, 适于制备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范围广泛, 而且随着现代制剂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一些传统观点认为不适于制备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 如抗生素类、成瘾性药物和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 也被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口服缓控释制剂大致分为定速、定位、定时三种释药类型。1.2.1.1定速释放制剂定速释放制剂系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该速率与体内药物的吸收速率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但并不一定与之相等。1骨架型骨架型缓/控释制剂在释药机理上属于扩散控释系统。骨架型制剂的临床应用有各种剂型, 最常用的为口服制剂, 其释药一般符合一级过程, 合理的处方设计, 其释药可达到零级速率过程。按制剂骨架材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凝胶型骨架材料缓/控释制剂及应用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缓释材料类型, 主要骨架材料有: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等。制剂特点: 药物加入水凝胶辅料成丸、制粒或直接压片; 制剂遇水成凝胶, 水溶性药物释药速度取决于药物通过凝胶层的扩散速度,而水溶性小的药物释药速度取决于凝胶层的溶蚀速度, 调节的曲线的拐点:一般选择拐点以上的HPMC 的比例, 因为处方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 通过降低缓释材料的绝对用量来提高释放的速度。HPMG 型号规格不同,释药速度不同。根据缓释制剂要求HPMC 在片剂中的含量以20%一40%为佳,具体量应通过研究确定。使用高粘度的HPMC 存在的问题是: 水化速度不快造成的前期突释, 而后期的释放量不足, 特别是对难溶性的药物存在这种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可将不同粘度的HPMC 搭配使用。低粘度的HPMC 水化快, 有利于控制前期释放, 而高粘度的HPMC 在后期控释能力较强。海藻酸钠是一种从天然褐藻中提取的聚阴离子多糖(海藻酸)的钠盐, 根据聚合链的长度大小, 将其分为低、中、高粘度。不同粘度的释药速率的控制能力不同。除用作骨架片中缓释骨架材料外, 还可用于微丸、微囊、生物粘附给药制剂、靶向制剂、DNA 疫苗及蛋白多肽药物载体、基因工程药物载体等。(2)溶蚀型骨架材料缓/控释制剂及应用指以惰性脂肪或蜡类等物质为骨架材料。常用的溶蚀性骨架材料主要蜡质材料: 巴西棕榈蜡、硬脂酸、硬脂醇、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甘油三酯、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等。制剂特点: 溶剂蒸发技术。将药物与辅料的溶液或分散体加人熔融的蜡质相中, 然后将溶剂蒸发除去, 干燥混合制成团块再颗粒化; 熔融技术。将药物与辅料直接加人熔融的蜡质中, 温度控制在略高于巴西棕榈蜡熔点即约90, 熔融的物料铺开冷凝、固化、粉碎, 或者倒人一旋转的盘中使成薄片, 再磨碎过筛形成颗粒; 高温制粒法。将药物与十六醇在其玻璃化温度60时混合, 制成团块, 团块冷却用玉米脘醇溶液制粒.此法制得的片剂释放性能稳定。(3)不溶型骨架材料缓/控释制剂及应用指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无毒塑料等。主要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基纤维素。制剂特点: 药物加辅料, 制粒或直接药压片;直接压片, 将缓释材料粉末与药物混合直接压片; 湿法制粒。用EC 为不溶性骨架材料, 可将药物与EC 及其它辅料混合, 用乙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制粒, 也可用乙醇将EC 溶解, 然后依法制粒。此类制剂孔道释放为限速步骤, 药物释放完全后, 骨架不崩解, 从粪便排除, 有时会发生药物释放不完全现象。2.膜控型膜控型缓控释技术, 系指将普通固体制剂进行缓控释包衣, 使得药物从包衣膜内部缓慢扩散的一类技术, 主要采用肠溶型、不溶型和渗透型高分子材料。肠溶型缓/控释制剂: 主要肠溶衣材料:聚丙烯酸树脂、羟丙纤维素酞酸酯等。制剂特点: 此类制剂药物与适当辅料制片或成丸, 外包肠溶衣, 亦可在肠溶衣外再包含药糖衣, 服用后, 糖衣层胃内溶解释药, 进入肠道后, 肠溶衣溶解, 片芯药物释出。不溶型缓/控释制剂: 主要材料: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制剂特点: 制剂外包不溶性薄膜衣层, 包衣液中加入适量致孔剂以调节释药速度。