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兴市抗击2011年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的经验与思考徐金忠(德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摘要】:2011年,德兴市发生了 “6.15”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本文分析了特大洪涝灾害发生的特点,总结了抗击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取得的经验,指出了当前防汛抗洪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建议。【关键词】: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特点;建议及措施;德兴市2011年汛期,德兴市主汛期6月份降雨异常集中,先后发生“6.15”、“6.19”两次特大暴雨,6月15日22:00时,乐安河香屯站洪峰水位43.56m,超警戒线5.56m,超有实测水文记录以来历史最高值(1967年43.11m)0.45m,比1998年高出1.12m,发生了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4至6月全市平均降雨量为986mm,较多年同期均值891mm偏多10.7%,其中6月份平均降雨量达755mm, 较多年同期均值321mm偏多135%,有雨日达24日,今年的发生4次强降雨过程均出现在6月份,连续发生的强降雨过程给我市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市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达19.60亿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我市“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个确保”的防汛总目标,认真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洪,科学调度,充分发挥防洪工程重要作用,保证了“不垮一坝、不溃一堤、不死一人”,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实现了确保中小型水库的安全、确保重要堤防的安全、确保受灾群众和转移群众生活妥善安置、确保不发生大的疫病、确保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夺取了今年防汛抗洪斗争的重大胜利,得到了省、上饶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6月23日,省委书记苏荣在江西日报C3版险情,化解在预案中德兴市成功抗击超历史洪灾启示上,作出重要批示:超汛限5.56米,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德兴市在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时,能够做到“未垮一库、未倒一坝、未死一人”,是抗洪抢险史上了不起的创举,谨此向全市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 1 主要汛情灾情及特点1.1雨情及特点1.1.1主要降雨过程今年汛期,我市共发生4次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过程,均集中在6月份。分别为:6月5日6日、13日、15日、19日。6月5日6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15mm,据30个自动雨量站监测,有18个站点降雨量超过100mm,以绕二镇双溪水库站155mm为最大。6月13日全市平均降雨量58mm,据30个自动雨量站监测,有20个站点降雨量超过50mm,以新岗山镇齐家站83mm为最大。6月15日全市平均降雨量256mm,据30个自动雨量站监测,有29个站点降雨量超过200mm,以花桥镇金山站291mm为最大。6月19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65mm,据30个自动雨量站监测,所有站点降雨量均超过100mm,以龙头山乡浆源站257mm为最大。1.1.2降雨特点降雨强度大。“6.15”特大暴雨降雨过程最大1小时降雨量40.5mm、最大2小时降雨量84mm、最大3小时降雨量95mm、最大6小时降雨量143mm、最大12小时降雨为245mm,均为洎水河流域花桥镇金山站;“6.19”特大暴雨降雨过程最大1小时降雨量58.5毫米(绕二镇梧风洞站)、最大2小时降雨量84毫米(龙头山乡龙头站)、最大3小时降雨量95.5毫米(龙头山乡龙头站)、最大6小时降雨量144毫米(龙头山乡龙头站)、最大12小时降雨量196毫米(龙头山乡陈坊站)。降雨期集中。6月份发生集中强降雨4次,有雨日达24天,“6.15、6.19”两次特大暴雨过程仅相隔3天。1.2水情及特点1.2.1 水位高乐安河:6月15日22:00,乐安河香屯站出现今年最高洪峰水位43.56m, 超警戒线5.56m, 为自1956年以来有实测水文记录历史最高值。洎水河: 6月15日16:00,银山站出现今年最高洪峰水位57.19m,接近历史最高值(57.46m)。1.2.2 流量大乐安河最大洪峰流量6669m3/s(6月15日)、较有实测水文记录以来历史最大洪峰流量7030 m3/s(1967年6月20日)偏少361 m3/s。1.2.3 涨势猛我市境内主要河流水位涨势迅猛,6月15日,乐安河最大1小时涨幅0.51m,最大涨幅10.72m(13日7:0015日22:00);洎水河银山站最大1小时涨幅0.64m、郎口站最大1小时涨幅达1.06m。6月19日,乐安河最大1小时涨幅0.56m;洎水河银山站最大1小时涨幅1.10m、郎口站最大1小时涨幅1.55m。1.3灾情“615“、“619”特大洪涝灾害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市5个乡、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受灾,全市受灾人口26.2万人,被困村庄103个,受淹农户12000户、紧急转移安置66800余人。