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文 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市旅游局 苏州市规划局2009年12月1项 目 名 称: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苏州市旅游局、苏州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 家 事 业 法 人 代 码:400010830旅游规划设计编制资质等级:甲 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证书编号:旅规甲04-2003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 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01)院 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9年12月i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院主管总工:杨保军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 秦凤霞所管主任工:岳凤珍 高级园林工程师编制组组长:周建明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博士沈文娟苏州市旅游局局长罗希 高级城市规划师陆 锋苏州市旅游局副局长编制组成员:陈 勇 城市规划师 博士谢丽波 城市规划师王如东苏州市旅游局规划统计处处长陶嘉佳苏州市旅游局规划统计处科员陆 林 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汪德根 教授(苏州大学)盖祥林 高级策划师岳晓婧 城市规划师刘运川 助理规划师James Wemyss 经济分析师(美国)-i-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目标与战略1第三章 空间布局规划4第四章 旅游吸引物体系规划10第五章 旅游项目策划13第六章 旅游市场开拓与形象塑造19第七章 旅游产业配套体系建设23第八章 各县市旅游发展指引27第九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8第十章 三年行动计划30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33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规划是2009-2020年苏州市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旅游业发展行动纲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苏州市政府发挥对旅游业的调控引导、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二条 本规划依据旅游规划通则、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苏州市近期建设项目规划(2007-2010)等重要标准规范、各类发展规划以及苏州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第三条 本规划范围为苏州市行政辖区,包括苏州市区和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5个县级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区域是2007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97平方公里。第四条 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第五条 本规划属区域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既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旅游专项规划的细化与补充。重点围绕显著增强苏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大幅度提高苏州旅游的综合效益两大核心目标,确定苏州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旅游形象塑造与特色品牌打造、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及重点旅游项目策划、三年行动计划等。第二章 目标与战略第六条 旅游发展定位与方向1、总体定位: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示范区和旅游服务国际化率先接轨区;以东方水城、三古一湖、江南艺术经典和水乡风情构成的“人间天堂”为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2、主要职能:国内外著名的风景游览、特色文化与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长三角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商务旅游目的地和主要旅游服务基地。3、发展方向:通过旅游文化的全程化渗透,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以“东方水城、太湖旅游度假区、金鸡湖”为核心的资源整合,全力打造苏州旅游的“强力引擎”(建设三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针对长三角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线路组织与价值配置,以旅游效益提升为目标,以旅游综合体形式进行要素配套的接待服务基地建设。第七条 旅游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旅游业在苏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2、品牌目标:通过政策引导与调控、长三角旅游目的地中的价值导向定位,打造“锦绣世界水城、极品东方园林、经典江南艺术、魅力太湖风景、时尚浪漫新城、醇厚水乡古镇”六张特色旅游品牌。3、社会、文化与环境目标:促进就业,至2020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约12万个,间接就业岗位约83万个。促进苏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苏州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安民富民的社会目标。