渗透型缓/控释制剂: 主要材料: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醇等推动剂: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1.2.1.2 定位释药系统系指能在胃肠特定部位长时间滞留、释放药物, 以达到增强局部治疗作用或增加特殊部位对药物吸收的一类制剂。1.胃内滞留给药系统近年来应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制备的胃内漂浮控释制剂(片剂或胶囊), 可通过延长制剂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来改善药物的定位释放和吸收。常用的亲水性辅料HPMC、丙烯酸树脂1号等; 疏水性辅料常用的有EC、十八醇、十六醇、硬脂酸、硬脂酸镁等。因疏水性辅料质轻,根据用量可将片剂比重调节到小于1, 使片剂滞留在胃内时间较长, 药物在胃内释放完全而片形仍保持完好, 该种片剂为骨架型漂浮片。另一种为溶蚀型漂浮片, 即片剂在胃内滞留期间片形慢慢变小, 直至最后消失。两种情况(骨架或溶蚀型) 主要取决于亲水性和疏水性辅料的用量, 如亲水性辅料用量少, 则缓释片在胃液中一层一层脱落, 同时释出药物。2.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系指能到达结肠部位后释放药物的一类制剂。主要用于结肠疾病的治疗以及增加大分子类活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肠释药对于结肠疾病的治疗以及增加药物在全肠道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作用。结肠释药也可用于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以避免胃酸或肠道某些酶的破坏。常用的技术有:利用结肠高pH 生理环境溶解适宜聚合物包衣材料或利用结肠特殊酶或正常菌落分解特异性聚合物如- 淀粉、果胶钙等。1.2.1.3定时释放制剂定时释放系统又称脉冲释放系统, 即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变化特点, 按生理治疗需要定时单次或多次释放药物, 优点在于能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造成的受体敏感性降低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定时释放系统主要分为闭环式给药系统和开环式给药系统。闭环式给药系统有三种制剂: 脉冲片、脉冲微丸和脉冲胶囊。脉冲片采用压制干包衣技术制备而成。其片心是由药物和崩解剂组成, 外壳是由水渗透性小的复合材料或溶蚀、溶胀性材料组成。调节包衣材料粘度级别和外包衣层的厚度可以调整释药时滞。如盐酸地尔硫卓干包衣片,以羟丙基纤维素包衣; 双氯芬酸钠干包衣片,以乙基纤维素包衣等。脉冲微丸由药物层、膨胀层和带有致孔剂水不溶性包衣材料的外层控释膜组成。水分通过外层控释膜向系统内部渗透, 当膨胀层的膨胀力超过了控释膜的抗张强度时, 膜破裂, 药物释出, 可以通过改变控释膜厚度来控制释药时间。法莫替丁、地尔硫卓等控释微丸就是脉冲微丸的实际应用。脉冲胶囊由一水不溶性胶囊和亲水性凝胶胶塞组成,口服后胶塞与体液接触、溶胀, 最终脱离胶囊,从而释放出药物, 改变胶塞插入胶壳的深度和胶塞的尺寸大小可以调节释药时间。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cherer DDS 公司研制的脉冲塞囊。1.粘膜给药系统粘膜给药主要是指使用合适载体将药物与腔道粘膜表面紧密接触, 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类制剂。它包括口腔粘膜给药( 如贴片、贴膜、舌下片、喷剂、咀嚼片、速崩片) 、鼻腔粘膜给药( 如滴鼻剂、喷雾剂、气雾剂、粉末剂、膜剂、乳剂、微球、脂质体、凝胶剂、鼻腔粘附片剂、离子交换树脂、鼻粘膜吸收促进剂) 、眼部粘膜给药 如亲水凝胶剂、在位形成凝胶系统、脂质体、微球、纳米囊(球)、喷雾剂、眼用膜(片)剂、植入剂(装置)、眼后段给药 、肺部粘膜给药 如脂质体、微球、纳米囊(球)等的喷雾剂、干粉吸入肺、肺部给药装置 、直肠粘膜给药( 如凝胶栓、渗透泵栓、微囊双层栓、中空栓) 、阴道子宫粘膜给药( 如膜剂、栓剂、片剂、药膏、海绵剂) 等。口腔粘膜给药系统, 颊部血管丰富, 药40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 快速起效、可避免首过作用,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可用于局部治疗和发挥全身作用。鼻腔粘膜给药系统药物由鼻腔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 吸收快, 并可避免首过作用, 提高大分子和生物技术类药物的吸收是鼻腔吸收研究的主要方向。眼部粘膜给药系统解决常规滴眼剂药物流失大、给药频繁、生物利用度低、眼后段疾病给药困难等缺点;可用于局部治疗和发挥全身作用。