全市发生山体滑坡182处,倒塌房屋2237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3.45万亩,成灾面积11.25万亩,绝收面积2.1万亩,损失产量1.82万吨,毁坏耕地2550亩,水产养殖损失面积1.995万亩,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总损失2.2582亿元;全市公路中断16条次,损坏公路473.4千米,损坏输电线路342.6千米,损坏通讯线路 570千米,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3.0486亿元;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6.7224亿元;居民财产损失0.5146亿元;全市损坏小型水库16座,损坏堤防1560处、958千米,堤防决口814处32千米,损坏护岸1329处,损坏水闸120座,冲毁塘坝49座,损坏灌溉设施2320处,损坏机电井36眼,损坏水电站45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4.24亿元。两次洪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9.60亿元。2 抗击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功经验2.1 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面对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积极应对。6月15日中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在家的四套班子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针对当前防汛抗洪的严峻形势,紧急动员,周密部署。会议要求,市四套班子所有领导立即下到各自挂钩联系点亲临一线指挥抗洪抢险,全市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部奔赴各自挂钩乡镇参加抗洪抢险,做到了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指挥到位、责任到位。全市各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全体班子成员都自觉靠前指挥,全市所有乡村干部都积极赶赴一线参加抢险救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2.2 加强监测,紧急调度特大暴雨来袭前后,市防指正、副指挥长分别24小时带班值班,针对强降雨动态,有针对性地指挥全市开展防御工作。水利、气象、水文、矿管等部门24小时坚守岗位、增强力量、加强会商、加密预报,及时为全市各级领导指挥调度提供科学的信息和决策依据。2.3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接到强降雨预报后,市委市政府两办及时转发了省防总给我市市长谢冠森的一封信,进一步要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市防指迅速部署,及时发出了防御特大暴雨的一系列指令,并及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先后启动了防汛级、级应急响应2次。及时通知居住危房、低洼地段群众撤离,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防御强降雨影响我市前夕,水利、教育、矿管、安监等部门及时加强对水库、堤防险工险段和在建工程、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安全防范工作;各级抢险队伍及时到位待命。6月15日深夜,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市四套班子紧急会议,分析灾情,进一步布置抗洪抢险和生产自救。再次强调全市所有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以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确保不死伤一人。全市所有应急抢险分队、市森林消防大队及武警消防中队等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2.4突出重点,严密防范在防御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过程中,我市有针对性地明确了防御重点,对重要地区、重要工程、重要部位以及薄弱环节,进行严密防范。在防强降雨工作中,突出抓好水库山塘、尾砂库、地质灾害点、校舍、沿河低洼民房等重点区域防洪工作,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预案的要求,及时撤离危房、低洼地区居住人员,做好撤离人员的安置工作;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控,落实好群众避险措施;学校停课,提前放假;加强水库、尾砂库的巡查排险,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运用指标,提前排洪降低水位,腾出部分库容迎洪,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实行领导分片包干,深入村组、危险区域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全市两次洪灾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6800余人,没有出现一起人员伤亡事故。2.5科学调度,泄洪削峰暴雨过后,全市所有水库水位暴涨。为缓解下游防洪压力,6月15日,双溪水库为错开水库排洪与长乐水洪峰相遇,在距汛限水位1.9m以下时开始泄洪,腾空库容467万m3,有效地削减了洪峰,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6月19日,因洪水来势迅猛,为给下游绕二镇、张村乡的人员转移工作争取更多时间,7时37分双溪水库在超汛限水位0.3m时才开启第5扇闸门泄洪,9时40分关闭第5扇闸门,并在确保水库安全的情况下,在超汛限水位0.1-0.3情况下运行6小时,有效地缓解了下游防洪压力。2.6党员表率,干部带头在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来临的危急时刻与紧要关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发扬连续作战、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组织群众紧急转移,帮助群众转移财产,排除各类险情隐患,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成为群众抗洪抢险的主心骨、贴心人。