通过发展依赖资源环境的旅游业,保持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旅游秩序,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4、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目标:改善城乡道路、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空气水质、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紧急医疗救护中心、旅游网站、交通标识系统、游客支付系统等城乡旅游服务功能。5、经济指标: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6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7%左右,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八条 旅游发展战略1、目的地战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承接更多的旅游流的扩散和辐射,确立长三角区域旅游关键节点的地位。针对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打造两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对于入境旅游者或国内远程游客,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长三角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主要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对长三角区域游客,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特色旅游目的地。2、国际化战略从旅游形象、品牌、营销、产品、活动、服务、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实现游客构成国际化和旅游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目标。重点是实现吸引物体系的国际化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通过对入境市场的需求管理,开发并营销三古文化体验产品和以城市商务游憩区、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现代休闲娱乐产品,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和定制度假旅游产品,加强昆曲、评弹等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培育面向入境市场的旅游吸引物体系。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购物游憩设施,逐步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知名国际旅行社和品牌展会项目,加强旅游业的国际合作,加快旅游软硬件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对接,实现城市旅游功能的国际化接轨。3、创新发展战略在市场营销、项目策划、品牌建设、产品结构、开发运作等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趋势进行适时创新。从市场主体入手,引进和培育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旅游企业。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4、产业集聚战略按照大旅游发展的要求,在空间上以核心吸引物为中心集聚相关要素、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形成规模效益,构建富有潜力的旅游产业新增长空间,打造一批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文化创意、生态农业的产业集群,构建苏州旅游业的强力增长极、高效益的旅游产业园区。5、文化全程化渗透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作为苏州旅游核心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作为特色要素全过程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要素之中,全力培育苏州特色旅游文化。以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文化产业等)的纽带,形成产业链长、综合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产业。6、区域协作战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进一步强化苏州与杭州、南京、无锡等周边旅游城市,以及长三角其他旅游城市之间的线路协作、客源共享与捆绑营销。接轨上海,融入世博,将苏州重点旅游产品融入上海旅游产品体系中,重点加强同上海在远程、境外旅游市场方面的合作营销。通过功能互补、产品差异化开发、精品线路的共组、形象的共塑进一步推进重点区域的旅游协作,如苏锡常环太湖休闲旅游带的协作、沿长江旅游带的协作、环上海旅游圈的协作。第九条 旅游发展模式转变现有旅游发展路径,由资源依赖型转为市场导向型,由比较优势导向转为竞争优势导向,由单体开发转为产业集聚,由国际游客和国内远距离游客的旅游过境地转为多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以产品结构转型、特色要素创新、引擎项目打造、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空间整合、旅游环境优化为旅游发展重点,以创新强化吸引物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环境、构建特色旅游品牌、完善管理和政策体系为路径,显著提升苏州旅游业的持续竞争力;以加快结构优化转型、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获取长三角旅游价值链中高端地位为路径,大幅度提高苏州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探索现有资源依托发展模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旅游综合体建设发展模式等多种旅游发展模式,最终形成以旅游环境改善为基础,产品结构优化为重点,旅游产业空间集聚为形式、机制与体制创新为依托、特色旅游要素高效配置为手段的苏州旅游发展模式。第三章 空间布局规划第十条 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构建“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第十一条 主城旅游发展极核1、空间范围:包括苏州古城、工业园区(从古城至金鸡湖部分)、高新区(从古城至苏州乐园部分)。2、发展目标:围绕“锦绣世界水城、极品东方园林、时尚浪漫新城、经典江南艺术、三吴都会风情”五张特色品牌打造世界级文化休闲旅游地,长三角区域旅游组织与服务基地。