肺部粘膜给药系统吸收面积大, 起效快, 可避免肝脏首过作用,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直肠粘膜给药系统酶活性低, pH 近中性, 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 避免药物首过作用, 发挥药效快;可用于局部治疗和发挥全身作用, 减少用药剂量和药物毒副作用。阴道子宫粘膜给药系统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使给药剂量减少, 副作用降低。2.透皮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是指经皮给药敷贴方式用药, 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与常用普通剂型比较, TTDS 具有一系列优点: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提高了治疗效果, 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 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患者可以自主用药, 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可分为表面活性剂类(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如月桂醇硫酸等) 、二甲亚矾类( 如二甲亚矾、二甲基甲酞胺、二甲基乙酞胺、癸基甲基亚矾等) 、氮酮类化合物( 如a- 毗咯酮, N- 甲基毗咯酮,5- 甲基毗咯酮,1,5- 二甲基毗咯酮等) 、醇类化合物( 如短链醇乙醇丁醇、脂肪醇、多元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表面活性剂类透皮吸收促进剂与皮肤成分相互作用, 增加角质层类脂的流动性; 刺激性小, 但促渗作用差。二甲亚矾类透皮吸收促进剂与皮肤角质层相互作用, DMSO 有较强的促渗作用, 但具有恶臭和皮肤刺激性。氮酮类化合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对亲水性药物的促进作用强于亲脂性药物,常与丙二醇、油酸等配套使用。醇类化合物透皮吸收促进剂溶胀和提取角质层中的类脂, 增加药物溶解度;多元醇单独使用效果差, 常与氮酮类化合物合用。其它透皮吸收促进剂如萜烯类化合物(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 氨基酸类(- 氨基酸、二甲基氨基酸酯);脂质体(磷脂、油酸)。萜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促渗能力和刺激皮下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的作用; 氨基酸类以及一些水溶性蛋白质可增加皮肤角质层脂质的流动性, 促渗作用强, 毒性低、刺激性小; 磷脂、油酸等与角质层类似, 易于渗入皮肤而发挥作用。综上所述, 近年来缓释、控释技术发展迅速。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 为广大患者防病治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虽然缓控释制剂有其优越性, 但并不适合所有药物, 且由于药用载体种类少(特别是注射用载体)、制备技术难度大、需特殊设备、成本高等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缓控缓释制剂的发展。理想的缓释、控释制剂应是:药物迅速在作用部位达到理想有效浓度并维持此浓度适当时间, 在机体其他部位则无药物分布或药物浓度仅在最低范围, 一但治疗目的达到, 药物应立即从作用部位消除。上述缓释、控释制剂与这一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随着各种新的医用辅料、新的设备、医学理论和制剂工艺技术的发展, 各种剂型的缓控释制剂将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1.3 微球制剂进展微球制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药物新剂型。药物制成微球后,因其对特定器官和组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微粒中药物释放具有缓解性,微球制剂已经成为近年来缓、控释剂型研究的热点。微球是药物和其他活性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明胶、蛋白等高分子材料基质中,经固化而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物,其直径大小不一,不同粒径范围的微球针对性地作用于不同的靶组织。微球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药物载体,目前国内有关制备工艺、体内过程、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正日益深入。