在抗洪抢险中每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每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标杆,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党员的带动下,广大人民群众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这场抗洪斗争中,齐心协力,日夜奋战,打赢了这场超历史洪涝灾害的攻坚战,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财产损失。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是水利设施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尤其是山塘病险严重,堤防标准低,建设期先天不足,日常管理不善,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无法抵御超标准洪水。二是缺乏一支防汛抢险救灾专业队伍和专门的应急救援设备,抗大洪救大灾的应急能力不足。在防洪抢险救灾中,由于洪水来势凶猛,许多低洼地带居民被洪水围困,因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防汛抢险救灾的专业队伍和冲锋舟、橡皮艇等救援设备,暴露了抢险救援应急能力依然薄弱。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部分乡镇交通、电力、通讯中断,固定电话、手机、网络都处于瘫痪状态,没有应急供电系统及卫星电话、专用电台、对讲机等应急通讯工具,抢险救灾工作十分被动。三是部分防汛信息不畅。灾情、险情上报不及时,防汛指挥部成员与市防办联络不紧密,情况反映不及时。气象、水文、汛情等信息发布的绿色通道不够畅通。四是县、乡防办防汛专业人员缺乏、抢险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水文专业、水工专业、计算机专业人员匮乏,防汛专业人员明显不足。五是基层单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报险、轻除险”,“重抢险、轻查险”等不良现象,工程管理制度、巡查制度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六是工程设施水毁严重,修复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难以承担。4 建议及措施4.1 加强防灾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避险自救能力部分群众的防灾意识薄弱 ,防灾知识缺乏,避险自救能力差,麻痹侥幸思想严重。水利、矿管、气象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强防洪减灾知识的宣传,推动防洪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增强全民水患意识和防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切实将防灾减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4.2 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都要加大投入,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各渠道的投入。省、市、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尽快出台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要继续加大防洪保安基金的征收力度,提高征收标准并加强监管,把防洪工程作为水利建设投入的重点。以国家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加大对流域上游中小河流治理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大对小(二)型水库及重点山塘的除险加固投入力度,加大对重点水毁工程修复资金的补助力度,消除防洪工程隐患,提高设防标准。4.3 应地制宜、加强适应当地条件的水毁工程修复建设根据我市山区洪水峰高、量大、流速快、历时短、冲击力大的、破环性强的特点,在修建拦河坝时尽量采用自溃式闸坝,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闸板自行损毁,加大闸坝泄流,降低上游水位,减轻上游防洪压力。在修建防洪堤岸时,尽量采取砼或浆砌石固脚至堤防高度的1/2或2/3,上部回填砂砾石的堤防结构型式,使堤岸受淹不受冲,既节省了工程投资,又保证了堤岸的安全。4.4 加强水工程的安全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水工程所在地的安全运行监管,进一步完善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制度,巡查报汛制度,完善管理设施,所有小型水库分三至五年全部修通进库公路,每座水库建一栋管理房(含一间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并配备电力设施,所需资金由省、市财政各负担30%,县、乡财政各同负担20%。4.5 加大部门协调沟通力度建设、国土、水利部门要出台对切坡建房进行联合审批的政策、措施,完善审批程序,共同禁止危险区的切坡建房,避免人为造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电信、移动、广电部门在汛期要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雨情、水情、汛情的免费信息发布力度,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水利、农业、民政、国土、交通、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险情、灾情信息的互通,报灾要力求准确,真实,统一口径,数据一致。4.6加强基层防办建设省、市、县都要加强对基层防办工作人员、值班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防办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省、市、县应出台相关政策解决防办工作人员编制,配齐防办工作人员,并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县、乡防办软、硬件建设,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