3、发展思路:实施全要素旅游化发展战略,对古典园林、历史街区、特色河道等物质性资源,苏绣、评弹、昆曲等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以及特色餐饮、特色购物等旅游要素进行整体包装策划。围绕金鸡湖打造集聚会展、影视、游艇、置业型度假酒店等时尚业态,荟萃精品街区、精品店铺、现代娱乐、主题餐厅等场所的时尚空间,塑造时尚浪漫新城的品牌形象。通过旅游要素空间延伸,将古城与高新区、工业园区进行旅游吸引物整合、旅游线路共组,使主城区不仅成为文化游览区,而且成为提供国际化、高品位、全功能旅游服务的综合性服务区,旅游要素高度集聚的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的重要效益区,将主城区整体打造成为世界级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4、发展重点推进苏州古城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的全面提升与深度开发,从局部分散景点的观光旅游产品开发走向全要素休闲旅游环境的营造;以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片区为基础(景观斑块),通过主题与品牌提升(从“苏州古城”到“东方水城”),以苏州古城为核心的景观基质和景观廊道的扩展,主题化、特色化、多样性的休闲旅游要素与活动的配套,与苏绣、评弹、昆曲等经典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的结合,旅游线路、交通、标识系统的无缝化接合,形成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苏州乃至长三角的强力旅游引擎。高新区重点打造苏州乐园现代娱乐旅游板块,注重主题公园内容的更新提升、科普内涵的挖掘与融入。建设大运河文化休闲旅游带,开展康体休闲、文化休闲等活动。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现代娱乐等产品,重点打造金鸡湖都市商务休闲旅游综合体。5、旅游要素配套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缓解主城区尤其是古城区的交通压力。在古城范围内限制除公共交通外的机动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交车尤其是适合本地街坊尺度的具有苏州特色公交车。古城区内提倡慢行交通方式,主要景点周边按照优先次序为步行、自行车、人力两轮车、客运三轮车、中小型机动游览车。在主要的历史街区和商业街建立慢行街区和步行街,在此区域内对公交车以外的其他机动车分时限行。重点完善以古城为核心的城市观光巴士线路配套建设,设置环古城旅游交通换乘系统。统筹利用古城内景区周边社会停车设施,结合苏州城市交通建设增加旅游车辆停泊设施,各主要景区入口处尽可能设置临时停靠点。开辟“一环三射”的主城区水上游线,“一环”即环古城区护城河水上特色观光旅游线路,“三射”为护城河-胥江-京杭运河、护城河-金鸡湖、护城河-虎丘三角咀游线。在阊门、盘门、平门以及动物园附近设置主要游船码头。至2020年新增星级饭店35家。其中市区新增星级饭店25家,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新增星级饭店10家。古城区以主题酒店为主,适量发展青年旅舍和经济型酒店;工业园区以商务酒店为主。主城区形成“一心两带两片”的旅游要素集聚区。一心为古城,旅游要素集中分布于古城水巷深度体验区、观前街传统商业休闲区、山塘-阊门传统工艺创意区和城南特殊娱乐休闲区四个片区。两带为大运河旅游带和胥江旅游带,两片为金鸡湖-独墅湖和荷塘月色片区。建设服务于全市的沪宁城际苏州站北广场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服务于古城的阊门、娄门、南门和金鸡湖等4个旅游集散分中心,提供水陆交通换乘、旅游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市、区、主要旅游区域及旅游景区四级旅游咨询中心体系,主要包括火车站出口通道、汽车南站和北站、南门轮船码头等服务于全市的旅游咨询中心,以及山塘街、东北街、十全街、凤凰街、观前街、平江路、金鸡湖、苏州乐园、虎丘等服务于旅游景区的旅游咨询中心。第十二条 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1、空间范围: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吴中区、高新区、吴江环太湖地区等。2、发展目标:围绕“魅力风景太湖、醇厚江南古镇、纯美水乡风景、时尚体育休闲”四张特色品牌,建设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康体运动旅游地,环太湖区域旅游组织、服务与集散中心。3、发展思路:通过保护分区划定、空间管制与引导,强化对环太湖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有效管理与保护,科学统筹环太湖旅游业与其他各项产业的发展。改变资源依赖型的传统风景观光旅游模式,重点发展高端度假、体育休闲等适应市场需求趋势的旅游项目,提升风景观光旅游,创新文化旅游,完善商务会议旅游,优化购物美食旅游,转型与创新乡村旅游,注重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利用。在旅游开发中,依托特色村镇集聚旅游功能,构筑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旅游村镇为载体、关联性产业要素配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4、发展重点以太湖旅游度假区为环太湖区域的核心功能区,通过旅游综合体模式,整合旅游资源,集聚旅游要素,完善提升休闲度假设施,强化其旅游组织、交通集散功能,打造成为环太湖区域休闲度假中心和旅游组织集散中心,形成具有强大旅游功能和极高旅游效益的旅游产业功能区,苏州旅游业的又一个强力引擎。吴中区以环太湖休闲度假、江南文化体验、水乡古镇体验为主导产品,建设太湖山水度假旅游区、城镇综合服务区、水乡古镇休闲体验区,实施“东联水乡、西合太湖、中融主城”的发展战略,全面融入环太湖旅游目的地体系。吴江东太湖地区以品牌项目引进与服务创新为主,重点发展大型综合性文化娱乐主题社区,强化旅游集散与服务功能,加强生态建设,打造体现吴文化精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区。高新区重点加强太湖生态观光休闲项目的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发展苏绣等特色文化创意项目与休闲旅游产品;树山等乡村观光休闲项目应加强“乐活”主题参与式旅游项目的创意策划;白马涧等休闲旅游景区应加强设施配套与完善。5、旅游要素配套有效引导和组织外来旅游客流通过城市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快速进出环太湖地区,旅游高峰期间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限制私人小汽车进入,建设和完善从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交通枢纽至环太湖旅游城镇和主要景区的旅游巴士专线。建设苏州太湖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结合东太湖主题休闲旅游社区,建设东太湖旅游咨询中心。