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如注射、鼻腔、口服给药等。凭其独特的优势,微球在药剂学中应用日渐广泛。1.3.1 制备方法多样根据载体材料的性质、微球释药性能以及临床给药途径可选择不同的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目前,微球制剂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四种:(1)乳化化学交联法是利用带有氨基的高分子材料易和其他化合物相应的活性基因发生反应的特点,交联制得微球。这些高分子材料包括明胶、淀粉、壳聚糖等。国内报道较多的是用本法制备的明胶微球,因为其成品圆整度好,粒径范围在730微米,水中分散性好。莪术油明胶微球的制备即用此法;(2)乳化加势固化法是利用蛋白遇热变性的性质制备微球,将含药白蛋白水溶液缓慢滴入油相中乳化,再将乳浊液滴入已经预热至120180的油中,搅拌、固化、分离、洗涤,即得微球,如氟尿嘧啶蛋白微球的制备(3)液中干燥法(乳化溶剂蒸发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不相混溶的两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方式制成乳剂,内相溶剂发挥除去,成球材料析出,固化成微球。常用于聚乳酸(PL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等琢羟基酸类微球的制备,如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制备;(4)喷雾干燥法以白蛋白为材料,将药物分散在材料的溶液中,再用喷雾法将此混合物喷入热气流中使液滴干燥固化得到微球。此法已成功用于白蛋白微球的制备,方法简便快捷,药物几乎全部包裹于微球中,是微球制备工业化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5】【7】。1.3.2 局麻药实现长效缓释临床上治疗或控制晚期癌症及三叉神经痛等引起的顽固性疼痛,要求将局部麻醉药制成长效制剂,使药物释放达到缓释、控释,使其进入全身循环系统的量减少并在局部达到长效,改善局麻药的局部应用。近年来,由于微球技术的发展,长效局麻制剂的研制方向已转向各种形式的局麻药微球的制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聚乳酸、聚乙醇酸及乳酸2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研制。局麻药的微球制剂可降低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药量而且释药时间更长(24小时),可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和缓释的作用。总之,将局麻药制成适当的聚乳酸微球制剂确能改善其局麻作用,且因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和无毒性而备受青睐,但对该制剂来说,解决突释问题是其一大难点,一旦用药后又不宜中断是其一大缺点。1.3.3 眼用微球制剂受肯定由于角膜屏障的存在,泪液的稀释作用和泪道引流等原因,许多眼部给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较差,在治疗应用时受到了限制。近年来,许多眼科用药研究者在探索眼部新的载药系统,以求较长时间地维持药物浓度,减少系统性吸收,减少并发症,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许多眼用缓、控释剂型,如脂质体、微球体等,可使药物能长时间释放,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峰谷现象,减少投药量,降低毒性。生物降解性微球与其他制剂相比,具有制备较简单,稳定性较好,成本较低等优点。而在所有药物给药系统中,只有微球制剂和固体植入剂能真正达到缓控释,而微球制剂更有优势,因其可混悬在介质中用作滴眼剂或眼内注射剂,减少眼内不适感。微球制剂还可提高药物的靶向作用。因此,微球体眼用给药系统逐步得到更多的肯定。1.3.4 微球制剂抗癌研究进展迅速众所周知,抗肿瘤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细胞,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理想的抗癌药物和制剂。一般认为,使药物产生最佳作用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载体活性分子指向机体的特定部位;另一种是设计新的生物活性分子,即有效选择特定受体。微球制剂具有对组织的亲和性和对特殊部位的选择性,能使药物直接指向该部位(靶区),使靶区很快达到所需浓度,从而减少药物用量,相对减少了药物对正常机体组织的副作用,特别是降低了对肝、肾、脾等造血和排泄系统损害。