在旅游交通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旅游巴士站、商业街区、旅游景区设立电子信息服务设施。重点完善环太湖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等主要对外公路的旅游交通标识。结合东山沙滩山客运码头等交通设施,适度发展区域性的水上旅游交通;开通古城区至太湖(沿胥江、浒关运河)的水上交通游线。太湖东山、金庭、光福、度假区湖滨大道等区域,设置徒步和自行车专用道。至2020年新增加星级饭店15家。饭店主要类型为生态型酒店、(太湖文化、吴文化)主题酒店、度假酒店、商务酒店等。旅游要素主要集聚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吴江东太湖、西山、东山、光福-镇湖、木渎-胥口、石湖-七子山、天平山-灵岩山等区域。第十三条 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1、空间范围:沿澄湖、淀山湖周边地区,包括周庄、同里、甪直、锦溪、千灯、黎里等水乡古镇。2、发展目标:围绕“醇厚江南古镇、浓郁江南风情”两张特色品牌,建设以江南水乡古镇风貌为核心吸引的综合性观光休闲旅游区,世界级江南风情特色旅游地。3、发展思路:将古镇风貌和周边环境保护作为古镇旅游发展的前提,协调好古镇旅游开发利用和古镇保护间的关系。旅游发展成熟型古镇重点在于探索旅游产品转型路径,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模式;旅游发展后发型古镇重点在于汲取成熟古镇的经验,探索原生态、情景式等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疏解成熟古镇的客流。4、发展重点推动周庄、同里、甪直三大古镇的深度开发,从古镇观光向休闲旅游发展,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发展,通过产业链拓展和提升古镇品牌的内涵与价值。锦溪、千灯、黎里等其它古镇的旅游发展,应结合资源特色以及市场需求趋势,分别抓住细分客源市场,进行有序、差异化开发。5、旅游要素配套开通江南水乡名镇旅游专线,组织苏州古城-同里-周庄-甪直的水乡古镇体验游线,太湖-同里、太湖-甪直-周庄的专项游线,金鸡湖-甪直-澄湖、环城河-周庄、太湖-甪直-周庄水上游线。围绕各古镇分别形成独立的旅游要素集聚区。至2020年新增星级饭店16家,主要布局于各古镇以及汾湖、淀山湖度假区内,重点发展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民居客栈等。组织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观摩、戏曲欣赏、泛舟、歌会、水乡传统艺术表演、影视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等娱乐活动,大力开发传统工艺品、土特产、服饰等旅游商品。澄湖、淀山湖沿岸以旅游度假区为载体,集聚度假宾馆、游艇、高尔夫等高端度假设施,以及户内外康体健身设施。在各古镇内设置游客中心,提供旅游咨询、导游、医疗、信息查询等服务,在淀山湖、汾湖旅游度假区内设置旅游咨询点,提供旅游咨询、医疗等服务。第十四条 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1、空间范围:包括昆承湖、尚湖、阳澄湖地区(包含园区、相城区、昆山、常熟等涉及地域)。2、发展目标:围绕“纯美水乡风景、特色江南美食”两张特色品牌,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特色旅游地。3、发展思路:严格保护江南湖荡湿地景观,适度开展生态休闲旅游。依托周边城镇,集中发展接待服务设施。注重各个湖区周边旅游开发方向的差异性,并通过旅游线路共组和旅游品牌共塑打造苏州生态旅游地。4、发展重点以生态保育为前提,以湖泊风光、红色资源、名胜古迹为吸引物,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内容,推出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等产品。相城区重点发展中心商贸城现代商务旅游、三角嘴城市湿地公园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名人旅游、阳澄湖/盛泽湖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等。沙家浜-昆承湖加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影视基地的建设、特色风貌的塑造、影视作品的营销。加强虞山-尚湖与常熟老城的联动开发,实现山水生态城的一体化发展。阳澄湖以“阳澄湖大闸蟹”为龙头品牌,带动美食旅游、休闲旅游等产品的开发,推进环阳澄湖度假区的建设。5、旅游要素配套组织古城-阳澄湖-沙家浜-虞山/尚湖和环阳澄湖的陆上旅游专线,开辟环城河-阳澄湖水上交通线路,阳澄湖巴澄湖沙家浜的水上旅游线,沙家浜至尚湖、琴湖公园的水上游览线。至2020年新增加星级饭店17家,重点发展生态度假酒店、主题酒店(蟹文化、红色文化等)。形成4个要素集聚区:环阳澄湖以昆山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工业园区阳澄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相城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3个旅游度假区为要素集聚区,沙家浜-昆承湖旅游区以沙家浜镇、沙家浜旅游度假区接待区、海星岛为要素集聚区,常熟古城要素集聚区,元和塘旅游要素集聚带。在常熟古城内设置旅游集散中心,承担常熟市域内部以及通往周边区域的旅游交通集散作用,并承担旅游咨询、导游、旅游服务等功能。在阳澄湖三大度假区、沙家浜、海星岛、虞山、尚湖等重点景区内设置旅游咨询中心。第十五条 沿江休闲旅游带1、空间范围:苏州沿长江地带,主要包括张家港常熟太仓沿线的沿长江地区。2、发展目标:围绕“长江两岸风光、江南特色休闲”两张特色品牌,建设江苏省沿江旅游带中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功能带。3、发展思路:面向上海市场的需求特征,强化昆山、太仓城区的休闲旅游功能。重点发展时尚运动、康体保健、特色美食、商务休闲、乡村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引导旅游要素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功能区。4、发展重点常熟重点开发大桥观光游、工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态游产品,加快大桥观光区、港口新城旅游区、江苇水上游憩区、湿地休闲旅游区、自然滨江田园风光区等项目建设。太仓以郑和下西洋长江公园、浏家港港口开发区等景区为重点,组织中外文化交流之旅和工业观光之旅。张家港以双山岛旅游度假区、东渡苑、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香山风景旅游区、张家港港口观光区为重点开发地域,组织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工业观光、文化体验之旅。以长江沿岸名人故居、古园林、古寺庙、古墓葬、古遗址、古桥、古镇、古街、古塔、古井为载体,组织长江沿岸探古风情游;组织双山岛常熟港浏家港崇明岛长江轮渡观光游;以苏州长江沿岸港口为依托,组织港口工业观光游。5、旅游要素配套加强沿江高速与沿江各旅游景区的交通联络线建设,利用长江航道开展水上旅游线路。引导沿江各景区向东通过苏通大桥、通沙汽渡、通常汽渡跨长江与南通市主要景区进行线路共组和客源共享,向西与张家港市区、常熟市区、太仓市区、昆山市区以及中心城区主要景区进行线路共组和客源共享。建设苏浏线、苏虞东线的水上交通系统,沟通太仓与阳澄湖,进而与古城的水上交通联系。至2020年新增加星级饭店11家,重点发展生态度假酒店以及汽车旅馆、渔家乐、农家乐等经济型住宿设施,形成双山岛、东渡苑、浒浦和太仓港城等4个旅游要素集聚区。在双山岛、东渡苑、太仓港城、浒浦、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苏通大桥等景点设置旅游咨询点,提供景区旅游咨询、服务等功能。第四章 旅游吸引物体系规划第十六条 旅游产品开发1、体系构建:根据对苏州市资源和环境本底、周边市场竞争下的市场前景、产品链条的完整性、产品的综合效益、产品开发条件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按照旅游产品的属性,构建由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时尚运动、乡村旅游六大主导产品,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旅游、修学旅游、红色旅游、婚庆旅游等六大辅助产品构成的旅游产品体系。2、规划思路:以“传统和现代,艺术和生活”两条主线串联苏州的旅游产品,对特色资源进行转移利用,创新产品的利用方式,实现苏州旅游产品由传统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3、方向与重点:以“因地制宜、特色提升、品位提升”为主要原则,以品牌塑造、文脉与地脉的挖掘强化、内涵扩展、功能追加和性能拓展、差异化开发、技术更新、产业链的扩张为途径,提升优化传统大众旅游产品,重点开拓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时尚体育等具有较高旅游产出效益和市场增长潜力的增长型旅游产品。面向长三角地区中产阶层、富豪市场、商业精英、企事业高级管理人员等核心客源,积极培育消费水平高、个性突出的高端商务会展、高端运动、高端度假、高端置业和高端专项旅游产品。策划以非物质文化为主题的文娱表演、传统工艺表演、节庆活动等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将非物质文化融于旅游要素开发、旅游活动策划和旅游环境营造中,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4、主导产品开发观光旅游产品:紧扣苏州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元素,挖掘并着力表现观光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进一步优化提升观光产品档次和品位。以沿长江、环太湖、古城、古镇、古运河、旅游城镇群和特色旅游村落为重点开发地域,加强古典园林、古镇等传统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活动的融合、互动,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的展示演示手段,推出古桥观光、沿长江观光、“夜光型”观光等新的观光产品,加强主题观光线路的创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湖泊、乡村资源与环境,以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发多样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传统“三古”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的升级,规范发展城郊休闲度假和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文化休闲产品,鼓励发展体育休闲、美食购物休闲产品。积极引导大型度假中心、大型主题文化村落、大型度假饭店发展,加快建设主题度假酒店、主题文化酒店、艺术酒店、生态主题酒店、健康主题酒店等特色精品度假设施,适度开发滨水和水上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休闲度假与生态农业、休闲体育、房地产、会展、文化等产业的联合互动。文化旅游产品:以吴文化和江南水乡神韵为主题灵魂,以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产品化体现和要素化利用为主要途径,加强苏州历史文化的“活”化与效益化利用。重点推出三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系列:以古城、古园林、古村镇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系列,以昆曲、评弹、丝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系列和以太湖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文化景观遗产系列。通过打造“古吴文化”、“现代吴文化”产品系列,与无锡“吴源文化”产品系列形成差异化开发。苏州古城以时空拓展、内涵延伸、利用方式创新为重点,整体打造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精品。环太湖地区重点开发苏绣文化、茶文化、香山帮建筑文化、太湖书画艺术文化,加强文化主题休闲景区的精品化开发,加快太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太湖文化景观遗产的申报。策划开发丝绸织造体验旅游、丝绸购物旅游、丝绸文化节事旅游等产品,推出具有全国吸引力的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民间艺术文化,以及以苏州寒山寺、北塔报恩寺、重元寺、玄妙观为重点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将民俗乡情、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有机结合,加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完善和提升博物馆专题系列产品。商务会展旅游产品:重点面向长三角区域市场,深度开发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能代表经济总体发展态势、消费前沿、政策导向的会议展览,大力培育和发展基于优势产业的国际性专业展会,鼓励和吸引高层次国际会议落户苏州。通过商务与旅游结合的途径,衍生形成会展、考察、度假、游憩、购物等系列化的产品与服务。开发建设集大型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商业中心等为一体的国际化多功能商务旅游集聚区。完善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苏州科技文化中心的旅游功能和设施配套。