因此,以微球制剂作为药物载体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抗癌药制成微球制剂,可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使药物主要浓集在癌症部位长时间滞留缓慢释放,延长药效同时减少全身毒副作用;还可利用现代新技术如介入疗法,将药物微球栓塞在肿瘤动脉末梢血管处,一方面切断癌细胞的血液供应,另一方面可使药物缓慢释放,提高局部浓度,从而杀死癌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近5年来,我国进行了多个抗癌药物微球制剂,如阿霉素明胶胶微球、丝裂霉素明胶微球、顺铂聚乳酸微球、甲氧喋呤明胶微球、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等的研究,为治疗晚期癌症开创有效途径。 1.4 海藻酸钠概述海藻酸及海藻酸盐是来源于褐藻的亲水性胶态多聚糖,是由-(1,4)-D-甘露糖醛酸(M)和a-(1,4)-L-古罗糖醛酸(G)形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与多价阳离子形成凝胶的特性,因此海藻酸及海藻酸盐广泛应用于药学、食品、生物技术领域,作为药物的载体或用于细胞及酶的固定【8】。1.4.1 海藻酸盐来源海藻类植物主要分为四组:绿藻或绿藻纲,蓝绿藻或蓝藻纲,褐藻或褐藻纲,红藻或红藻纲。大部分褐藻是海藻酸盐的潜在来源。海藻酸盐是最丰富的海洋生物高聚物,也是世上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丰富生物高聚物。主要的商业来源为泡叶藻、公牛藻、昆布属植物、巨藻、马尾藻类海草和喇叭藻。这些物种中,最主要的为昆布属植物,巨藻和泡叶藻。细菌海藻酸盐也是从固氮菌和几种假单胞菌种类中提取出来的【9】。1.4.2 海藻酸钠的化学性质 海藻酸钠(C6H7O8Na)n主要由海藻酸的钠盐组成,由a-L-甘露糖醛酸(M单元)与b-D-古罗糖醛酸(G单元)依靠1,4-糖苷键连接并由不同GGGMMM片段组成的共聚物【10】。 1.4.3 性状 海藻酸钠的组成和顺序结构可由高分辨率的1H和13C核磁共振波谱仪(NMR)测出,这用于确定单细胞频率及二重对称和三重对称的频率。海藻酸钠是古罗糖酸(G)和甘露糖醛酸(M)残基通过1:4糖苷键形成的共聚物。见表1(Smidsrod等,1996)。G和M酸的浓度(G:M比率)决定了不同的结构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衍生于海藻的多糖海藻酸钠,琼脂、角叉胶和帚叉藻胶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凝胶。海藻酸钠的溶液可以与很多二价和三价阳离子反应形成凝胶;凝胶可以在室温或任何高于100的温度条件下形成,加热也不融化。海藻酸微球可通过挤压含所需蛋白质的海藻酸钠溶液制备,以小滴的形式进入二价阳离子如Ca2+、Sr2+或Ba2+等交联的溶液而制备。单价阳离子和Mg2+不能形成凝胶,而Ba2+和Sr2+所形成的凝胶比Ca2+形成的凝胶性能更强。其它二价阳离子如:Pb2+、Cu2+、Cd2+、Co2+、Ni2+、Zn2+和Mn2+等也可以形成海藻酸钠交联凝胶,但因具有毒性使其应用受限【11】【12】。 共聚物的凝胶化和交联主要通过古罗糖酸的钠离子与二价阳离子交换而得。二价钙离子在羧基部位进行离子取代,另一侧链海藻酸也可与钙离子相连,从而形成交连,在此钙离子与两条海藻酸钠键相连。钙离子有助于把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分子聚合的本性和它们的聚合更加固了约束的钙离子,这被称为协同结合。依此类推,协同结合的强度和选择性由其舒适性决定,包括包装在“盒子”里的“鸡蛋”的特定大小及围绕在鸡蛋周围盒子包装的层数。1.4.4 黏性 海藻酸钠溶液的黏性具有假塑性,溶液越容易流动,则越容易搅动和抽取。除在很高的剪切速度外,该作用具有可逆性。海藻酸钠各种级别均可得,在20下1的水溶液中,黏性变化范围为2040厘泊(0.02到0.04Pas)。聚合电解质溶液的流变学取决于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例如:提高海藻酸钠中强电解质比如NaCl的浓度到100mM,溶液的黏性会因改变了聚合物的构造而降低【13】。 1.4.5 溶解性 海藻酸微溶于水,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它溶于碱性溶液,使溶液具有黏性。海藻酸钠粉末遇水变湿,微粒的水合作用使其表面具有黏性。然后微粒迅速粘合在一起形成团块,团块很缓慢的完全水化并溶解。如果水中含有其它与海藻酸盐竞争水合的化合物,则海藻酸钠更难溶解于水中。水中的糖、淀粉或蛋白质会降低海藻酸钠的水合速率,混合时间有必要延长。单价阳离子的盐(如NaCl)在浓度高于0.5时也会有类似的作用。海藻酸钠在1的蒸馏水溶液中的pH值约为7.2【14】【15】。 1.4.6 稳定性 海藻酸钠具有吸湿性,平衡时所含水分的多少取决于相对湿度。干燥的海藻酸钠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内于25及以下温度储存相当稳定。海藻酸钠溶液在pH59时稳定。聚合度(DP)和分子量与海藻酸钠溶液的黏性直接相关,储藏时黏性的降低可用来估量海藻酸钠去聚合的程度。高聚合度的海藻酸钠稳定性不及低聚合度的海藻酸钠。据报道海藻酸钠可经质子催化水解,该水解取决于时间、pH和温度。藻酸丙二醇酯溶液在室温下、pH34时稳定;pH小于2或大于6时,即使在室温下黏性也会很快降低【16】。1.4.7 缓释作用以盐酸普罗帕酮为模型药物,比较海藻酸钠、脱乙酰壳多糖以及两者混合物骨架的缓释作用和释药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与脱乙酰壳多糖混合物的缓释作用最好,释药速度受递质pH的影响较小,当二者比例为1:1或3:2时,缓释片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药规律相近。又以盐酸普罗帕酮、盐酸地尔硫卓和硝酸异山梨酯为模型药物,研究不同分子量的海藻酸钠骨架片剂中释药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分子量与释药速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一关系可以预测已知分子量海藻酸钠的释药情况,为海藻酸钠缓释片剂的处方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7】【18】。1.5 苦参碱概述1.5.1 来源苦参碱(Matrine,Mat. ) 是从豆科植物苦参( S ophoraf lavescensAit. ) , 苦豆子( S. a lopecu roides L ) , 广豆根( S.subprostra ta Chun et T. Chen)等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是白金雀儿碱(1upanine)的异构体,属于四环的喹诺里西啶类( quinolizidine) ,分子式为C15H24N20。多年来对其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肝纤维化、抗心律失常、免疫抑制、抗炎、抗高血压血管重构、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但近几年人们对苦参碱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主要综述近5年以来其药理及制剂研究的新进展【19】。1.5.2 理化性质苦参碱(matrine)化学分子式为C 15H24N2O ,分子量分别为266 是苦参型生物碱的主要活性成分属吡啶生物碱类化合物。有四种型,常见的为-苦参碱。型,针状或棱柱状结晶,熔点76,旋光度D+39.1(水)。型,正斜方形棱柱状结晶,熔点87,旋光度D+38(1乙醇)。型,液体,沸点223(800Pa),密度(20)1.088g/cm3,折射率1.5287。型,棱柱状结晶,熔点84。可溶于水、苯、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微溶于石油醚【22】【23】。1.5.3 药理作用多年来对其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功能,如抗肿瘤、抗菌、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心率失常、抗高血压血管重构、消肿利尿、抗过敏和减轻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作用。苦参碱的抗癌作用机理表明,苦参碱对肿瘤细胞不仅有直接的杀伤作用,还有诱导某些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和促凋亡作用。另外,苦参碱在抗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不产生破坏作用,同时还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3】。1.5.4 临床应用目前,国内外以苦参碱类为主要成分开发的各种苦参类药品有几十种,如苦参总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等七种化学结构近似的生物碱,经临床验证有抗菌、抗炎、抗风湿、抗过敏、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及抗心律失常之功效。苦参碱可抑制肿瘤的增殖与转移,在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对分化和凋亡基因的调控上,均具有一定的作用。根据文献报道,苦参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存在着剂量和时间上的依赖性。若在临床上为达到作用效果而提高剂量,可能会由于剂量过大而带来相应的毒副作用【25】。1.5.5 展望苦参碱药理作用广泛,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抗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可治疗增生性瘢痕和银屑病,抗心肌纤维化、抗心肌肥大作用结合正性肌力、抗心律失常、减慢心率等作用,推测其对治疗心力衰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苦参碱滴丸、脂质体的良好作用效果对于人们进一步开发研究新的剂型有很好的启示,对苦参碱现有制剂进行现代化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其疗效。