时尚运动旅游产品:以环太湖、虞山-尚湖、淀山湖、阳澄湖、盛泽湖、沿长江为重点地域,大力开发休闲体育、时尚运动旅游产品。开发户外运动休闲、户外体育拓展、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产品,积极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并与主题性休闲体育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加强体育运动基地和运动场馆的建设,鼓励各类时尚休闲健身等运动类俱乐部和团体的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以太湖和江南水乡古镇为重点地域,大力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乡村文化体验产品。提升东山、西山、三山岛等城市近郊地区现有农家乐产品,策划发展渔文化主题村、吴文化主题村、茶文化主题村等特色村落,推出乡村生态体验、乡村养生、乡村博物馆、企业庄园、乡村俱乐部等乡村旅游项目,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重点地域,提升观光农业产品。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光项目。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建设与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第十七条 旅游节事活动策划以“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为主要开发模式,突出节事活动的地方性、文化性、民俗性,主题化、精品化、特色化开发旅游节事活动。强势打造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太湖开捕节、寒山寺听钟声三大精品节庆品牌,重点打造水乡古镇、(戏曲艺术、丝绸、茶)非物质文化、商务会展、民俗文化、大型文艺演出、美食文化六大节事品牌。第十八条 夜间旅游系统建设1、水上夜游体系以古城河为近期夜间水上游的重点,规范现有夜间游管理,加强水陆景点的联动。中远期增加长江夜游等项目。开设自苏州至周庄、同里的水乡巴士,特别开设夜航班轮,往返于古城、古镇之间。引进水上酒吧、水上茶吧、灯船、姑苏夜舫等不同类型的特色水上休闲游览交通工具,丰富水上夜游活动。亮化水巷,营造滨水夜景,强化滨水景观的夜间观赏效果。2、陆上夜游体系夜间游览:以网师园、怡园、藕园、枫桥-寒山寺为重点,开发园林夜游产品,并和周边热点景区形成时间上的衔接和活动内容上的互补。以金鸡湖为重点地域,策划水幕电影、音乐喷泉、主题餐厅、酒吧娱乐、休闲茶坊等夜间旅游项目。对地质类景观,进一步开发“夜光型”旅游产品。夜间娱乐:在苏州古城内打造戏曲文化演艺一条街、酒吧一条街、夜间娱乐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开辟周庄、同里、甪直等古镇夜游项目,并将评弹、昆曲、苏剧、吴歌、江南丝竹、滑稽戏等众多地方文艺形式融入到夜间娱乐项目中。中远期以苏州港为重点地域,集聚夜间服务优势,并辅以夜间游轮旅游,打造港口不夜城。夜间休闲:以古城夜间休闲、夜间餐饮、夜间购物等特色要素为吸引物,推出夜间特色购物街、夜间特色餐饮街、夜间特色休闲街等夜间休闲活动重点街区,相城中心商贸城等夜间购物场所。在继承酒吧、茶楼、咖啡吧、工艺坊、书屋等现有休闲业态的基础上,针对游客需求,增添特色表演、地方戏曲鉴赏、书画鉴赏、传统工艺观摩等内容。夜游节事活动:提升或推出激情欢乐之夜、不夜城啤酒节、苏州酒吧文化节、艺术人生之夜、精品洋酒鉴赏主题夜等夜间主题娱乐节事活动,在一些传统节日推出“中秋赏月夜”“端午之夜”等活动。第五章 旅游项目策划第十九条 旅游项目库构建围绕“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两大目标,“江南风景、姑苏文化、康体运动、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生态休闲、时尚购物”七大主题系列,在主城旅游发展极核、沿江休闲旅游带、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五大产业空间中构建由三个层次13个项目构成的苏州旅游项目库。重点包装打造东方水城文化旅游与商务游憩综合体和太湖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两个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金鸡湖、阳澄湖、吴江东太湖、常熟山水生态城、古镇系列、长江沿江、主题乡村群、品牌商品直销中心8个具有区域级影响力的重点项目,以及太仓体育主题公园、盛泽商品集散基地、沙家浜-昆承湖旅游区3个辅助项目。第二十条 旅游项目策划1、世界名城东方水城文化旅游与商务游憩综合体的整体打造包括苏州古城(面积约14.14平方公里)及其外围地区。发展定位为以苏州园林、苏州古城为核心吸引物,以城市旅游为主导产品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与商务游憩旅游综合体。将苏州古城当作一个最大最美的景区、以及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来打造,重点进行文化景观展示和功能集聚区建设。加强古城风貌的保护、古城生活方式的延续、特色建筑的功能调整,协调好古城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加大旅游休闲、娱乐、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环城河水系的整合开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人文意境等特殊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整个古城分为四个功能分区,重点开发6个历史文化旅游街区,10-20条特色旅游街。古城水巷深度体验区重点建设拙政园经典观光区和平江古城水巷深度体验区。控制拙政园的游客数量,加强周边环境风貌的整治、旅游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狮子林等景区的整合,以及园外苑等经营服务场所的整合。平江路以徒步或三轮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划定游览路线,重点推出耦园仓街周边、全晋会馆戏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周边的文化旅游项目,改造建设高端文化主题酒店。观前街传统商业休闲区形成以苏州地方特色产品商店或者老字号商店为主的观前传统商业步行街,配套建设观前特色美食一条街,以玄妙观为核心,举办传统民俗活动。山塘阊门传统工艺创意区重点建设山塘文化休闲精品街区、桃花坞民间艺术特色街区、虎丘婚纱商品创意街区和阊门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山塘加强茶楼、咖啡吧、酒吧、演艺吧、戏台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引入姑苏特色精品店铺,打造集观光、休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休闲精品街区。