因此,从药理及制剂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苦参碱对全面开发利用苦参碱有深远的意义【21】。1.6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1.6.1 本课题来源苦参碱为水溶性药物。具有抗菌、抗炎、抗风湿、抗过敏、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及抗心律失常等多种作用。在众多的苦参类生物碱中以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最强。由于其广泛的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炎及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苦参碱及其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是近年来药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苦参碱,主要剂型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以及透皮吸收剂。但是,现在临床应用的苦参碱注射液及苦参素注射液半衰期短,若制成一般的口服制剂需每日服用3-4次,又具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还会引起局部肌肉疼痛的副作用。因此可采用缓释微球剂型制备苦参碱药物,以达到药物在体内能较长时间释放,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小的效果。因此本课题应用海藻酸钠制备缓释微球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及临床疗效,达到缓释作用和靶向作用,从而控释药物,延长生物半衰期,实现靶向和定位给药,减少给药次数,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1.6.2 研究的目的意义目的:1.制备苦参碱海藻酸钠缓释微球2.掌握口服缓释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 意义: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对由于服用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也可以采用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 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达峰时间较长。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24沈阳药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 实验部分2.1 药品与仪器2.1.1 实验药品苦参碱(西安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海藻酸钠(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无水氯化钙(分析纯,哈尔滨市新春化工农药厂);氢氧化钠(分析纯,哈尔滨市新春化工农药厂);甲醇(天津市天新精细化工开发中心); 2.1.2 实验仪器ZRS-8G 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UV-2102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龙尼柯仪器有限公司) ;DL-720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之信仪器有限公司);BS 210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79-2型双向磁力搅拌器(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干燥箱(上海福马实验设备有限公司);2.1.3 其他 烧杯、滤纸、玻璃棒、量筒、容量瓶、10ml注射器、pH计、移液管、滴管。2.2 苦参碱缓释微球的制备海藻酸及海藻酸盐具有与多价阳离子发生凝胶反应形成凝胶的特性,如与钙离子形成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电镜扫描为三维网状结构,被形象的称为“鸡蛋箱”结构【14】。海藻酸钙凝胶小球具有以下特点【7】:(1)溶胀特性,可作为缓控释给药的载体。(2)其溶胀特性受pH值影响,故可防止酸敏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