桃花坞以民间艺术为主题,开辟集生产、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具有浓郁苏州民俗风情的桃花坞民间艺术特色街区。虎丘打造苏州古城乃至全国有名的婚纱商品创意街区。对石路商业中心升级改造,打造苏州市文化娱乐、创意商业集聚区。城南特色娱乐休闲区重点打造十全街购物休闲一条街和盘门古城门历史风貌体验区。十全街在继承现在酒吧、高档工艺坊、书屋等休闲业态的基础上,打造新苏州夜生活一条街。对南门商业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强化购物与文化、娱乐、餐饮等综合服务设施的结合。在对盘门景区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局部历史元素的更新与再造,塑造继承历史并展示当代新苏州旅游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对景区周边的特色休闲街区,优化环境、规范管理、提升档次。2、休闲天堂太湖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的创新发展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及其周边地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为以江南文化、太湖风景为特色的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地,主题娱乐与时尚休闲“乐活”旅游综合体,长三角特色运动健身和康体休闲疗养地,环太湖旅游带发展的核心和强力引擎。继续集聚高品位、高档次的休闲度假设施,重点发展高尔夫俱乐部、高星级度假酒店、会议中心、游艇俱乐部等项目,建设主题度假社区以及由酒吧、咖啡厅、主题餐厅、演艺中心、娱乐会所组成的时尚休闲区,提升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的功能。重点打造太湖文化论坛项目。以水系为骨架,以文化为主脉,沿线布置不同文化的典型公共交流空间。以非物质文化为主题,通过艺术盛会、民俗节庆、实景表演等形式,组织文化娱乐项目。进行以现代科技、LED音像技术为支撑的大型实景演出和幻景表演。建设现代化的大型会议中心,包括多功能厅、文化剧场、会议厅、五星级酒店及配套设施。开发苏州太湖湿地公园。以生态修复与保护、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建设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7大功能区。打造包括竞技体育、休闲体育和养生疗养等产品的综合性环太湖运动健身基地。在西山、渔洋山、光福一线,设置户外休闲运动场地,配套体育培训中心、康体保健中心、酒吧、咖啡厅、主题餐厅、体育用品商店等,建设太湖休闲体育公园。在东太湖、东山、西山、光福、三山岛等地建设垂钓俱乐部、游艇俱乐部。举办环太湖体育赛事,包括群众性健身体育赛事、竞技体育赛事。面向大都市中高端收入人群,集中体检、医疗、保健、康复、疗养、餐饮等多种设施与功能,建设太湖health mall。运用吴文化的传统养生理念,结合茶、禅、道等养生之道,建设传统文化养生会馆。加强植里、堂里、明月湾、东西蔡等村落太湖诗画意境的营造,打造太湖和谐人居环境的典型图景。西山按照茶文化、稻作文化等主题策划布置观光区、体验区、文化休闲区、文化博物馆等系列景观。在西山北部与南部山坞、光福南部,结合特色古村落,建设生态型的度假设施、休闲服务设施,打造融于太湖山水环境的天堂居所。推出大型江南诗画歌舞晚会天堂苏州。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2007年6月,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以保护泉州、漳州、厦门的闽南文化遗产以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2008年1月,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包括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对徽文化资源进行整体保护。各级政府对于文化生态保护区日益重视,逐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申报太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3、城市名片金鸡湖都市商务休闲旅游综合体打造位于金鸡湖及周边地区,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为以商务休闲为主导方向的长三角特色城市旅游区,现代苏州的形象区和窗口区。整合现有的商务会展、文化交流、度假、休闲娱乐、美食购物等资源,强化科文会展中心的旅游功能,打造电博会、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品牌节庆,重点培育工业、制造业、高科技等国际主题性会展,以及科技展览、文化博览、影视演艺等专业会展。加快李公堤时尚酒吧一条街、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推进主题餐厅、咖啡厅、休闲茶坊、音乐酒吧、迪吧、慢摇吧等各种休闲游憩场所建设。时尚水上运动区建设游艇俱乐部和水上运动中心。利用现有广场积极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和音乐会、露天时装表演、民间工艺表演等主题活动。加强沙湖动漫城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4、美食飘香阳澄湖生态保育与休闲度假开发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其中阳澄湖水域面积120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为以美食、生态休闲为主导方向的长三角特色旅游接待地。昆山阳澄湖旅游度假区整治提升蟹舫苑,规范大闸蟹交易市场,统一品牌形象标志,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实行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特许经营,建设阳澄湖蟹文化主题村,加速阳澄湖水上公园的建设,提升阳澄湖蟹文化节。工业园区阳澄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加快国际高端健康养生会所、水上运动娱乐中心、浪漫婚典胜地、特色度假酒店及度假村、阳澄湖会议中心、主题公园、休闲运动俱乐部、医疗中心、SPA等休闲度假、康体运动项目的规划建设。相城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包括中高档主题酒店、娱乐项目、文化广场等设施的度假中心,在盛泽荡附近策划湿地游憩、健身、滨水生态休闲活动,阳澄湖镇附近策划休闲农庄、湿地渔馆、乡野度假村等项目。在相城渭塘珍珠宝石城市场,策划珍珠养殖、加工、销售、展示活动。苏州国际服装城建设集服装发布、交易、住宿、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国际性服装交易中心。成立阳澄湖管委会。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环湖生态保育。5、主题娱乐吴江东太湖主题度假社区综合开发包括东太湖及周边地区(横扇、七都两镇),面积约160公顷,发展定位为融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主题旅游休闲社区。建设东太湖文化主题休闲园。在横扇镇一带,围绕“茶舍楼阁”、“锦绣衣裳”、“艺海奇葩”、“精雕细刻”、“车行舟进”、“民居宅院”六大文化主题,在山水环境中有机布置现代休闲娱乐设施,配套购物餐饮、宾馆酒店、商务会所、工艺展示销售中心、旅游地产等项目。建设吴江东太湖温泉旅游度假区,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康体疗养为主要功能,以温泉为特色,重点打造沿湖生态游憩带、东太湖湿地公园、温泉度假接待中心、温泉主题度假区、乡村休闲旅游区等功能区,以及温泉康体主题度假、滨湖乡村休闲体验、滨湖水上休闲运动、绿色居所四大引擎项目。6、山水名城常熟山水生态城的一体化发展包括常熟古城和虞山尚湖风景名胜区。发展定位为以山水风景、历史文化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文化生态旅游区。通过虞山山地、尚湖及古城连接水系的绿化,以及古城旅游功能、产品与要素向虞山、尚湖的扩散延展,实行古城和虞山、尚湖的一体化开发。将山地绿色(植被)楔入城市,通过绿地公园、建筑小品、城市重点地段景观、地标性建筑与公共性建筑、灯光水景等设计,打造山水风景城市。常熟古城加强地标区、城市入口区、公园游憩区、演艺游憩场所、文化场馆、旅游要素集聚区、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的旅游利用。招商城特色购物旅游区开辟精品购物街、小商品市场、美食购物街,定期举办商贸展示会、品牌推介会。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策划佛茶文化体验、佛教文化广场、休闲茶肆、庙会、山地健身、生态休闲度假项目。尚湖建设湿地生态园、滨水休闲运动区、湿地休闲娱乐区、尚湖十景、植物园。7、忆江南以江南神韵为灵魂的古镇系列深度开发包括周庄、同里、甪直、木渎四大开发成熟的知名古镇,以及锦溪、千灯、黎里、沙溪等其它古镇。发展定位为以古镇观光、文化休闲为主导方向的世界级精品文化旅游区。加速古镇由观光向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产业方向的转变。以传统文化、工艺美术为题材,大力发展影视传媒、工艺品创意设计、动漫产业、广告设计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周庄画家村、木渎江南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立影视文化演艺街区。建设古镇高端休闲度假主题社区,除原有的古民居、手工作坊、水上市场之外,增添经典展馆、特色酒吧、美食一条街、购物长廊等设施。集中推出工艺作坊和民俗手工艺表演,开展水乡民俗、传统仪式表演活动。开发古镇周边生态田园项目,建设主题酒店、概念型酒店、民居客栈等特色酒店。以古镇为品牌,整合地方产业。加强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加强古镇景观风貌的保护与修复、古镇水上通道的建设。将锦溪、千灯、黎里、沙溪等古镇作为苏州市成熟型古镇的客流主要疏解区域,苏州市下一轮古镇开发旅游的重点区域进行包装打造。策划古镇观光、古镇民俗、古镇文化体验等项目。8、长江风情长江沿江资源整合与主题系列产品开发包括张家港、常熟、太仓沿长江地带。以船只作为特色景观和特色要素,建设常熟湿地休闲旅游区,包括渔家美食、特色住宿、渔家文化娱乐、湿地生态休闲、泛舟苇荡等特色项目。还原历史场景,建设以郑和为主题的郑和公园江堤景观长廊。提升东渡苑现有景点,丰富鉴真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影响的展示内容,增加扶桑文化村、中日文化街以及中日艺术表演等内容。建设集农业观光、休闲、生态度假、农产品品尝与购买于一体的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岛建设双山岛度假村、双山岛户外运动场、双山岛农家体验园。策划百果园、特色蔬菜园圃、花卉基地等项目,推出“长江三鲜宴”,开展田园乡村游。以贸易港口、工业区、保税区为依托,发展工业观光旅游。9、鱼米之乡旅游导向的主题乡村群构建构建生态型、观光型、度假型、体验型等不同主题的旅游村落。加大旅游利用力度,构建由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业等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对有机农产品进行权威机构认证。加快旅游观光、休闲、餐饮、购物等旅游设施建设。在推进现代农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做足特色化、生态化的内容。重点包装推出太湖生态乡村群落、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群落,以及树山主题生态村等项目。环太湖地区策划开辟观光种植园、茶园区、观光果园区、垂钓区、花卉苗木场、山坞蚕桑园区等,发展参与体验式乡村游。陆巷、明月湾、东村等古村落,以地方风格的村落建筑和民居生活形态为吸引物,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村落。强化各村特色,将茶文化、渔文化、吴文化等文化内涵通过旅游住宿、餐饮等方式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树山开辟生态农业观光区,建设以生态食品品尝和生态化休闲为特色的主题性“乐活”生态社区,包括休闲农作亲历园、乡村学堂、乡村公寓、联排乡村小屋等接待设施和景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殡葬考试真题及答案
- 村级财务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 本地仓储生产计划考试题
- 有限空间安全考试题
- 2025年宁波轨道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编导考试真题简答及答案
- 2025年云南中考教学试题及答案
- 钒矿粉的相关试题及答案
- 景观节水设计方案
- 衡水试卷初中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答案【考试直接用】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20套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初级会计师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 上海嘉定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心肺复苏术课件
- T-CECS 10400-2024 固废基胶凝材料
- 2025年内蒙古三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初中竞选安全部部长
- 《人体的经络》课件
- 《福禄贝尔》课件
- 期中测试卷(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